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畅谈族谱文化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 › 查看主题

4867

查看

3

回复
返回列表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go

[沈家大院] 转载:江苏沭阳《沈氏族谱》溯释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2:4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沭阳县域沈氏族谱为世德堂,始祖保公自江西迁沭邑始创基业结交亲友。保公九世孙士聪,字圣工,于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首创谱。十二世孙蟠,字遇周,号玉溪,于道光辛丑二十一年(公元1841)重修谱。十三世孙虹桥,字东浦,于光绪七年(公元1881)三修谱。十七世孙辉光、十八世孙知和等众族人,于公元2008年四修谱。笔者在参与四修谱过程中,查阅和参考了许多资料,整理以飨族人。   
一、老谱序

          老谱仅存三修谱,手抄孤本,上、下册,采用直叙式入谱,谱中载有首创谱序、重修谱序、三修谱序和后序。首创谱序、重修谱序、后序等多处损缺不全,谱中所载其他资料有限。三修谱序载:

          始祖保公自江西来沭生三子,长曰昂、次曰旭、三曰晰,昂祖居沭、旭祖闻迁海、晰祖闻迁淮,自…圣工祖始修族谱,仅于涟水钟吾两郡子孙迁居者,不惮之后而寻为一编,固合族之光亦诚盛事,也后百余年吾族…又出而为重修,亦沈氏之一再兴也,合又垂三十余五十年....居他方或奔...(族中贤子孙务宜修理)。

          计开茔地一段,迎恩桥南小街东,内有保公祖茔一座,计地二亩,东至陈、西至赵,南至李、北至粱。又茔基一段,在猪市东小河南,内有祖茔九座,四至皆施,计地一亩五分,契均存寄杨梅庄。

          茔地两段族中公示,无(不)许后世子孙盗当盗卖,如有不遵,先以家法从事,否则送官追办。

          谱中编字起名,仍以原议“佩增成继达,念辅习其英”十字为准,凡旧(后)入谱者总宜恪遵,不可任意私自乱起而重名之说尤不可犯。今再新订“临升谦履泰,萃益渐随丰”十字为准。

         茔基上有草房十一间皆是族中东浦修理陆续盖造,是合族产业,不准他人鸠居乱住,嗣后修谱近以三十年、远以五十年,族中贤子孙务宜修理,以迪前人光。

         两处茔基余地,其族人所种,即着其族人修理,如再有余,以作香火。

         各族住处存有一本,留在东浦宅内以备再修查考。

二、世德堂

          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为沈姓的得姓始祖。聃季为沈氏一世,至秦有沈郢,“有才名”,秦征为相坚辞不就。自沈郢起,沈氏历代有官,沈氏迁居江南是在秦汉之际,汉代以后,沈氏以居于吴兴武康(治所在今浙江德清县西)者为最鼎盛。沈郢第十二世孙沈戎,字威卿,仕于州为从事,劝说剧贼尹良投降,东汉光武帝奖励他的功劳,封为海昏县侯(现在的江西永修县,历史上也称建昌),戎辞不受,避居于会稽郡乌程县的馀不乡,子孙遂家于该地。汉灵帝时分乌程、余杭各一部分立永安县,晋武帝平吴后,改永安为武康县,属吴兴郡。沈郢的子孙们自河北清河县和浙江吴兴等地远道而来寻根,认同临泉县的沈子国就是其沈姓的发源地。据《自序》、《元和姓纂》、《新唐书》都一致认为在吴兴沈氏之始祖始于沈戎,聃季之三十八世孙。据考证,《世德堂》源自于吴兴,其初主要分布在浙江杭州、绍兴和江苏苏州的吴县、吴江和宜兴一带。唐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沈姓族人开始迁播进入闽粤两地,并且人丁兴旺。后闽粤沈姓后人又迁徙江西、河南、江浙、台湾等地并迁播国外。沈姓后人在不断的迁徙中留下了众多的堂号,如江西的吴兴堂等堂号的先世皆自闽粤而来。福建《 世德堂》始建于明朝正德九年,外匾“文武世家”,内匾“世德堂”。坐北朝南,外埕宽敞,有省元祖埕界、石标。其内匾“世德堂”,两边附有“忠臣”、“義士”金匾,还有“花翎侍衛”等功名匾,埕两侧旗杆林立,十分壮观。《 世德堂》对联:文德武功光州世叶,忠臣义士南诏家声。
        《 世德堂》自浙江杭州、绍兴和江苏苏州的吴县、吴江和宜兴一带随着后人的不断迁徙遍布国内外,如浙江剡北剡县《世德堂》始祖沈遵道,字天元,号西庵,德清金鹅乡人。唐大中二年(848)进士,晚年以杭州风景佳丽而居。湖南《世德堂》始祖志仁,明前期自吴兴迁湘。无锡《世德堂》始祖祖熊,明代时自吴江迁锡邑北乡陡门里。浙江碧塘(嵊县)有《世德堂》。 浙江绍兴和宁波四明桥以及海南、台湾、湖南岳阳一带有《世德堂》……还有国外 《世德堂》的后人回国寻根问祖。   

          据海南省《世德堂》的《沈氏族谱》称:始迁祖沈翥,遘之第九世孙。起自第一世受封于沈的聃季,至第七十世为沈义伦。遘为聃季之七十三世孙。沈翥为聃季之第八十一世孙。沈翥在南宋末年自浙江省绍兴县迁琼山县之龙井,其对堂名《世德堂》的解释:“世:世业相承由进士而头状会元廿余代名登金榜;德:德邻必择从浙江绍兴之迁琼山建水籍隶龙窝。”    沈翥之第六世孙沈居简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迁居澄迈县文安村,乃文安沈氏之始迁祖,为聃季之八十六世孙。

          沈翥之始祖公讳遘,字文通,皇佑元年(1049)进士,廷试第一,因己官不得为第一,于是第二。历知越州、杭州、开封府,明于吏治,令行禁止。迁翰林学士,治平四年(1067)卒,年四十三。  据《苏州府志》,《吴县志》等载,沈遘之祖母许氏是苏州吴县人,许氏出身书香门第,相夫有道,教子有方。沈扶历官金部郎中、知苏州,为沈遘、沈遼之父,沈遘为官多有建树,在杭州主持凿井,引西湖水入城,方便百姓,时称“沈公井”。后人迁徙居地多以“沈公井”或“沈井”为地名。浙江绍兴和杭州、江苏苏州一带的《世德堂》为公讳扶、遘、遼之后人。  
         《世德堂》教解(海南始迁祖 会元 沈翥 之遗言):

        世:世传事业诗书重;
        德:德育人才孝弟先。
        世:世代光荣旌表义民芳万古;
        德:德音远播名传学士显千秋。
        世:世业相承由进士而头状会元廿余代名登金榜;
        德:德邻必择从浙江之绍兴迁琼山建水籍隶龙窝。

          从沈翥在南宋末年自浙江省绍兴县迁琼山县之龙井,其对堂名《世德堂》的解释和教解可以看出,《世德堂》在南宋之前就有教解。加之福建仅存《 世德堂》的外匾“文武世家”、内匾“世德堂”,说明《 世德堂》的后人有众多的功名。《梦溪堂》在宋朝自沈括起为始祖始有堂号,沈括又是沈遘从叔,因此《世德堂》与《梦溪堂》为同族。

TOP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沙发
发表于 2016-7-14 12:40 | 只看该作者
三、始迁祖保公

           本族本宗老谱载前系无考,只载始迁祖保公自江西迁沭邑始结交亲友,生三子:昂、旭、晰,没有始迁祖母记载。世代相传中在来沭前曾在苏南短暂访亲祭祖和起自第一世受封于沈的聃季至第八十二世为始迁祖保公.....。根据老谱所载和世代相传以及参考各方面资料,虽年隔己久,无法对本族本宗前系进行世系考证,但可以考认:始迁祖保公为公讳遘后人,先世祖久居苏州一带,为浙江钱塘沈姓旺族支系。后先祖作为武官或文官迁播闽粤或江西,或有闽粤迁徙江西。在元朝末年(大约公元1368),始迁祖保公与祖母举家率三子昂、旭、晰由江西迁沭邑,到沭邑前先去苏州或吴县、吴江一带访亲祭祖,后到沭邑居商贾之地东关口始创基业和结交亲友;在此前先世祖沈括以父荫入仕,曾任海州沭阳县(今属江苏)主簿,修筑渠堰,开发农田,颇有政绩。始迁祖到商贾之地东关口始创基业,也是有文化基础和从商经验以及传统修养之祖;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访亲祭祖后寻访先世足迹等因素而迁居沭阳,己无法考证了。时至今日,沭阳县城有沈括塑像(现移至梦溪植物园内、梦溪小区旁,沈夹滩北),沭城东关口还有《沈井村》。因此可以推论,始迁祖保公应为公讳遘之后人,遘史记为沈括从侄。

          至明初,客观的时代背景,又使二世祖旭、晰举家迁徙海州、淮安,虽很近,但明初的境遇,使亲人难以团聚,致使九世祖士聪,字圣工,于康熙五十四年首创谱中未叙,并在始修族谱中,对周边“仅于涟水钟吾两郡子孙迁居者”,“不惮之后而寻为一编,固合族之光亦诚盛事,也后百余年吾族…”。因此,在首创谱时,周边只有海州的二世祖旭和淮安的二世祖晰的后人以及涟水、钟吾(现新沂市南部)有沈姓居住,不耽心后人寻为编叙,以合族之光亦诚盛事;由于历史诸多因素,只有在三修谱中对迁入沭阳县域内的族入进行编叙,重修谱、三修谱对县域以外的族人和迁出的二世祖后人都未如愿编叙,甚撼。但从世代老人的口传中,每年都会有沈姓族人从外地来沭到东关口祭祖扫墓和沈姓族人互相往来、帮衬秩事,充分说明二世祖后人情系海州、淮安,根系沭阳;也充分说明沈姓族人团结一心、世德传业育人的风尚。

          始迁祖保公自迁沭至今己有650年左右,在数百年的繁衍生息过程中,主要在前沭河两岸(沂河南岸、柴米河和灌溉干渠两岸)休养生息,世代相传,未有其他氏族大规模地融入,最具代表的居住地为东关口、大沈庄、沈夹滩、沈乱庄、老堆头等地,最集中的区域是沭城附近、沭河、章集、十字、东小店、七雄、汤涧、马厂、塘沟等地。族人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八世以上多为单字起名,从八世至十四世,各支起名排字相同、字意深远、文人墨客众多;老谱从十五世起:佩增成继达、念辅习其英、临升谦履泰、萃益渐随丰。四修谱从三十五世是:世无锦泽耀、经乾紫国熙。

四、支系分布

          始迁祖保公生三子:昂、旭、晰,旭迁海州(现连云港东海一带)未叙,晰迁淮安未叙。昂生二子荣、华,经数百年的时代变革和近二十世的不断迁徙,保公后人以沭城东关口为基根,随着工作等各种因素向周边以省内外迁徙,但寻根总在沭阳最具代表的居住地和最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有沈姓后人从外地迁入沭阳县域的,俗话说一笔写不出两个沈字,都是一个始祖,也都和睦和气和谐,总有一家人一家亲的亲情和亲和力。依据老谱整理,在沭阳县域内主要支系分布为:

           三世祖荣生三子瓒、瑶、环,在7世前都是单字,瓒支系7世无记载;瑶支系从8世起至14世为:可、有、天、一、曰、建或元、仰;主要在沭城附近、马厂、南所以房一带;环支系8世无记载。

           三世祖华生五子璋、麒(琪)、连、方、元,分五个支系:

           第一支系璋生三子位、佐、佑三分支系:(一)位生子南、诚、计三支系,南为6世后无记载,诚为6世生两子、7世单字、从8世起到14世为:文、思、天、一、单字、方或太、广或作,计为六世生三子、7世单字、从8世起到14世为:文、思、天、一或单字、尚或修、学或恒、凤或安,主要在沭城附近、塘沟一带。(二)佐生详一支系,7世杨、8世文盛、从9世亮生三子文诏、文球、文选到15世为:单字、朝或学或荣、山或以或兆、玲或元或如、致或永或从,主要分布在沈乱庄一带。(三)佑生四子诏、诰、谕、言,到六世都是单字,从七世毓起:(1)诏生毓秀、毓彦、毓志、毓粹四子,有四分支;毓秀一支从8世星到14世为:源、天、一或溪、单字或尚或怀、尧或国、安,主要分布在沭城附近、七雄条河一带;毓彦一支从8世星到十14世为:士、天、一或峰、怀、汉、安或玉或凤,主要分布在沭城附近、章集武河小沈庄一带,其中九世士聪首创谱后人现居武河小沈庄;毓志一分支从8世星到14世为:星、士、天、一、怀或克或尚、抡或维、安,主要分布在大沈庄一带,并有的从14世迁安徽明光、泗洪太平乡陈台西南等地;毓粹生二子拱星、贡星,拱星生文光、贡星生士选,一支10世无记载。(2)诰生五子毓才、毓贤、毓德、毓美、毓贞为7世,8世无记载。(3)谕生毓凤、毓麟、毓鲤三分支:毓凤生枢星、国星为8世,9世无记载。毓麟生昆星、吉星、奎星三子,昆星从9世士到10世天,11世无记载;吉星从9世到14世为:士、天、兆、克、维、安,主要分布在十字学宜、塘沟一带;奎星生士亮、三汗、五汗三子,从10世到十四世为:天、一、可、华、廷,主要分布在沈夹滩、钮湾湾里和湾外、钮湾魏庄等一带。毓鲤生维星、台星二子,从9世星到14世为:士、书、臣或猗、春或宗或单字蟠、如或维、安,主要分布在沭城附近、七雄夹滩一带,其中12世蟠重修谱。(4)言生毓蛟、毓龙两子,毓蛟生壁星,毓龙生耿星。壁星生士杰、士俊、士奕、10世无记载;耿星生关住(士裕)、二住,士裕生天朗,11世无记载。

           第二支系麒(琪)生俭、任二子,两分支系:(一)俭生评、论二子:评生毓洪、毓蓬,毓洪生大业、二业,毓蓬生咬子;大业生大齐、二齐,二业生敢生、背子,咬子生歪毛;10世无记载。论生存梓,8世无记载。(二)任生讲、读二子:讲生毓材、毓材生复之、复之生尔候、尔候生文科,从十世文科到维、廷、登、华十四世,主要分布在沭城附近;读生毓奎,毓奎生北星、七星、吉星。北星生元庆,元庆生天举、天章、天秀,从10世天到14世为:猗、三或有或尚、维或虹桥、安,主要分布在沭城附近、七雄,其中虹桥三修谱;七星生文德,文德生相臣,从10世相臣迁宿邑到14世为:凤鸣、青、庆、麟,其后人在江西、淮安等地从官;吉星生文光,文光生祥甫,从10世祥甫14世为:文、大、乔或鲁、昌或庆或国或学,主要分布在马厂、汤涧一带。

           第三支系连生仪、洋二子,两分支系:(一)仪为单字5世,6世无记载。(二)洋生诲,诲生毓义、毓智:毓义为7世,从8世星、9世国、10世府到14世为:文、龄或如、应或继或鸿或廷、舜,主要分布在岳领{领有山字头}西首、官田小官庄、马厂北二里圩、韩家荡等一带;毓智为7世,从8世星、9世国、10世仲潘和季潘到14世为:文、玉或龄(白左令右)、宝或鼎、舜,主要分布在沭城附近。

            第四支系方为4世,5世无记载。

            第五支系元生俊,俊为5世,6世无记载。

            马厂可朋一支:从8世有、三省、可朋、维、瑞或永、应或廷、立或兆或九、堂或学或佩15世。

            沭河自刚一支:自10世自刚、文、光、树或登或秀或昌、立或清或殿、开或年15世。

            老堆头一支:   自8世起麟、吉、国、肇、南、学、齐、如15世。

            塘沟沈巷一支(推测需考究):自9世可贵、国顺、单字、单字、元13世。

TOP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板凳
发表于 2016-7-14 12:40 | 只看该作者
五、后序

            江苏沭阳《沈姓族谱》,由于老谱损缺严重,三修谱距今时间跨度大(近130年),有的世系先世无记载,在这130年间的迁徙与改名、新生与逝去的先世变化也大,加之老谱又是直叙式,因此许多的支系迁徙、分布和130间新生与逝去的先世们,需要其后人做一些大量细致工作来追忆补录。四修谱于公元2008年续修,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只在仅存的资料基础上和现有族人统计现状中以及又采取直叙式,没有充分考虑时间跨度等种种因素,没有充分发挥族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去挖掘、追溯先世的足迹,错过了各个分布点族人寻根问祖觅亲、进行补录的大好机遇,对有关收集的资料和各处沈姓族人世系没有很好的推证、校证、核证,使自十五世后未按谱中编字起名的族人是否保公或《世德堂》后人存疑,使一些史实、事证、族人等的史、世、事存误存漏,使在130间出生并生老病逝的先祖们姓名失去了载入族谱一次良机(并随着在世先祖的生老病逝而难以追忆补录)。笔者为四修谱牵头人之一,虽从中多次协调未果,虑及诸多因素放弃了为四修谱作序或写一点材料的安排,应该说是一件很遗撼之事。

          沭阳的沈姓也并非都是始迁祖保公的后人,马厂可朋因避洪杨之变(公元1850~1864)全家由苏州阊门迁徙遂落户籍迄今,据马厂可朋一支记载,传沭东的老堆头、马屯、汤涧、乱庄、沈巷以及东海阿虎等处供俱与可朋公同时迁入。更证实保公在来沭前在苏南访亲祭祖应为苏州一带,后迁沭为保公同族。从老谱中可查证马厂可朋一门从8世入谱、10世可朋,老堆头一门从8世起麟、9世吉、10世国安、国然、国富,沭河一门从10世自刚入谱,可贵一门从9世入谱、10世国顺,还有从10世入谱的廉、可训、文礼,11世入谱一立其后人分布八堰庙和小店西以及11世入谱的其他13户应为三修谱时入谱,也应证了近十几年传讲苏州沈达仁一支曾到东小店寻亲之事。还有老谱中自12世入谱的6户、13世入谱的2户、14世入谱6户,也应为三修谱时入谱。四修谱又采用了直叙,对县域沈姓分区域进行了统计入谱,而没有对130年间迁出追寻、迁入溯源、生或逝补叙,虽量大事繁也应该说是个缺撼。 按老谱序载《谱中编字起名,仍以原议“佩增成继达,念辅习其英”十字为准,凡在入沈谱者总宜恪遵,不可任意私自乱起而重名之说尤不可犯》之规定,自十五世佩字起名的在老谱中大多数能查出先祖,即使有部分没有按编字起名的,也能说清本门自沭阳那些最具代表的地区或最为集中的区域迁徙,应是保公或《世德堂》后人;自十五世没有按老谱序规定的辈份字起名,又说不清从那里迁徙的,在老谱中很难问祖的,应不是《沈氏族谱》三修谱中先世的后人;这也正是四修谱中最应该值得商榷、考究、追源并排辈份,再达成一致意见后入谱的关键之处;事实上四修谱匆忙、草率成谱,也是部分有一定影响力的族人存在异议、偏见和不同想法、看法、说法、做法等不理解、难谅解之源的主要原因。

          在旧社会因被封建压迫、枷锁重重、贫富不等、互相欺凌,族人为团结反抗起见,宗族观点较浓,于是创谱联成一体,共同御外御敌;在新社会,民族团结、民主平等、发扬文明、和谐和平和气,宗族观点较淡;但继承传统,正支明序,敦宗睦族,共迎末来,本宗本支的繁衍子孙起名有所依据依护仍很重要。为此笔者在四修谱中收存了一些沈姓资料,参阅了其他姓氏资料,走访了长辈并了解些族人轶事,很想对江苏沭阳《沈姓宗谱》按照“旧在会是在寻族脉防欺侮、新社会是在寻族脉访宗亲”进行详实的追溯整理,但由于对其他支系、居地等演变、迁徙的了解不够而力不从心,只有整理出《沈姓族谱》----沈夹滩支系,并写《沈姓溯源》一文,以供族人指正。笔者望县域内其他族人对本族先世再次寻根问祖觅亲,也愿与县域内其他族人一道对江苏沭阳《沈姓族谱》进行补正和对《沈姓溯源》进行探溯。一部族谱联你我,世世代代一家亲。

TOP

Rank: 2Rank: 2

地板
发表于 2019-3-19 19:05 | 只看该作者


脱于形而直入风骨


——有感于亚东先生金文书法


作者:罗新华


      朱亚东先生1957年生于上海,朱熹嫡裔,号“无羁”,现任上海市静安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等。

    亚东先生书法通达五体;篆、隶、行、草、楷,面貌风格各异,需要不同的技法表现,专擅一、二种书体已属不易,而能兼善五体,实为稀有难得。其卓尔不凡的草书,早已独步海上书坛,为人称羡;其金文大篆则是根植高古、显于当下面目而别具神韵,然知其三昧者则少矣。

    书法不仅是基于视觉感知的艺术,蕴于其里的更为重要的是文字的、文化的、历史的承续凝结与内涵。金文,也即籀体、篆书,起于商、盛行于周,因铸刻于钟鼎之上,也称为钟鼎文;其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转一千余年,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可谓书法之源。亚东先生的金文,汇后世笔意以反哺,入金文之域而不囿,于法度中而化变,纵横自适、今古穿梭、若有神助;同时又出具象而传神,师造化而得天趣,于苍古而见朴雅。书法的至境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便是要在师法自然中规避人工的痕迹,超越匠气的俗陋而达天地造化之真境,这也是中国艺术的根本要旨。人工痕迹露,天然趣味亏;书法启于技法,而得于了无技法;非能超脱必然之路而达自由之道,则不入堂奥。法尔自然,方能探究生命的本源,超越人为理性的桎梏,直达人心安顿的灵域。亚东兄自号“无羁”,在他谦和温淳中有着不为形蔽物使的内在气质与个性,其金文脱于形而直入风骨,出于心而畅于锋毫,恣现笔墨流创而含万千意蕴。品读其金文,夔龙饕餮、黄钟大吕交错而显,如历时光穿越、经百千因缘聚散,终由苍茫浩荡、虚实跌宕而归超然淡定;由此再观,则可循线条而渐入,初时破形见意,进而由意得神,再则由神而达,了见一目千年、刹那今昔之奇境。



朱亚东先生



草书 苏轼《陌上花 》其一 纸本 49.5cm×100cm 2018年4月7日书



金文 大海纳百川 真空含万有 粉彩纸本 68.5cm×22cm×2 2018年10月7日书



金文 杜甫《春夜喜雨》纸本 96cm×180cm 2018年1月17日书



行草书 秋水无尘 纸本 137cm×34cm  2018年8月29日书

TOP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19 13:25, Processed in 0.041924 second(s), 1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