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柴 › 柴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苏桥文化之探访柴源村

2013-6-18 14:50|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1217| 评论数: 0

苏桥文化之探访柴源村

来源:方进平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2-07-15 | 栏目:乡情风采

柴源村,位于万年县境南部,距县城20公里。现为苏桥乡政府驻地,处万年河河谷丘陵中。柴源又名南溪,宋、元时期,属余干县政新乡辖地,明正德七年(1512年)八月,析隶万年县。明中宪大夫、南京都御史高明曾赋诗赞曰:“余干山水秀,秀莫过柴源。小涧金麟跃,晴岚铁骑屯。夭桃武陵渡,古木谢松墩。佳十肥遁地,嚣尘不入门。常将牙轴展,时对圣贤论。清趣梅花雨,生涯桑柘村。”由此,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名流学士慕名前往,造访习业,美名遐迩,扬名中外。笔者经年揣摩,情不可却,试略述大端矣。

 

衣冠继美称名族

 

尤可一提的是,柴氏一门研习学问,源远流长。自始祖柴承昌迁余干柴源后,曾往钟陵(今抚州)学易于琴山。二世柴孟,一生业儒,重教子孙。三传至柴禹锡,历任枢密副使,“文武具备,正色立朝”,常勉子孙,以忠孝立世。其夫人逝世,宋枢密使洪迈曾题诗赞其家曰:“伟才硕德绝裕清,标兼全文武正色;主朝胸怀圭壁珠,矾挥毫天生英格。”可见已名重当时。四世柴时行,宇筠弼,久名君爽,学无不知,时称书柜,著有《诗案》集,大学士苏东坡曾序文称之,惜今天散佚不得见。后传至九世柴益之时,柴氏一门,五百余口义居一族、构筑松冈书舍,一时从者如流,遂成名门望族。

 

孝友家传理学风

 

柴氏理学,首推柴元裕。其父致虚,讳政佳,乃八世祖,一生业儒,生子四:元凯、元功、元宗、元裕。元裕,字益之。幼承庭训,与同乡曹建相友善,志同道合,互为师友,切磋学问。后闻朱嘉等来余干东山书院讲学,遂与曹建师事之。据传,元裕求学期间,能潜心义理,矢志不渝,求得程颐书,潜抄默诵,夜以继日,道学日进,颇为同窗敬服。淳熙元年(1174年),元裕乡试擢第一(解元),一时名闻乡里。后试礼部不售,遂无心于仕途;乃退授生徒,著述经传。并于柴源村构就书舍,其学规效白鹿书院,四方从游者达数百人之多。自谓书舍曰:松冈,以环馆皆松也;题居堂曰:强恕,固自勉且勉人也。人称强恕先生。元裕一生博览群书,精研五经,尤对《易》造诣颇深,成为南宋著名的理学客。教育家。他主张学以“穷理尽性”为本,居敬待志,强调着紧用力,切己体察之用。其高足名士之众也属当时少见,如汤汉(后任工部尚书)、李柏玉(后任礼部尚书)、朱藐孙(后任吏部尚书)、柴中行(后任国史修撰)、饶鲁(后任饶州府教授)等皆出其门下。其著述甚丰,计有《尚书解》、《易系辞说》、《春秋解》、《论语解》、《中庸大学说》、《史评》、《宋名臣传》及手札文集等。嘉定四年(1212年),八月病逝,享年八十有四。

元裕从子集中行,字与之,齐乃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少时师事元裕于松岗书院,于绍熙元年(1190年)登进土第。庆元元年(1195年),授抚州军事推官,权臣韩诧胄禁道学,运司移檄,令自言非伪学,中行奋笔曰:“自幼习读程氏易传,如以为伪,不愿考校。”士论壮之。调江州学教授,广西转运司辟为干官,帅将荐之,使其客赏中行,中行正色曰:“身为人师,而称人为恩主、恩帅,心悉耻之。毋汗我!”迁大学博士,谓太学风化,首童子科。复试胄子。有挟势者,中行言于长,守法无秋毫私。迁太常主簿,转军器监丞,又出知光州,治行为淮右最。迁西京转运使兼提刑。改直秘阁、知襄阳兼京西帅,仍领漕事,江陵戎司移屯襄州,兵政久驰,中行核军实,补虚籍,劾李洪不法,明扈再兴有功。旋改湖南提刑,豪绅横行虐民,一一绳之以法。入为吏部郎官,常以启迪君心为己任。曾言士大夫有三弊:好进、好同、好欺。中行生平坚持正义,不为权势所屈。擢为宗正少卿,曾疏请收揽大权。并言:“臣下纳说,非现望则希合,非回缓则畏避,而面折廷诤之风,未之多见,此任事大臣之责也。”调秘书监、崇政殿说书,极论“往年以道学为伪学者,欲加远窜,杜绝言语,使忠义士箝口结舌,天下之气岂堪沮坏如此”又论内治外患,辨君子小人,“愿明诏大臣,绝私意,布公道。”进秘阁修撰、知赣州军事。宝庆元年(1225年),理宗即位,中行迁为右文殿修撰,主鸿庆宫。不久,中行以老求归故里,与弟中守。中主讲学于柴源南溪之上,名士汤汉、李伯玉,饶鲁等皆从其求学,一时从游者又达数百人之多,世称南溪先生。嘉熙二年(1238年),中行病逝,朝廷赠其为通议大夫,宝章阁待制,谥献肃。生平著有《易系集传》、《书集传》、《论语童蒙说》、《诗讲义》等书传于世。

中行之弟中守,时称蒙堂先生,及其孙柴希尧,均为理单传人。柴氏一门,理学行盛,对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三柴文献启南溪

 

据元泰定间学士吴志道所撰《三柴文集》序文中称赞道:“宋中兴前后,吾饶(州)用儒学专门名家,有三洪(洪适、洪遵、洪迈)、三汤(汤汉、汤中、汤巾)、三柴。三柴谓强恕先生、南溪先生、蒙堂先生。三先生爽迈不群,博闻强记,读周程张子之书,深明道德性命之理,上达孔孟心传,故其为文皆发挥圣贤妙蕴,与三洪三汤者异辙同途。”《三柴文集》乃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由三柴族孙仲晦裒资刊刻,置南溪书院供学子攻读,惜后乱世散佚,今已不得见。元至顺辛未年(1331年),柴中行之孙贵德曾编《南溪书院志》,载有三柴诗文。惜今也难见矣。笔者经多方钩沉辑佚,爬罗剔抉,仅搜罗三柴诗文数首,今列于此,以飨读者。

柴元裕授徒道、德并重。不愧一代名师,他常勉励从子柴中行说:“处则修道于己,出则行道于世,尔当正色立朝,无坠祖宗家法。”他自题松岗书舍诗曰:“松冈崖下构幽斋,中寓琴书惬素怀;信是心虚涵万理,更欣地僻约纤埃。楼芜经路由斯辟,正大门庭自此开;欲识功夫亲切处,须从博约竭吾才。”(见《万年县志》道光版,卷二十)在柴元裕看来、“道”是一个正人君子忠孝之所以维系的根源,学习时要以“绝其尘昏,存其道气”,从而可以收敛精神,归于持敬与主一。诚如其高足汤汉所言:“先生一身仔肩斯道,前有以继承昌刽垂之统,后有以绵中行堂构之绪,世世相承以卫斯道,皆赖先生维系之力,其为功也,不慕巨哉

柴中行,亦乃一代文学家,《宋史》有传。其著述大多至元季散佚。元泰定五年(1328年)。中行诸孙柴东罔等曾编其《诗经讲义》一书,时朝奉郎。沣州道判郑梦龙于序文中赞云:“愚观先生讲义,词直而理明,旨深而意远。诚足以感动圣德,裨益治功……”惜今己不得见矣。笔者幸于柴氏旧谱中觅诗两首。现录于此。其一为《自题家谱》,诗云:“吾族半经二百余,国初来徙自三衢;氏同—姓居莲屋,地列三源出共途。风俗积年思尚义,于孙累叶习为儒;欲寻世系编成谱,留作柴源宗派图。”短短八句,把柴氏家族的发展历史、所居地点之风貌、习俗与学风等描述得一目了然,令人羡慕。其二为《赠许郎中出知漳州》,诗云:“君子重出处,儿女多依违;孰知退有义,一辞若发机。刑部今其人,识远耿造徵;时方事疾走。而我独心非。老色未尚面,健笔驶于非;宛然傲霜菊,璨璨黄金辉。勉甾怨鹭行,夫岂少轻肥;一麾既得请,众目驻见希。了不露铁介,舒卷流清徵;凉风称归棹,灏气滬征衣。婆婆憩邱园,咳唾落珠巩;因凤来锦囊。由足慰依依。”许郎中,名字不详。乐平人,时与中行友善。此五言古诗为慰友人不得意之仕宦而作,叙事婉曲,旨意深切。

柴中守,又名择之,号蒙堂。乃中行胞弟,晚登乡贡,仕至宣议郎。鄂州江夏丞、其生平以教书为多,亦为理学大师,《宋元学案》有其传。中守诗文辑录少见,现仅见《四库全书》集部四、《宋诗纪事》卷四十九录其七言古诗一首,题为《跋山谷书院范滂傅帖》,诗云:“小春画日如春晚,饮罢披图清兴远;夜光照屋四座警,金莲银钩真墨本。当年太史谪宜州,肠断梅花楼戌楼;拾遗无逢东道主,翰林长作夜郎囚。蛮烟瘴雨森鼓饿,更值韩庐搜兔窟;老色上面欢去心,惟有忠肝悬日月。郡丞嗜好殊世人,投笺乞字传儿孙;平生孟博是知己,笔下写出精神骞。兴亡万古同一辙,党论到头不堪说;刊章下郡汉道徵,清流入河唐祚绝。先朝白画狐亦鸣,正气消尽邪气生;殿门断碑仆未起,中原戎马来纵横。鹤头无火让殷红,优于峡茗称呼异;劣与梅花气候同,谁识诸天雨花外,道人宴坐雪霜中。”此首七言古诗,造句精炼,声韵清畅,作者因事起兴,直吐内心仕隐之矛盾,展现了读书人的复杂情绪。

 

子孙累叶自激昂

 

柴源柴氏,千年旺发,究其缘由有三:一是“序塾相望,弦诵相闻”,文风之盛实于饶州之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90年),柴元裕首构松岗书院于此,并讲学三十条载,后又延请进土彭子器讲授其间,四方从游者络绎不绝。宝庆末年(1227年),右文殿修撰柴中行以老求归,又建南溪书院于此,与弟中守、中立等讲学十余载,学风大振。后至元太德三年(1299年),中行子孙“以祀公,教乡族子弟俊秀者”,再次扩建书院。元延佑元年(1314年),南溪书院“行置官属,廪子弟如制”。邑举人张庆余(烧桥人),号称中山先生,得授书院山长,从游者又达数百人。至明季,邑庠生柴瓒又—次重建书院于此。书院直至清康熙三藩之乱,遭兵焚而后废。

二是“学而优则仕”,代不乏人。据《柴氏宗谱》记载,柴源柴氏登进土者达十一名,即柴瑾、柴宗愈、柴卫、柴可观。柴吉辅、柴刚中、柴援、柴额、柴杰、柴廷,柴中行等。中举人者有柴元裕(解元)、柴杰秀、柴廷栋等二十九名,录取贡元者有柴仲本、柴坚等三十八名之多,科举中式,必求仕宦。柴源显宦者也有十七人。例如,柴琰,历任南昌、永丰县令;柴匡授右卫殿中将军;柴楷授宋伏波将军;柴俭之授宋金城将军;柴瑾于绍兴壬戌登进土后,由饶州通判、转奉直大夫、殿中侍御史;柴重历任工部水司员外郎,升陕西左参政;柴贵生由监生任严州府知事,柴氏繁荣,科举一由来也。

三是以血铣维系,道统发展矣。柴氏能十世义居一族,也实属难得。诚然,柴氏能勃兴,首推有殷实的田产,为子弟学优而仕提供了物质基础。柴氏十世宜祖南溪先生曾告诫子孙云:“人生大概学与仕而已,学必明于道,不必求乎时,仕必济物,不秘求利乎己,孔孟汝师也,伊传汝法也,犹射之向的,虽不中不远也。”另加上,这里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沃壤良畴,自成天地;万年河迤丽穿过,碧水澄沏,悠然一脉也。岂有不发达之理哉。

笔者不辞谫陋,略述于此。

2006年12月18日稿

 

注:本文作者方进平,系万年著名历史学家,历经多年收集文史资料,呕心沥血,铸成此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19 08:41, Processed in 0.053893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