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王赵徐孙胡朱高郭马宋 › 郭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从郭氏族谱看福建惠安历史上回汉的交往

2013-6-30 14: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1600| 评论数: 474

幼儿阿语丛书

从郭氏族谱看惠安历史上回汉的交往
  林瑞峰
   回族是惠安的主要少数民族。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惠安县有少数民族33161人,以回族为多,有25633人。这些回族人口中,以郭氏回族占绝大部分。从其分布地域看,有三大地区;惠东南的东园镇及百崎回族乡,有11464人;惠西的黄塘镇,有1436人;惠北的山腰乡和后龙乡,有9783人。三个聚居地的郭氏回族,其族谱上记载的祖先入闽及入惠的时间也各异,从此却反映了历史上汉回交往的事实。
  




  三地区的回族,皆称其祖为唐代郭子仪。
  惠东南:以百崎为主,祖为郭子仪的第六子郭暖,其后裔迁居浙江杭州富阳县。元时有郭德广,授宣慰使之职,来泉督糈,居住在泉州。郭德广的孙子郭仲远,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率妻、子来惠安,居于二十三都白崎铺(今百崎回族乡),安家创业,繁衍生息。
  惠北:以郭厝为主,始祖为郭子仪。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开基郭厝的郭霖的十世祖郭射与开基白奇的郭泰(郭仲远)的六世祖郭礼是同胞兄弟;另一种说郭厝的祖先为郭子仪的第八子郭映,但此仅传说而已。根据第一种说法,其入闽始祖为郭质,从河南固始下来,“至侍郎恂公梁开平间(907~911年)挈赟质二子访问仙迹,因家仙游大蜚山下,邑治之北地名郭宅宫是也,……伯子赟公折居泉州高桂坊,仲子质公由大蜚迁碧溪之上旗山之下居焉”(《郭氏族谱》)。郭质的二十世孙郭延年,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入惠,二十六世孙郭霖,于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开族郭厝。
  惠西:以前郭为主,祖为郭子仪的长子郭曜。据其族谱云:入闽始祖“嵩公,忠武公曾孙,曜公次子胤也。字惟大,官光禄大夫,配夫人吴氏,生三子,长贽、次赘,三贵。唐懿宗咸通间(860~873年),从闽部节度使王审知从弟银青光禄大夫摄福州长乐令王想,奉忠武公香火入闽,因家长乐芝山下,地名郭坑,子孙世居”。其入前郭的“始祖朏公,嵩公八世孙,字景初,又字复初,文学该贯,大宋元丰八年会试,名登龙榜,钦点士林,官内阁秘书丞”。(前郭《郭氏族谱》)在谱中又说明“余上年修仁里私谱,得汝祥公名亮禁约字,有回我祖由宋开基之句。……今欲修辑世系,而族谱久失,上世祖宗名号皆无可考,故以朏公为我前郭始祖云”。
  上引三段族谱的记载,三地区的郭氏族人,都称远祖为郭子仪,此为其共同点。我们从其宗祠的对联中也可看出。白奇宗祠:“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三阳开泰;原晋水,分法水,聚奇水,万水朝宗。”郭厝宗祠:“系起汾阳世代源流由固始,支汾荻水故家文献壮莲山。”前郭宗祠:“派衍汾阳簪缨世代光门第,宗兴犀里蘋藻春秋展孝思。”
  不同点,即其入闽及入惠的时间各异。最早者,为黄塘前郭的郭氏族人,入闽祖为郭嵩,于公元860~873年间入闽;入前郭始祖为郭朏,于宋元丰八年(1085年)登第,则其入前郭应在1085年前了。其次者,为后龙郭厝郭氏族人,入闽祖郭质,于907~911年间入闽,至郭延年于1142年入惠,郭霖于1264年开族郭厝。其实,郭延年应是入郭厝之祖,自郭延年至郭霖,皆单丁过代,郭霖生有四子,遂开族繁衍。最迟者,为百崎郭氏族人。入闽祖郭德广,于元末入闽,居于泉州;至其孙郭仲远,公元1376年入居百崎。
  通过以上的比较,从时间及世系(即一百年四世或五世)看,前郭郭氏族人的世系较符合于历史及情理。但观三地的郭氏族人都承认为回族,故对此就不必展开讨论了。
  




  从史料上看,前郭的郭氏回族,与汉族的关系最为密切。现在的郭氏回族,还自豪地宣称,其祖郭朏、郭郊,是宋代的进士。基于此,可以肯定地说,宋代的前郭郭氏族人,尚非回族。
  前郭的郭氏大宗祠里,有一副对联,颇为显赫:“一堂三进士,历代四朝官”。此“三进士”,其族谱的“历代科名”中有列出:“宋元丰进士官内阁秘书丞始祖讳朏公,宋崇宁进士官部郎始祖讳郊公,宋淳熙进士官工部员外郎先世祖讳洙公”。“四朝官”族谱中载有:初祖西周太原郡主虢叔,启祖唐汾阳王郭子仪,入闽始祖唐光禄大夫郭嵩,前郭始祖宋秘书丞郭朏,宋工部员外郎郭洙,明吏部郎中郭碧峰。
  族谱里较详细地介绍了“三进士”:“始祖朏公,嵩公八世孙,字景初,又字复初,文学该贯,大宋元丰八年会试,名登龙榜,钦点士林,官内阁秘书丞。郊公,朏公从弟也,大宋崇宁二年,学古有获,中式进士四十六名,点入部属。洙公,朏公曾孙也,沉潜经史,晦明无间,大宋淳熙十一年中式进士三十二名,官工部员外郎。”(前郭《郭氏族谱》)
  《惠安县志》的记载,也可互为印证。在“宋·进士”里,有:
  “元丰八年,郭朏,字景初,前郭人,问学该贯,仕止秘书丞,所著有《汾阳集》;崇宁三年,郭郊,朏从弟;淳熙十一年,郭洙,朏孙。”(明嘉靖《惠安县志》卷十二,选举)
  前郭郭氏族人自云宋代开基,又称郭朏为前郭祖,说明居于前郭非元丰八年。可以这样说,在郭朏之前,前郭就有郭氏族人了。由于族谱散失,就找较显赫的人为始祖,这也是修族谱的一个通病。在族谱中,很明确地说:“至朏公昆弟,发迹科名,曾孙洙公,亦登蕊榜,故当时论人物分都,邑中推以为首。今欲修辑世系,而族谱久失,上世祖宗名号皆无可考,故以朏公为我前郭始祖云”。
  郭朏为郭嵩的八世孙,郭嵩入闽为860~873年间,郭朏登第为1085年,郭郊登第为1103年,从时间上推之,郭嵩入闽距郭朏登第210年左右,每世大约23年,郭洙登第距郭朏登第99年,郭洙为郭朏的曾孙,每世大约25年。这些都与历史的发展相吻合。
  据此,宋代的前郭郭氏族人,纯属汉族无疑。况且,即使是处于时称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所辖的惠安县,在宋代,也未有回族形成。前郭郭氏族人之成为回族,即是长期以来汉、回融化的结果。
  




  黄塘前郭郭氏族人在入居前郭后,逐渐分居到邻近的村庄。他们奉郭碧峰为一世祖。郭碧峰乃郭洙的八世孙,系明朝人。《郭氏族谱》云:“碧峰公,讳承恩,生卒葬莫详。公系明洪武间之弟子员,补食廪饩,以岳家提拔,任南京宣教司,升吏部郎中。永乐时挈眷往南京,惟长子宗曜、次子硕颀守庐墓,其余子女俱随往焉。后诸子在京,亦诸受职,各自分支建族。前时谱志甚详,迨明季世,屡遭兵燹,族谱亦尽遗之,故今日仅闻父老流传,述其大略而已。”郭碧峰的后裔,分支于附近的许田、崎坑、下厝、后山、霞埔、田墘、仁里、上厅、前吴等处。在历史上,他们与百崎郭氏有来往,并逐渐融化。
  在《郭氏族谱》里,有这方面的记载:
  霞埔:十六世南场,出承白奇本宗。
  后厝:十六世坝公,出承白奇本宗。
  上厅:十六世南三、南四,俱承白奇本家。
  前吴:十六世南礼,出承白奇本宗。
  从族谱得知,郭碧峰为明洪武年间人,其生活于公元1368~1398年左右。以一百年四世计,其之第十六世,即1768~1798年左右,值清乾隆年间。从此,可以看出在清代,黄塘郭氏汉族与百崎郭氏回族有来往,认同宗,而且是比较密切的,这也为以后的两地郭氏族人往来,打下基础。
  逮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百崎郭氏由于人口发展快,地少人多,有部分人就向外迁移,黄塘前郭一带的郭氏族人,在历史上与百崎郭氏族人有交往,正好是投靠的好去处。因此,就有一些百崎郭氏族人到黄塘前郭、许田投亲。而作为宗亲,也被收留下来,逐渐繁衍。(见惠安县人民政府文件惠政[85]309号:《关于恢复散居在东园、张坂、螺阳、黄塘乡郭姓群众成份的决定》)这些迁居黄塘的百崎郭氏族人,一方面因同姓的缘故,认本家的祖先有名望的人为己祖。一方面又把自己传统的东西保存下来,如对猪肉和猪油遵循着“生吃死不吃”的原则,逢年过节到百崎参加祭祀祖先的活动,给子女命名按百崎郭氏的字韵等等。
  另一方面,原有的前郭、许田的郭氏汉族,因同姓的缘故,且历史上有来往,并不视这些外来的人为异族,亲切地接纳了他们,共同生活,共同生产;几十年来的友好相处,似乎也分不清汉、回的差别。当1985年民政部门恢复这些从百崎迁来的郭氏族人为回族成份时,其余的郭氏族人并没有一种非汉族不妥的感觉,也要求为回族,接受了成为回族的事实,从心理上承受了作为回族的感情。
  

  



  罗列了郭氏回族奉汉族郭子仪为祖的史实,虽然有一种在大汉族主义的包围圈中,少数民族为了自己的生存,采取托附于汉族名人贵胄的感觉;但从另一个侧面,却反映了少数民族接受汉族的文化,汉回同化的现象。同姓而非同民族的两支郭氏族人,历史上认亲互往、互相接纳,甚至郭氏回族认移居地的郭氏汉族的祖先为已祖先,而原居地的郭氏汉族却认移居来的郭氏回族为同宗,并愿意改变自己的民族成份,申请成为回族,同样也是汉回同化的一种具体表现。
  因此,从人们的心理状态看,往往朝有利于本民族生活、生存的方向去努力。基于此点,再看黄塘前郭郭氏族人之间的关系变化,对于郭氏回族奉郭子仪为祖,就不会感到奇怪了。留给我们思考的是:为何两个祖籍地相距那么远,一在南一在北的百崎、后龙两支郭氏回族,其均称同为一个祖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3-28 21:46, Processed in 0.032057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