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柴 › 萧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挖掘千年齐梁历史,弘扬灿烂齐梁文化

2013-7-2 14:13|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1164| 评论数: 0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挖掘千年齐梁历史,弘扬灿烂齐梁文化 (2011-05-12 15:56:05)

标签: 齐梁 常州 萧氏 历史 文化 分类: 萧氏文化研究

              挖掘千年齐梁历史,弘扬灿烂齐梁文化

                                 

                       孟河镇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程协润

 

    常州是一个2500多年历史,人才辈出的文化古城,不但是“中吴要辅”、“八邑名都”,还是个千年龙城龙飞地,有齐梁帝皇故里的很多遗迹,是中华“齐梁文化”的发祥地。古代齐梁南兰陵在常州孟河镇万绥,常州别称“龙城、兰陵”都来源于齐梁,其丰富灿烂的“齐梁文化”有着无可估量的历史和开发价值。

                 ﹙一﹚、悠久历史的地名文化

   万绥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字记载,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先后使用过七里井等十个地名的名称。这些地名分别在国史、古籍、地方志、国家权威辞书、词典中有详细或简略的、相互印证的说明与记载,而且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遗存史迹佐证。

    1.七里井

   七里井是万绥最早的名称。七里井的具体位置在后《陈续志》中有所记载“江桥至兰陵桥”。﹙江桥是西夏野浦河乡的一座桥名﹚而兰陵桥在万绥东岳庙前,以上文献记载说明,“七里井”是万绥西汉时期的地名,在东汉光武年间光武帝刘秀曾由驰道到达七里井夜宿,并向村民打听七里井到达长江的口岸,其回朝廷后就命开浦渎河。

    2.阜通镇

   据《武进县志》和《万绥镇志》记载,万绥镇在西汉时早就叫阜通镇了。所为阜:即是土山,这里属高亢地区,田地高低不平,地势起伏明显,看起来象土山似的;所为通:即是四通八达,指当时水上交通发达有四通八达之意。据《武阳合志》卷一《古迹》记载:“兰陵故城在阜通镇,即宋朝万岁镇也。晋大兴初年始置南兰陵郡兰陵县于武进界内,宋因之,亦曰东城,齐四世祖准阴令萧整侨居之地。”西汉时,即有七里井水道。《风土记》云:“汉光武初年,潜尝宿井旁,民为指途达江浒,即位后开此渎”。阔五丈,深七尺,成为浦渎。东达常州,西通镇江,南到吕城,北经老孟渎直取长江口岸进出,成为水上交通的南北交通要道。阜通因此得名。

     3.武进城——东城、东城里

    阜通又叫东城——武进东城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齐记》中朝之乱。萧整自率萧氏士族兰陵过江,居“武进故城”之东城里,故称阜通为武进故城东城里。

    4.兰陵城——南兰陵镇

    在西晋太康二年(281)随后北方出现五胡十六国的混战局面,为避战乱,淮阴令萧整便带着兰陵的士族人(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迁入江南至武进东城里阜通侨居,(今万绥一带)后世代定居在此。萧家后人在此生活了一百多年后,成为武进的旺族,并诞生了齐梁两个开国皇帝。齐朝后梁敬帝太平二年为了不忘萧家祖籍地,以此将武进县改名南兰陵县、阜通镇为兰陵镇,历史上还有“兰陵古墟”之称,常州别称兰陵源出于此。至于原武进县故城东城里,则直至五代后唐同光年间(923—925)才毁废。

     5.万岁、万税和万绥镇

    由于南兰陵是齐梁两朝皇帝的家乡,当朝又把兰陵镇改称为万岁镇。另因梁武帝的祖宅在“兰陵故城”南面“万岁里”,因此改名“万岁”。据《武阳合志》记载:“北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于建隆元年(960年)由于这里是南北水上交通要道,朝廷均在这里建署设卡收税,便将 “万岁镇”。又改称为万税。至清咸丰年间,太平军起事,建都南京后,清两江总督怡良移居常州,命各县乡组织团练,准备武装抵抗太平军东进,地方上的老百姓早已痛恨战乱之苦,有“盼太平、思安居“之意,遂将“税”字改为“绥”字,又改称为“万绥”,且“万岁”、“万税”、“万绥”三字在当地系同音字,从此,“万绥”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又说在公元七世纪初,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后。他惊讶地发现江南长江下游南岸边常州西北有一个名为“万岁”的小镇,居然在南朝时期连出齐、梁两朝皇帝。为使唐朝万代千秋永远不衰,他特地请有名的风水先生出手高招,可用一个巨印章盖住万岁小镇,以杀小镇皇气之灵。之后又下了一道圣旨,将万岁镇强行改名为“万绥镇”,即绥靖、镇压之意。

                  ﹙二﹚、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

    万绥古镇北面有孟河古城与长江,西北有嘉山,东北有小黄山,又如蜿蜒起伏游动,卧龙伏岗之势;山后长江水浪滚滚浩浩荡荡,又似跤龙入海,江山有靠,兴皇有兆。万绥古镇山环水抱,山明水秀,是紫气东来而不散,行而不止的风水宝地。据传说:嘉山与小黄山,是卧龙伏岗雌雄一对,几千年来,历代帝皇将相都要选择风水宝地,产下龙子龙孙,隐伏在风水宝地卧龙伏岗之下。故万绥成为“龙”的发源地,等待真龙天子的出世,可附身成为当朝的帝皇。

       1. 辉煌华夏的龙文化。

    齐梁故里千年风流,中华龙城千古瑞气。当时齐梁疆域已囊括北到黄河,南到今南海以外辽阔疆土,统治了23个州,350个郡,1022个县大半个中国前后长达78年之久。齐梁时期常州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位皇帝,龙城齐梁故里共出了15位皇帝,产生了辉煌华夏的龙文化﹙古代皇帝是真龙天子化身的再下凡,所以说齐梁文化是一种龙文化的象征﹚。

#p#分页标题#e#

    早在479年南北朝时期,顺帝刘准逊位后,萧道成﹙427—497﹚建立了齐朝——自称齐高帝。他是个性格沉静,有雄才大略能成大器的人,他喜怒不形于色,富于才学,擅长草隶,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还重用齐梁文学的代表人物江淹为尚书驾部郎、骑参军事。在他执政的4年中,他禁止皇室宗族封候占山为王,实行安游民,抚生产,免赋役,整户籍,建学校,禁止将帅私下招募部属等。他倡勤俭拒用奢侈品,把宫廷铜器改成铁,甚至黄金换成铁。他总结了刘宋后期子孙自相残杀和奢侈腐化从而亡国的教训后说:“如果让我治理天下10年,要让黄金和泥土一个价”。在位仅仅4年可惜他56岁时便去世了,史称为齐之良主。此后有齐武帝萧赜、齐景帝萧昭业、武陵王萧纪、齐恭王萧昭文、齐明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齐明帝萧鸾、齐和帝萧宝融先后在位七位皇帝。

    萧衍﹙464—549﹚在502年萧宝融禅位后,建了“梁朝”当了48年的梁武帝。只次于康熙、乾隆和汉武帝,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少数几个享寿高在位长的皇帝。他先以儒统治国,又以佛治理国,他勤于政务,日理万机,重视儒学,生活上特别俭朴。他颁布法令,禁止向官吏献礼行贿,倡导积极纳谏,在皇宫门前旁边设立信箱,让百姓投书检举官吏从恶是非的材料,还设国子监,对官吏进行监督。不到十年,由于他的精心治理,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昌盛,文化繁荣,是魏晋200年以来的最好时期。在他的倡导下文风大兴,一生作一千多卷著,被世人称为文化皇帝。使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都有大发展,把建康发展成为人口超百万的大都市。但晚年他由开明转向昏庸,太迷信佛教,四次舍身同泰寺,朝廷大臣花了4亿多钱财才赎回这位“菩萨皇帝”,又此造成了国库空洞。最要命的是他收纳魏降将侯景,引发了将近四年的“侯景之乱”。549年侯景军攻入建康包围皇宫台城,86岁的萧衍竟被活活饿死。此后临贺王萧正德、简文帝萧纲、豫章王萧栋、武陵王萧纪、梁元帝萧绎、建安公萧渊明、梁敬帝萧方智先后八位皇帝在位执政。

     2.繁荣昌盛的文学文化

    齐高帝萧道成多才博学,梁武帝萧衍文才卓越。萧衍自幼勤奋,博学多通,才华横溢,有梁朝文坛“竟陵八友”之称。他不但创新了一代诗风之先河,还使中国释、儒、道的三种宗教文化和睦相处,相融相合,开创了中国三教圆融的新局面。在他的提倡下文学得到了创新,还有当朝廉政文化得到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文明得到了繁荣与延续,这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搞廉政建设勤政为民都有非常的现实意义。

    齐梁时期不但龙文化发达,其它文学书画等文化艺术也纷呈宾彩各领风骚,文学兴盛文化创新,开创了中华文明与繁荣文化的新格局。特别是“诗人皇帝”梁武帝萧衍 “河东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一诗句至今仍在世流传,被世人称为 “创新了一代诗风”。《梁书》称其“天情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皆文质彬彬,超迈今古”。他一身的文学创作,推动了梁代文学的兴盛。他的皇朝家族可称一个灿烂夺目的文学集团,除奇才“昭明太子”萧统外,梁简文帝、梁元帝都是著名诗人。他们的“宫廷文学”具有开放创新的意义,是中华文化的一种新创造。还有齐高帝之孙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等,都是齐梁中华文学史上的一座座丰碑,这些都是千年常州繁荣的历史文化。

    齐梁时期布衣出生的刘勰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新篇章。据《南史》记载,在他约三十岁时,他选定了文学批评的道路。经过近七年的不懈努力,撰写出一本规模浩大的精典名著《文心雕龙》。在这部优秀的批评著作中,他有史以来对各种文学及主要作家、作品进行了详细分析、评价,对文学创作规律、文学发展历史、文学批评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探发与研讨,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严密理论体系的批评巨著,刘勰也被公认为中国文学批评的鼻祖。清代学者章学诚赞誉说:“《文心雕龙》体大精深,笼罩群言”。鲁迅称《文心雕龙》为“东则有刘彦和(刘勰字)之《文心雕龙》,西则有亚里士孚德之《诗学》”,把刘勰和亚里士多德相提并论,可见其成就之高。世人评论《文心雕龙》文学作品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齐梁萧家皇室中的大文学家昭明太子萧统,他最早选先秦至梁初138位著名作者700多篇赋、诗、诏、表、经、文、书、信、画、医和宗教编辑成规模总量最大30卷的《昭明文选》,是我国最大的一部诗文总集,史称“总集之祖”。由于辑录内容完备、解读方便,成为唐代之后文人研读选本,还被列为科教必读教材,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和《金楼子志怪》等,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散文理论著作和笔记体小说;萧文帝萧纲以宫廷贵族生活为对象,创新了“宫廷诗体”;萧子显的《南齐书》被列入正史二十四之一;萧衍的“乐社大义”等著作,萧子云的飞白“草隶”等;这些都是常州古代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齐梁时期出现“灿若繁星,争相辉映”的繁荣文化新局面。齐梁时期对文学创作有深远的影响,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为后人研读梁朝以前700多年的文学保存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齐梁文化”是继春秋战国后又一个思想解放,学术争鸣,文化艺术活跃纷呈兴盛的时代。齐梁两帝曾为推动中华民族发展与文化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政治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文学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史学界公认为当时华夏政治和文化的中心,齐梁时期是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性时代。

                3、兴旺发达的萧氏文化。

    萧氏姓氏授于战国时宋的邑(县),位于今安徽萧县。萧氏家族的命运直到山东南迁后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萧道成和萧衍先后建立了齐和梁朝政权,登上了中国政治权力的顶峰,开创了齐梁萧氏文化的辉煌。萧氏家族既尚武,更重文,其子孙都有较高的修养,特别在经史艺文化方面有很大的创新,推动着萧氏文化一起兴旺发达。

   自东晋初年从山东到万绥的萧氏先祖创建了有15位皇帝执政的齐梁两朝,从隋唐“宰相世家”到明清学界精英,这个萧氏家族世代相传,久盛不衰,在萧氏家族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无比瑰丽的一页。据史料不完全记载,齐梁时期萧氏宗族不乏大家,以昭明太子萧统为首的萧氏家族文学集团中有40多人留下了名典精作;并涌现了一批卓越的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书画家,初步形成了一种“齐梁文坛万紫千红,萧氏名人灿若星辰”独有锦簇花团的萧氏文化新格局。他们在创新中华文化的同时也繁荣了萧氏文化,所以萧氏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和创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我们研究齐梁文化留下了最宝贵的史料,这些都是萧氏祖先留给家族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萧氏家族的后人为了怀念祖先在南兰陵几百年中留下的辉煌历史,把南兰陵称为 “萧氏故里”,故里所流传下来的文化称她“萧氏文化”。

#p#分页标题#e#

   据存世南兰陵的萧氏宗谱分析,近现代许多萧姓均源自齐梁萧氏,当代萧姓分布很广全世界有2000多万人姓萧。特别是萧姓移居海外后同样兴旺发达,海外萧氏主要在东南亚、欧美一些国家,成功开拓事业者也不泛其人。据泰国萧氏宗亲会编撰的《萧氏起源播迁及历代世系》载:泰国萧氏大都是南兰陵齐梁房的后裔:“盖萧整之玄孙为齐高帝萧道成,云孙为梁武帝萧衍……入唐宰相辈出,子孙繁衍,齐梁房乃蔚为吾萧氏之第一大流派。”台湾皆属“南兰陵萧氏”,即全部是南朝齐梁后裔,至今仍能分别出8个萧氏系列派别。

   剖析齐梁极具典型的萧氏家族文化发展过程,其归纳出三大特点:一是历时一千多年,世系清而不乱,家族宗谱文化自成一体,可见“正史”记载,可以说是世上独一无二。二是萧氏家族文化世代兴旺发达,从南兰陵萧氏至五代后梁的600年间,萧氏家族共出15位皇帝和37位宰相,还有3人得封国公者和3位附马,100多位朝廷文武百官。三是萧氏故国皇族,国破而家族不衰,萧氏家族文化一直兴旺发达至今。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对这一萧氏家族,曾有过“世家之盛,古未有也”的高度评价。

   齐梁萧氏文化的兴旺发达不但是萧氏家族的荣耀,也是给萧氏后代留下了一份无价的精神财富,其深厚底蕴的萧氏文化和家族精神,不仅对中华姓氏学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和美德,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2009年1月)

 

(备注:齐梁萧氏文化历史渊远流长,常州孟河镇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程协润 同志对此做了深入研究,很值得我们学习参考。作为萧氏子孙,对自己家族历史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现本博将有选择地转载部分文章,供萧氏宗亲学习。本博左边有齐梁文化的链接,大家可以点击学习。借此机会,特别向程协润同志表示感谢,本博左边有联系电话,请和我们联系。)

 

分享:

喜欢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福建省德化县萧氏宗親联谊会成立大会捐资芳名录

后一篇:[转载]德化陶瓷,名仕典范

评论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福建省德化县萧氏宗親联谊会成立大会捐资芳名录

    后一篇 >[转载]德化陶瓷,名仕典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3-28 23:11, Processed in 0.028068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