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柴 › 董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自董振公始裔今广东分迁于此

2014-2-9 17: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1476| 评论数: 0

 广东兴宁董氏:大始祖董振,原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于宋理宗淳佑年间(大约1241-1252)以子廷坚封赠大中大夫(从四品),自闽入粤,妣苏氏,生子一:廷坚。公生殁失考,同葬兴宁北厢河岭。二世祖,董廷坚,字特轩,宋朝明经进士,官仕户部待郎(三品),入乡贤祠。释政后是时干戈战乱,道路不通,身际时限,无法背父母骨骸返闽,因无归志,遂有贻后之谋,择窖溪湖而居焉。(今广东兴宁市宁中镇鹅湖村望江狮渡头)。后家其泽皆由此始。妣张大君生子一:文兴。三世祖董文兴,字豪夫,生于元延佑六年(1319)元朝举人,任嘉应州判官(正七品),妣李八娘,生子三:仁禄、仁达、仁福。文兴公为人端伟,家业鼎新,时原居屋常遭水泽,于元至正22年(1362)辗转至城东乡竹丝湖铁屎岭落居。(今宁中镇丝光村),据传:“祖屋对面社子岭脚下乃宁江河支流,水深河宽,过往船只甚多,河岸建有数十家各行业店铺,为了方便装卸,且有多处停船码头,水陆交通方便,遂成贾商闹市,尤以打铁铸造业旺,岭上遗弃堆放甚多废铁渣料(铁屎),因而取名铁屎岭。公择此闹市建房卜居,阖 家易居于此,行商坐贾,谋取蝇利,家雄于赀,田连村陌,由此拓展,兴宁且有铁屎岭董屋之盛名矣”。振公入粤落基兴宁,距今已有700余年。生齿渐衍,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现已传至二十八世,总人口已逾七万人之多,为地方一大望族。因各种原因,振公后裔纷纷向外发展,涉迁各地,迁往广东省内的有:梅县、五华、大埔、平远、焦岭、惠阳、惠东、龙川、广州、韶关、南雄等县市。迁往外省的有:江西南康、遂川.四川、广西恭城以及香港、台湾甚至南非及东南亚诸国。南康裔孙最为昌盛,其次是惠阳陈江、平潭也发展较快。兴宁董氏已在1998年二次修谱。昭显祖德,光照后人。近几十年来外迁子叔宗亲也经常返乡探亲祭祖,并于2008年3月10日聚各地振后裔嗣孙成立广东兴宁董氏宗亲联谊会,并在江西南康、广西恭城、广东惠阳、惠州、龙川、五华、兴宁等地成立了七个董氏宗亲联谊分会。加仁达公时强宗族联系,凝聚宗亲情谊。

兴宁东厢董氏仁达公时:四世祖董仁达后裔,居住在宁中镇丝新村铁屎岭,原建只有一厅和数间横屋,仁达公时随后向上移建,增加数十间房屋及厅堂,形成三进二横屋三天井后垅半圆形增添房屋的大型围屋式建筑群。后来河流改道,逐年淤塞,变成塘湖田地,如今成静谧的秀丽田庄。上董屋是六世祖董永宁后裔居住,下董屋是六世祖董永和后裔居住,东厢董氏现在此居住有1500多人。堂号:“陇西堂”, 众厅门联:“陇西世德,冀北家声”。六世祖董永宁、字子常、少志儒业、于明永乐十二年游泮,正统三年岁贡,正统四年授江西南昌府训导,廉正贤明,于1430年在广东五华县(古称长乐)齐乐董源村内出资建造一座石拱桥,名为董宁桥,长15米,宽4米,桥面榫筑石栏杆,获得往来行人及附近各姓邻里称赞,当地乡民受益匪浅,此善举流芳千古,善心可贵,积德有功。七世祖董正生于明永乐20年(1422)三岁丧父,遗母抚养,家贫而聪慧,志坚而心恒,传闻有“法力”号称法千一郎,后官仕付断事升授百户武官(六品)。

东厢董氏随后,枝繁葉荣,瓜瓞綿延,子孙播迁江西南康.遂川,广西恭城,四川及广东南雄,龙川,惠州,台湾,香港,东南亚诸国。

铁屎岭上董屋世辈排列:振坚兴仁武,永暄万琼元,其维昌宇子,朝廷悦兰芳,绍世伟基求,纪盛显文良,诗书传家宝,富裕贵荣华,智勇光祖训,道善孝成名。

铁廉岭下董屋辈排列:振坚兴仁武,永正孟璋三,叔应,茂宇子学时,道德开来

世,大显家声日,允维克承志,祖训迪传芳,英贤长蔚启,华国树宏猷,鸿名延万祀。

西厢新陂董氏:始祖四世董仁福,文兴公三子,字安荣,生卒年失记妣黄氏生一

子善宗,于元朝年间(1372)携子孙迁往新陂新金(河背永安围)居住。五世善宗生卒年失记,公葬于凉溪步狗窟,于1988年迁新陂新金永恭围屋背寨顶脑安葬,公妣同墓与六世永恭同碑,妣李氏生一子永恭。六世永恭,迁西厢下马石堡鲤子圹侧开基,董、刘、李(六世)结拜兄弟,故三姓开基相连,董屋在刘屋左边,犁砂象形,三栋一围龙、左边外橫二字,光绪四年(1879)重修,生五子:珍、晨、明、常、昂,因人口逐日增多,故永恭长子董珍搬迁至对面永恭围居住,生永五:瑛、琼、珠、璘、璋。

永恭后裔十九世南苑、南传、南绵、焕旭官任仕佐郎。

二十二世裔泮文前任中校付团长,军营会参谋长。

二十三世弥高:黄埔军校毕业,历任团长、副司令。弥廉:军事学校毕业,历任连长、团长、师长、军区司令。

由于家族衍展并逐渐向外涉迁,其分布为:

1、江西潭口等地;

2、惠州陈江下岗角多祝平潭等地;

3、龙川;

4、叶圹龙坪;

5、新陂红溪桥;

6、广州、佛山、乐昌、河源、五华、南雄、香港等地。

随着人口繁衍,兴建了各支房住地祠厅、其中有:

1、河背董陇西堂(永安围)曾二次重修,称为老屋,厅内设有历代先祖神位,族众多在此拜祭。

2、岭背董陇西堂(永恭围)曾三次重修,欲称为新屋,厅内设有历代先祖神位,每年永恭围后裔都在此祭拜,大门对联:陇西世德、良史家声。

3、因逐年人口增添,十七世裔孙达芳、达裕在永恭围众厅右侧兴建了新屋,名叫笃庆弟对联:笃生学士,庆赏丰年。

4、十八世俊秀后裔南苑兴建栋三进三横的新屋(司笃弟)下厅模批:“高棠升荣,(四兄弟)中厅模批:继志堂

两边柱联:继先业而乐未异域廿载经商营生谋愿望,志前模之必绍近屋卜筑间年颇僻庆余堂

大门对联:司马护国,马剑镇邦

始修房谱:于清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岁【1688】总理董士琼,二修族谱:于公元1998年,主编董清梅。

现新陂董氏现在西厢居住的约有1500人。

世系排字:振坚兴仁善,永珍瑛仲文,祥龙习可仕,清达秀南耀,德志昌佑君,豪杰显俊雄、诗书传家宝,富裕贵荣华,智勇光祖训,道善孝成名。

龙川董氏:始迁祖董法仁、系兴宁振公第十世裔孙,于明嘉靖21年(1542年)由铁屎岭上董屋涉迁龙川县车田赤木黄三坳落居,后又迁到车田镇嶂石细螺坑村立业。该地位于龙川县贝岭区五顶乡细螺坑村,有一山形酷似田螺被称"石螺山",

石螺寨旁斑鸠云集[又名鸠博嶂],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景色宜人。至今已有466年,繁衍至25世共16代人。由于人丁渐盛,族人曾多次涉迁外地(江西、湖南、四川、南洋、广西及广东诸地县),现细螺坑居住人口有100多人。龙川董氏自强自信,聪颖好学,仁义善良,勤劳俭朴,人才辈出,代代有能人,十八世纪中期,地方传言:车田茅屋#p#分页标题#e#

年年十八担书笼出龙川,课读业儒,科举仕官使龙川董氏声望大增,如董廷相、董廷富、董启贤、董书鹏、董达远、董达瑄为清朝秀才,董文标、董潮琳、董潮 瑄 、董文昭为清朝待郎,十七世纪中期在细螺坑风水宝地牛形山前建有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的董氏宗祠,龙踞牛卧,前面东江支流溪水自东流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宗祠上方书“董氏宗祠”对联:“仁义人间,博爱天下。”祠堂上厅“陇西堂”对联:“祖德优良千秋盛,宗枝繁茂万代兴”。厅墙挂有六块:“翰林院”等牌匾。

龙川董氏世系排辈:从十一世始,心仕朝文廷,书达盛德世,大振家声日,永维克承志。

世系排列:董振——廷坚——文兴——仁达——董武——永宁——董曜——兆麟——仲倫——法仁——心徳——仕旺……。另据1998年版兴宁《董氏族谱》载:1、董振第七世裔(孙董完子二:董伦、董仕于嘉靖七年(1528),由东厢铁屎岭涉迁龙川,2、八世裔孙董能子五:尚明、尚政、尚文、尚质、尚彬等兄弟由东厢铁屎岭涉迁龙川黄石头立业,3、九世裔孙尚琛子二:仕文,仕礼由东厢铁屎岭涉迁龙川立业,4、十世裔孙法玉六子:从礼由东厢铁屎岭上董屋移居龙川,其后裔承三世祖仁禄后裔伦公为始祖,5、十三世裔孙茂兰子四:宇松、宇柏、宇晋、宇林由东厢铁屎岭上董屋移居龙川东田。
江西遂川大汾董氏:始迁祖:董文光,系广东兴宁振公第十四世.龙川法仁公五世裔孙。生于清顺治六年已丑岁[1649],公与兄长文凤.文荣于清康熙初年[大约1668年左右]由龙川嶂石细螺坑涉迁江西遂川淋洋圩背落居。淋洋地处罗霄山脉,井冈山傍,海拨1400多米,大山深处,山高路险,人烟稀少。兄长文凤.文荣俩人见该地发展有限,遂迁往广西。文光则留守淋洋,后靠承租当地竹山里财主九担谷田发家,开基建宅,娶妻生子。传至十六世又有万通.万达迁往广西,只剩万连留守。十八世从星公英睿仁厚.孝友聪敏,机灵有才,广有人脉,见淋洋竹山里地势险要,人财不旺,久存迁至山外之意。经通晓堪舆的友人指点,于清光绪十年左右[1884]举家迁至大汾仓下栖居(现遂川县大汾镇双嵊村仓下组)。下山后连添五丁,从星公偕妻陈氏勤劳俭朴,治家有方,先承租田地耕作,並辟荆垦荒,买田置土,植谷种茶,依赖这一方水土,精心经营,繁衍生息,艰辛操劳数十年间,且渐家业兴旺,人丁大增,随后家族不断壮大拓展,已有良田300佘担,从而殷实富有,誉望乡里。文光公涉迁遂川至今340余年,已传至二十二世。

世系派字,依广东龙川从十一世起:心仕道文元,万清从椿树,长永久光前,裕兴隆承志。 世系排列:董振--廷坚--文兴--仁达--董武--永宁--董曜--兆麟--仲伦--法仁--心德--仕禹--道二--文光--元康--万连--清远--从星--椿腾--树材--长祥--永明--,,,,,,。

惠东铁冲董氏:始迁祖董茂兰系兴宁振公第十三世裔孙,于清康熙年间由铁屎岭下董屋迁往江西南康潭口落居,后因寻食艰难,又回迁兴宁新陂镇蛇子垄居住。还有一支再迁惠东梄居,咸丰年间,因清军与大平天国战乱,交战于惠东董氏所处村庄,清军攻入村后,引爆炸毁房屋,烧杀搶夺,杀人无数,有些人被捉后也从此杳无音讯,全村数百口人丁残遭杀害,险遭灭族,只留下幼小的兄弟俩人,被邻村义母救护收留,幸免遇难,义母死后,兄弟俩分别逃至惠东县平海镇和惠东县铁冲镇小屯村落居,尔后兄再携子孙转迁到铁冲小屯村卜居,其兄

后裔现在有40多人,弟后代有400多人,现已传至二十七世。其世系排列:董振——廷坚——文兴——仁达——董武——永和——董正——孟德——董璋——三策——董儒——应君——茂兰……。 惠州市陈江董氏:始迁祖董习瓒,系兴宁振公十三世裔孙,生于明崇祯戊辰年(1628)卒于清康熙丙戌年(1706)享寿78岁,公于清康熙年间带着俩个儿子(良萼、良蕙)由西厢新陂永恭围移迁归善县甲子步保岗围董屋卜居。现惠州市陈江镇月明村。月明

村位于惠州市25公里,属陈江街道办事处辖区,距镇中心10公里,毗邻潼湖镇。当时董姓少,落户迟,扎根困难,该处山和湖泊早被人占领,只有二个小山屋,为我祖所有,一间为阳宅、一间为阴宅,尔后逐步发展肇兴,由于当时处于争端土地,弱肉强吃的情形,为防范外侵,董氏家族在村前围起荆棘、围墙,屋门前挖一个水塘,前水后村半月形包围着村庄村头村尾筑起土炮楼,形成易守难攻的地势,先人推行以忍为贵,邻为善,勤俭自强的观念,曾以邻近的童姓、张姓、苏姓结为友好世交,由于当时我族姓小人单,村落大姓企图侵占我族土地,而我族对内团结,齐心协力,并得友好邻邦世交的支持,才得以留下现在1平方公里土地600多人口的客家围董屋。习瓒公在这艰难之时,独具慧眼,认定董氏的兴旺一要靠业儒,科举仕宦,二要靠自强,习武强体。于是在村内办起了学堂,武馆,聘请名师利用农闲督促子嗣学文习武,十五世董日南,生于清康熙申申年(1704)“少时天性聪慧,勤学嗜读,师长皆目为大器矣”至康熙年间御封进士,仕官京城,因而给家族带来极高的地位和声望,后裔在乾隆年间特建祠堂以资纪念。

陈江董氏在村内建有三座祠,因年代久远,破旧不堪,2008年春聚全族叔子商议,筹资、捐献50多万元,修造翻新,便于众族亲清冬祭拜,世系排列:董振——廷坚——文兴——仁福——善宗——永恭——董珍——董瑛——仲廉——文滔——董经——科龙——习赞——良萼——日南……

世系排字:从十五世始:南君辉上泰,元肇基达明,英贤传祖训,智勇孝为先。

惠州平潭董氏:惠州平潭董氏始迁祖董义龙系兴宁振公派下第十二世裔孙,生殁失记,于清康熙初年【1665年左右】由兴宁西厢新陂永恭围涉迁惠州归善房坑立业。义龙公为人忠诚,深谋远虑,表达宏伟。当携妻罗氏及二子【思尧,思舜】从兴宁掌赶鸭群行至房坑时,见该地背倚狮子岭,面临白洋滩,一脉平川,开阔平荡,沼泽地及溪河边很适应发展鸭群,遂于董屋排卜居,即现在的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房坑村。历经近三百五十载,建有宗祠二栋,众厅及围屋七栋,堂号为:“陇西堂”“ 純嘏堂”,门联:“儒宗世泽,良史家风。” 妣罗氏生子二:思尧,思舜。长子思尧后裔移居平潭长江沥,现有嗣孙1500多人,十八世董友南,字刚厚,聪慧敏鋭,才思过人,精明谋略,贾商创业,善于盘算,家越万贯,其后裔于清嘉庆年间在本村白屋仔建刚厚董公祠-座,三进栋,三中堂,三十三间房屋连成一片,是厅,堂,井廊,院,屋相连,四合式的大型围屋建筑群。在附近方园数十里内均为最大建筑物。清时武进士一人,二十-世董其彪人伟高大,习武強体,清同治年间率县乡民众抵抗匪寇,累立奇功,擢升任河源县县官。近代博士生二人:董振生,董振帮。次子思舜后裔仍居平潭房坑,现有嗣孙1500多人,十九世董荣彬清国学生,例赠修职郎,廿世董云祥九品职员例赠登仕郎,清邑庠生,监生,国学生数十人。国民革命军团长一人,二十四世董仁添八-体工大队全国蛙泳亚军。平潭董氏,地处广东省惠州著名侨乡,义龙公后裔多涉英、美、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台湾、香港、澳门发展,估计有2000多人移居海外,#p#分页标题#e#

近年来,海外子叔纷纷回乡省亲,祭拜先祖,加强交流,亦慷慨解囊,支持家乡建设和经济发展。

平潭董氏于二零一零年八月修纂房谱,倡修:董炳洪,董根生;主編:董志良,董贺潜。

世系排列:董振——廷坚——文兴——仁福——善宗——永恭——董珍——董瑛——仲廉——文滔——董维——义龙——思尧、思舜,,,,,,。

博罗小金镇董氏:十四世祖董运玉由新陂永恭围涉迁河源柳城居住,1958年因筑新丰江水库后裔迁往博罗小金居住,小金居住的只是一小部分,现有人口70多人,还

有其他裔孙移居多个地方(迁址不祥)。

惠东多祝董氏:十三世祖董爵生子一董运通,由新陂永恭围涉迁惠东,多祝立业,妣李氏生子四,孙子五个,曾孙12个,现有人口100多人,二十四世董博文历任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局机电处主任,高级工程师曾获葛洲坝工程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丹江口升船机全国科学大会奖,河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惠州市名人录榜上有名。世系排列:董振——廷坚——文兴——仁福——善宗——永恭——董珍——董琼——仲仁——文爵——董易——应虬——董爵——运通……。

 

广东兴宁董振公派下二十二世裔孙.

董世策、董世恩敬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3-29 21:42, Processed in 0.057309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