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李黄陈张周梁何林吴刘 › 周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周氏忠孝堂(原为爱莲堂)宗谱

2015-1-11 11:49|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1959| 评论数: 0

 一.排班用字

廿一世

廿二世

正、克

廿三世

廿四世

廿五世

廿六世

廿七世

廿八世

廿九世

三十世

三十一世

三十二世

三十三世

三十四世

三十五世

三十六世

#p#分页标题#e#

 二. 弁言

吾族谱牒清光绪间族祖益三公、浩渺公次第修创成谱。明国二十六年续修,本通铺之意,七七卢沟桥事变,战祸兴起,家乡沦陷,敌寇肆虐荡产离析,谱帙散佚无存,联明叔慨叹尤深尝谆谆嘱余曰,昔年心血,付之煨烬,其累世书香,忠孝悌传家,亲亲长长,不可无谱,汝当倡议修之,未敢竞辞其。修谱以来至今八十九年矣,多数族人不知自己支系房下经阖公议,重修宗谱修纂者弟立南公立亚公立梧公立中公,编纂者叔增尧公协修者族祖仪文公。走访四方,觅得残谱一部天佑也,修谱之难者世绪也,年湮代远,无法稽考寻家耄访遗老寒暑无间,孜孜弗倦,阅其谱者,当思修纂之苦心也。

世系不明不书,没有男孩只有女孩,招婿养老女婿改名换姓,赡养终身永不改者事宜徒权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男女都一样明文规定一样看待。

居淮七二公与兄七一公,早有合谱之议,谓有难合之处,其议遂罢,今复提议合为一谱矣,家乘修明支系攸分长幼有序,孝友烟睦之风,世世永传致仕他乡,迁居外地疏略,遗漏者嗣后重修时增订补辍之,统宗有绪也,是所希焉,谱事告成用记始末亦修纂者之幸也。

壬申年孟秋天清节廿一世孙存祥谨识

 

三. 周氏续谱序

编修宗谱是中华民族独具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已延续了数百年之久,至今虽无某一组织倡议扶持,但这一活动在民间仍延续不衰,这种现象说明了宗谱文化有存在的合理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某些科技方面在近代虽先进与我,但在人文伦理上却远不能与我相比,他们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寻根,而我中华民族却早在这个自由王国里翱翔了。

我族从元末由苏州阊门迁来淮阴,历时五百余年,有文字记载的是在晚清之际有南清河支谱两部七卷存世。

民国27年(1938年)先辈诸公曾再次修谱历时两年徒步千里跋涉数县草谱将成不幸日寇侵华资料全部散失致事无果。

随着星移斗转人口日益增多,驻地不断迁徙,每有五服近亲互不识面;孙袭祖讳,三代共排一字,长晚失序,伦理紊乱等现象产生,这是有损中华民族文明风尚的。

当今幸喜光风霁月之日,百业具兴盛世之时,炎黄子孙在为振兴中华而共同奋斗,族人倡议修谱,真乃适逢其时,近年来全国各地敬宗睦族而修谱已蔚然成风,都是为水源木本,上报先人之德,春露秋霜,上启后之思,我等亦于1989年元月,长次两房相聚决定纂修续谱,以统其系,族中老幼积极赞同离退休及在职者损资相助,经三年的努力,续谱即将问世。但此次修谱由于间隔太久,中间又经社会的多次劫难。可参考的文字实难找,能提供资料的老人相续辞世又加修谱者多为年老体弱之人,且经费又受限制,未能深入查访,致使一些支系应为地址不详未能写入续谱,实为憾事。

付印之前敬书数语以寄后秀,下次修谱请尽可能的考察补齐,勿效我等。文字粗俗,不堪言序,聊述其事以记之。

廿世孙增尧谨记

 

四. 周氏续修族谱序

古云木本水源弥深追远之道,世经人纬恪循继序之伦。家有谱、县有志、国有史一理也。族谱者载世系之流传,明宗派之远近,序昭穆之清白,别人伦之尊卑亲疏。族若无谱,年深代远可致世系不明,班辈难分。或以祖孙叔侄称兄弟,或以同宗同族为路人,更难免犯讳重名之误,故族谱之作非可少哉。历世久远当在续修亦理之当然也。

周氏乃汉族中大族之一,代有伟人贤士载入史册。系出于姬乃轩辕、后稷之裔,泽起汝南。原籍苏州阊门,自元末世乱始祖七二公与兄七一公迁来淮阴旧县(据说还有七七公)迄今已有六百三十余年传二十几世之多,族众丁广,子盛孙繁,散居中华各地。若无家谱,欲溯支派之源流而茫然不清致犯祖宗之名讳则惑然不省,贻误之大,岂可言哉。

世事沧桑,一九七八年后大地回春,编志修谱蔚然成风,水源木本,上报先人之德,秋霜春露下启后嗣之思,吾侪久蓄修谱之意而今时济愿遂,加之联弟叔在世之倡勉,余兴携草谱走访四方,欣逢码头心武侄芷有族谱一部,给三次修谱极大地帮助,幸甚、慰甚,后由五里存祥兄继续走访倡导,在五里多次集会,议定将惟清公、惟洁公两支分谱合而为一,会后各分支代表按时将本支谱稿送交总编,由专人负责整理,按支派源流昭穆名讳、职务、文凭、婚配一一为之实录即使历世深远以谱稽查,可展卷了然,亦可慰先人数十年未了之愿。吾等虽有志于此,终因客观条件之限,疵漏之处在所难免,尚待后嗣来览充实完善。#p#分页标题#e#

廿一世孙立南敬书

 

 

五. 周氏续谱跋

家谱重修子孙不忘所自也,退离休在职诸公热情自助,弟立中独自承担接收事务,各地支系往来频繁侄心乾邰徒凤伉丽不厌其烦,徒凤女士,养疴服药如往日,殷勤款待为成谱之助力也,古来仁人孝子,未有不以叙昭穆为急务也,筹修宗谱,历时三载始成,壬申七月集议付梓,族祖以林公奋然承包刊印,越年余而未成,公因考虑欠周筹划欠妥,稽延四肙置,族人望谱成殷,印璞叔年近耄耋,奋激其事,爰商於众,协同作仁族祖乘自行车跋涉百余里,接洽印谱事宜,约三月而谱成,竣谱之功於此传信矣。族谱续修未筹分文,来往招待立中弟花费千余元,印谱经费悉凭售谱修谱诸公力艰辛,熬心血,有损经济而不惜不辞其瘁克竟其志,亲亲长长,敦宗昭族虽然也,则些少为私利,为赚钱等谗言诽语,亦难免也。此功此过,此是此非望族人正视之。

七一公谱,未有按照统一式样填写,世系紊乱接绪较难,权宜根据来谱整理,袛有以恒公支,世系分明,至于羽青公,又公,静公,徒廿一世起,支系无法接续,惟有暂付图后。

癸酉年季春廿一世孙存祥跋

六. 家训

处世之道首在律己,尊老爱幼德人之本,待人要谦虚和气不可盛气凌人,处事要公平合理,最忌悖理徇情不可无防人之心,不可存害人之意,举止要大方言谈要审慎,面认者必非善类,怒目者未必歹人,常以德高望重为人师,莫与蛮横无理人为伍,纯厚不是愚蠢,狡猾并非聪明,真诚感动金石,怀疑满眼仇人,学会与性格不同人共事,习惯于在逆境中生存,忍耐不是屈顺谨慎并非胆怯,安不忘危免遭意外之变治不忘乱疑消不测之灾,遇事镇定自若能转危为安,临难惊慌失措易罹不实之祸,以德处邻守望可以相助以文会友能收取补短之力,莫因小事疏挚友,莫为新怨忘蓓恩,见富贵而作谄媚之态者最可耻,见标志人而生淫欲之念者顶下流,男女共事言语要有分寸,行为要有尺度,需防人言可畏恤孤怜贫必有厚福,仗势讹人后患无穷,富贵不可癫狂贫穷不可失志,须知富贵无种贫穷无根,喜怒不形于色胸有城府,忧戚不见于而度量宽宏有事与人商量不能固执己见偏听只黯,普听之明与人相争,应反躬自问理短是否在我,人言不可亲信需防别有用意,鸡肠鼠肚,不能办大事蛮横粗野终必乱大谋,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以谅己之心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谦虚者常思己过骄傲者常论人非,乘危攻人者不仁乘难讹人者不义,修身有道齐家有方,和睦乃家庭至宝,勤俭是致富窍门,赌博乃倾家之媒介,淫乱为破家之象征。

父母年老应竭力奉养,不可找借口虐待老人,鸦有反哺之报羊有跽乳之恩,人乃万物之灵目当高于禽兽,土祥卧冰黄香温席,德扬千古。兄弟分居应相互关顾,不可为小利争吵不休,花萼相辉唐明皇美誉百世,煮豆燃萁魏文帝臭遗万年,子女年轻应精心教导,轻佻者教之以持重浮躁者导之以实诚,齐之以礼晓之以法动之以情,并督促其扫洒应对之事,以柔其性养其心长其智,夫妻共处相见如宾不可见异思迁,不可有始无终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相互谅解相互体贴,意见不投多对话少批评,最忌争吵殴斗伤害感情,家和万事兴黄土变金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媳敬婆仁姑嫂和睦,妯娌之间姊妹相共团结一致家道自丰,务农者精耕细作因地制宜适时播种,为官者心存国家志在人民,廉洁奉公不询私情,办事要有忍性说话要留余地,措辞幽默娓婉态度要不亢不卑办实事要少讲绍词不逆境不馁,顺境不骄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疾,风之劲草事过见真情,办事胆要大推理心要细,优柔寡断事倍功半,事有疑问三思而定多设客观可能少做主观决定,对待同志宽宏大量多鼓励少批评,多磋商少命令顺耳话要听逆耳话要忖,脸要厚心要诚为民兴利,受批评挨板子并不可耻,为国去弊心狠手辣,一流氓手段对待流氓,势在必行以关心体贴看待同志,义不容辞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社会是高等学校生活是学不完的课题,生命之途有坦途也有坎坷,一言一行务必谨慎小心。

二十世裔增尧

 

七. 续谱凡例

一. 为继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文明礼貌,尊老爱幼之美德;为促进安定团结,特续修周氏宗谱。

二. 谱牒是记载家世的史书,当妥为珍藏;不得乃乱放、污损,传借要慎重。#p#分页标题#e#

三. 谱牒应随年延代延伸,适时续修。以三十年小修六十年大修为宜。时间太长,易导致史实难查,世系不清之弊。

四. 中国乃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素重伦礼相互称谓,应分长晚,后嗣命名不得犯前辈之讳;尤以五服近亲,更应从严。

五. 班辈排字,决定从廿四世起统一,原长房之“立心正大”次房之“立心克正”现议定为“立心正明”、“立心克明”。

以下则统一为“经纬济华,恒保恩泽,法家乃昌”十二个字。

六. 原长次两房支谱合并,为《淮阴县周氏宗谱》。

七. 凡我家族成员,不分男女,只要其后裔以周氏为姓者均可列入,不得歧视。

八. 族中成员于国于民有卓越贡献者,当据实记录,以勉后人。

九. 原次房支谱十一世敷令公出嗣世交,原谱书写有讹,此次特予更正。

十. 师会公支系因资料报来太迟,无法按格式编入,按原卷附于卷末,以待下次修谱排入。

十一. 由于文章口语化,古语冷字,寻觅较难,有以近音字代替者,请谅解。

 

 

八. 堂号由来说明

我族堂号已知有三:

1. 世德堂:诗经有“世德作求”句。我族系出于姬,文王以德化民王天下,堂名世德以记先祖之功;

2. 爱莲堂:宋代名儒敦颐公,字茂叔号濂溪居士,德高望重于当代,敕封其堂号为爱莲堂;

3. 忠孝堂:缘十世之文炜公,于明末以知州职守商州,城陷殉职。其幼子元生公亦以身殉。后诰封忠孝堂。

另外尚有汝南堂、濂溪堂之传说。

我族原为爱莲堂,后因文炜公父子勋绩,诰封忠孝堂,现仍为忠孝堂。

九. 周氏重修草谱原序

周氏七一公裔吾乡之望族也其十六裔志南公与余有总角好阅数十年至道光丁亥公与余年俱臻耆艾矣公忽持卷一帙示余见其泥涂残损不任翻阅询之知为宗谱一书也其中字迹可寻认者仅存三世余悉濒没公慨叹久之余亦为之惋惜先是公之子江从余游每于月夕花朝畅谈今古时及周氏宗派某某公或()胶庠或饩类宫虽阀阅未广而累业书香亦相传勿替洵与忠孝第一门并峙淮阴无如沦桑纪变谱牒沦亡子慈孙其唤奈何所幸往不可追数典或至忘祖而来犹可续翼谋足以贻孙余佩公继述心诚爱巅末弁数言于篇首以志公之笃行敢云乎序哉

道光丁亥年十月望日乡愚弟万镛松巢氏拜记

 

 

十.#p#分页标题#e# 重修草谱序

吾家始祖七一公于有元之季世由姑苏迁淮世居清河之旧县支派殷繁书香传世代有伟人迨我朝乾隆年间叠被水患县治移驻清江浦我族亦由是荡析离居矣有迁居黄家桥者有迁居王营北八角亭者有迁居安东界者且有迁居徐之宿邑者吾本支则迁居旧县上之吴城北岸古名头散处愈远其音问往来愈不通至吾世黄水弥漫复遭濒荡前遗谱牒残废鲜存吾所可记忆者仅碱支亦仅三世远如八角亭一支尚知名讳通往来而黄家桥宿迁县数支不独里居莫识即名讳亦无闻尚何以分昭穆乎惟望吾后世子孙有能考补存者令将可纪之三世上自吾曾祖轼公叔曾祖又公静公分为三大支八角亭一支另为一派草例成帙而黄家桥宿迁县各支暂为阙疑以俟将来呈数典望祖之愆吾能免乎哉庶几失之于前或可收之于后耳袁江万松巢先生为吾悯而序之吾因溯其源委亦缀数言以见吾志

道光丁亥年冬月上旬十六世孙以恒谨识

光绪戊寅岁予家谱事成偶游于周氏之说莲书屋说莲主人蓝溪正读姓氏考见其案头一帙展阅之乃周氏之草谱也是知其系出汝南世德相承来淮数百年传世十有八矣谈叙间告予有修谱之意问序於予予曰家之谱犹夫国之史也欲为之序非杜林班马之才未有不贻笑方家者予敢当乎哉主人复垦予予辞不得因请即以谈叙数言书之于简光绪四年戊寅春三月吉日

庭赵烁夫拜撰

 

十一.再修宗谱序

自春秋作而纪事之书出由是而国有乘县有志家有谱其义一也所微异者乘与志差等风俗臧否人物寓衰贬别差恶多出于内外史及学士文人之手而家谱则其子孙所作尚质而不尚文无粉饰无墌架以明继志述事之忱者也我周氏于有宋时由濂水寄迹姑苏阅数十传至七一公复自苏迁淮值有元之季业历有明一代于十八传矣世居清河之旧县其累世书香流泽庠序蜚声散见于载籍以为家乘光者无不斑斑可考无何而沦桑屡变清黄交涨谱牒所留几为荡尽仅有存焉吾祖志南公心焉致慨起而纂修搜其残余仅得三世噫文献不足夫复何言吾乡耆宿万松巢先生曾序以慰之以为守先不足而启后有余也吾父()江公沿而袭之于支派别处详加翼注欲忖剞劂而有志未逮当遗嘱焉余小子卯承遗绪风夜抵瞿弱冠时即有怀复古于前所亡之十余世思得其详而补存之询家耆访遗老阅十数年无一有能道其源本者数典忘祖厥咎奚辞复于咸丰辛酉至同治丁卯岁遭兵燹幸携远避免付煨烬此亦自天佑也于令回溯又十数载往不可追来犹可续爰会族众醵金鸠工付梓以为世守庶有以慰先灵而裕后昆仍望后世子孙阅一世而一修以体吾志云

光绪臧寅年清和月上旬十八裔佩琳谨识

 

十二. (七一公)原序

吾族自苏迁淮传闻有七七公之说散处淮海之间其隶籍可籍者唯吾族与七二公裔姓则同而谱则异由来久矣光绪丁丑年七二公裔忠孝第中蔚堂公与余有通谱之议当时颇各欣然嗣缘迁淮以来即未合谱一旦合之恐户口繁多将有龃龉难合之处遂罢议余因虑吾族之日就遗忘也合族议以修之其黄家桥宿迁县各支未及入谱者徐以俟之爰复叙其后曰称宗谱者水源木本义取统宗也谱中书名临文不讳也纪行也列所以序齿也记出身所以贵贵也记生卒而长幼以辨祭日之礼可举也曰配曰继所以重故体也妄有子而后书母因子贵之义也生女不书女以从人者也为人后者不两系兼祧者两系所以明嗣续也纪殇礼制有殇服也远出者记迁徒者所以备考也案以明之恐误将来也墓地不尽载传世久远湮没者多也人谱之岁古无正文或云既冠或云成丁令虽初生亦载入取备也抱养之子不书以婿为子不书恐乱宗也嗣后定以三十年一修免致久远难稽也斯役也总校者十八世裔文彩分校者十九世裔慕或之绪襄理者十九世裔之椿之冕二十世裔然

光绪四年清和月上旬十八世裔佩琳谨识

 

十三. 清河周氏宗谱卷一

谨案十六世祖志南重创草谱只言七一公为始祖于生卒年寿及祖妣姓氏俱末详想从前旧谱亦无考不然志南公即未见旧谱岂不闻先人传说乎及重创时七一公至轼公公因旧谱遗失中又亡其十一世鸣呼前己亡之后将何考令仍依重创草谱例修之以七一公为始祖以轼公又公静公为十三世祖中亡十一世阙以待考聊附古人阙疑之议云

 

十四. 周氏宗谱卷三序

慨时事多变叹家谱之迭失幸先人有志整残存创谱序志先祖虽不完全继后世可谓备至原手抄谱在文革期间被人损坏幸有原谱一帙存焉为继先人遗志修整未尽事宜吾始祖七一公与弟七二公七七公同时由姑苏迁淮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矣七二公裔与吾早有同乡之谊手足之分而七七公一脉散居泗宿之间至今名讳不知里居莫识现追根求源在泗南黄圩一处就有一百余户矣前者先祖早有合谱之议终因户多人繁有龃龉难合之处令七二公裔立南公继述心诚不畏艰难起而复修使吾姑苏周氏一脉长幼有序不失于伦礼子孙绵长不视为路人故特于合谱之际以此言颂之于后#p#分页标题#e#

始祖姑苏避乱来淮诗书门第代有人才先人创谱继往开来传至吾辈失之不该家谱再版繁花继开希吾周氏永世和谐尊长爱幼互相关怀携手并进幸勿迨哉

公元一九九二年五月十日廿世裔际元廿二世裔其嘉其华其坤同谨识

 

 

十五。条规六则

宜重谱牒盖谱所以聚祖宗之气脉收涣散之人心使各和睦宗族敦行孝弟者也谱成之后分给各家俱宜珍重收藏以防残损如有任意亵渎不知敬惜者於春秋祭祀时合族公议以罚之

宜崇祭祀宗祭原族中要务有谱即不可无祭吾族本无祠堂欲祭无所自谱成之后各宜向善协力捐输建同宇置祭田每年或春或秋一祭之使人知报本敦伦则心气和平可无犯上作乱之为

宜兴礼义盖礼义系人生之范围谱中叙伯叔兄弟子侄之班了然在目则尊卑长幼之节不问可知各宜尊守不可略也即有愚蒙无知识者而族中贤哲宜於平时为之讲明庶人知亲长家喻诗书修齐治平之化如在目前

宜举族长盖谱成即合族之人心聚苟无族长以主持之人何向往乎宜於合族中择人品端方心地公平者举以主一族之事凡族中公务当行者禀族长以行之若有不公不法之徒扰害族中者禀族长以惩治之庶善恶分明赏罚不紊合族举安至干子弟命名宜避等字如天圣皇王日月山川隐疾之类礼有明文族长亦宜于平时讲解毋使蹈其愆也

宜慎添修谱成之后所添丁口即不在谱宜于谱中斟酌可添者添写之如不可添则另写记之夹在谱内免之修谱时多费稽查之功

合族命名须有定字令于谱中公议鸿谟经世壮业超时八字为以后命名定字从二十一世起首如二十一世从鸿字起二十二世从谟字起按世排防犯讳重名之误如有不尊以违议论

 

光绪臧寅年孟夏月十八世裔佩琳文彩十九世裔慕棫兰同谨识

 

 

 

古人辑录宗系之举第俾子孙不忘所自也将使曩德之懿一披阅而如见而贤者有所法不肖者亦知傀则既以存先人而亦所以示启诱宗族之至意也我邑地疾民鲜求所谓合族而处深明宗法者盖然丁氏吴氏各守世系昭穆不紊虽饥馑丧乱流离荡析之不能自存而敬宗收族蔼然可慕则辑录宗谱之功巨也周生效曾从余讲艺之暇辄欷歔其谱牒未修而深以先代遗行与夫族姓支派历久废坠为爰秉其尊人开文公之命重加增订散失者搜葺之遗佚者补缀之因兼乎创久乃蒇事世系不明不书养子不书赘婿不书所以示也刊既成乞于余余嘉其善成父志为周氏贤子孙乃谨略其世次以见毓孕之昌由于世德之远而效曾之承前启后其苦心为尤不可没也按周氏系出宋儒爱莲公元季之乱七二公与兄七一公自苏州阊门避居清河是为迁淮之始祖六传至明武宗时而有卿贰公兄弟卿贰公以破贼积功累擢兵部侍郎兄大令公由山东丞宰惠民捐俸赈饥全活甚众以故又四传忠烈公生焉公明末守商州城破罢贼不屈与子元生同时死夫承累世丰功硕德之后榜沛郁结至于一泄天之所以厚之者何如也虽然名裔弗振浸为走者比比矣而公父子独以刚伉之节光大先德虽天之厚要亦公父子之自为也公兄弟五人文贵文郁三即公次文焕文藻贵生延生人

国朝为诸生郁无子焕生裾生祜生恺生藻生延生春生松生与生若大生遂生广生元生则烈公所生也延生公嗣郁公后生诰公为诸生三传至师淹公以诸生遇事勇为重建忠烈公祠皆其力此即效曾之嫡系也一四世光熏公明经不仕著有仪礼汇编夏小正集注是为延生公三子训之后与效曾同祖延生公而焕公藻公忠烈公之后亦皆以读书世其家盖自迁淮始祖迄于效曾所生历世以及念馀沐浴先人之泽以寝昌寝炽而忠臣孝子鸿生巨卿与夫可敬可哀之贤母节嫠至于不可殚述苟非作美在前其乌能秉乘克善至于如斯之极哉效曾以弧力承是役使夫后之承周氏之裔者群晓然先人之嘉言懿行具可绍述则益勉为贤不敢为不肖焉是朴承是役者之功也岂惟善成父志可贵也哉#p#分页标题#e#

 

光绪三十年甲辰季冬月吉日邑人王登云谨识于渔沟之临川讲舍

 

南清河周氏支谱序

闻之礼贵敬宗书言睦族木本水源之大义其不可等诸弁髦也旧矣然支庶蕃衍迁徒靡常历世既久缘起不知名讳莫辨使无以统之则本支视为异类骨肉侪于路人虽欲敬之睦之而其道无由谱系之所关顾不重哉吾族郡启汝南系出于姬勋业隆于汉道学大于宋节烈显于明其他经文纬武代有伟人斯固朝廷之端非徙家乘之光也惜乎年湮地远谱牒无稽必欲牵合附会则绍威假江东之称崇韬拜汾阳之墓华胃遥遥徙为识者所羞耳故舍远求近事必有徵仿别子为祖之谊则以七二公为之始夫别子有三始迁之说居其一公之由苏迁清初居旧治之西至三世而两派分传辗转迁移不常厥居今且散满四境所在多有际此族姓浩繁恶可无谱以相统属余尝有志于此辄以四方设帐旅食依人而未逮今幸长房十八世孙焕卿命其子效曾采访本支为详编叙付诸剞劂巳订成书次房十七世孙子平十八世孙吉人踵行其事详考本房缮尽稿本将付手民乃以其谱就商于余余见而题之亦即编次近支以著于册所窃慨者开

国之初吾族颇称多士济济黉官食饩游庠几子无案不有且去始祖之时又近二百年老成人尚有典型使其早为编辑徵文考献较有原委乃前人易为而不为偏以其难为者贻我后人倘亦惮其难而曰姑俟来者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不且传之愈久而愈患无徵乎追念及此窃叹数子创始之巨编纂之苦心其为功于前人殊非浅鲜也镌刻既竣将订成书族人佥曰是不可以无序顾念始祖之称义必有据吾始祖之以七二称也先世传述略而弗详有谓公为七房仲子当元季世而来于清其然乎其不然乎事馀五百年旧绪茫茫固不敢臆为断也余姑即创修之难与始事之勤而述其崖略如此

光绪三十一年岁次旃蒙大荒落十八世孙渺沭手敬书于寒食之前三日

 

十七世孙秀之礼松年贯之鉴定政之培之连爵鉴修

十八世孙渺总纂浩渺协纂云潞培厚鼎声编叙砚田云源采访

井田和钧浩渺校正鸿薰龙骧永详誉缮

 

周氏支谱次房列传

录县志心虚公传读书略章句言笑不苟人称为周夫子崇祯初以乡贡任长寿县丞寻摄邑事雪平讼民服其明有暮夜馈金者世荣叹曰吾因毋以求禄此物何为至于我叱之去迁思恩府经历以地多瘴不能奉母遂告归

录县志左民公附传旧志文苑中又有周廪生汤如漪岁贡生周宜恩贡生天资高秀而恬静和雅多内行如漪聪强富赡力学不倦后进多从之游从游至偏邑中矣宜尤攻苦潜心五十余年三人者名相也

公见长房世表以上俱县志原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0 22:43, Processed in 0.056439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