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韦覃陆罗农莫庞蓝雷杨 › 杨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贺州各县、区、村寨及毗邻地区杨震公后裔分布情况

2015-9-1 22: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3958| 评论数: 0

     贺州三县两区、毗邻的梧州部分乡镇,湖南江华、江永两县和广东省连山县等杨震公后裔有九万余人。各地村寨先祖均是由广东省梅州、兴宁、惠州、潮州、三水等地迁徙而来的。支系繁多,开基传承历史先后不一,早的有七百余年,迟的也有一百余年历史。大致分布如下:(以下世数是从震公起计的)

 
 
    五十一世前冈公支系后裔,于清朝时期由广东省揭西县上寮寨迁徙到贺县公会镇田富村田寮岗、双石村石排寨、建新村白竹坪、东鹅村象眉寨、沙田镇狮洞、道石等地开基立业。现有人口3500余人。
    五十五世韫玉公支系后裔,于清朝时期由广东省梅县迁徙到贺县沙田镇民田村、昭平县凤凰乡杨屋宅、樟木林乡洪万春、三江村、巩桥乡中洞村、钟山县莲花乡等地开基立业,现有人口3500余人。
    五十四杨楠公支系后裔,于清朝时期由广东省梅县迁徙到贺县公会镇卢冲、沙田镇秉塘、黄田镇等地开基立业,现有口1000余人。
    四十六世宗信公支后裔,于清朝时期由广东省梅县迁徙到贺县公会镇建新村鸡公井、昭平县樟木林乡石阶浪等地开基立业,现有人口400余人。
    四十七世启潜公支系后裔,于清朝时期由广东省潮州惠来迁徙到贺县沙田镇狮洞、莲塘镇白花村、桂岭镇、昭平县樟木林乡洪万春等地开基立业,现有人口1500余人。
    五十世廷富公支系后裔,于清朝时期由广东省兴宁县迁徙到贺县公会镇杨会村南、田富吉屋、深坑、昭平县凤凰乡大同村等地开基立业,现有人口1500余人。
    四十六世以吾公支系后裔
(一)五十四世凤生公后裔,于清朝时期由广东省梅县畲坑迁徙到贺县公会镇杨会村南、昭平县樟木林乡富厚坪寨开基立业,现有人口1000余人。
(二)五十四世启浩公后裔,于清朝时期由广东省三水县迁徙到贺县公会镇石塔村、双石村、昭平县樟木林乡上石桥洞、苍梧县。沙头、石桥等地开基立业,现有人口2500余人。
(三)五十八世立盛公后裔,于清朝时期由广东省三水县迁徙到昭平县樟木林乡三江、下石桥洞开基立业,现有人口400余人。
    四十九世杨琚公支系后裔,于清朝时期由广东省梅县迁徙到贺县公会镇石塔村古地、苍梧县六堡等地开基立业,现有人口1000余人。
    五十六世援亮公支系后裔,于清朝时期由广东省龙川县迁徙到贺县开山新界开基立业,现有人口400余人。
    五十七世坤昌公支系后裔,于清朝时期由广东博罗县三角塘迁徙到贺县公会镇田富村犀牛头、石塔村田心、双石村、昭平县樟木林乡三江村茂和等地开基立业,现有人口2500余人。
    六十世贤宇公支系后裔,于清朝时期由广东梅县迁徙到贺县南乡平田村、广东省连山县福堂镇等地开基立业,现有人口3500余人。
    五十九世缵 瑞公支系后裔,于清朝时期由广东省丰顺县汤坑迁徙到贺县桂岭开基立业,现有人口500余人。
昭平县开基祖信忠公、志忠公,于明朝崇祯年间由广东省东莞迁徙到昭平县城开基立业。子孙分别移居本县仙迴、文竹、庇江、走马等地立业,已传承了二十余代,现有人口2000余人。
    八步区大宁镇螺石村开基祖杨李富,已传承了十九代,现有人口800余人。
    八步区桂岭镇回龙村开基祖杨连公,已传承了十余代,现有人口400余人。
    贺街荔枝塘开基祖五十八世秀标公,其先祖于清朝光绪年间由广东省梅县迁徙到富川县开基立业,后裔秀标公移居贺街荔枝塘开基立业,现有人口200余人。以前贺街杨氏宗祠每年祭祀活动,所需人力、物力,均是由荔枝塘族人操办的。并承担着看护宗祠的任务。
贺州铺门镇中华村杨屋寨开基祖朝现公,于清朝时期由广东迁徙而来,已传承二十余代,现有人口中600余人。
    贺州信都镇杨家村(巴佬寨)开基祖公济美,于清朝时期由广东省连滩迁徙而来,已传承十三代,现有人口800余人。济美子孙有两支分别移居贺街东联村莲塘坪开基立业,现有人口300余人。移居到鹅塘镇塘面村的现有人口500余人。
    四十一世文昌公支系
    文昌公于元朝元年由广东省梅县迁徙到富川县竹母桥头开基立业。文昌之子伯光公生五子。景云、景山、景彦、景寿、景高。
长子景云:其子孙分别移居钟山县大清塘、三台村、杨家寨、杨家宜、百富、同古坝、贺县沙田镇蛟龙塘等地开基立业。
二子景山及子孙由富川竹母桥头移居钟山县螺壳岩、大田寨开基立业。景山长孙道生于明朝洪武年间由螺壳岩迁居贺县公会镇杨会村开基立业。后有道生侄孙时清也由螺壳岩迁居杨会村立业,杨会村现有人口3000余人。
    道生五代孙大行公,移居贺县鹅塘镇芦岗、清水村开基立业,现有人口500余人。
    景山之孙遗生公移居钟山县杨岩塘,景山之曾孙如魁公移居昭平县黄姚杨村开基立业。杨会村后来又有一支脉移居黄姚杨村立业,杨村现有人口1000余人。
    景山七代孙春光公于明朝天顺八年由钟山县下坝移居富川古城乡杨村开基立业,现有人口1600余人。
三子景彦:其子孙分别移居钟山县洋头、垒田、松木脚等地开基立业。
    四子景寿:其子孙分别在富川县上田、小岗头、大坡洞、留家湾、西安、麦岭、大在塘、大岭脚、高路寨等十六个村寨开基立业,现有人口18000余人。
    五子景高:其子孙分别移居钟山县望高、大坝头、大清池、湖南江华、江永等地开基立业。
    钟山县杨氏均是文昌公后裔,分别居住在十七个村寨,现有人口三万余人。
    富川县古城乡丁山村开基祖杨恩公,于明朝万历年间由湖南江华县桥市乡迁徙而来,已传承十八代,现有人口1000余人。
    富川县石家乡曹里村开基祖保来公,于明朝嘉靖年间由湖南江华县桥市乡迁徙而来,已传承二十余代,现有人口3000余人。#p#分页标题#e#
    湖南省江华、江永两县毗邻富川县的村寨,现有人口5000余人,因同祖先,凡两地的大红喜事,都会派人相互道贺,真可谓是血浓于水。
 
震公精神
    历朝历,君臣将帅,圣贤名人,在杨姓氏族里辈出不穷。尤其是三十五世祖杨震公,以其高尚品德和情操,深得后人的敬佩和爱戴。
    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今陕西)。自幼好学,明经博览,学富五车,成为当时的大儒学家。州、郡、府、衙多次聘其为官,皆被谢辞。杨震安于家中教书,乐于外地讲学。历时二十余载,人称“关西夫子”。一日,鹳雀衔鳣鱼三,置讲坛上,学生大喜为吉兆,取之贺曰:鳣者大夫之象地,其数为三,宜有三公之位。不久,杨震五十有余,遂出仕为官。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州太守、后任司徒、太尉等职。从震公起,其子杨秉、孙杨赐、曾孙杨彪,四代位列三公、果如黄衣童子之言,应鹳雀送鳣之兆。
    据《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杨震任荆州刺史时,曾举荐茂才王密,任昌邑令。密为谢恩,至夜怀黄金十斤的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退去。世人以“清白门第,四知家风”赞之。
    杨震做事公私分明,从不私下会见公务人员及各式各样的拜访者,更不许家人过问府衙公事,除应得奉禄,从不私受。范晔的《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评曰:“性公廉,不受私谒”。
    杨震为官廉洁守正,任人唯贤,不徇私情。汉安帝之舅父大鸿卢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李润之兄,其得提拔,皇后之兄长执金吾阎显也推荐其亲戚,经察皆无才,都被杨震推辞不予提携,铮铮铁骨,一身正气。
    杨震身为高官,出门不随便乘坐车马,更不让家人乘用官府配备的车马,生活俭朴,不为子孙置办产业。《后汉书·杨震列传》载: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之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杨氏历经三千余载,枝繁叶茂,瓜瓞绵绵,人才辈出。主要源于杨姓氏族重视教育,家风严谨。如东汉时期儒学家,关西夫子杨震,明经博览,为官清廉守正,世人赞誉为“清白门第,四知家风”。成为杨氏的祖训和传家之宝。为历朝历代公仆们树立了清廉为官,勤政为民的光辉典范。早在一九八六年,人民日报曾刊登以杨震“夜却黄金”的精神,号召全党、全国公职人员学习杨震为官清廉的高尚情操和品德。一九九三年三月,杨成武将军执笔挥毫,写下苍劲的“弘扬震公精神”六字,已载入杨家族谱史册。又如北宋时期的杨家将,几代将帅,几代忠臣,保家卫国、名扬天下。杨家将的忠勇报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富强立下不朽功勋。清白、忠勇、重教乃杨氏立族之本也!
    因此,每年春节,杨氏族人的春联都以“清白第”为横额。杨氏不论宗祠或各地支祠的厅堂祖牌神龛对联,统一撰写:横额“四知堂”,上下联“经纶盖世承三相,清白传家守四知。”以弘扬祖德,勉励后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3-29 16:36, Processed in 0.030097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