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韦覃陆罗农莫庞蓝雷杨 › 陆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北流陆氏翔万子万公后裔各房分居住地

2016-6-1 16:21| 发布者: adminzp| 查看数: 3372| 评论数: 0

摘要: 翔万、子万二公于康熙年间由粤东新会来北流贸易,落籍高第街,二世祖敦修公于乾隆十四年(1749)入居西埌禄绵坡(今木棉坡)。敦修生四子:光大、光远、光汉、光清,分四房。长房至五世凤扬公迁居民乐罗政村华北组, ...
翔万、子万二公于康熙年间由粤东新会来北流贸易,落籍高第街,二世祖敦修公于乾隆十四年(1749)入居西埌禄绵坡(今木棉坡)。敦修生四子:光大、光远、光汉、光清,分四房。长房至五世凤扬公迁居民乐罗政村华北组,三房六世钟棠公迁出龙桥街(即广成陆),其余各房各支均住木棉坡,习惯称木棉坡陆。
(注:康熙年间与仁华谱的雍正初年有出入,经考证康熙末年即1710年更可信。)

一世翔万、子万二公,住城区高第街。
二世敦修公,住西埌木棉坡。
长房光大公后裔分居住地:
5世凤扬公分支,住民乐罗政村华北组。
8世国森公分支,住民乐大容村容草组。
8世意初公分支,住民乐贺平村贺平组。
二房光远公后裔分居住地:
5世凤翔公分支,住西埌木棉坡1组。
5世凤霄公分支,住西埌木棉坡1组。
三房光汉公后裔分居住地:
5世凤羽公分支,住西埌木棉坡1组。
5世凤冈公分支,住西埌木棉坡1组。
6世钟棠公分支,住城东龙桥街。(广成陆)
8世国伟公分支,住西埌木棉坡1组。(由龙桥街继入)
5世凤岐公分支,住西埌木棉坡2组。
6世钟霖公分支,住西埌共和11组。
5世凤泰公分支,住西埌木棉坡2组。
四房光清公后裔分居住地:
 
6世钟礼公分支,住西埌木棉坡2组。

万惠支
翔万子万公分支
(西埌木棉坡、民乐罗政)




【支系简况】
一、入乡始祖:翔万子万公
二、开基年代:康熙年间翔万子万公由粤东新会贸易至北流高第街,乾隆十四年
       (1749),二世祖敦修公入居吉京里禄绵坡(今西埌木棉坡)。
三、隶属世系:广东新会万惠世系
四、迁徙路线:南雄珠玑巷——广州新会——北流高第街——西埌木棉坡
五、衍繁支分:由木棉坡分支民乐罗政、城东龙桥街等地,已衍至十二世。
六、人文状况:本支现有总人口728人,其中男385人,女343人,大专以上学历 人,九十岁以上老人 人。
七、字派:文凤钟华国,祥麟萃善家;
  续派:仪勇诗书家声远,礼智贤达世泽长。
八、祠堂:陆氏宗祠
 
九、堂号:


木棉坡《陆氏族谱》序

咸丰七年(1857)二月,县城被陷,所有家中契券、族谱、文房四宝,俱被焚劫一空。谨将各款大略登录于后。

原序

尝闻圣贤道德,著书立说而教于人;古今仁义,勒碑刻石以传于远。是口耳播于一时,不如翰墨流于万代。故国有鉴史,邦有志书,而家不可无族谱也。盖族之美者,张公九世而同居,郑氏千丁而共爨,郭氏问安惟点颔,姜家大被以共眠……此古之大德懿行,诚可嘉而可美者也。夫族之有姓也,实昔之所由来矣。故史载黄帝时,不过姜、姬数姓而已,后人或因地而姓,或因赐而姓,或因继人而改,或因避难而易者……始有诸子百家,宫商角徵羽之殊也。
如我始祖陆姓,原籍广东,相传已久,虽未立奕世之功勋,以垂不朽之基业。然家有清传,庭无俗韵,科甲功名,箕裘继志,观之家庙,足有能徵之者矣。迨至我先祖,讳伊予号翔万、讳尹予号子万二公,于康熙年间,竟无田园白首之思,而有江湖浪迹之志,自粤东而至粤西,由新会而至北流,遂贸易于高第街(高和街)。及曾祖讳敦修号肖山,于乾隆十四年(1749),偕柯支澍、麦、徐、唐、潘诸君,各捐资斧,自龙门斗口凿石引河,承恳禄绵坡、林陂坡等处,相厥攸居,因卜居于吉京里禄绵坡松苑岭之处。揣公意谓良禽择木而栖,上智择仁而处。且有鸭埌奇峰,金枝秀岭,胜境名山,层环缭绕,星峦卓拔,地脉钟灵。即此地而居,启我后人,异日拔萃之勋名,良有以也。于是解辔停车,修庐筑室,以裕千载之志,而贻百年之谋。虽公之文章,擅绝于当时,而功名未遂,于尔日只为太平之善士,作盛世之良民,由是身而子,子而孙,计经五代,是翔万、子万二公为粤西之始祖,而肖山(号敦修)为禄绵坡之入乡祖也。迄今虽未成乎九祖,即已历乎五朝,未遑撮要而记其事,正欲举意以立其言,又见世人或负有奇才,为求名而远适异国;或家无厚产,因图利而往他乡。间有不归之故里,世远年湮,欲念木本之水源,追寻昭穆之分派,往往有艰于不可得者,益见族谱之一事,殆有不可少缓焉者矣。于是援笔以书,修成片楮,俾吾将来,嗣繁族盛,枝大人隆,每逢蒸尝祭祀,易分嫡庶尊卑,纵使远游外出,亦知始本源根。或成大名而焚黉诰赠于家庙,或获大利而衣锦旋盻于故乡。庶使一门觌面,两粤知名,勿以吾言而为出于望外也。兹书既成,并诫儿孙合族后裔,只喜先人能裕后,却愧小子未光前。当以勤俭守己,诗书传家,宜立志以自持,毋画地以自限。莫道黉门无锁錀,须求黄卷有奇功。富贵只可论于先后,而科名不分于有无。从来将相又乌睹其所有种乎哉!务期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宗淳族厚,子肖孙贤,致令先人含笑矣。是为序。

             光绪二十年(1894)由新丰族谱记
             凤泰、钟芳仝志,后因虫蚀,裔孙国双复录
             民国三十三年(1944)岁次甲申四月廿九日立
  

兢祥序

“我从那里来?”这也许是长存于每人心中的一个永恒的问题,追问个体生命,追溯家庭、家族的历史,唯一可以凭据的线索就是族谱。
通过族谱的文化领域,我们就能知道我们的生命之所由来,也知道我们自己肉体、心灵、心理之血脉传承,从而使自己不致于大昧于自己之短暂人生。至少找到与祖辈相连的血脉,和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从而感知历史,体现今天,思考未来。
北邑木棉陆氏,翔万子万为入乡之始祖也,,于雍正初年贸易北流高第街(今高和路),迨至乾隆初年始乃由广东新会县古劳乡岑村南桥头入木棉,率子孙从事耕读。同治癸亥二年(1863)正月廿七日被土匪劫财焚屋,是以原陆氏宗祠及原版族谱均被焚湮没。当时重建祖祠课:甲子年丁丑月庚申日丁丑时,鉴于祖祠土建工程处危,遂于一九九八年农历八月初七午时,按原址重建头厅、二厅两座,钢筋水泥结构,面积共250平方米,造价七万六千元人民币。
“鹅湖世泽,廉石家风”乃吾族之祖训、祖德。廉石,本称鬰林石(今作郁林石)。相传汉末吴郡陆绩为鬰林(今玉林)太守,归舟轻难以渡海,因于岸上取巨石镇之。至吴弃于娄门之野。陆邑蒙居临顿里,门有巨石,即此。明弘治十年巡按樊祉移至察院左侧,建亭覆盖,题名“廉石”。清康熙间陈鹏年守苏州,修葺群学,将石移至群学内,为苏州古迹之一。
鹅湖,山名,在江西铅山县北,本名荷湖山,有湖,多生荷。晋末有龚氏者畜鹅此,因名鹅湖山。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兄弟讲学鹅湖寺,后人立为“四贤堂”。淳祐中赐“文宗书院”,明正德中徙于山巅,改名“鹅湖书院”(摘自《辞源》1980年8月修订一版第四册3537页)。祠堂大门对联由来于此,而引发我们深思的,在那没民主没舆论监督的封建社会里,像陆绩祖这样为官清廉勤政,陆九渊祖的人生追求的是讲学,传授知识,提高人民文化素质,成为千古歌颂,令人景仰,载入史册的贵重财富。
排辈联:文凤钟华国,祥麟萃善家,也有欣赏价值。根据《辞源1980年8月修订本一版第三册2279页叙述,麒麟与凤,皆属古代传为吉祥之禽也,仅于太平盛世,也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今排辈联已到“家”字,接续的排辈联,应有史料借鉴为题材,拟用“崇廉石高风,仰文宗学范”,是否恰当,请兄弟有识之士选用之。
族谱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典藉,源远流长,遗产丰富,原正版族谱由于社会动乱频仍,变故迭起,这些珍藏非常难找,也许永远消失了。
今重修本族谱史料,乃根据仁华祖、国双公手抄零星稿整理出版,与族谱应有的内容相距什差,但能抛砖引玉,不断充实内容,以利下次再版,以慰列祖宗在天之灵乎!

                      三房九世孙 兢祥
                    于二○○一年八月年五月十日


(57)新会城社仓地陆氏  《开越大夫祠纪异》:“始祖陆顺宗,宋建炎间,由南雄迁居新会城社仓地。”
    
(58)新会中乐陆氏  《开越大夫祠纪异》:“始祖陆龟龄(1272年)始居古冈州,后居隔蓢乡,至龟龄,乃迁新会县中乐乡。”
 
(59)冈州陆氏  《开越大夫祠纪异》:“始祖滨,字公涯,号镇南,宋度宗咸淳元年十月(1265年)甲子朔,兄弟十一人,随父由南雄珠玑里迁居新会冈州。” 

 (2)雅窑隔朗陆氏  《开越大夫祠纪异》:“三世士龙由窑头徙居古劳都隔朗村,今改属鹤山县。”又陆汝騋《自述世系》:“四世德明宋咸淳四年解元(1268年),于元元贞年(1295—1296年),奉母由古冈迁居窑头新村,后再移居古劳都隔朗乡。”





(注:三房七世祖仁华公曾修一次谱,因原谱朽烂,序言已无法看清楚,故此略。)


据谭彪《新会乡土志》及《罗氏族谱》等书记载:北宋末年,有中原士族一批,因避金兵人寇,南迁至粤北南雄珠玑巷,居留150年左右。南宋末年,又因避元兵入侵,珠玑巷人一批批地沿北江南下,徙居广州、端州、冈州所属各县,其中以咸淳四年(1268年)、六年、九年、十年几次来者最众。如本县大姓禄洞及陈山李氏,越塘、维墩、大埠、雅瑶之冯氏,以及隔朗陆氏、平冈宋氏、平岭冼氏、霄乡源氏等,他们的先祖都是从珠玑巷迁来(详见本书《南雄珠玑巷与鹤山人》一文)。

这一部分居民自宋末迁来,定居鹤山已有数百年历史,不少姓氏已修了族谱,其渊源清楚可考。他们多居于平原富庶之区,士农工商,人才辈出,对开发鹤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例如,防御西水屏障家园的古劳大堤,就是他们战胜自然的成果;驰名的鹤山特产红菸与古劳茶,又是他们历代培育的结晶。

第二部分:清初自粤东迁来的客家人。他们的祖先原本也是中原士族,宋元以后迁至闽粤赣三省边区,在粤则聚居于惠州、潮州(雍正十一年才从惠潮划出嘉应州,即今梅州,为客家人聚居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有新会营千总赖易胜,系潮州大埔县人,奉振驻防大官田营汛,见该处地荒人稀,便从家乡招得一批人前来垦荒,是年始建坪山村。自后,粤东客家人陆续迁来,至鹤山建县前,已开辟了坪山、五凸型、横坑、南洞、龙团、小官田、北芬、殷洞等十七条客家村。

开县之年,粮驿道陶正中奉命悬示招垦,对应招前宋者给予政策优惠,粤东客家人闻讯来而者甚众。据县志《黄大鹏传》云;“惠潮来民,襁至(抱儿背女而来)如市,荷锄立庭际(县衙正堂前面),求耕荒地”,“荷锄求地者日以百计”。这是客家人移民鹤山的第二次高潮,民间称为“五子下鹤山”(详见本书第43页《鹤山客家人的历史》一文)。他们多数定居在今鹤城、云乡、共和、合成、白水带各处村庄。由于他们的到来,官田、禾谷、云乡这些山间盆地开发成了良田,丘陵山坡变成了茶园,鹤城墟出现了茶市。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0 16:24, Processed in 0.025310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