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王赵徐孙胡朱高郭马宋 › 徐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胶南徐姓

2016-7-18 17:36| 发布者: adminzp| 查看数: 3422| 评论数: 0

摘要: 徐姓,在中国是一个较大,也较古老的姓氏。据史籍记载,它源于嬴姓,始于周代的徐偃君,发祥地为今天徐州一带,地理分布以中原区域居多。据国家人口统计报告显示,在我国一百个大姓的人口数量,徐姓列第十一位。 胶 ...
   徐姓,在中国是一个较大,也较古老的姓氏。据史籍记载,它源于嬴姓,始于周代的徐偃君,发祥地为今天徐州一带,地理分布以中原区域居多。据国家人口统计报告显示,在我国一百个大姓的人口数量,徐姓列第十一位。
    胶南的徐姓人口众多,如果做统计的话,其数量大约可在前八位之内。在胶南,徐姓大部分分布在西南区域,以大场、海青最多,然后是泊里、藏南、琅琊一带,胶南东北部也有分布,但数量明显较西南部要少,可能也不是一源。
    胶南西南部的徐姓来源于明代移民,是在明洪武初年从江苏的海州迁移过来的(黄山经济区的徐村例外)。无论是徐姓的族谱,还是从祖辈流传下来的传说,都支持这一观点。很多徐氏后裔们说,自己的祖先是从海州的“荡芦村”搬来的,很多人把它说为“当啷村”,这可能因为祖祖辈辈口传的原因。从现在的情况看,要分析一下这个说法是不是真实。因为从族谱或者口传的情况看,除徐姓外,在胶南区域内,据传是从江苏海州迁移来的姓氏和村庄很多,而从荡芦村直接迁移过来的姓氏要有几十个,如西南部的赵、魏、安、石、宋、许、潘等姓氏,从荡芦村直接迁移过来设立的村庄也有几十个,如泊里镇的蟠龙庵、尹家圈、大场的大营等村。按照传说,从芦荡村迁移过来的除胶南外,周边地区一定也很多,这样看来,“芦荡村”作为一个村庄,即使再大,即使搬空了村庄,也迁不出来如此众多的人口。如果这些书载和口传都不是假的,那么可能性只有一个:这个荡芦村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性村庄,它可能和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一样,是明朝移民的一个集结地。明代初期的移民行动不是自觉的,更不是自发的,而是一种政府行为,是带有强制性的移民。朝廷规定这里方圆几百里被指定迁移的百姓,都在这里集结,然后登记造册,规定移民方向,发放移民物资等等,然后在官兵的看护下移向新的居民点。在移民心目中这地方就成了他们的移出地点。
    虽然现在徐姓人们口传是从荡芦村移民而来,但徐氏族谱上的记载没有这一说法,只是说从海州移来。胶南的徐姓从海州迁来时的最初立村有两个,一个是现在的大场凤墩,另一个是海青的东潮河。根据《徐氏支谱》记载,凤墩是明朝初期徐龙礼由江苏海州迁立该村;海青东潮河则要详细一些,据传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徐泰由江苏海州戴村迁此立村。对于这两个村的关系,徐氏后裔说法有些不同,有的说立这两个村的祖先是两兄弟,一个落脚凤墩,一个落脚东潮河;也有的说,是母亲带了这哥俩一起迁移到了东潮河,后来有一个在长大后迁移到凤墩。看起来这立两个村的徐氏祖上有些渊源,但只是口传而已,没有史料支持。
    据传,与徐氏一同从海州迁来的,还有一个在胶南非常重要的姓氏——藏马丁氏,藏马丁氏后来成为明清时期的文化和官宦巨族。而据丁氏和徐氏的后裔讲,徐氏和丁氏迁移来的祖上是表兄弟。胶南西南部由海州迁来的几个大姓,如丁、徐、安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谈论起辈分时,不太讲究名字上的用字,而是论“世”,这个世,是从明初迁移过来时开始的,迁过来立村的人就是这个姓的“一世祖”,然后一辈就是一个世,而现在丁氏和徐氏这两个姓之间是能论起辈分来的,世数相等,辈分相同。
    徐氏虽然没有象藏马丁氏那样发展成为一个文化官宦大族,但也繁衍得枝繁叶茂,据有人判断,现在胶南境内的徐姓人并不少于丁姓,以徐字为名的村庄到处都有。从史料记载和口传中得知,现在胶南的徐姓,绝大多数来源于大场的凤墩和海青的东潮河,其中又以凤墩最多,现在全胶南有几十村庄都是徐氏从凤墩直接迁来而立的,如大场镇的大场村、海青镇的海青村、泊里镇的沙岭子等,如果算上间接的就更多了。
    徐姓迁移来以后的发展一直很平稳,尽管没有出现过重要的历史人物,但也人丁兴旺,生活的相对而言一直还算富足。据说明清时期出现过一位进士,我没有查到他的资料,不知道他的名字和进士时间。从现、当代的情况看,徐姓人士长于政务、技术,不太善于商务和实业。从政和从事业务技术的人才很多,在胶南的政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的徐姓人士的身影,其中不乏很优秀的人士,在外地工作的徐姓人也很多,大多数也干得不错。而经商搞企业的人相对少一些。这可能与世代沿习的传统有关吧。
    说起胶南徐姓,不能不涉及两件事情。第一,与秦方士徐福的关系。前些年在国内就徐福问题,争论得十分激烈,特别是徐福是哪里人的问题。龙口说是龙口的,赣榆说是赣榆的,还有一些其它地方也在争。胶南是徐福出海的地方,这在史书上是比较明确的,但徐福是不是胶南人没有什么结论,1979年版的《辞海》上说他是胶南人,但胶南什么地方没有说,大概也说不出来。于是有人就说他是琅琊镇的人,有人考究认为他是大场、泊里一带人。前几年有一出茂腔新编历史剧《徐福东渡》,把他说成是家住徐家大村。虽然是文艺作品,但也感觉这也太离奇了。徐福东渡是2200多年前的事情,徐家大村就是现在的海青镇驻地海青村原来的名字,当地人称它为“大村”,后来为了避免和丁家大村的“大村”重复,改名为海青。这个村是明代中期由凤墩徐氏的后裔徐亮、徐芝桂从凤墩迁来立村的。据徐福东渡已经相隔1700多年了,所以徐福和徐家大村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至于是不是从海州迁到了胶南的徐家人就是徐福的后代,不好判断,但缺乏史籍和实物证实。另外,胶南徐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出来认徐福这个“祖宗。”
    另一件是茂腔《罗衫记》,这一出戏里面有一个大反派人物——徐能,这个人谋财害命、霸人妻室,罪恶累累,最后被判死罪。有传说这个徐能就是大、小场一带的人,是这里徐氏的一个人物。而当地的徐姓人则很不高兴:这不是编造或者是诬蔑我们姓徐的吗?不能容忍!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就统一意见:在这里不能上演《罗衫记》。实际这是个大误会。戏剧是艺术,不是生活的真实,大可不必当真。另外,这个人物不仅没有生活原型,即使艺术原形根本也不姓徐。有人说《罗衫记》是根据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的传奇小说《三言二拍》中的《喻世明言》的一个故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改编而来的。这是一个讲述因果报应的伦理故事,故事里倒是有一个勾搭人家妻子的人,也涉及到一件衣服,但他并没有杀人,而且这个人叫陈商,不姓徐。在我看来,《罗衫记》更接近于《西游记》中玄奘身世的那一段的描写。不过那个杀人霸妻的人姓刘,也不姓徐。这段杀人霸妻的悲剧故事无论真实原型和艺术原型,都与姓徐的扯不上边。茂腔是一个地方剧种,是由当地艺人发展起来的,剧本也是艺人们根据一些故事改编来的。当初改编这个剧本的这个艺人,是不是与徐姓的某人或某些人有过节或者仇恨,所以在改编故事的过程中让这个大恶人改姓徐了,这个问题现在已无可考,也说不清楚了。文学艺术中一定要涉及人物,人物中有正面和反派,即使反派人物大都有一个姓名,可能涉及很多姓氏,对此问题也大可不必当真,也没有必要计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5 22:18, Processed in 0.030324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