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李黄陈张周梁何林吴刘 › 张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转载]兴宁张氏始祖啟源公考

2018-9-22 20:24| 发布者: adminzp| 查看数: 1547| 评论数: 0|来自: 兴宁张氏网

摘要: 本文为转载,著作权归原作者:张伯涛 关于兴宁张姓的始祖启达、启源、启盛、淑芳、以达等人,何时迁入兴宁?族谱记载不一,现存的明清两朝六部兴宁县志中均无文可征,唯独一九九二年出版的《兴宁县志》有记载。现录 ...
本文为转载,著作权归原作者: 张伯涛

    关于兴宁张姓的始祖启达、启源、启盛、淑芳、以达等人,何时迁入兴宁?族谱记载不一,现存的明清两朝六部兴宁县志中均无文可征,唯独一九九二年出版的《兴宁县志》有记载。现录十三则资料如下:
    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罗斧月编修的《兴宁乡土志》,氏族篇有云:“南宋末,(张氏)其子孙由福建(宁化)迁上杭,数传至元,转迁兴宁,传至今二十三四代。”
    二、历史学家罗香林的《客家史料汇篇》中有云:“兴宁张氏,其先出于唐宰相曲江张九龄,六传有张端者,徙福建宁化县石壁乡,又四传,分化龙化孙等派,族裔繁盛,宋元之际,各有分支,徙入粤之兴宁。”
    三、光绪二十九年至光绪三十一年续修的兴宁《湖背张氏家谱》张宗藩序中云:“我湖背张氏,自元初判巡公妣谢氏避乱兴宁,因卜居焉。”
    四、清道光七年(1827年)出版的江西《宁泉张氏支谱》中录《兴宁楼下(今福兴大社下)张氏族谱》云:“启源公生于永乐乙酉四月二十三日辰时。”
    五、兴宁湖背张氏谱系云:“始祖启源,别号裕轩,妣谢氏俱福建宁化人,生子二,长讳雍,次熙,元世祖末,以岁贡授循州判官三年,考绩至京,不幸数终。时流贼窝发,兵役繁兴,妣与二子雍熙不得归,择兴宁城北湖背居者山水佳丽,可为长久计,遂侨居焉,因名之曰:湖背张氏”。
    六、一九九二年出版的《兴宁县志》卷五第一章姓氏篇云:“明正统或景泰年间(1450年前后),上杭张启源授职循州判官,因考绩至京,病逝京城,其妻谢氏携子由任所回福建老家,途经兴宁,落基于北郊湖背(今紫金山附近),其另一妻室石氏,亦因世乱,携家由上杭大拔迁兴宁东厢大成社。”又云“明永乐年间,张启源之兄启达迁兴宁石马。”
   七、和平县《张氏家谱》载张启源元朝至元十四年来定居,并载其子雍宗为元朝东训大夫,其孙发公为元朝岁贡。
   八、1996年6月出版的《兴宁大社下张氏族谱》第90页有云,启源公生于一四○四年,明初以岁贡授循州判官,至仕三年,考绩至京,不幸于一四五○年病逝京城。石祖婆生于明朝永乐乙酉年十月廿七日辰时,卒于正统已巳年六月廿七日丑时。
   九、1998年10月出版的兴宁《罗岗半岭万二郎公家谱》,谓启源公生于明朝永乐乙酉(1405年)四月廿三日辰时。该谱第一页和第七十一页都记载启源公生卒为:1405年—1451年。但该谱第七十二页有云,熙宗公卒于元顺帝至正甲午岁,该谱编者不知前后矛盾。
   十、2005年冬出版的《兴宁福兴高田上前溪公说谱》第32页有云,启源公生于明永乐乙酉年四月廿三日辰时,谢祖婆生于明永乐丁酉(1405)十月初八寅时,成化丁酉(1477年)十月初三未时殁。
该谱从化孙公起至启源公九代祖妣均有详细生卒时间,经我查对均依照《宁泉张氏支谱》所记生卒时间,甚至该谱还选用托名为君绍公,末署大明永乐癸未(1403年)写的《源流谱序》。至于启源公和熙宗公的卒年,在兴宁《湖背张氏家谱》中有确切的记载,与《宁泉张氏支谱》有异,却被该谱的编者有意删去。
   十一、《兴宁叶塘江陂岭张氏族谱》,2010年10月印。该谱云,启源公在“明世祖末”去世的。提出“宁邑张氏自明判巡公始。”坚持“明正统或景泰年间(1450年前后),上杭张启源授职循州判官,因考绩至京,病逝京城”的说法。
   十二、兴宁叶塘鉴塘围张氏族谱,2011年印,其序有云,启源公在元朝末年,考绩进京寝终。第二页有云,明正统或景泰年间(1450年前后),上杭张启源授职循州判官,因考绩至京,病逝京城。又云明永乐年间,张启源之兄启达,迁兴宁石马。伯涛按启源公于公元1450年前后逝世京城说法,与永乐乙酉说很相近,只差一、二年,均为谬说。
   十三、梅州市张氏宗亲联谊会主办的《清河风》,2011年10月20日,刊登《兴宁市张氏宗亲秋祭启源公纪实》一文中说:先祖启源张公,原籍上杭大拔乡,生于元末明初(1405年四月廿三日)。
    由福建迁入兴宁的时代,清末的《兴宁乡土志》中所记载的张氏“数传至元,转迁兴宁”。与罗香林所说的“宋元之际,各有分支,徙入粤之兴宁”的记载,与我《湖背张氏家谱》的记载完全相合,但是否可靠?需要史实来证明。《兴宁县志》所述,乍看言之凿凿,仔细推敲,则难以奉为信史。1991年版《鹅湖楼下张氏家谱》和坭陂1997年版《张氏族谱》,还有罗岗张氏谱、福兴高田上张氏谱、叶塘江陂岭张氏谱、鉴塘围张氏谱的编者受其影响,极力主张启源公生于明永乐乙酉,笔者称之为“永乐乙酉说”。《鹅湖楼下张氏家谱》的编者推翻明清两朝多次编修的《湖背张氏家谱》的主要史实,轻率地主张启源公是明朝判巡,否认启源公系元初判巡。究竟孰是孰非,有必要引用史料来证明,对其中疑点进行考辨。
    《湖背张氏家谱》为兴宁启源公谢祖婆裔孙总谱,共十四巨册,卷一有明清两朝人写的八篇序文,中有六篇序明确提到启源公生活的时代、官职。为了说明问题,摘录如下:
明嘉靖二年(1525年)钦州司训邓沙阳序中云:“元世祖末,有讳启源者,由贡授惠阳循州判官,因考绩至京,弗归,妣谢氏与二子雍熙,归家过兴宁,爱其膏腴,择湖背而家焉。由元迄今为兴宁人,二百二十有八年,而代历九世矣。”
万历二十年(1592年)顺天府丞吕兴周序云:“张氏素称右族,先世始祖讳启源者,闽之宁化族也。由贡拜循州判官,应制弗归,妣谢氏偕子雍熙避乱,适兴宁湖背居焉。自元迄今历年二百有奇矣,历代有九矣。”
万历乙巳(1605年)十一世孙张志燮序云:“吾祖判巡公,大元初由宁化任循州三年,考绩卒于京,妣谢氏六一安人,适丁离乱,不得归,携二子择兴宁而家焉。”
   宣统三年(1911年)举人张易畴序云:“我湖背张氏,由元初判巡公谢安人,来自闽汀,迄今二十余代。”
   以上选自《湖背张氏家谱》中的六篇序文(另一篇见前),并非孤证,足证启源公系元初判巡,并非1992年《兴宁县志》中所说的“明正统或景泰年间”循州判官。启源公生活年代的下限在元世祖末,其下限无疑的是指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湖背张氏家谱》多处记载启源公享年四十七岁,曰“四七判巡”,据此推算启源公生于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迄今启源公后裔已繁衍至二十六代,但第二十六代孙的年龄还不足十五岁,以每代平均三十年推算,启源公的出生年计算公式:2014—(26×30)=1234年,以元世祖末为启源公下限,推算出来的出生之年非常接近。可以肯定启源公生于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决非生于明朝永乐乙酉(1405年),说启源公是明初判巡的,根本是无稽之谈。
   兴宁有人保存了清道光七年丁亥(1827年)江西龙泉(今遂川县崇德乡)启源公后裔编印的《宁泉张氏支谱》,该谱详细记载了化孙公以下九代子孙109人的生卒年月日时辰,并有启源公之父君绍公撰写的《源流谱序》、《源流记》末署“大明永乐癸未年季秋月”。笔者曾借得原本,复印收藏,1989年我主修《兴宁县湖陂头张氏家谱》时,曾依其“永乐乙酉说”,并选用了君绍公序和吉水刘景福序,家谱印成后不久,我觉得《宁泉张氏支谱》所载一百零九人的生卒时间大有问题,因为启源公的曾孙张迪和玄孙张琳在永乐间已经成名,在现存的明清六部《兴宁县志》中都有记载,《湖背张氏家谱》和兴宁坜陂鳝塘围《张氏族谱》中也有确凿的记载。现摘抄如下:
   祝枝山手写《正德兴宁县志》稿本(以下简称祝志)卷四科第篇有云:“张琳永乐举人,上杭知县。”并有张迪永乐十三年贡的记载。
   刘熙祚《崇祯兴宁县志》卷四有“张琳永乐九年举人,任上杭知县。”“张迪永乐十三年贡”的记载。
   张鹤龄《咸丰丙辰续修兴宁县志》(以下简称为咸丰丙辰续志),卷八乡举篇有云“张琳永乐辛卯科,任上杭知县”。贡选篇有云:“张迪(永乐)十三年贡。”
   鳝塘围《张氏族谱》记载启源公石祖婆的玄孙“五世琳公,号海珊,生于明己未正月十八日丑时,永乐辛卯举人,上杭知县。”从永乐辛卯(1411年)上推三十三年即洪武十二年己未(1379年)这一年正是张琳的出生之年。有族谱可据,无庸置疑,并非无稽之谈。
    《湖背张氏家谱》第一卷第十六页和第四卷第一页启源公谢祖婆“四世迪永乐乙未(1415年)贡”的记载。
    以上所引三种县志(尚有嘉靖黄国奎《兴宁县志》、康熙王纶部《兴宁县志》、乾隆施念曾《兴宁县志》中的记载恕不再引)和两种族谱记载的张琳、张迪完全吻合,也就是说鳝塘围《张氏族谱》和《湖背张氏家谱》有关张琳和张琳的记载完全符合明清两朝《兴宁县志》的记载。25年前为了寻找《湖背张氏家谱》,三年间,寒暑不辍,足迹遍及县内和博罗族人村中,见过叶塘镇深坑塘桥头《张氏抄谱》(民国十四年)、宁中镇湖陂头张春荣抄谱(光绪十八年)、龙田镇鸳塘张允庄于民国十七年编修《张氏族谱》、叶塘镇蟹形《张氏族谱》和新陂镇高松树下《张氏抄谱》等,除鸳塘张氏谱和湖陂头张春荣抄谱与湖背张氏谱相合外,其余各谱与湖背谱的主要观点相悖,桥头谱仍采用《宁泉张氏支谱》中的楼下张氏谱中的“永乐乙酉说”。蟹形张氏谱与宁泉谱的观点相同,唯迁入兴宁第三代至第七代失记。该谱还记载了穆宗公夫妇的生卒时间,兹录如下:“穆宗公生于宣德壬子(1432年)二月二十五日子时,殁于弘治甲子八月十八日丑时,葬石陂角蟹形,妣赖氏宣德甲寅(1434年)十二月初八亥时生,弘治壬戌九月二十四日午时卒……生一子仲猷”。该谱所记穆宗公夫妇生卒时间不可轻信。
    据鳝塘围《张氏族谱》记载,张琳之子“六茂添佑公,号弘道,岁贡,宣德贵池县丞”。祝志科第篇第三十九名有云:“张弘道,宣德元年(岁贡)贵池县丞”。刘熙祚县志卷四和咸丰丙辰续志卷八贡选篇所载相同,均说“张弘道宣德元年(1436年)贡,授贵池县丞。”蟹形张氏谱虽言之凿凿地说,穆宗公生于宣德六年壬子(1432年),但经不起推敲,要知道张弘道系穆宗公的第五代孙,又是张琳的亲生儿子,三种明清兴宁县志均说,张弘道宣德元年岁贡,授贵池县丞。按照蟹形张氏谱推算穆宗公生年,穆宗公竟在其第五代孙张弘道任贵池县丞的第六年,即宣德六年壬子(1432年)才出生。可谓是天方夜谭了。启源公是张迪的曾祖父,又是张琳的高曾祖父,前说张琳生于洪武十二年己未(1379年)是可以肯定的。鹅湖张氏谱和坭陂张氏谱主张启源公生于永乐乙酉(1405)年,蟹形张氏谱记载穆宗公生于宣德壬子(1432年),据此推算,启源公竟比玄孙张琳小二十七岁,而张琳比曾祖父穆宗公长五十四岁,这是荒唐至极的大笑话,蟹形张氏谱所记穆宗公夫妇的生卒时间,实在太离谱了。
    《鹅湖楼下张氏家谱》(91版)、石马《张氏启达公世谱》(94版)和坭陂《张氏族谱》(97版)及龙川县麻布岗《张氏族谱》(97版)等谱记载君绍公的生卒时间,完全承袭《宁泉张氏支谱》的说法,该谱第五十七页云:“君绍,先俸祖长子,字邦彦,号六十郎,洪武甲寅(1374年)二月初八申时生,天顺壬午(1462年)六月初六巳时殁。”按照宁泉谱和鳝塘围谱的出生之年,君绍公生于洪武甲寅(1374年),张琳公生于洪武己未(1379年),两人在年龄上只差五岁,要知道张琳系君绍公的第六代孙,张琳与他的太高曾祖父君绍公在年龄上只差五岁,也是不合逻辑的,荒谬绝伦的。
    前面已论证启源公生于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启源公系君绍公的第四子,所以君绍公应生于南宋开禧、嘉定年间,由此可证君绍公在永乐癸未(1403年)撰写的《源流谱序》和《源流记》,显然是后人托名伪造的。明天顺四年(1460年)吉水刘景福在序中声称“同寅穆宗兄”又云:“穆宗问序于余”的说法,实有商榷的必要,前已论证,启源公卒于元世祖末(1294年)是无可非议的,至明朝天顺四年(1460年),即启源公逝世后一百六十六年,启源公的长子穆宗公还在广州府顺德县做官,岂不是咄咄怪事吗?由此可证吉水刘景福的序文也是后人伪造的。《宁泉张氏支谱》出版后的第二年即道光八年,江西会昌《张氏族谱》也出版了,两谱在记载化孙公以下九代生卒时间基本相同,笔者认为纯属算命先生编造出来的。
    1993年出版的《广东河婆汕尾张氏统宗世谱》记载了启源公第五子绳宗公的后裔在揭西河婆石内繁衍的情况,该谱137页有云:“绳宗公,字梓贤,于元朝十八年,由兴宁迁五华棉洋围。”绳宗公的第六代孙振轩公成为河婆石内的始祖,其子孙已成为当地的望族。元朝十八年,当指元朝成帝元贞二年(1296年),上距元世祖末只有两年,绳宗在其父启源公逝世后第三年,由兴宁迁到长乐棉洋围完全是可信的。《广东河婆汕尾统宗世谱》给我们提供有力的佐证,证实启源公是元初人。
    1991年出版的《鹅湖楼下张氏家谱》的编修者,随意篡改原《湖背张氏家谱》的序文,把邓沙阳序中的“元世祖末”擅改为明世祖末,要知道明朝根本没有“明世祖”的皇帝,这是小学生都能熟记的、最起码的历史常识。又把张志燮序中的“大元初”改为“大明初”。还把举人张易畴序中的“元初判巡公”改成“明初判巡公”,其修谱态度是极不严肃的。
    1997年出版的坭陂《张氏族谱》,亦选用张易畴的序,一篇短短的序文,校对不严,似乎没有读懂其原意,讹误处竟达十八处,该谱讹舛,指不胜屈。两种族谱在叙述启源公和熙宗公的文字上,相互抵牾,甚为惊人,现摘录如下:
“始祖公讳启源,别号裕轩,妣石、谢、徐、黄,谢氏俱福建宁化人,生二子雍、熙,明朝公以岁贡授循州判官三载,考绩至京,不幸数终……公卒于京师,享年四十七岁,谥曰:“四七判巡”。公生于明朝永乐乙酉四月廿三日辰时。妣生于明朝永乐丁酉十月初八寅时,成化十一月初三未时殁。”
    “二世祖熙公(按漏去‘宗’字)号松高……公卒于元顺帝至正甲午年。谥曰:高隐府君,葬吴田岭背河艮山坤向。”“妣卒于元顺帝至正戊戌。”
    以上见于《鹅湖楼下张氏家谱》第二十九页,也见于坭陂《张氏族谱》第77-78页。元顺帝至正甲午即公元1354年,距元朝灭亡还有十四年。按照两部族谱的编者都主张启源公生于永乐乙酉。据此推算启源公在其子熙宗公逝世后五十二年后才出生。谢祖婆在其子熙宗公逝世后六十四年才诞生。人间竟有如此荒唐、离谱之事,真使人抚卷叹息不止!
    经笔者考证,证实启源公确系元世祖忽必烈时的循州(龙川)判巡,决非1992年出版的《兴宁县志》王淦文所说的“明正统或景泰年间(1450年前后)的“循州判官”。启源公生于南宋淳祐八年戊申岁(1248年),决非生于明朝永乐乙酉(1405年),启源公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岁(1294年)。启源公的同胞兄弟,启通、启达、启远、启盛、启先、启光、启明也应出生于南宋嘉熙淳祐间。启达、启盛、淑芳等人迁入粤之兴宁的时间,当在宋末元初。启源公逝世后谢祖婆携子在今兴宁城北湖背定居的时间,当在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或稍后一年。
启源公逝世于元世祖末,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甲午岁,今年又逢甲午,上距启源公辞世整整十二甲子,正好七百二十周年,七百多年来,启源公的子子孙孙,勤劳俭朴,勇于创新,崇文重教,源远根深,代出良贤,科举时代,有志可考。民国以来,人才如鲫,硕果累累,大学校长、百战将军,亦不乏人。如心、作梅均为院士,闻名于世,为国争光。
    十七年前,拙作始祖启源公考,载于《大成文史》。今应《张氏文化》研究期刊,稍加增补。本文作者,年事已高,水平有限,重刊此文,衷心期待,共同研究,发扬光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0 06:29, Processed in 0.037406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