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王赵徐孙胡朱高郭马宋 › 赵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赵氏三派入粤源流之考

2018-12-19 17:11| 发布者: adminzp| 查看数: 2220| 评论数: 0

摘要: 依据广东各《赵氏族谱》中较合理可信的成分,大致理清赵氏三派由河南入粤源流。这里仅记录确知其后裔今日聚居状况者,资料来源所限,遗漏在所难免。 (一)太祖派 1、高要市莲塘镇赵氏。入粤始祖赵鼎,太祖第十五 ...
依据广东各《赵氏族谱》中较合理可信的成分,大致理清赵氏三派由河南入粤源流。这里仅记录确知其后裔今日聚居状况者,资料来源所限,遗漏在所难免。
      (一)太祖派
    1、高要市莲塘镇赵氏。入粤始祖赵鼎,太祖第十五代孙,原籍河南汴梁,元大德年间授肇庆儒学教授,洪武四年(1371年),占籍高要莲塘石巷村。该村现在还保留着赵鼎的故居(据莲塘镇《赵氏族谱》,以下叙及的各支派,亦均以其聚居地的《赵氏族谱》为据,不一一注明)。
    2、粤东德昭房赵氏,是太祖次子燕懿王德昭后裔。入粤始祖赵伯全(1120年~1178年),太祖第七代孙,靖康之难随父南渡居临安。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授宣义郎、潮州推官,创基于潮府郡城使华坊。卒于任所,赠奉直大夫。后裔遍布粤东各市县和省内外、海内外,主要有:澄海南溪房,陆丰碣石房,大埔古野房(该房今在大埔约2000余人,且其先世有一支分迁梅县西阳、松口、丙村,今梅县赵姓亦有2000人左右),潮安书图陇房,揭西赤料房,潮州涸溪房,合计人口约3万多人。
    3、南雄赵氏。太祖次子德昭后裔,太祖六世孙子崧,登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第,宣和间官至宗正少卿,除徽猷阁直学士,知淮宁府。靖康之乱,汴京失守,子崧起兵勤王,高宗授为延康殿学士,知镇江府,两浙路兵马钤辖。建炎二年(1128年),降为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绍兴二年(1132年)卒于贬所。《宋史》卷247列传6有传详记其生平。子孙一支先卜居于今宾阳门地,后迁牛田坊洋坋村,再迁粤赣边陲龙头坊(今界址镇赵屋)。至1996年,子孙蕃衍2300余户,男丁6100多人,其中居南雄1100余户,男丁3100余人(男女总人数当加倍),居赣南的几与南雄等。南雄142姓中,赵姓户数位列二十。
    4、增城派潭镇赵氏。太祖后裔赵世周康熙十五年(1676年)由长宁(今新丰县)徙居派潭镇潮山;同年,赵世俊由长宁迁入派潭镇的高滩山枣潭。按:赵氏为清代长宁望族。有赵希璜,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举人,好金石,善书画,工诗文,官河南安阳知县,修《安阳县志》,《清史稿》列传272有传;兄赵希睿,以贡生充四库全书馆缮录,署湖南益阳知县,亦书画名家。
还有东莞大宁、中山前山和深圳宝安石厦三支太祖派赵氏。
    (二)太宗派
    1、新会三江赵氏。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十世孙必迎,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十一月初二日生于福建连江(其先世南渡后居闽),以宗子荫补保义郎。咸淳十年(1274年)奉诏勤王,与父崇橐由闽入粤,驻节广州。族谱记其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封为建安郡王。未几父丧,辞官葬父于新会文章都苦草迳(今台山大江、水步之间雷公岭)。闻崖山败绩,知事不可为,乃更易姓名,潜迹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十二月十一日去世,次年五月十二日与妻容氏(早逝)合葬于火炉岭清水塘 (今新会罗坑镇天湖绵龙里,2004年4月11日三江赵氏拜扫赵建安郡王陵墓,赵汝基主祭宣读祭文)。继室陈氏携所生子良韶潜隐新会潮居里皮子村。至元三十年(1293年),良韶7岁,再迁新会三江蛇山尾,为三江赵姓之始。三江蛇山尾一带有3个山峒,分别名为浅坑、长坑和谷坑。据今人考证, 浅坑是良韶迁入三江时最早的立脚点。良韶生5子,子友道、友义、友德俱早卒,四子友寿(三江房),五子友贤。友寿生三子,长子宗钦早卒,二子宗明为连城房即今恒美坊始祖;三子宗思为大进房始祖,大进房包括今联和村及新江村的中山、东头、新田、沙坪、谷坑诸里和沙堆镇的鹅溪、古井镇的竹湾、乔林里。友贤居住地谷坑即细官坑,生四子三女,其后裔徙迁今古井慈溪(始迁者为商王十五世孙士斌)。三江镇深吕、会城镇小洞以及会城镇各管理区的赵姓都属三江房开支。建安郡王祠(又称祥光堂)距三江镇政府1公里左右,是联和、新江两村赵氏子孙兴建的祖祠,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以前。今三江全镇赵姓有1.7万多人,海外、港澳的三江赵姓也有近2万人。
    2、新会古井镇霞路、台山浮石赵氏,是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后裔。因金人侵扰日久,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元份房五世祖士敒随高宗南渡,后迁至福建福州府连江县兴庆(今县政府附近)居住。景炎元年(1276年)十一月,元军入侵福建,太宗十世孙、元份房十世祖必樘,以宗室亲臣扈从端宗从水路由闽入粵。祥兴元年(1278年)六月帝昺移驻新会崖山,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军进攻崖山,二月初六日,宋亡,陸秀夫负帝昺投海殉国,杨太后及十万军民也纷纷投海殉国。必樘殉国前将二子长良钤6岁、次良骢4岁托原琼州府知府林获公抚养,诡名林大孥、林二孥,随林获公匿于睦洲。至元二十年(1283年)三月,林获次子林桂芳与良钤聚兵万余起义复宋,失败遇害。良骢生二子,友通、友亨(无子),友通生三子,宗远、宗述(早卒)、宗逞。洪武初年友通及其子始复赵姓。宗远始迁居十庙村(新会赵村),后迁冲蒌(今属台山),洪武十三年(1380年)迁浮石定居, 是浮石房始祖。1374年宗逞由睦洲迁居霞路村,是霞路房始祖。1948年浮石最后一届建醮开坛,各公房赵姓人口数统计(包括海内外人口)有8561人,现在当地赵姓估计已过1万。1993年,经专人调查,浮石赵氏旅海外乡亲2078人,其中旅美(纽约和三藩市)人数为1443人。从浮石迁出定居于台山各地的,有斗山镇之蛟牙村、虎山村,以及四九、冲蒌等地赵族。2008年霞路村人口3942人,旅居境外(含港澳特区)估计4800人;旅居国内其他地方的未作统计。  
    3、新会东头村、滘头乡(今均属江门市区街道)赵氏。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五传至士敒,迁福建连江县,九传至崇澥,知广西南宁军。宋亡,崇澥偕子必木寺(字形为木与寺的合成)避居番禺慕德里。元中叶迁新会城东之东头村,谓之赵村。明洪武八年(1375年),必木寺曾孙宗道迁滘头乡。
    4、阳江北桂、台山海宴赵氏,是太宗长子汉王元佐后裔。靖康之难,五世修武郎士聪随高宗南渡,由汴至杭。六世朝散郎不武由杭至闽,居建阳桐油坊。七世善濩由闽至赣,居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八世汝敔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举家由庐陵县南迁,居广州西城德星坊,为入广始祖。族谱记九世崇垓登进士第,迁阳江乔马四图紫罗官山(今阳东县新洲镇旱地村委官山村一带),堂号曰“祥光堂”,为阳江赵氏始祖。生必锌、必鎏等。必鎏与子进元再迁乔马一图北桂村定居。必锌则迁台山海宴定居(海宴赵氏记崇垓同往,故以崇垓为海宴赵族始祖),其后裔中有一支迁广西合浦,聚居上川、下川之赵姓亦海宴房。今台山海宴房和阳江北桂房两房合计约1.8万多人,另迁居省外及海外者近万人。
    5、台山田稠、龙溪赵氏,是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后裔。商王十世孙必弘,字昂甫,度宗朝进士,先世南渡后居福建连江县清湖乡。必弘授双恩、矬洞、海宴、淡水盐课司大使,遂离闽入粤,是为入粤始祖。他始居赤溪田头,后定居龙溪乡,故亦为龙溪乡赵姓之开族始祖。至商王十四世孙仲宝迁居田寮村,即今田稠村,今属斗山镇。现田稠村中有昂甫赵公祠,称为始祖祠,堂名报德,与龙溪村之报本堂,属昆仲之亲。现田稠管理区辖田稠村、龙塘村、东成村、伏华村、长山村,田稠村赵姓最多,约1000余人,龙塘村约300余人,东成村约130余人。
    6、新兴赵氏,是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后裔。太宗七世孙不惮,原世居河南开封,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南迁福建连江县东湖里。太宗九世孙崇庥始迁广州。太宗十一世孙良寅 (1251年~1312年)移居新洲 (今新兴县) 塘背,为新兴赵氏始祖。新兴今有其后裔1.2万多人,分布在35条自然村,其中稔村镇高村最多。据传,新兴赵氏有一分支迁广西岑溪市。
    7、广东紫金、广西玉林赵氏,系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之子允让(濮王)后裔①。商王十世孙良枢,居江西吉安府陵县罗子山;元顺帝二十八年(1368年),其孙(即商王十二世孙)胜(一作季胜)从军至广东梅州,立民籍于松源,是为梅州赵姓开基始祖。传至商王二十世孙月梅生六子,依次为君瑞、君用(念月)、君宝(怀月)、继月、敬月、君袭(爱月)。除长房君瑞仍留梅州外,二房至五房子孙自康熙十一年(1672年)起,先后居紫金县凤安镇凤圩围,蓝塘镇南山村岗,上义镇郊田村。其后的二十四世焜先,是由紫金县凤安镇迁居广东省博罗县,后转迁广西玉林市等地的赵氏之始迁祖;二十四世炳先,是由紫金县凤安镇迁居增城高车村的客家赵氏之始迁祖。今赵氏在紫金的主要聚居地有紫城镇、凤安镇、上义镇和蓝塘镇,并散居柏埔、附城、古竹等镇。由紫金县凤安镇迁往今广西玉林市(含所辖市、县,下同)赵氏各房今共8780人;由紫金县上义镇郊田村迁玉林赵氏各房今共3720人。
    8、潮阳铜盂镇一带赵氏。太宗第十二代孙友益于宋室南渡后居于福建莆田,病逝于该县古楼村。其妻携子继亮徙居潮阳新兴。继亮有二子,长子同圭原地居住,次子同举迁徙新昔村。共奉友益、继亮为一二世祖,其后裔先后迁到县城、普宁洪阳及海丰梅陇等地创村立籍。
    9、东莞市塘厦镇赵氏。宋淳化年间(990年~994年),太宗七世孙不每携眷由福建到东莞任职。后代从莞城等地移居沙湖、蛟乙塘、平山。清代,其后裔陆续分居周边的鹤湖、大岭公、道生、新围仔、孖寮、和生、大来和东头等自然村。2005年赵姓人口2334人,占全镇总人口7.3%,聚居蛟乙塘、平山和沙湖等村。
    还有顺德碧江、新会古井慈溪村和龙田里、东莞市栅口乡、南海西樵儒林乡等5支太宗派赵氏。
    (三)魏王派
    1、斗门赵氏,是魏王长子高密郡王德恭后裔。德恭五世孙赫之,修武郎,靖康之变,携三子从河南陈州南渡入杭,建炎二年(1128年),入籍江西饶州府鄱阳县义犬乡。德恭八世孙怿夫(1176年~1236年),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领江西举,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领国子监,承直郎。历任南昌府都簿、安庆府宿松县尉、郁林州司户、英德府浛洸县尉、南恩州司理、英德府佥判等职。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任广南东路广州府香山县知县,后卒于任上,为入广一世。怿夫生五子,第三子亦即德恭九世孙时鏦(1225年~1273年),12岁丁忧,随祖母杨氏居广州城,入番禺县学为庠生。理宗淳祐九年(1249年)领乡举,次年赐进士,初授承信郎、监南岳庙,再授承节郎、监广府在城税务;后居香山潮居里大赤坎,遍游山水以自适。十一世嗣焕(1296年~1365年),字仲华,别号菉猗,好诗文,治理学。有五子,依次为宗明、宗昌、宗旻、宗昂、宗升,为十二世。宗旻、宗昂过继兄嗣爌,宗昌早卒。长子宗明之子十三世光太,明永乐元年(1403年)迁居斗门大沥歧。光太三子登隆在“山厚蓢”建屋开村,名曰“南门村”。登隆为斗门南门房始祖,祖祠堂号曰“菉猗堂”。光太二子登亨又在附近开建“万安村”,即今斗门区政府所在地。现南门村委八条自然村(南门、大沥歧、四圣宫、竹园、背底水、新围、新圩、毓秀社),人口近万,85%以上都姓赵。宗旻留居大赤坎,后世云泉(德文)祖祠堂号曰“永清堂”;其后裔有一支迁顺德桂洲(顺德北滘镇碧江村亦有赵宋后裔聚居)。宗昂后人迁小赤坎,为小赤坎房。宗升留居大赤坎,后世东冈(德庆)祖祠堂号曰“雍穆堂”。斗门赵姓人口合计约16000多人。下洲、南村、珠海三灶、新会城、南京、湖南常德、越南西贡、柬埔寨等地,亦均有斗门怿夫后人。
    2、潮阳仙城镇赵氏。魏王第十世孙时依,先世南渡,居福建莆田。时依宋绍定二年(1229年)出任潮阳县丞,任满居县城铁巷口(今文光街道赵厝巷),为魏王派潮汕开基祖。时依有子三,长子嗣泰世裔未明,次子嗣观为宋宝祐元年(1253年)进士,授泉州府知监,遂落籍泉州,南宋灭亡后遇害,子孙流离颠沛。其孙赵平田于明永乐年间由福建漳浦入潮,先后徙普宁铁山下和潮阳大长陇,最后居黄陇都仙门城,是仙城赵氏开基祖。若龙三子嗣助一直留居潮阳县城老家,后裔分派桑田、萧渡等村落,并向外县市及海外迁徙。潮阳魏王派赵氏人口在三派中居首位。
    3、增城市中新镇高车村本地赵氏。高车村是赵姓单姓村,现有村民600多人,分为本地赵和客家赵两支,本地赵约占三分之二。魏王长子高密郡王德恭七世孙彦仁,因靖康之难,由汴京南渡迁于杭州之钱塘,复于孝宗十四年(1187年)由杭州钱塘迁于广州省城之德星坊番塔街枣树巷,为入广始祖。彦仁后裔时洮登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四甲二百二名进士,授承事郎,服官增城。时洮子若杞留增城,为增城开基之祖。若杞生四子,长子嗣兴居增城,次子嗣荣居荷岭(今属中新镇),三子嗣圣居长埔,四子嗣贤居大岗。嗣荣移居荷岭在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年~1319年),为荷岭赵氏始祖。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荷岭赵氏的十一世赵登云结识紫金太宗派的赵炳先(参看上文“广东紫金、广西玉林赵氏”),炳先应登云之邀移居增城。二人选定高车立村,各自建祠开基。现在村里既有本地赵的“炳先赵宗祠”,也有客家赵的“登云赵宗祠”②。本村人称客家赵为“二房”(太宗为二子),本地赵为“三房”(魏王为三子),彼此关系融洽。
    还有广州番禺区瑶头乡的魏王派赵氏。

文章转自泉州赵族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6 00:27, Processed in 0.025430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