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其他姓氏 › 蒋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转载]蒋氏故里诸景点导游词

2013-4-1 08:28|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56| 评论数: 0

原文地址:蒋氏故里诸景点导游词作者:寻欢一刀

 

妙高台导游词
各位游客,这呢就是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妙高台。妙高台在千丈岩瀑布西500米处,海拔396米,顶上有平台,登台观望,极目天地,故有“妙高峰”、“天柱峰”、“妙高台”等美称。平台面积350平方米,东西南三面悬崖峭壁。1927年蒋介石在“栖云庵”基础上建别墅,亲手题写“妙高台”。天井里保留清雍正四年建的石奇和尚舍利塔。别墅西侧有两个式样各异的亭子。妙高台平顶阳台,天井后三间两层楼房,楼上走廊与水泥阳台相连,东边一间是蒋介石与宋美龄卧室,中间是会客厅,西边一间是书房。1987年人民政府拨款对妙高台进行修建,本想原汁原味,但因时过境迁,人去楼空,蒋介石和宋美龄当年活动的内容和情景以及楼内的部署大多不复存在。倒是中间上首“妙高台”三个字,为蒋介石遗迹无疑。
“一峰高出白云端。俯瞰东南千万山;试问冈头转圆石,不知何日到人间。”这是宋朝资政殿大学士楼钥看妙高台后留下的诗句。他高度概括了妙高台的秀丽景色。知情者清楚“妙高台”之美远非楼钥所写的这点内容,大家请看它的山形脉络像“仰天狮子”,脑袋朝天。所以。“妙高台”贵在“妙”字。
 有人说妙高台有“三奇”。一是气候出奇。妙高台经常云雾缭绕,腺胧似世外仙境;长年清风习习,松涛盈耳回响;高台上青竹古松郁郁葱葱。竹树蔽天成荫。盛夏季节,烈日当空,妙高台仍清风拂面,凉爽宜人。冬天,尽管雨雪交加,飞雪飘舞,冰柱倒挂,但有暖气迥荡,舒适心怀。二是岩石出奇。平台上有块突出的石块,称为“晏坐石”。传说蒋介石九岁时跟他母亲王采玉到妙高台烧香,他坐在晏坐石上不愿回家。后来,他发迹后,每次回到溪口,都要在“晏坐石”上坐一会,朝东南观望,见远处群山起伏,气象万千,心中忧愁,荡涤一空。在这块“晏坐石”上还有个传说。有个叫知和禅师的和尚每天大清早坐在“晏坐石”上讲经、做功课,感化了平台下面岩洞里两只凶猛异常的老虎。三是建筑出奇。妙高台建筑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平台上的建筑是按照蒋介石建造的式样重建,建筑面积436平方米。蒋介石在建造私人别墅时,仍保留石奇舍利塔。这个舍利塔是清雍正四年,即1726年雪窦寺石奇禅师圆寂后在此筑的。谁都清楚蒋介石很相信鬼神,回到溪口常住妙高台。而石奇和尚的舍利塔仍留在天井里没搬迁,似乎人鬼混杂,令人费解。
各位游客,我们可以看到楼房右边崖石上筑有两个亭子——
“栖云亭”和“晏坐亭”。“栖云亭”属中式结构.专供蒋介石与他的男宾客游玩,而稍北面的“晏坐亭”是西式结构.供宋美龄带女宾客游玩,且比“栖云亭”低。可见蒋介石处事男女有别,但从另一角度看出他推崇男尊女卑的礼教。

千丈岩导游词
各位游客,这呢就是千丈岩瀑布,岩壁中“千丈岩”三个大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绮先生手书,1992年凿成。

千丈岩瀑布位于“青锁桥”与妙高台景点之间,距雪窦寺约一华里,瀑布落差186米。千丈岩瀑布的特点是:大家看这岩壁中间有一突出巨石,瀑布到此碰撞,顿时水花四溅,飞珠溅玉,洒若飞雪,把瀑布分成了上下两段,上段如玉龙腾飞,下段如珠帘垂地,经阳光折射,呈现出七色蔚为奇观。

瀑布以雄奇壮观而闻名,北宋真宗皇帝赵恒曾赐名“东浙瀑布”。千百年来,不少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吟诗赞颂,留下许多传说和诗文。宋朝宰相、大文豪王安石来到溪口,马不停蹄赶到千丈岩,他写下了“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织丝挂,迎日还成五色文”的著名诗句。大文学曾巩站在千丈岩西边山坡上观瀑,出手想写绝句,想了老半天,找不到超过王安石的诗句。便顺山道下坡,走到底下观瀑,擦把汗水,写下“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凭栏未穷千里势,请从岩下举头看”的诗文。宋朝还有一位宰相、大诗人叫郑清之,他曾先后多次到过千丈岩。第一次,是少年气盛之时,他是带着表妹私奔的。听说雪窦山是皇帝梦见过的名山,便到雪窦寺拜菩萨,求菩萨成就他俩终身大事。走进雪窦寺,他与其表妹烧香点烛后,抽了一签,签书“上上大吉”。他心情十分开朗,便搀扶表妹,走到千丈岩。美好的风景令他诗兴大发,他欣然命笔,写下《千丈岩》绝句:“圆峤移来东海东,梵王宫在最高峰;试将法雨周沙界,千丈岩头挂玉虹。”好多文人读后,自知不如。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潭边筑起“仰止桥”、“午雷亭”,供游人观赏,后遭损坏。20年代重修,抗战时期,又遭受侵华日军破坏。1986年,奉化人民政府拨款复修。大家请看“午雷亭”旁边磨崖刻石“烟声”两字,为1642年,即明崇祯十五年奉化县令胡梦泰所题。崖壁上“乐不”两字,为1916年亭下人沈皆诚手书。诗人楼钥站在潭边看千丈岩,见水气弥漫,飞雪飘舞。眼花缭乱,坐潭边写下“惊见银河空外翻,湍流千丈有余寒;下流不用长劳望,祗向悬崖顶上看”的著名诗句。

1937年4月。冯玉祥来到溪口,登上雪窦山,观看千丈岩。他先从上往下看,又走到“仰止桥”从下往上看,挥笔写下别具一格的诗句:“走到四明山,先看千丈岩;若能发水电。更能开我怀。”文笔十分浅显,抒发了诗人赏景情怀和美好愿望。还有一位宋代奉化藉著名诗人戴表元.他把“千丈岩”与庐山的“香炉峰”瀑布进行比较,认为后者远远不及前者,于是写下“匡庐亦有千寻瀑.无此凌空翠玉台;身倚老松天上立.眼看飞雪下云来;山神禁肃难投唾.木客魂清得浣埃;见说下岩堪对望。道人临壑翦蒿莱”的七律诗。

从历代文人赞美“千丈岩”的诗句可以看出,惟佳景撞击文人之心,惟佳景令文人突发灵感,惟佳景洗涤文人灵魂。与其说文人写“千丈岩”。倒不如说“千丈岩”牵动了文人的心。

丰镐房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蒋氏故居——丰镐房,它是溪口最重要的人文景观,早在1996年国务院就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房子背北面南,临街而建.房前是终年长流不息的剡溪,正对面是闻名的“笔架山”。房子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划分为49个大小房间,建筑格局为前后堂、两厢四廊,楼轩相接.廊庑回环.属传统的世家府第住宅。  

现在我来为各位来解释一下它的房号“丰镐”和宅名“素居”的来历:奉化溪口一带有个习惯,各家住地都有房名或房号。蒋介石的大伯房名为“夏房”,蒋介石父亲排行第三起房名“周房”。蒋介石十岁那年.他的哥哥蒋介卿提出兄弟分家,蒋介卿是过继给大伯父做儿子的,沿用“夏房”。蒋介石和他的弟弟蒋瑞青属“周”字辈。王采玉请族人给儿子蒋介石和蒋瑞青分别起房号,按辈份“周”字取名,上查中国历史东周和西周,皇帝在陕西省“丰邑”和“镐京”建都。便从“丰邑”和“镐京”各取第一个字,作为蒋介石和他的弟弟房名,即:“丰房”和“镐房”。不久,蒋瑞青病死.只留“丰房”蒋介石。蒋介石与毛福梅结婚生蒋经国,取乳名“建丰”领来的小儿子蒋纬国取乳名“建镐”,都由房号起名。然后,将房号合二为一,统称“丰镐房”。因蒋介石家信佛,经常烧香,吃素念经.故丰镐房又名“素居”。

大家是否注意到对面的那堵墙,这墙是斜着进来,而不是直的进来的。那么,像蒋介石这样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的房屋的围墙应该石直的进来的,应该石对称型的世家格式。然而我们看到的却不是这样的,丰镐房缺了一角,那么为什么回会缺一角呢?这是因为蒋家当年在扩地建房时,要求邻近26户人家搬迁,其中25户人家很快就搬走了,只剩下一家,他死也不搬。那户人家是周顺房,主人叫周运生,他跟蒋介石是一块长大的,也是同年同日生的,按宁波话讲,他俩是“出屁股之交”。因此当年蒋家人要他搬迁房屋时,他感到非常的不乐意,后来实在没办法,他就说:“如今瑞元当上皇帝了,他看上了我的房子,我也只好让给他了。”蒋介石一听,觉得这话中带刺,也为了不影响蒋家在溪口的声誉及蒋家邻里的和气,所以蒋介石就说了这么一句话:“那就让他留下吧!”所以一留就留到现在,使得蒋介石的故居丰镐房缺了这么一角。

各位团友请跟我来,接下来我们到里面去看一下。

现在我们到了丰镐房的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房间,这些房间是在原有的3间祖屋的基础上扩地建房发展而来的,共有49间,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也有1850平方米。

下面我们来看看丰镐房的建筑格局,我们可以看到它石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廊的格局。楼轩相依,廊庑回环,富丽堂皇。前厅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有月洞门相通,中间有天井,两边有金银桂花各一枝,是宋美龄亲手所栽。我们对面为前厅,前厅又被称为“素居”,就是吃斋念佛的地方。前厅楼上为蒋母王采玉与蒋介石发妻毛福梅的经堂,楼下为蒋家帐房、办事与接待用房。厅堂廊庑布满雕刻彩画,有取材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招亲”、“送皇嫂”、“古城会”,取材于《说乐全传》的“岳飞出世”等系列雕刻和“渭水垂钓”、“八仙过海”、“狸猫换太子”、“闻太师回朝”等彩画。

对面我们看到的是西厢房,楼上是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卧室,里面摆放的是中式家具。1927年蒋介石与毛福梅解除婚约,毛福梅以蒋介石义姐身份住在这里。仍操持家务。每当蒋介石回溪口时,毛福梅命人用刷子将地板、门堂洗刷得干干净净。蒋介石看后,十分满意,说毛福梅主持家务有方。所以,毛福梅与蒋介石即使离婚,但一直没离开丰镐房。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回来,蒋介石要蒋经国补办中式婚礼.新房就做在西厢房楼上.即毛福梅居住的房同。西厢房楼下是餐厅,走廊柱、壁上雕刻着八洞神仙群像,有“铁拐李”、“吕洞宾。、“韩湘子”等,中间两柱头雕刻着《三国演义》故事“曹操献金”、“斩颜良”画面。

西厢房西边有幢独立两层楼房,这是蒋介石母亲王采玉居住的地方。蒋介石为了孝敬母亲,楼梯特别小,便于王采玉上下楼扶手。西边还有六间水泥结构平房,每当蒋、宋回溪口,专供近身人员和宪兵住宿。毛福梅晚年双腿患血丝虫病,行动不便.曾住在西平房东边间。

各位游客,这边就是东厢房。楼上为宋美龄卧室,房内放着西式家具。1945年抗战结束,蒋、宋到溪口,大多住在这个房间。楼下为佣人餐厅。东厢走廊、墙壁雕到着岳飞故事.有“汤阴遇难”、“拜师周侗”、“校场练武”、“岳母刺字”等画面,中间两根柱头雕刻着《三国演义》故事中的“送皇嫂”、“古城会“。东边楼房,即报本堂乐边的三间水泥结构两层楼房,给佣人居住和堆放杂物。

    接下来我们看这儿,这就是报本堂,“报本堂”三字是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吴敬恒于1948年手书。两边柱上楹联“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是沙孟海所撰.蒋介石亲手题写。报本堂是用来祭祖、拜天地、供放蒋介石曾祖以下四代神牌的地方。大家请抬头看,报本堂上方红底金字“寓里帅气”和跋文。是蒋介石为他儿子蒋经国40岁生日手书。跋文内容为:“每日晚课,默诵孟子养气章。十三年来曾或间,自觉于此略有领悟,尝以‘寓里帅气’自铭,尤以‘寓里’之‘寓’字认深切,引以为快.但不敢示人。今以经儿四十生辰,特书此以代私祝,并期其能切记己体察,卓然自强,而不负所里耳。”蒋介石第三次下野,认为自己统治中国的局面即将结束,把全部希望放在儿子身上,希望他能以理服人,统帅众人,继承父业,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事业。

各位团友,刚才我把丰镐房的简要情况向你们作了介绍。现在我就丰镐房的雕塑艺术向大家独作些介绍,因为这里反映了主人的许多思想内涵。

蒋介石的故居丰镐房,是他发迹后在祖传房子的基础上扩建而成,院中雕梁画栋琳琅满目,富有民间艺术风味。跨进前厅,就可望见屋顶正中的堆塑,中间是“福禄寿三星高照”,两旁是“双龙抢珠”。中堂系蒋介石祭祖敬天的“报本堂”是丰镐房整个建筑的中心。走廊两端壁上有两幅彩画,东首是“八仙过海”,西首是“姜太公钓鱼”柱头两侧在建筑上称为“牛腿”上的木雕,是周文王和姜子牙的历史故事,有“子牙钓鱼”、“太子邀请”、“文王拖车”、“登坛拜师”等一系列画图,把周文王降格求贤的过程表现地洗练而生动。四个柱头的木雕,是《三国演义》的四出戏,从东到西分别为“甘露寺”、“夜战马超”、“关羽战长沙”、“回荆州”。东西厢房四个柱头上的木雕,也是四出三国戏,即“送皇嫂”、“古城会”、“上马献金”、“斩颜良”。东厢房走廊上的雕刻,内容是《精忠岳传》,有“汤阴大水”、“拜师周侗”“操场比武”、“岳母刺字”、等画面,反映了宋朝一代名将岳飞的成长过程。西厢房走廊上雕刻的是上八洞神仙的群像,有神态怪异的铁拐李、潇洒飘逸的吕洞宾等。

往里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灵位,这是蒋介石曾祖以下四代灵位。最高一排是蒋介石的曾祖蒋祁增及两位夫人牌位,第二排是蒋介石的祖父蒋玉表及一位夫人的牌位,第三排是蒋介石父亲蒋肃庵及三位夫人的牌位(蒋介石的三位母亲),最后一排是蒋介石这一代人的牌位,(毛福梅和蒋介石弟弟蒋瑞青及同父异母的兄妹的牌位)。为什么没有他本人的牌位呢?这是因为他生前希望能够落叶归根,可由于后来种种原因未实现。

接下来,我们去看看后门,我们可以看一下,这里有一棵树叫白果树,又叫银杏树,是毛福梅为纪念她儿子将经国的诞生而种下的,树后是一排平房,它是供警卫和亲戚住的,平房后就是后门,这里是毛福梅遇害的地方。(1939年,大量日军进攻溪口,他们有两个目标——丰镐房和文昌阁,毛福梅从楼上逃下来,躲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但想起后门没关又回来,刚好被一架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炸死了。)

这里是王采玉的故居,这栋独立小楼是六间祖屋中的两间,蒋家就是在这几间祖屋的基础上扩地建房发展而来的,祖屋的对面就是新建造的房屋,那么祖屋与新扩建的房屋有什么区别吗?据说这是为了尊重祖宗,保留风水,我们可以看到祖屋与新屋有楼梯相连,只能容一人来回,双手可扶持,这房是蒋介石在母亲死后六年建的,那他为什么要在母亲死了以后造它呢?据说是盼望母亲魂兮归来,便于在上面行走而建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蒋介石确实是个孝子,这六间水泥结构平房,每当蒋宋回溪口,专供近身人员和宪兵住宿。

封镐房里曾经演义过许多蒋氏父子的故事,最有代表性的是“两次婚礼”、“游子认母”、“吃年夜饭”。

“两次婚礼”, 一次即蒋介石与毛福梅结婚,闹了一场笑话。蒋介石还是黄毛孩子,l5岁就要他做新郎官.而新娘毛福梅已经是20岁的大姑娘。新婚晚上,丰镐房里女主人王采玉最为忙碌,尽管住房破日,但场面十分热闹。宾客济济,鞭炮阵阵,笑语声声,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可是,新郎官蒋介石却跟小朋友一起在门外抢炮仗蒂头。主事人见新郎不在,告诉了王采玉。气得王采玉到处找儿子。找到后,揪着蒋介石的耳朵。硬是要他拜堂。拜堂毕。蒋介石不愿跟新娘“洞房”,要跟母亲睡觉。新房间里新娘焦急地等着,却不见新郎,新娘很尴尬。到了夜深人静。王采玉背着已沉睡的蒋介石走进新房。

另一次婚礼,也令人啼笑皆非。即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来,带来苏联妻子蒋方良以及儿子蒋孝文。蒋介石要按中国男女婚礼给儿子补办次仪式。洋媳妇蒋方良不懂中国礼节,在参拜天地时,蒋方良抱着儿子蒋孝文摘掉头上婚纱,到报率堂拜天地,弄得满座宾客哄然大笑。不懂事的蒋孝文。也学着他的父亲蒋经国的样子。捧起双手,跟着乱拜。又引起人们大笑。

蒋介石发迹后每次回家,不住封镐房,但每次要到封镐房参拜祖宗。他来时,毛福梅令丫头把房子弄的干干净净,石板都用板刷刷过,府内所有人员都肃静回避。

  “游子认母”。1937年4月27日下午两时,一辆“雪佛菜”轿车开到丰镐房大门口。在鞭炮声、笑声和呐喊声中.车里走下蒋经国、蒋方良、蒋孝文和陪同人员毛庆祥等人。蒋经国的亲戚毛懋卿、宋周运、竺芝姗及友人江翊民等上前与蒋经国施礼。毛福梅、姚冶诚、蒋瑞春、蒋瑞莲及亲戚毛意凤、张定根、孙薇梅、张月娥、陈志坚、任富娥等人坐在西厢房等待离家已经13年的蒋经国归来。有人提议让毛福梅坐在不显眼的角落里,测试一下她儿子认母眼力。当蒋经国走进房间,一眼认出他的母亲毛福梅。他急忙跑到毛福梅跟前喊声“姆妈”,跪在地上放声大哭。毛福梅抱着儿子,也放声痛哭起来。边上人连忙劝阻,蒋方良抱着蒋孝文走过来见过婆婆.毛福梅接过孙子,悲喜交加,收住泪笑适:“我们母子团圆是喜事,是喜泪。”

“吃年夜饭”。江南一带有个习惯。每逢除夕最后餐饭,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吃喝,称为吃“年夜饭”,喝“团圆酒”。1948年除夕,蒋介石预感到形势不妙。交代儿子蒋经国准备,他要亲自主持全家人吃这餐“年夜饭”,家人听说后都很高兴。以往,别说跟蒋介石在一起吃餐“年夜饭”办不到,就是坐起吃餐饭也不容易。那天,饭菜准备就绪,蒋介石吩咐桌椅搬到“报本堂”,他带头向祖宗行礼,破天荒第一次向全家人敬酒,对佣人、长工也敬了酒。他喝了小杯酒后,坐下吃点饭,当即离开。回卧室路上,他长叹一声,忙用手帕擦自己眼睛。

#p#分页标题#e#

蒋母墓道导游词
各位游客,这就是蒋介石母亲王采玉的墓地。蒋母墓道包括石牌坊、跨路亭、墓庐、八角亭、坟墓等建筑。石牌坊有三个门,中门上首刻“蒋母墓道”四字,因而从入口到终点统称“蒋母墓道”。

蒋介石母亲王采玉出生于1864年11月9日,死于1921年6月14日,享年58岁,是奉化葛竹村人,是溪口肃庵的第二房继室。《金陵春梦》说她是河南王妈,纯属子虚乌有,大家看了墓庐内的碑刻,就可澄清这一误传。

从石牌坊到坟墓是一条长668米的卵石路,夹在一片松树之中。这“668”取义,于路路发或路路通。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亭是不是有点象古代书生戴的方巾帽,这个亭叫下轿亭,因为蒋介石以前每次坐轿到这儿,便弃轿开始步行。在走上去是八角九檐的亭子叫“八角亭”。这是蒋介石散步休息的地方。再往上走约200米,来到了墓庐“慈庵”。墓庐是后代子孙守孝居住之地,取名“慈庵”,是因为庵内只安葬着慈母,而没有严父。慈庵建于1923年,改建于1930年,共有主房5间,附房6间,蒋介石每次扫墓时就住在墓庐,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由于腿部受伤,回到南京后不久,就到溪口养伤,在此居住了三个多月。从墓庐到墓地大概还要走100米左右,由于台阶路比较滑,一些国民党将领来的时候,一般是穿皮鞋,走台阶路不方便,于是蒋介石布置了不同尺寸、样式的布鞋供他们选用。

坟墓坐北朝南,坟墓正面石碑上刻有“民国十年蒋母墓道-孙文题”(孙中山在1921年题写的)。上面扇形围栏上刻了四个字:壶范足式,总意是说王采玉是女中的楷模,足够成为众人的榜样。两边别头柱上写另外一幅对联:“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贤慈是对母亲的尊称,顽梗是顽皮不听教训之意,逆子是对自己的称呼,恨靡涯是痛恨没有边际。墓碑前有块石头,刻有竹子和凤凰,竹子代表蒋母出生地葛竹村,金凤凰指王采玉,意思是王采玉是葛竹村飞出来的金凤凰。好多游客看了这个坟墓以后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凭蒋介石当时的实力,他母亲的坟墓怎么会造得如此简陋?那么蒋母为什么会葬在那里呢?当时蒋介石请了许多风水先生看墓,最后还是选定了这个地方,认为这里有二个好处:一是我们所站的山,山形像弥勒佛佛像,我们刚刚走上来的地方是弥勒佛的右腿,旁边的山路像弥勒佛的左腿。但现在已看不到小路,而坟墓正好造在弥勒佛的肚脐眼上,因此坟墓不能造得太大,过于繁华,以免破坏风水,所以现在看到的坟墓很简单。第二呢,因为当时山脚下有三个村庄,这三个村庄用柴火烧饭时会冒烟,就像三枝清香,时刻在祭奠蒋母的灵位。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所以墓地就选择在这里。

这块墓碑上刻着“蒋母墓道”。那么蒋介石父亲葬在哪里呢?《金陵春梦》说“蒋介石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未见其为父扫墓”,言外之意是蒋介石之父在河南,蒋介石本人是河南带来的拖油瓶。事实是:蒋介石父亲的坟墓在溪口镇北的桃坑山。墓有四穴,除蒋介石父亲蒋肃庵外,还有原配徐氏、续配孙氏,另有一空穴留给王采玉。蒋介石每次祭扫母墓,同时必到父亲墓前祭奠。那么蒋介石为什么给母亲择地另葬呢?蒋介石自己说,是她母亲一再嘱托,理由是“不要惊动你父之灵”。蒋介石另有想法:母亲是第二继室,夫妻合葬,屈居第四位,单独建墓才能显示母教之伟大。

#p#分页标题#e#

玉泰盐铺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蒋介石出生地玉泰盐铺,清光绪13年,也就是1887年农历9月15日下午两点,蒋介石就出生在楼上带窗户的小屋里,而小说《金陵春梦》里所说的蒋介石的父亲在河南开封经商,造高大府第,花园楼房,还捐了一个四品道台。玉泰盐铺就这样一个规模,哪有可能花这么多钱财在河南大兴土木、出资建四品道台呢?蒋介石是地地道道的奉化人,不是河南带来的郑三发子,大家看了玉泰盐铺内挂着的照片就会一清二楚。其实是小说的一种虚构,是完全不可信的。蒋介石的确是我们溪口人,他就出生在这儿。玉泰盐铺不单单是蒋介石的的出生地,而是蒋介石的祖父蒋玉表和父亲蒋肃庵开盐店的地方。蒋玉表在晚年的的时候开起了一家盐店,这家盐店是以酿酒卖盐为主要业务的,后来逐渐扩大经营范围,兼营菜米、石灰等,家道随之渐亨,蒋玉表是蒋家弃农经商第一人,经商致富,为以后蒋介石外出读书,谋求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他死后由蒋介石的父亲蒋肃庵接管,蒋肃庵在当地溪口是非常有名的人,他被人们取了一个绰号“埠头黄鳝”,意思是他做生意特别精明,很会赚钱,而黄鳝很溜滑,尤其是埠头的黄鳝。蒋肃庵接过盐店后,由于他比较精明、能干,很快就发展为三间店面,后面还有作坊,很有起色。到了蒋介石9岁也就是1895年的时候,蒋肃庵生病而死,他死后,蒋介石同父异母的长兄蒋介卿提出要分家,蒋介石母亲王采玉同意了,于是就把玉泰盐铺分给了蒋介卿,而蒋介石却分到了丰镐房的祖屋、24亩田地和一片竹山。蒋介卿他平时游手好闲,还邀请了一帮公子哥们一块打麻将。当时在当地群众中口碑很差。他接管玉泰盐铺后由于经营不善,又几次失火,一次遭受白蚁蛀蚀,现存建筑为1946年改建,已非店堂原貌。蒋介石题“玉泰盐铺原址”,刻立于大门右面墙基。1949年5月溪口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房子,后来这里曾办过卫生所和奉化第三招待所。1984年,国务院拨款重新修理、对外开放。现在里面布置一新,除了按原貌设立店面、柜台、盐桶、营业执照等以外,还悬挂了反映蒋介石身世的各种历史图片、照片。

#p#分页标题#e#

摩珂殿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是蒋介石的发妻毛福梅的葬身之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副画像是蒋氏第二代始祖蒋宗霸,他是五代后梁时候人,他信奉佛教,曾拜岳林寺布袋和尚为师,口中曾念“摩珂班若波萝密多”,人称“摩珂太公”。晚年在宁波东乡小盘山筑庵静修,成为小盘山弥陀寺的开山祖师。死后葬于弥陀寺旁,筑有塔墓,蒋介石曾多次前往祭扫。摩珂殿系毛福梅1930年出资修建,目的是为了纪念“蒋氏远祖”摩珂居士。由于毛氏婚后不久被蒋氏遗弃,因此她经常到此拜佛念经作为身心寄托,消磨寂寞的生活。

好,各位游客,我们到里面去看一下,这尊是摩珂太公像,大家可以看一下左右两边的框子,里面介绍的是毛福梅和摩珂太公的一些情况简介。摩珂殿坐东朝西,为蒋家女眷拜佛诵经的场所。1946年曾创办武岭学校小学部,两旁新建两层厢房各11间作为教室,大殿成为师生聚会的礼堂。1989年学校迁出,房舍大修,大殿内重塑摩珂立像,两边墙上布置了摩珂遗迹及蒋氏父子有关的生活照片,原学校操场改为草坪,并在操场东边增建了一幢平房,里面陈列毛氏以及她与蒋氏父子有关的生活照片。1939年12月12日,日军轰炸溪口,毛氏在丰镐房后门遇难,停灵于此。1946年,将经国考虑到他母亲生前很喜欢此处就把她埋葬在摩珂殿前侧。

接下来我们到墓地去看一下,这座普通的坟墓就是将经国母亲蒋介石发妻毛福梅的葬身之处。毛福梅,1882年,农历11月初九生于溪口岩头村,毛福梅在家排行第四,1901年与比她小5岁的蒋介石结婚,那年她已20岁,正是青春妙龄,屈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完婚。1910年算得上决定毛福梅一生命运的关键时刻,她生下了儿子将经国,毛福梅在蒋家的地位自然趋于稳固。1927年,蒋介石要跟宋美龄结婚,提出与毛福梅离婚,她被迫在离婚书上签字,但她一直住在蒋家,蒋介石也同意离婚不离家,把她作为义姐看待,并把家中大小事物托她料理。

关于这块墓碑还有一个两题墓碑的故事。为了光耀生母,将经国请名人为其母题碑。第一个找的是国民党元老、蒋介石盟弟、考试院长戴传贤。拿回来一看,但题的是蒋母毛太夫人之墓,按理这样写很全面,即反映了毛氏在蒋家的原配地位,又反映了将经国与她的母子关系。但将经国看了觉得不妥,毛氏已经离婚,不算蒋家之人,头上这个蒋字,很可能会引起宋美龄的不快。考虑再三,决定不用。于是邀请另一国民党元老、国府委员吴敬恒重题。吴了解将经国的意图后,就写了“先媲毛太君之墓”。这就是现在立在毛氏墓前的碑文。1947年清明,蒋宋回乡扫墓,一天清晨,蒋介石来到毛氏墓地,行了三鞠躬礼,仔细察看碑文,觉得对宋美龄没有刺激,9点半,又携宋美龄同来,宋美龄也在墓前行了三鞠躬。将经国的一番苦心终于产生了“皆大欢喜”的效果。

蒋氏宗祠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蒋氏宗祠。 我们以前参观过的地方如“武山庙”、“摩诃殿”、等,而真正属蒋氏一族使用的是“蒋氏宗祠”。它坐落于我们溪口的中心地段,是溪口街上蒋姓宗氏在春节、清明等节日祭祖、演戏、聚众及举办其他红白喜事的场所。原规模较小,后蒋介石出资在老祠堂基础上翻修、扩建,并亲自题写了“忠孝传家”牌匾。如果想对溪口蒋氏起源、演变、发迹等历史有所了解,当然得参观“蒋氏宗祠”。

  “蒋氏宗祠”建立年代久远。清朝康熙五十五年。曾进行一次大修缮。修缮式样、面积都没改变。1930年,蒋介石扩建故居丰镐房,把蒋姓三房的堂前也买进。地盘扩大了许多。当时,有人向蒋介石提出:“三房祖先安放在哪里?”蒋介石就拨出大笔资金建了一座新祠堂,面积超过他的故居丰镐房,且气势宏伟、壮观,相当有气派,族里人祭祖、看戏等活动都很方便,两边还有厢房,可供十多户族人居住。

  新祠堂造好,族长请蒋介石题写牌楼匾额。当时蒋介石正在看书,刚看到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拍案叫绝。突然,族长走了进来,他抖着胡子着说:“族里老小都知您书法功夫不浅,特来请您题写宗祠牌楼匾额,打扰之处,请别见怪哟!”蒋介石连忙站起,扶他坐下,命人磨墨、展纸,询问道:“写什么?”族长笑道:“你满肚文墨,爱写什么就写什么。”

  蒋介石放下笔,倒剪双手在房内踱起步子。走到桌前看到那本《三国演义》,想起书上写着关公的“忠、勇、礼、义、智、信”,不由眼前一亮--关云长的“忠孝礼义”不就是蒋家子孙需要弘扬的吗?他沉思片刻,觉得族人要以“忠”为本,只有忠,上对得起国家、祖宗,下对得起万民、子孙。为人者,不可不孝,知孝者,能恭奉先人,关爱晚辈,孝悌弟兄。主意已定,挥笔写下“忠孝传家”四个大字,递给族长。族长一看,连说几声好,忙将题词制成匾,挂在蒋氏宗祠牌楼上方,时时告示族人要以忠孝行事。

  不久,蒋介石亲自组织祭祖,大办酒席,宴请族人,并出资组织人员重修宗谱。同时,还请来戏班子,在“蒋氏宗祠”演了几个晚上的戏文,他亲自到场观看演出,溪口蒋氏族人着实热闹了一番。1937年4月,蒋介石的长兄蒋介卿染病身亡,灵柩停放在“蒋氏宗祠”,在此举办丧事。4月14日行丧时。溪口蒋姓族人聚在蒋氏宗祠参加葬礼。两年后的1939年,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被日军侵略飞机炸死,也在“蒋氏宗祠”举办丧事。

  如今,“蒋氏宗祠”里,除了摆设着蒋氏家族的历史陈迹外,还展出了国务院台办、新闻办联合制作的台湾问题图片,(台湾历史、海峡两岸关系)以及解说文字,形象地展示了台湾问题及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人们了解蒋氏历史的一大景点。

#p#分页标题#e#

武山庙导游词(目前关闭状态)
各位团友:我们溪口的第一站便是在我们面前的武山庙,它位于武山南麓,原为溪口镇上蒋、张、单、宋、任五姓氏族共同享用的众庙,用于红白喜事。故名武山庙,因坐落在武山南边脚下而得名。庙宇坐北朝南,是一个四和院式古建筑。

  武山庙始建年代已无从考究,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秋集资修葺,仅在原来基础上动工、维修,没有拓展、扩大。清朝末年,蒋介石的父亲蒋肃庵当上“庙首”,他动了许多脑筋。采取办学、收租、建立商摊等做法,使武山庙积蓄了大笔款额,庙产大增。然后,蒋肃庵召集五姓族长,提出扩建武山庙的主张,众人一致推举蒋肃庵领头,大兴土木,建成如今这样规模的庙宇。

到了民国初年。武山庙办起了“武山小学”,成为当时溪口最像样的学堂。不久,蒋介石出资建庙,对武山庙的庙宇再次修理、扩大,请来上好的雕刻匠对庙里的菩萨重新雕塑,亲自开光。学校设施更加完善,不少大家子弟都到这个小学读书,蒋介石的大儿子蒋经国也在这里受启蒙教育。因为武山庙菩萨是蒋氏雕塑和开光,蒋氏全家老小对庙里的菩萨格外相信。3 0年代,蒋介石的原配夫人毛福梅思子心切,到武山庙替远在苏联的儿子蒋经国求签,她摸了一张,展开一看,上面写着:“秀才出门,状元回家”。她手拿签书,怎么也猜不透意思,只好怏怏回家。西安事变第二天,蒋介石的哥哥蒋介卿正好在武山庙看戏,突然得知消息,吓得大汗淋漓,回家一病不起,到1937年春,命归黄泉,在4月14日大办丧事。过了13天,到4月27日,蒋经国携妻儿返回溪口。毛福梅请人解说签意,才知蒋介卿是清末禀生,便是秀才,她的儿子留学苏联,自然是状元了。“秀才出门,状元回冢”,即:蒋介卿病故抬出门,蒋经国凯旋回故乡。从此,毛福梅逢人就说武山庙菩萨灵验。西安风波平息后。蒋介石在南京没住几天回溪口,他一下车,首先到武山庙菩萨面前烧香叩拜,以为这条命是武山庙菩萨给保下来的。后来,他遇有不顺心的事,不能亲自到武山庙求签,就托人到菩萨前烧香许愿。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回到溪口,走进武山庙,求了个下下之签,见签书上写着:“蜻蜓飞舞力已尽,碰见蛛网更伤心:未知明日怎了结?客居他乡过光阴。”蒋介石看后,当即脸色发白,语无伦次,心想撕毁签书,但他转念一想,这是菩萨给他指点迷津,不敢撕毁,长叹一声,走出武山庙。一直跟在他身边的蒋经国发现父亲脸色如此反常,劝道:“父亲,仅仅求签嘛,何必这么认真?”蒋介石苦笑:“你哪里知道,武山庙的菩萨是很灵的。大势去也!”

1988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一日)武山庙改建为溪口博物馆,对外开放,但当地人仍然称它为“武山庙”。庙里正厅和两厢房的菩萨已无存,里面分为三个大厅,好,现在我们就去看一下。

(二)戏台

各位团友:请大家来看一下这戏台,它有什么特别吗?

首先,这个戏台有两个作用:大家请看它的顶,这个顶叫做鸡笼顶,因为象农村用来养鸡的笼子,所以有了这个名字,它有先聚音再扩音的作用,在当时没有麦克风之类的扩音用品的时代,台上的演员就全靠它了;它的第二个作用是扩大空间的作用,以前唱戏分为文戏和武戏,武戏总是在台上翻跟斗,那么上面的空间就要大一点。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顶上有一面镜子,它有辟邪的作用。

它的第二个特别之处就是再建造这个戏台的时候是不用一枚钉子的,整个戏台是用榫子结构来完成。当年,蒋介石的哥哥蒋介卿正好就是在这里看戏的时候,得知西安事变消息,才一病不起,命归黄泉的。

(三)展厅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展厅,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石砚”。天下胜景,离不开奇岩怪石。溪口武山庙里有一块“石砚”,看的人无不称奇。石块虽不是远古遗物,但它的出处相当珍稀,它是晋代书圣王羲之文房四宝之一。石砚上“伴我山民”几个字,乃清朝大书法家毛玉佩手书。石砚曾一度下落不明,1988年一场大水,使它重见天日。当今,无人不知王羲之辞朝官躬耕淡泊名利、六次拒诏的故事,王羲之的高风亮节已为人们所传颂。他喜好田野山水,爱养大白鹅。而真正使他成名的是一手好书法。从这块石砚上不难发现,王羲之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勤奋”两字。只要勤奋,天下没有办不到的事。王羲之长期练书法,墨块在石砚上磨出个坑,可知王羲之练习书法花费了多少心血和功夫。天下人都欣赏他的“一笔鹅”,那并非什么“神笔”写出来的,而王羲之的汗水换取来的。

  这个叫做“船鼓”。浙东一带兴船鼓,这与地处沿海水网有关。过去,江南各村庄大都有庙,庙里自然塑有各种各样的菩萨。每当菩萨生日,举行庙会,人们抬着菩萨,船鼓行进,船内站着乐队,边走边吹拉弹奏,观者如潮,无比热闹。可见,船鼓是菩萨出行时用来供乐队奏乐的器具。溪口武山庙里有一只船鼓,造价相当高,来历很不寻常.50年代曾作为罕见的高级工艺品,运往北京博物馆展出,观赏者无不称奇。都说这只船鼓世上少见。其实,这只船鼓是一个寡妇造的。奉化石柱村有一个寡妇,有一次,她挤在人丛里看船鼓行进,看得十分投入,问边上人:“这只船鼓值多少钱?”边上人冷笑:“你问这干什么?反正你又造不起!”这寡妇既要面子,又十分好强,听后相当不悦,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造一只船鼓,留在世上,争回这口气。她取出家里历年来所有积蓄,卖掉十多亩良田,造了这只船鼓。这只船鼓的质地和工艺技巧都有别于其他船鼓,因此,一直保留了下来。使游客大饱眼福。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家都知道是“花轿”。花轿是旧社会用来抬新娘子的交通工具。以前,交通不发达,有钱人骑马坐轿,无钱人双脚步行,坐轿也分许多等级。但江南一带新娘出嫁,除了吹吹打打,鼓瑟鞭炮齐鸣外,还坐花轿,新娘子穿戴诰命夫人才可以享受的凤冠霞帔。为什么能享受这样特殊待遇呢?事情要从南宋皇帝赵构说起。南宋皇帝赵构有一次被金兵追得晕头转向,相当危急,身边一无护兵,二无谋臣,三无刀剑,眼看要成瓮中之鳖。追兵呼喊“活捉赵宋皇帝”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他求生心切,仍拼着老命逃跑。也是他命不该绝,逃到江南水乡一个晒谷场边,看见一个姑娘在晒谷,边上放着缝补衣服。赵构顾不得自己身份,朝那姑娘深深一躬,要求对方救他一命,那姑娘相当机智,面对险情而不惧,身处危急而不惊,抿着嘴对赵构说:“来吧!”提起一只箩筐,喊声:“快蹲下!”一下子将赵构扣在箩筐下,她往箩筐上一坐,若无其事地做起针线活。金兵摇旗呐喊追过来,发现逃走的赵构一下子没了踪影。如此到手的肥肉丢了,岂非可惜?便在晒谷场四周寻找,有个手提大刀、满面胡茬、瞪着铜铃双眼的人走到姑娘跟前,喊声:“说,刚才那个逃犯看见没有?”那姑娘抬起头,脸不变色心不慌,点下头:“看见了!”对方的刀尖对着那姑娘,威胁道:“说,他逃到哪里去了?你不告诉我。先斩了你!姑娘手指着大路回答道:“他往那边跑了!”金兵信以为真,喊声:“追!”十多名兵卒手提刀枪,饿狼似的朝大路扑去。姑娘救了赵构一命。赵构从箩筐底下爬出来,打听姑娘姓名、住址。姑娘摇摇头。笑而不答。赵构问姑娘要官还是要钱,姑娘笑着答道:“什么都不要.只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赵构向姑娘深深鞠躬:“如有清平之日.不忘救命之恩!”赵构死里逃生,到了临安(今杭州)又做起了皇帝。金兵退后,他派人四处寻找那位救命恩人。钦差回报都说没找到那位晒谷姑娘。赵构闷闷不乐,写了一道圣旨:“凡江南一带女子出嫁,都乘坐花轿.穿戴凤冠霞帔。”并手提毛笔写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送到江南各知府、郡县。圣旨一下,百姓欢呼雀跃。从此,江南姑娘出嫁穿戴凤冠霞帔成为传统风俗留传下来。

  大家来看,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床,这张床叫做“千工床”。这张木床,需千个工日做成,因此而得名,床的结构、造型和木头都很别致,不管谁看了,都说做工“精雕细刻”,另有韵味,从这张床铺的造型、雕刻可以看出浙东地区的手工业很早就相当发达。“千工床”价值千金,床分三个拱门。能进第一个拱门的自然是贴身女子,进第二个拱门的是小老婆或小妾。妻子才可睡第三个拱门里面床上。可见,这种男尊女卑等级制度何等分明!

#p#分页标题#e#

武岭门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武岭门,它的“武岭”之名因何而来呢?其一:因建在武岭山上而得名;其二,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地“武陵”谐音,且门内景色又如桃花源般美丽,因而叫“武岭门”。其三,是因为蒋介石崇尚武德。武岭门很早以前有两间低矮小平房,房内塑着几尊菩萨称之为“武岭庵”。善男信女们常到此烧香拜佛,庵旁边还摆些茶水.免费供过往行人饮用,也有些远道香客偶尔在庵里歇息寄宿。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是武岭庵常客。有一年武岭庵庙会王采玉带着才5岁的儿子蒋介石去点香。从此,蒋介石就喜欢上武岭庵。武岭庵离丰镐房不远,仅二百来米,是蒋介石常去玩耍的活动场所。尤其在夏天,烈日当空,天气闷热,少年蒋介石经常在剡溪戏水后躲进武岭庵。逃避他母亲管束。有一次,王采玉发现儿子下河游泳,手拿小竹竿,气呼呼地跑到武岭庵,揪着儿子耳朵.从菩萨后面把蒋介石揪回家里。1921年5月3日,已结婚的蒋介石跟妻子毛福梅发生口角。当晚,他不回妻房,偷偷在武岭庵住了一夜。事后,他在日记里写道:“外宿于武岭庵,蚤甚扰,愁集,反侧不交睫。”由此可见,蒋介石与武岭庵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家请抬头看这门上 “武岭”二字,这是由国民党元老、知名书法家于右任题写的,大家再跟我到门内来看一下,这儿也有“武岭”二字,这是由蒋介石题写的,那为什么蒋介石的题词放在反面,于右任的题词放在正面呢?这里还有个小小的故事:

  1925年,蒋介石回乡省亲。他在武岭庵门前走动,面对剡溪蜿蜒东去,感叹人生似流水般无情,许多往事,历历在目。他走进庵里,见壁上歪歪斜斜一首诗:“万山不许一溪流,急得溪水日夜喧;待等流尽山前脚,滔滔溪水出前村。”尽管他不清楚此诗出于何人之手,但诗意触动了他的心。想起自己,啸马戎生何等艰难.不觉失声长叹,心中出现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伤感。边上有个幕僚同道:“莫非为战事操心?”蒋介石没吭声。后来他夺取全国政权后,就下令拔款给溪口镇,改建武岭庵,除了要求工程按期完工外,还规定新建门楼要有金陵中山门之巍峨,燕京古宫之气象。1930年武岭门完工,有一天,张明镐走进蒋介石办公室时说:“校长,请您给武岭留下墨宝。”蒋介石连说了几个“好”字。走至案前,顺手拣起毛笔,写了五六张“武岭”两字。最后,确定了一张。边上人明知蒋介石的书法比不上于右任的功底。但喝彩声依然不绝。

  在确定蒋介石和于右任两人的题词摆放位置时,有人请示蒋介石怎么摆法?不懂文墨的蒋孝先抢先提议:“当然蒋校长的题词放在正面。”蒋介石紧皱眉头道:“你知道什么?”然后,交代经办人:“于先生是大书法家,又是本党元老,把他的题词放在正面。”后来于右任看到蒋介石题写的“武岭”两字相当苍劲有力,叹服道:“蒋总司令宏量,鄙人知矣!”

  “武岭”两字,在手工雕刻上别具一格,除了完全按书写字样凿雕外,还在于从质地坚硬的“青油石”上凿刻凹进去的字形.难度较大,人们称这种字形为“阴字”。新中国成立后,溪口人为了清除蒋氏残留下来的“遗毒”,但又舍不得丢掉“武岭”两字,便想了个办法,用水泥涂在字面上。武岭两字就此隐匿。1979年.对外开放阵春风,吹掉了“阴字”上的水泥。蒋介石的遗迹陆续修复,于右任和蒋介石题写的“武岭”真迹再现在游客眼前。

#p#分页标题#e#

武岭中学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武岭学校,它位于武岭门内右侧,武山之西,锦水之阳,原荒冢洼地,青草凄凄。1929年,蒋介石出于尊母教诲,选勘此处新建校舍,并自题奠基石。校园整体布局、校舍建筑由工程师翁文涛设计,上海孙裕生营造厂承造,次年峻工。建成大礼堂一幢,教育楼2幢,三层宿舍楼1幢。学校占地6公顷多,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模仿法国乡村校舍构建,中西合璧,形式各异,是一个设施完备的综合型学校。校园遍植花木,有古樟、银杏、罗汉松等,环境幽雅。附属建筑有:幼稚园、图书馆、工艺教室、食堂、医院及农场用房等。学校紧临武山,故称“武岭学校”。蒋亲自题写校名。

  蒋介石写的《慈庵记》,记载着王采玉的遗嘱:“所余家产之半自办义务学校,教授乡里子弟之因贫失学者。”蒋介石按他母亲说的话办起“武岭学校”。建造这所学校破费了30多万元银元。学校落成后,蒋介石多次公示建校宗旨:“尊重母亲遗训,利于家乡子弟就读。”校址选择、教育设施、植皮绿化、教员配置等方面在当时属全国一流。校内教育、办公楼房等建筑,在建校初期被评为优秀建筑。

  武岭学校的图纸设计出于国民党行政院长翁之灏的弟弟翁文涛之手。翁文涛在当时属知名建筑设计师。图纸设计完工,送蒋介石亲自审定。蒋介石对军事方面曾经专门学习,还到日本留学深造,所以,略知兵法。但对建筑知识,却是门外汉,他也自知不如其夫人宋美龄。于是,连忙将图纸交给她审定。宋美龄对西方国家乡村教育楼的建筑、设计比较内行,尤其对法国乡村的教育,曾作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因此,她对图纸作了认真审阅和修改,提出办学格局除了以教育为重点外,还应配置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包括幼稚园、小学部、农业职业学校、农事试验场、林场等。蒋介石听后,同意宋美龄的意见。学校落成时,蒋介石到场参加仪式,当众题写“武岭学校”,刻碑石作为学校奠基。并规定溪口街上蒋、毛、王、周等姓氏子弟免费入学。

到了1932年,蒋介石亲自兼任校长,宋美龄、蒋经国、蒋纬国担任学校董事。从此,武岭学校成了国民党高级人物和蒋氏家属的活动据点和军政指挥中心。只要蒋介石回溪口,必到武岭学校向师生训话。高兴时还与师生合影留念。

大家请看,这幢是武岭学校大礼堂,当年蒋介石将这里的楼上作为高级招待所,国民党要员来溪口,安排在楼上住宿。蒋介石还在楼下东北角专门给自己安排一间办公室,在这个房间里,不仅研究学校教育方面事宜,许多重大决策也在这里作出。

大家跟我到这里来,这上面的四个字是蒋介石亲笔填写的,有一次,蒋氏父子带着国民党要员到武岭学校视察,当他们走到武岭学校东侧紧靠武山石壁时,随员无不说武岭学校风景秀美,蒋介石得意之余,欣然题写:“武岭幽胜”,刻于武山石壁之上,还对学校具体经办人员交待,将旁边的沟坎填平,筑水泥平台、石桌、石凳。既扩大了学校活动范围,又给师生创造了读书、休闲条件。

1947年.蒋介石带着他的夫人宋美龄回乡,恰逢宋美龄49岁生日。在确定生日庆贺活动地点时,蒋介石夫妇出现一些分歧。蒋介石认为在祖居丰镐房办酒宴最为理想。拜祖宗、办酒宴、招宾客、安全防务及车马停放都方便。但宋美龄自有想法。她提出自己49岁生日庆典活动摆在武岭学校举行的种种理由。蒋介石劝夫人,说明武岭学校师生众多,人多眼杂,万一办得不庄重或出现乱子,难免让人笑话。宋美龄提醒蒋介石,庆典活动当与民同乐。“民之乐吾乐。民之怨吾怨”。她认为,拜祖宗、求长寿、办酒席招待亲朋好友不是惟一目的,也不是她真正初衷,既然在溪口过生日,就应当同当地百姓过一个吉祥日子,且武岭学校范围大,留有活动余地,让周围百姓一起共享乐趣。蒋介石仔细一想,觉得夫人说的话有理,点头应允,并向溪口镇长交代,夫人过生日那天,溪口街上居民共庆同乐。在举办庆典活动时,鞭炮阵阵,鼓瑟声声,溪口街头像过盛大节日一般,蒋介石还委托丰镐房总管唐瑞福,跑到亍波、嵊县等地请来很有名的戏班子,在武岭学校大礼堂连续几个晚上演戏,凡是住在溪口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和溪口周围百姓都到场观看戏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4 11:18, Processed in 0.041438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