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韦覃陆罗农莫庞蓝雷杨 › 陆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本站转载]忆南宁·邕州泉井:灵犀之泉 武邑胜景(9)

2013-1-14 23:14|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686| 评论数: 0

◎ 西平桥 文/图

灵水一景

  灵水,又名灵源、灵湖、灵犀水。《大清一统志》载:“武源灵水,昔有灵犀出岸,顶有光彩,故以灵名。”康熙《重修灵水庙》碑记载:“灵水,武邑第一境也。海内之名胜,更孰有过于此者乎?”

  有关灵水的故事,无一不是说来话长,可谓历尽沧桑。无论何时,登临灵水之畔,回望千百年岁月,都会心生无以言表的感慨。

  因为有大明山,才有灵犀水。

  大明山下的武鸣,是壮族文化的发源地,古壮族文明发祥地之一。

  武鸣位于邕江之北,为北路壮族方言代表。中国壮语以武鸣壮语为标准音,双桥音为标准音点,因而武鸣被誉为“中国壮乡”。

  武鸣历史文化可追溯至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武鸣壮族山歌是“三月三”歌圩永恒的主题,是壮文化的盛宴。武鸣县史称“首善之县”,元明至清末称武缘县。民国元年陆荣廷治桂,意“以武而鸣之下”,改称武鸣县。

  武鸣之武缘,或许自古以来,多为兵荒马乱之故,武鸣这方水土这方人,对“武”情有独钟。

  《广西县名考原述略》:“武鸣,古为晋兴、止戈、朗宁等县,元因止戈为武之意更名为武缘。”“民国初陆荣廷氏主省政,巡阅两广护法讨袁,海内响应,因更名武鸣,志武功也。”

  《武鸣县志》:“民国元年,县人陆荣廷任广西都督,崇尚武功,意‘以武而鸣天下’,将武缘县更名为武鸣县,随后升为武鸣府。”

  古人对灵水赞赏有加:“入潭游片刻,心舒暖三春,尘情至此涤,渐觉凉侵肌。”

  据《中国茶饮》载,灵水之泉,煎茶可称上品。清代太守韩章有诗赞灵泉:“若教陆羽逢兹会,应注茶经上品中。”

  灵犀水,武邑胜景流芳百世。

灵水凉亭。灵水,又名灵犀水,号称武邑第一景

  灵泉之水  武邑八景

  民国四年《武鸣县志》载:灵犀水,县南二里,两岸石缝泻出清泉,澄澈如镜。夏日江涨,诸潦皆浊,此水常清,日光薄射,五色晶莹,颠倒万状。东岸石壁,上古刻龙津吐碧四字,岁久漫天,其下有水,亭久圮,石柱石板犹存。一统志云,昔有灵犀出水岸,光彩四射,故名。旧志为八景之一。

  至民国二年,今耀武上将军陆公荣廷建亭于北岸上,高广各二三丈,为游人游憩之所。亭上有楼,凭栏遥瞩,万象森列。后则有灵水庙,庙前古榕,荫匝数亩,盛夏无暑,水中绮石,纷错泉喷珠圆荇带拖绿游鱼跋浪,大小皆可,指数注下,入南流江。

  灵犀之泉  源自何处

  灵犀之泉,源自何处?

  明代郡守姚文光游历武缘山川,写下《灵犀水》,曰“源透明山石”。明代诗人陈发勇《咏灵水》也有“见说泉源出大明”之句。

  灵水,又名灵源、灵湖、灵犀水,为武邑八景之一。泉如葫芦,有泉眼多处,水清见底,泉水下端的葫芦口与江流相通,交汇处清浊分明。灵水名胜题刻甚多。灵水有一奇石,形如螃蟹,俗称螃蟹山,另一石相叠九层,俗称“九层皮”。螃蟹山前镌刻“灵源”二字,为民国二十三年余江人吴迈手迹,东南面有一石刻“龙津吐碧”。泉水西面,原有一观鱼台,据史料记载,观台临水,有“观鱼”镌刻二字。灵水之滨,原有一古庙,已圮。

  明万历十二年至十五年(1584—1587),明代举人广东顺德人郑学醇奉命任武缘知县,政暇郊游,作《初至灵水》:

  “太华神所擘,龙门禹初凿。未若兹灵源,角拂由坤络。”

  这是目前为止已知的最早咏吟灵水之诗,古风用典较多而僻,故和韵者不多。

《武缘乡土志》记载灵犀水

  武缘山水  灵泉成因

  灵水的成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却和武缘的地理山水分布和成因密不可分。据《武缘乡土志》记载:

  第七课   山脉一

  中国山脉三干,南大干则自冈底斯山,即昆仑山,东至青海,南经四川。东走云南至贵州,分支而入广西境,又东起大明山。大明山,古名镆铘,南属武缘,东北属上林,延袤三百里,上有风穴,时吐异光,远烛数里。清时,嫌其涉于胜朝国号,改明作鸣,非如志草所云,每当春夏之交,山有鸣声如雷也,远近群川,多出于此焉。

  第八课   山脉二

  大明山于境内分为三干。左干至马头九鵞岭,分支夹南流江之南北而行,其走南者为三等山,紫金岭又分支为高峰隘,起天井岭,其走江北者为暮定陆斡诸山。中干则自谢岭,而至火楼岭,为县城来脉。右干西北行至雷圩七凤岭,又西为蜿蜒山复,分支南北起县西剑眷。小名诸山,此武缘全境之山脉。

  第九课   水道

  武缘川之大者有三,曰南流,曰驮蒙,曰大揽。南流俗名东江,源出上林思陇,合渌淇,渌黎罗波沥江驮浅东桥诸水,灌溉之利资焉。驮蒙自思恩府城而下,东与大揽汇合。大揽,一名两江,源出大明山,西合河圩赵江,雷圩驮蒙之水,转南流,而于南流汇合于城南之渡头,纳灵水,经隆安县界,出南宁,下梧州,入广东,而达于海。

  第二十六课   大明山

  大明山,在城东北七十五里,蜿蜒叠翠,中有五峰,上插霄汉,方舆胜览,谓昔人得古剑于此,故又名镆铘山。镆铘古剑名,太平寰宇记,则作博邪山,可见此山之名,著于唐宋元代矣。山坳坦处,有天然石棋坪一,石墩八,石灶七,尘不到,苔不封,四周茶树,古茂异常,所谓仙圩也。登其颠,能见柳州,钦州,土上林。诸处,盖广西之山,以此为最高焉。

  第三十八课   灵犀水

  灵犀水,一名灵湾,在城南二里,一泓莹澈,平底皆石,泉源涌沸,夏月水涨流濁,独此澄清。日光薄射,五色晶莹,东岸石上,有古刻龙津吐碧四字。相传潭中,旧有二犀,每风静浪息,则出于潭岸,顶有光彩,故名。

  第四十四课   气候

  武缘地低土薄,山岭四塞,地低所以阳气常泄,木叶不凋,三冬无雪,四时皆花。土薄所以阴气常盛,晨昏多雾,五谷晚熟,瓜蔬少味,花气欠香,地多白蚁,而且晴雨不时,气候易变,乍寒乍热,调护为难。

  据《武鸣县志》载:

  大鸣山,省志作名山。山与上林县抵界,又名镆铘山,昔有人得古剑于此,故名,高数百丈,延袤三百余里,上有风穴,下有神祠,古木连云,层峦叠嶂,曰为武鸣诸山之冠,旧志八景之一。

#p#分页标题#e#

  按:大鸣山,延袤三百里,为武鸣县治东北屏障,自杨圩至马头各团,皆附于山脚之最崇处,名为镆铘。遥望三峰,极天登其巅,群峰相向,山坳坦处,有石坪一,石墩八,石灶七,尘不到,苔不封,四周茶树,古茂异常,所谓仙圩也。附镆铘者,有镜石峰颇特异,自镆铘而南有照阳峰,迷妹峰,禄公峰,均秀拔轶伦,其派衍,稍远则有飞鹅岭,最峻险,又名九鹅。自镆铘而北者,有绿杯峰,并头峰,亦端秀特出,有谢岭为县脉,初出处亦崇峻而稍逊镆铘。有望兵山,圆耸出群,有七凤岭,形如七凤齐飞,有六马坡,形如云马并骋。胜状各别,此皆武鸣所见者。尚有极北处,名三峤峰,山不甚峻,惟较附近诸峰差胜耳。是纪大鸣之胜,尤当以镆铘为主,每岁秋烟云郁积,内有声,似风非风,似雨非雨,似雷非雷,似波涛非波涛,或三日或旬日乃止,名曰大鸣有以也。山之胜,如春之岚,冬之雪,夏之瀑布,秋之云,皆美不胜书。

达官贵人游览灵水

  文人墨客  诗携灵泉

  隋、唐、宋、元,武鸣先后为晋兴县、乐昌县、武缘县治所,灵水便成为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的游览胜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县治所建起城墙,灵水便建起真武庙,知县庄振徽撰该庙碑记。清邑令乔金也撰《灵水庙碑记》。民国二年,陆荣廷也建亭于灵水北岸。民国十年春,又在江上建石拱桥、陆氏宗祠、观戏阁。民国二十年《广西一览》载:“灵水旁有小亭三,古庙一座。”

  民国《武鸣县志》载:“《西隆州尹王誉命同庚庄耻五招游灵水漫述纪胜》:逢君栾昌话,如在榕城时。逸气迈群俗,高风与古期。道我明山侧,下有灵水奇。相招出门去,里许至其湄。集舟悉刳木,登高匪夷思。一泓真莹澈,清澈入心脾。脾乱石波底,见浥五色姿。灵光射云日,龙骨岸参差。泉源石面迸,如露澌之危。周匝平于掌,十里足游嬉。树摇浪影静,微风动鼓吹。避浆鱼光逝,    深急子规。尘情至此涤,但想顾三癡。细雨倏南至,渐觉凉侵肌。愿言返棹别,幽素有馀怡。”

灵水庙碑记

 《武鸣县志》卷三

  邑令庄振徽重修灵水庙碑记

  灵水,武邑第一境也。则灵水庙,武邑第一庙也。武邑之城,社、乡、村立庙以祀真武帝者,处处皆有,处处皆称为真武庙。此独呼曰“灵水”者。是此,一庙不专为真武也,为灵水也,且为灵水游人也。何也?凡海内之名山胜水,皆立一神庙以主之,外而亭榭楼阁以供游人之玩赏、憩息、饮酒、赋诗者,不一而足,而此独缺焉。余初致祭而游之,见其清碧幽奇之状,不可名言,不可摹写,令人神骨皆仙。以为海内之名胜,更孰有过于此者乎?深恨无亭榭楼阁点缀其间,为此水生色,为游人寄兴。及登临斯庙一望,其清碧幽奇,玩赏憩息于其间,而饮酒赋诗之兴勃然而起。犹深幸有此一庙。是此,一庙而兼备亭榭楼阁之大概也。是此,一庙之名与实,诚不为真武也,为灵水也。且为灵水之游人也。是此,一庙当与灵水同流终古不朽也。一遇顷颓亟而修之,其容已乎?余初见其殿宇损坏,神像剥落,即起修葺之念。适为初政繁扰,未暇及之。且以殿宇神像之损坏剥落未甚。越二年而前殿塌矣,一将军仆矣,而修葺之念切矣。深恨不得其人共为倡首,共为捐资,共任其事,共董其成。不谓神与水俱灵。迨壬子盂春,深幸有司铎黄君式之毅然倡首,而欣然助资者甚众。犹幸有僧贞炫,毅然任其劳而欣然董厥其成者。杜君瞻云也。凡此者皆有功也。非独有功于神,并有功于人,而且有功于灵水也。诸君勒碣其旁,强予一言。余虽不能文,亦觉毅然欣然以纪其略,俾后人观感于斯者,将复损坏剥落,亦复修葺之,使此一庙与灵水同流终古而不朽可也。

  康熙十一年壬子季冬立 

  邑令乔金灵水庙碑记

  闻之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武邑八景之中,有灵水焉。在城南二里许。予于政暇往观之,清莹透澈,一碧盈眸。荇藻缤纷,鱼虾游泳。而嶙峋怪石,复尔错杂参差其下。石柱摧残,渺能测其来迹。人曰:“水之为灵昭昭也。”而吾谓“灵”之所由名,必先有神物出没于其际。否则溪东石壁旧镌有“龙津吐碧”四字,何以称焉?真武庙建自前朝癸巳,河水横流,溢庙庑,浸神像。予因往观灵水而慨然也。爰劝捐于同志,不匝月而功成。庙貌巍峨,馨香百世。行见水因龙而灵以名,神因水而灵以著。灵水灵神,不且并传不朽哉。附泐七律以志:天然犀沼景幽哉,几脉灵泉壑底来。云霭依稀拖荇带,星驰仿佛贯鱼腮。山峰倒影斜阳照,石磬频敲细雨摧。残棁枕流踪迹渺,仙源应是接蓬莱。

  邑太守刘定逌重修灵水庙碑记

  灵水境之最奇者也,踞灵水上游有庙焉,祀真武神。邑长长吏岁祭之,其详不可得闻已。康熙壬子,前令庄公振徽,修其故宇,大书特书,以为武邑第一境庙。然灵水距城南方二里许,游人亦罕至。近百年庙复颠颓,碑且漫漶不可读。乾隆己卯,邑令嵇公坊。奉郡守耿公寿平意,劝士民之尚义者,即其地新之。阅三月落成,贵简工坚事成。而上不劳,大不怨也。首事诸君,丐予纪其事,且以状灵水之奇。予曰:庙有废有兴也,灵水千百世无恙。吾钓游于斯数十年,每携良朋浮小艇荡漾波心,俯仰上下,恍有所得,谈笑间复自失之,竟自今莫能名其状。万古江山,茫茫何极。辟饮者冷暖自知,将以任夫游人之自得之也,然余记固息壤也。

  时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十月十六日撰

  灵水的秀美风光,也吸引了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

  武缘人明崇祯间诸生陈发勇《咏灵水》:

  见说泉源出大明,

  莹莹人在镜中行。

  任投瓦砾成金碧,

  不信丹青水底生。

  武缘人明崇祯间贡生李冲汉《春日泛灵犀水》:

  城南石壁涧泉清,

  澈底晶莹分外明。

  琢句吟春千虑静,

  含杯酌酒一舟行。

  波心日影生鳞甲,

  岸上林疏闻鸟声。

  会得当年曾点意,

  遨游何处不舒情。

  直隶宣化人,明代郡守姚文光《灵犀水》:

  南廓灵开犀水堤,

  大鸣山侧剑江西。

  陶镕日月增千变,

  妆点鱼龙只一溪。

  金石投来真入门,

  云霞散去彩常编。

  蛮方那得奇如此,

  欲洗尘容为尔题。

  石罅潺潺声漱玉,

  源头活泼浪翻银。

  春风万里来似禊,

  云水光中看采薇。

  可有桃花仙洞在,

  几回欲问打鱼人。

  灵水之泉  煎茶上品

#p#分页标题#e#

  据《中国茶饮》载:“武鸣灵水之泉,煎茶可称上品。”灵源泉,亦称“灵水”,位于广西武鸣,为大型喀斯特地貌暗河出口,水出洞口,汇成一湖,称灵源湖,水从湖的南出口流入武鸣河,泉水清澈见底。湖北岸有一巨石,形如螃蟹山,上刻“灵源”二字。

  以灵源泉水煎茶,可称上品,清代太守韩章曾吟颂灵源泉:“为爱清莹水一泓,龙门石穴日渊通。青黄树拖围六幕,红紫石文瀑锦丛。心眼顿开诸累尽,须眉毕鉴百承空。若教陆羽逢兹会,应注茶经上品中。”

  宋徽宗赵佶曰:“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古人品水,虽曰中泠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若江河之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污,虽轻甘无取。”

  明代屠隆《茶说》载:“天泉,秋水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甘则茶味稍夺,冽则茶味独全,故秋水较差胜之。春冬二水,春胜于冬,皆以和风甘雨得天地之正施者为妙,惟夏月暴雨不宜。或因风雪所致,实天地之流怒也。龙行之水,暴而淫者,旱而冻者,腥而墨者,皆不可食。雪为五谷之精,取以煎茶,幽人情况。”

  品茶如何选水?

  茶圣陆羽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霸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古人为品饮名茶,不辞劳苦,寻“甘泉活水”。陆羽“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慕入台”,却“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在山水、江水、河水、湖水中,又独以泉水为上佳。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在山区的坡麓、沟谷出现,涌出地面前,流经地层被岩沙反复过滤,杂质被清除,洁净清爽。并吸收空气中的养分,增加了溶解氧,在水中二氧化碳作用下溶解钠、钾、钙等矿物质,水质纯净,清澈甘美。

  明代张源《茶录》记载:“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

  清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记》记载:“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

  灵水之思  古今之思

  灵水之思,古今之思。

  历史遗存之所以弥足珍贵,是因为它们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岁月的风霜雨雪。在销蚀了其他同代建筑的同时,凸显了留存下来的古迹的稀有性,人类社会的变迁,赋予了留存者丰富的内涵,使其更有了文化性。

  古迹所拥有的,不仅是高超的艺术和绮丽的风光,更有附在其上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这些才是她的魅力所在,真正值钱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历史,是文化。

  新建的仿古建筑,不论外观如何酷似古代原作,都不可能具有原作天然不可替代的价值,新建筑缺乏灵魂。这种灵魂不是说有就有的,是经历漫长时光,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0 11:33, Processed in 0.032331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