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韦覃陆罗农莫庞蓝雷杨 › 庞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转载网络]敢为天下先

2013-1-14 23: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55| 评论数: 0

人活在历史脉络之中,香山文化需要薪火相传。文智诚摄


    风俗事物,乃历史之写照、文化之象征、社会进步之代表,源远流长的飘色民俗,记录历史、承载文明。冯卫权摄


狂欢的醉龙宣泄着香山人特立独行的文化气质。明剑摄


    城市的规模大小与其实力强弱并不一定成正比,这在中山市是得到验证的。“以占全省1%的土地面积,不到3%的人口,连续多年创造了全省第五的经济总量”,这样的自豪感不仅经常见诸当地政府公文报告和各类媒体,也时常令外界诧异惊叹。
    是什么成就了中山如此大的创造力?
    假如物质条件同等的话,那一定是人起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作家都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无疑就是生命的个人存在。
    中山人是什么样的人?
    假如只能用一句最简练最贴切的话形容其气质,那就是“敢为天下先”。
    “敢”需要勇气、冒险,“为”需要智慧、胆识,能够“天下先”,则需要超越思想和行动的有限。
    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了中山人的气质?
    借用19世纪法国思想家、文艺评论家、史学家丹纳的“种族(内部动力)、环境(外部压力)、时代(后天动力)”三元素理论来解读,正是不愿恪守传统的移民精神,“山”、“海”、“门”交相辉映的地理环境,咸淡水碰撞融合的文明,为其嵌入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DNA。
    【一】
    “咔嚓”几下,蓝均炽用园艺剪剪下几节比拇指略大的树枝,然后削铅笔一样削掉树皮边材,截下树脂道里一小段深褐色的“笔芯”,插进他特制的电热笔里,不一会,茶室里洋溢出令人神清气爽的香味,如闻君子之香……
    这是沉香,是这位中山市森宝沉香综合技术研究所所长采用激活土沉香香腺独特的方法和配方,发明的专利产品。把两截沉香树枝放在记者手中,他突然冒出一句:“你握着的是香山千年的梦想。”
    蓝均炽,“50后”,地地道道的石岐人,长着一对飞扬的眉毛。他说自己的先祖德彰公是最早从南雄珠玑巷南迁香山开埠的先民,到自己这一代,已是第二十五代。
    然而谁料想,2006年开始研究沉香结香技术之前,蓝均炽对沉香可以说还一无所知。
    “我只是不服气,身为香山后人,竟没人研究这个消失千年的产业,没理由输给别人!”口出“狂言”的蓝均炽,眉宇间流露出特立独行的勇气和胆识。
    耗时6年,种植20多万株土沉香,研究“无菌化学结香”法,给土沉香“吊盐水”,2年内可使土沉香结香。如今,蓝均炽一一“折断”当初不少人射向他的怀疑“利剑”,这个昔日沉香门外汉,目前已申报了瑞香科沉香属植物板式结香发明专利 (专利号:2012100078048.5)、对角袋式树木输液器发明专利(专利号:2012100229437.9)。他现在有个梦想,就是拯救濒危土沉香,催生沉香新产业。
    2011年12月30日,“中国(中山)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在古镇开幕,开幕式上,中山市获得由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颁发的“中国沉香之乡”称号。在中山市沉香协会会刊《香界》创刊号上,蓝均炽兴之所至,赋了一首《香山感怀》——
    沉香之乡已归家,
    众香国里一奇葩。
    风摧刀砍受磨难,
    劫后留香传佳话。
    蓝均炽的坐言起行流露出对香山强烈的文化自觉,而沉香,事实上与“香山”有着难解难分的因缘。
    明永乐年间撰写的《香山县志》和明成化二十年纂修的《香山县新志》都曾提到香山源于“地多香木”,故称香山,可惜此两套最早的《香山县志》已经散失。明嘉靖二十七年纂《香山县志》曾对香山得名作了注释:“旧《志》云:以地宜香木得名,今按县地产香木绝少,岂以香炉山之故?”其后编纂修订的《香山县志》无法解释“香山”成因,便称“地多神仙花卉,香闻十里”来解读“香山”来源。市沉香协会会长李汉超称,这有点像民间故事创作手法——戏不够,神仙凑。
    而李汉超等同道中人,则坚信沉香为中山原生树。他在《香山之“香”钩沉》一文摆出依据:香山县在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建置,立县前原是东莞县属下的香山岛。东莞县自古产沉香,所产之香为莞香,是瑞香科的白木香植物遭雷劈、刀砍、蚁咬等外伤之后,树脂凝聚在树木部分结香而成,沉于水底为上品,故称“沉水香”,简称沉香,既可品香,又可入药,隋唐以前就是朝廷贡品。今之香港、深圳、宝安、中山五桂山、凤凰山地域及东莞市本土都属古代东莞县范围,由于盛产莞香,这些地区在唐代以前已出现一系列与香有关的地名:香山岛(今中山市)有专门的人从事沉香种植、养护和采收,称为“香农”。每年香农把采收后的沉香交到政府部门设立的收购地点“香山场”,收集好的沉香运到“香洲”等候装船,然后运送到伶仃洋对岸的港口集散,此地称“香港”至今。运香上船的地方称“香埠头”,船户避风居住的地方称“香港围”。
    古香山地区采割沉香的产业后来缘何湮没千年?据考究,既与朝廷频繁征收沉香,香农不胜其负有关,也与人们急功近利无序采割导致资源枯竭有关。
    如今,土沉香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我市在2002 年开始对辖区内野生土沉资源调查中发现,全市野生土沉香自然分布广泛,胸径20厘米以上的野生土沉香近4万株,占了全国野生土沉香的一半有多。随着国家立项建设“华南中医药城”以及我市对香山文化的深度发掘,恢复和发展白木香种植,推广人工采割沉香技术、使之成为新兴的林、药、轻工、旅游及文化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越来越赢得有关部门和民间的共识。三乡镇白石岐黄村村民为保护村中的土沉香,自发集资建立了“沉香保护基金”。如今我市人工种植白木香树已超过百万株,建立一个现代化“香市”的梦想正渐渐变为现实,“中国沉香之乡”有望再焕生机。
    对香山的文化认同,唤醒了越来越多像蓝均炽这样投身沉香复产的企业家和个体户。而蓝均炽身上那种敢于尝试、敢于不可为而为之的冒险精神,与其数百年前冒险前往香山开埠的先祖何其相似。
    【二】
    《珠玑巷史事》叙述了宋朝末年珠玑巷33姓97户居民南迁的故事,据称其中不少姓氏成了香山首批移民。它根据中山籍黄慈博所辑的《珠玑巷民族南迁记》遗稿而撰写,与《东莞英村罗氏族谱》、《新会泷水都莲边里麦氏族谱》、《番禺市桥谢氏族谱》三份族谱对校,以罗氏为底本而书。
    故事是这样的——
    宋度宗咸淳九年癸丑,有宫人苏氏失调雅乐,皇上龙威大怒,被打入冷宫。苏妃不甘冷落潜逃出宫,扮作游妇混至关口市下湾,恰遇南雄府保昌县牛田坊富民黄贮万备船运粮上京,正在江口泊船备三牲酬神。见苏妃貌美,黄贮万邀其下船,两人一见钟情,苏妃以身相许。
    后来皇上开恩免赦苏妃,令她从冷宫迁回嫔妃居住的地方,始发现苏妃潜逃,便下令兵部尚书张欣缉拿。追查一年未果,张欣复奏获批不再追究。
    愿以为此事不了了之,岂料黄贮万的仆人刘壮因与主人有过节,赴京“上访”,泄露了苏妃秘密。张欣担心皇上怪责,自己乌纱帽难保,便会同五府六部所有文武官僚密行计议,欲捏造珠玑巷有贼作乱,借机消灭珠玑巷以掩盖自己办案不力之事。
    珠玑巷牛田坊五十八村当时有居民亿万之众,莫不嗟怨惶惶。只有珠玑里居民97户暗中商议对策,贡生罗贵建议大家向南方土广人稀之地迁移,在取得官府放行批条后,他们伐树串成木筏,随浈江漂流而下。
    《番禺市桥谢氏族谱》附有《珠玑村三十三姓九十七人流徙铭》,铭文如下:珠玑流徙,罗、湛、郑、张、尹、文、苏、陈、谢、麦、卢、汤、温、胡、赵、伍、曹、区、李、梁、吴、冯、谭、蔡、阮、郭、廖、黄、周、黎、柯、陆、高发其祥。九十七人开辟烟瘴。三十三姓永镇南方。子孙万代,为国栋梁。文经武纬,愈远愈昌。
    事实上,综合黄慈博遗稿收集到的家谱族谱所载的姓氏,先后从南雄南迁的,除上述《流徙铭》中的三十三姓外,还有庞、康、唐、邝、丁、石、雷、孔、邓、孙、司徒、邵、任、朱、魏、程、侯、鲍、缪、房、容、潘、冼、祁、袁、姚、蓝、萧、韩、甘、林、杨、梅、吕、严、刘、关、屈、余、简等四十姓,合计有七十多姓。这七十多姓中,有不少是同姓而异宗的,如黎、麦、李、陈、张等,加起来近一百姓人家。他们先后南迁,散居珠江三角洲,诸姓比较集中的居地,则是南海、番禺、顺德、香山、东莞、新会等县。
    不是猛龙不过江, 从珠玑巷民族南迁的故事中,可窥香山先民气质一二。
    苏妃一女子,不似一般嫔妃卖乖献媚,已是非常有个性,打入冷宫后又不甘黯然香殒而想方设法潜逃,可见胆识。黄贮万虽说认识苏妃之初不知其身份,但日后得知娶的是皇妃亦心安理得,按正统说法堪称离经叛道。待京师以莫须有罪名消灭珠玑巷之际,罗贵等人不像众人一般“嗟怨惶惶”,他们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想方设法采取了南迁突围之路。
    《香山县志》(明嘉靖本)论及此地“风俗”时,称“其礼俗则冠不尊古”、“锥富室不用家礼厌烦就简”,此话真是对香山人文气质最贴切不过的评语。“不尊古”即反传统,“厌烦就简”即有理性,追求效率,不喜欢做无用功。
    香山社会的“不尊古”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有很大区别。社会学家费孝通称,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毕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好古”容易落入经验主义、惯性思维的窠臼,“不尊古”则善于反思、敢于创新,这是滋养香山人“敢为天下先”的“心灵鸡汤”。
    【三】
    栖居山高皇帝远,海上一孤岛的地理位置,从事打鱼、水稻栽培这些往往依靠单干的劳作,促进的是分散的离心力而不是合作的向心力,于是漠视政治的个性和缺乏组织的纪律性,在香山人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
    敢为天下先的香山人,真的得感谢大自然对她最厚重的一份馈赠——濒海。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会被激起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地上,把它卷入无限的依赖里,而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圈子。”
    读到黑格尔关于海洋的这段论述时,我对破译香山人文 “敢为天下先”的精神DNA 突如醍醐灌顶——因为,原是阻隔的大海,却令香山先民依托她围沙造田,把岛屿连成绿洲;原是险道的大海,却让香山侨民凭借她远渡重洋,开辟金山坦途;原是借海侵入的“文明”东掠,却叫香山人在屈辱困惑中摩擦出“睁眼看世界”的比鉴与反思。
    山海相连、沧海桑田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香山人的性格气质,其文化心理可从近代香山籍文史专家郑道实的一番“解读”中领略:
    吾邑三面环海,有波涛汹涌之观,擅土地饶沃之美,民情笃厚,赋性冒险,圜匮栉比,林壑森秀。士生其间,既获游观之乐,复鲜生事之厄,孕育涵濡,历世绵邈:或则家承诗礼,学有渊源;或则起自孤根,性耽风雅,兴之所至,发为咏歌。虽则丰啬各殊,显晦导致,然关河边塞,能为激壮之音;吊往惊离,不胜凄婉之调。鉴其佳什,奚让前贤。兼以僻处偏隅,鲜通中土,无门户主奴之见,有特立独行之风。
    经历了多次人口迁徙和社会融合,香山大地逐渐孕育出这一方人文开放兼容、文化多元的海洋特性。雅俗文化在这里得到理解、接纳、转化和创新,显现出“和而不同”、“不同而和”的特质。到16世纪中西交通,海陆文明碰撞交融,香山人顺风顺水得风气之先,最早开眼看世界;及至中国近代大幕开启,一批香山名流更是风云际会,独领风骚,尽显时代风采。

更多内容请点击:中山网
        香山Life社区(中山论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3-29 01:19, Processed in 0.037212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