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柴 › 谢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寻根:谢壶山父子抗元护宋事迹(潮州谢氏源于莆田)

2013-5-4 20:44|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1220| 评论数: 0

 

 

   谢氏宗祠名誉内外

    位于潮安县庵埠镇文里东郊村的“潮汕谢氏大宗祠”,始建于南宋末年,原名“壶山公祠”,历经世代沧桑,宗祠残破。1994年4月,潮汕谢氏及海外谢氏宗亲共同捐资重建,并易名为“潮汕谢氏大宗祠”。堂前潮安新城,祠后庵埠古镇,左有桑浦名山朝拱,右有韩江清流环绕。祖祠占地面积3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130多平方米,祠宇三进院落,金碧辉煌,是一座古今结合的建筑,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谢氏宗祠。1995年农历十一月初八日,举行落成庆典,国务院侨办国外司副司长王其猛,广东省侨联秘书长陈慧中,潮州市、潮安县侨联领导,著名泰国侨领谢慧如特派三儿子荣烈、孙女谢晖及义子原泰国空军总司令干干·披曼帖上将亲临祝贺。泰国、美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海外谢氏宗亲组团赴会。河南、江西、浙江、广西和香港等省(区)也派代表莅会。1000多名嘉宾,济济一堂,盛况空前。这里是潮汕及海外谢氏宗亲寻根谒祖之胜地,而且保存有许多历史文物资料,流传着很多感人的故事。

  申伯后裔入潮开基

      谢升一,号壶山,乃周宣王母舅、谢氏受姓始祖申伯第74代孙,即福建莆田谢氏始祖谢斯立第10代孙。谢斯立以“神童”闻名,年少登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时彦榜进士,任殿中侍御史(正七品),卒赠朝议大夫(正五品)。谢斯立之子谢史,孙谢洪、谢莹、谢升贤,曾孙谢之任,来孙(第6代孙)谢侯善,皆先后登甲榜进士。“一脉六代七进士,文武英才出谢门。”被当地传为佳话。

      孙谢凤(亦称耳孙,第8代孙)任宣教郎,云孙(第9代孙)谢天佐,任苏州府教授(相当于教育局长)。所以,谢壶山是出身书香门第,簪缨世家。

      谢升一,系莆田涵江人,因莆田有壶公山,故自号壶山。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潜心研究兵书韬略,立志报国。成年后,娶宋理帝三皇叔之女赵郡主为妻,人称“郡马爷”。他投身军旅,转战四川、淮北,屡立功勋。淳年间(1241~1252年)皇封总管,偕夫人赵郡主,率忠勇17将入潮,统辖惠、潮、梅三州。剿平盗寇,守土抗元。竭尽全力施仁泽,保境安邦厚人民。宋度宗帝立,赐与谢壶山“金书铁券”,这是皇帝封赐功臣的凭据,亦即民间所传的“免死金牌”。同时封赐桑浦山上至鸡笼山,下至蓬洲十八峰为养马山。谢壶山偕赵郡主入潮时,家于揭阳尖山(今梅岗谢坑乡),后择吉地龙溪都多文陇(今庵埠文里)定居创业,世代子孙绵衍,被潮汕谢氏奉为开基始祖。

     铁牌总管郡马府第

      谢壶山在南宋理宗朝,奉领铁牌任潮州总管,统辖惠、潮、梅三州军事。后来朝廷赐其居住地为多文陇,并赐建“郡马府”。

    郡马府临路边处有一练兵场,距离约500米外有军士住所,名为军巷(现存名址)。进入主座应由两边巷道经龙虎二门才进入大埕,大埕有戏台。主建筑是三进,一进轿厅,二进官厅,是迎接圣旨和官员场所,三进后楼二层共8厅8房。高楼后面右角书斋,左侧花园。大埕左右角各一马房。郡马府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共有23个厅,36间房,99个门,8口水井,如此格局,可见当年的辉煌。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加之年久失修,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占领庵埠时,几乎将整座府第拆毁,把有用之材在府第大埕建马棚或运往他处建瞭望哨所,致使郡马府残破不堪。现今遗址虽存,但到处都是残垣断壁,面目全非。

    谢壶山与赵郡主,卒后合葬于养马山鸡笼径凉伞坑。因朝代更迭,兵燹屡起,致使祭祀中断。1984年揭阳炮台镇桃山乡谢壶山后裔发起寻墓敬祖倡议,1985年由谢壶山后裔斥资重修,并于当年农历十一月初九日恢复祭祀。自此潮汕谢氏族群前来扫墓人数逐年增多。最多的是2005年农历十一月初九日,粤东八市十县218乡和河南、山东、山西、四川、湖北、安徽、江西、福建、广西、香港、台湾以及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海内外谢氏宗亲近万人。真可谓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谢壶山墓于2001年7月被批准为“汕头市文物保护点”。随即由海内外谢氏宗亲,踊跃捐资建设墓园景点,设有泰国三山门亭、易初亭、星洲亭、马来西亚亭、东郊亭、大枋桥亭、桂茂亭,把墓园点缀一新,成为桑浦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子英豪功彪史册

    谢壶山有四子:乐田、乐毅、乐静、乐耕。四子皆文武兼备,出类拔萃,且护宋抗元,功勋卓著。

    谢中正,号乐田,乃谢壶山之长子。他投身军旅,英勇抗元扶宋,有功于社稷,受招为郡马,忠心报效朝廷。时称“父子双郡马,古今传美名”。谢乐田的裔孙分创庵埠东郊、普宁鲤湖、潮安梅溪、揭阳榕城、揭西棉湖及汕头等地。

    谢中直,字皋翼,号乐毅,乃谢壶山之次子。他为人洒脱倜傥,具有民族大节。率乡兵参加文天祥勤王军队,转战闽赣粤。文天祥在海丰被执,谢乐毅率残部转战至河源,遂隐居于此。至七代孙谢廉,由祖母和母亲携带迁回庵埠东郊,其余大部分族人仍居河源。谢乐毅的后裔分创彩塘坽头、汕头金窖、普宁鲤湖厦园等地。

    谢乐静,乃谢壶山第三子。他为感世代受宋室皇恩,在宋帝危难之时,毅然投奔文天祥,转战江西、粤东。后文天祥被元兵所俘,战事恶化,他避难潜居揭阳尖山谢厝坑。谢乐静的裔孙分创揭阳谢坑、潮州郡南、潮阳、南澳、惠来、丰顺等地。

    谢翱(1249~1295年),字皋羽,号乐耕,又号日希发子,乃谢壶山第四子。南宋德中(1275年)元兵南下,文天祥重组军抗元,谢翱散家资募乡兵数百投军,被委任为谘议参军(参与丞相军事)。景炎二年(1277年)八月江西空坑兵败,谢翱与陈龙复等受命入粤组建行府分司,使文丞相顺利入潮。祥兴元年(1278年)四月,其妻毋(音无)氏在后溪船中产一子。十一月谢翱将妻儿托付农夫,出征潮阳、海丰。十二月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被俘,谢翱率残部潜回潮阳白土村。由于叛徒告密,元兵捣毁白土村。谢翱幸有人暗助得以逃脱,将妻儿托付他人。临行嘱托子孙今后不管居于何地,皆以“翔龙”为地名,以纪念帝登基之地“翔龙”。他星夜潜渡福建转入浙江,隐伏民间。文天祥在大都(今北京)殉国,谢翱悲恸不已,登子陵钓台,祭奠天祥,作《西台恸哭记》为千古绝唱。谢翱不忘复兴宋室,组织月吟诗社,从事抗元活动。1295年病逝于杭州,挚友方凤、吴思齐等遵其嘱葬于子陵钓台南,碑曰:“粤谢翱墓”,志其不忘潮阳妻儿。谢翱著有《日希发集》、《天地间集》等,寄寓家国之痛,真实感人。《四库全书提要》称“南宋之末,文体卑弱,独翱诗文杰骜有奇气”,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地位。谢翱的裔孙分创揭阳翔龙(今玉窖)、桃山(今炮台)、潮安、潮阳等地。

    谢壶山裔孙分布粤东八市十县的百水千山,支派分居广东、广西、浙江、江西、贵州、四川、海南和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泰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共约30万人。他们之中从政、从军、从商、从文、从艺,各路精英耀若繁星,堪称望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9 05:03, Processed in 0.041333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