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 › 许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泉州清源山赐恩岩许氏宗祠

2013-5-5 14: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872| 评论数: 0

泉州清源山赐恩岩许氏宗祠


  赐恩岩,位于泉州清源山左峰狮岩之上,是一个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游览之区。开闽许氏宗祠就建于此,为泉属晋、南、惠许氏宗人岁时祭祀之所,海内外宗亲寻根谒祖之地。
  许稷字君苗,生于唐大历七年(公历772年),晋江人,唐仕宦世家子弟,官兵部侍郎,终衡州刺史。其先辈绍,幼年与李渊同窗,隋代为夷陵通守,曾矫诏开仓赈济数十万饥民。炀帝死,绍率黔安、武陵、澧阳诸郡兵马归李渊,为唐取得河南至交趾广阔疆土。初封安陆郡公,后赠谯国公,图形凌烟阁。稷为绍之八世孙,家乘“八世渊源十刺史”。至稷之曾祖辅乾,因中宗时后宫卖官鬻爵,于景龙二年(708年)由要地中州刺史贬任武荣州刺史,贫病交加,任五月而卒。
  稷年少与欧阳詹友善。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詹中“龙虎榜”进士。稷与欧阳詹、林藻、林蕴等闽中才俊结伴同游,情深意笃。詹、藻、蕴等已相继成名,于是稷挟策入京。为闽县举子陈诩舍人所激,入终南山苦读三年,成为贞元十八年(802年)甲第进士。后因随驾西巡有功,帝以山赐之,并题匾曰“赐恩”。后稷乞归,开山凿石,上建八大幽,中塑观音金像,造敕书楼,崇奉君赐,赐恩山以此得名。敕书楼在南宋时依然存在,状元曾从龙在其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时,为许氏赐恩族谱撰序。自称《拜序》,文中写道:许稷“少与陈舍人诩等会饮,诩语轻之”,“投杯入终南山隐学三年,出就府赝举贞元十八年进士”。后稷辞官乞归,君恩赐岩,匾曰“赐恩”。
  许稷辞世后葬于莆田(现东圳水库),其后裔主要繁衍于泉州、莆田及福州三地。宋代,许辅乾后裔在福建非常有名望。泉州承天巷一带,宋时称许家巷,许稷裔孙所居,故名。东石许宅巷,宋代十进士。许氏在唐宋间又是泉州的航海世家。莆田现许氏大多数是许稷后裔,历代科举联第。许稷之裔孙,枝繁叶茂,遍布于海内外。
  宋末,东石许汉青暨夫人陈淑贞散百万家财组织义兵抗元,与降元得势的蒲寿庚为邻里仇家。许氏在元代大受摧残,赐恩山上的敕封楼亦被毁于元代。许夫人抗元的英雄事迹,深为民众传颂,后人在东石建许夫人宫祀之。
  明朝,在敕建楼遗址上草建“唐刺史许稷公祠”。嘉靖年间进士许天琦重修族谱,谱序云“赐恩山之坟墓产业,皆为许氏所有,且为许氏所有,且为缙绅所承认”。嘉庆七年重修赐恩祠,修祠碑刻《重修赐恩祠暨双坑封茔祠记》一方,刻记:“稷公读书终南山,学成见用,登唐德宗壬午年进士,官比部侍郎,衡州刺史,因随驾西征有大功勋,以是山赐之,匾曰‘赐恩’。”碑现存晋江市埭边村许氏宗祠中。
  “清源为屏障,赐恩为入脉。”赐恩山,历代文人骚客游憩其间,吟诗做赋,留下不少佳作。现今除留得许稷公的诗歌外,还有许多文人碑刻,内涵丰富,是泉州文化发祥地之一。(晋江埭边许宗超、许宗昶供稿)
¶ 河南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委员会2004年工作回眸与2005年工作计划
2004年,河南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委员会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海内外一批有识许氏宗贤的指导、帮助和支持下,始终坚持“研究弘扬许氏文化,联络、联谊服务天下许氏”的宗旨,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扎实认真、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主要完成了以下六项工作任务。
一、成功编辑出版了许由与许氏文化文集之三《许氏源流》一书。该书是继许由与许氏文化文集之一《根在箕山》、之二《历代名人咏箕山许由诗集》之后的又一本有数十位专家、学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首次科学、全面、系统地研究论述了许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和四处吉多年来的播迁发展历史,其中对许氏始祖许由其人、其事、其思想与精神的研究论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对许氏祖地登封与许昌以及登封箕山许由冢与许昌鄢陵许由冢的不同争议,该书第一次给予了客观、科学的研究论证,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该书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精装硬封,图文并茂,大32开本,近43万多字。540多页。
二、编印发行了十二期近三万余份《许氏文化》。《许氏文化》是研究会宣传祖地河南、弘扬许氏文化的阵地,联结海内外广大许氏的桥梁,同时也是广大许氏认识、了解其家族文化与祖地信息的窗口。一年来,研究会积极指导,《许氏文化》编辑部想方设法征集稿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细致认真地编排校对,高度负责的邮寄发送。全年发行数万封信件,差错率不足1%。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广大许氏读者朋友的热情赞扬与鼓励。《许氏文化》为弘扬许氏文化、宣传河南、促进祖国的团结和统一,做出了一定贡献。
三、积极发现并协助叶县伤民政府、研究宣传许国十五世国君许公宁墓出土的编钟等文物的价值与意义及许国迁叶的历史轨迹。先后在《许氏文化》报上专版宣传介绍,在郑州组织部分专家、学者撰写文章并召开座谈会,此举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许氏文化,而且也拓宽
了研究委员会的工作范围。
四、主动配合焦作中站区政府研究宣传了元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许衡的历史功绩。在11月4日-6日“首届中国许衡学术研讨会”召开前后,我们在《许氏文化》报上先后两期免费为其辟专栏向海内外许氏宣传推介,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成功组团赴台湾参加了世界许氏宗亲第十二届,世界烈山宗亲第九届恳亲大会。10月7日、8日,研究会一行九人应邀赴台湾参加世许十二届、烈山第九届恳亲大会。受到了大会主办单位的热情接待,并安排代表团团长王道生做大会发言,在主席台就座。代表团成员积极同与会各国家和地区许氏、烈山宗亲联谊交流,有效地宣传了河南,广交了朋友。
六、热情接待了到研究会参观访问、箕山寻根问祖的有关地方领导和各地许氏宗亲。一年来,研究会热情接待了周口市社科联一行到会所的参观访问和到登封箕山寻根问祖的吉林、福建、广东、云南、北京等地的许氏宗亲。
2005年工作计划
一、启动《蓬勃发展中的许氏文化》、《许氏英才传略》两本书的征稿编辑工作;
二、继续组织指导《许氏文化》编辑部、《许氏名人录》编辑部认真细致的编印发行12期3万余份《许氏文化》和出版《许氏名人录》第三卷工作;
三、组织举行河南省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座谈会暨研究会换届大会。
四、组织举行“纪念许由诞辰4160周年暨世界许氏宗亲河南寻根祭祖联谊大会”。
五、热情服务接待来河南寻根祭祖、观光游览的各地许氏宗亲。
¶ 许氏宗贤祝贺《许氏文化》创刊十周年贺词捐登(一)
许氏文化〓一纸风行〓宗亲信息〓遍及全球
——香港许氏宗亲会敬贺
热烈祝贺河南省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成立
暨《许氏文化》报创刊十周年纪念志庆
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福建省闽清县高阳许氏入闽始祖十一公纪念馆管委会敬贺
嵌头诗《许氏文化》十周年
许族研流集众贤
氏封文叔纪三千
文明象迹著今古
他及许由高士传
报导登封花满树
十载勤浇日月边
周天大气绕天地
年复十年又百年
许经任于泯湖村
弘扬许氏,仰圣贤风范;
复兴中华,创世纪辉煌。
江苏沛县许怀周
¶ 厦门许姓源流
一、厦门概况
厦门原名嘉禾屿,又名鹭岛,别称鹭江,地处福建省东南部,面临东海,毗邻漳州、泉州两市,面对金门诸岛,与澎岛、台湾遥遥相望。厦门是“中华之厦”之门,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厦门”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就与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反侵略文化遗迹很多。厦门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源远流长的对台关系;历史悠久的著名侨乡,经过特区十几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各种配套的市政公用设施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高,是全国综合实力十强和世界人居优秀城市之一。
厦门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仅华侨就有300多万,分居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姓是厦门较早姓氏之一,据《厦门城建志》、《同安志》记载:二千一百年前许滢将军奉汉武帝之命,挥师南下平越,从此“永镇斯土”,许氏成了厦门望族之一。现许氏人口比较集中在翔安、同安二区,许姓在两区姓氏人口居第八位。从安溪仙地、雅兴、光德、码头、齐都以及泉州、晋江、南安等地迁居厦门主要居住思明、湖里区,这二区许氏人口目前已达二万多人。
二、厦门市许姓源流
许氏系炎帝神农氏后代,厦门许姓远祖主要来自河南,一是炎帝子孙许由、伯夷尧时任四岳
,主岳之祀,后代这部分许姓以“太岳”为灯号,二是周武王灭纣立商,分封诸侯国,为祀许氏先人有功,特立许国,并封文叔于许国(今河南许昌东),后许国被楚所灭,子孙以许为姓,一部分子孙迁到冀州高阳,后以高阳为“灯号”。厦门一些许氏宗祠楹联:“太岳家声远,高阳世泽长”,就是说明厦门许姓来自“太岳”、“高阳”的裔孙。历代从内地去台湾、香港及国外的许姓先人,也把许姓灯号“太岳”、“高阳”传给晚辈,菲律宾许氏宗亲会称为“太岳公所”。马来西亚槟城许氏宗亲会馆取名“高阳堂”,都是为了让子后后代不忘木本水源。
最早进入闽南厦门同安的是西汉武帝左翔将军许滢,字元亮,河南许州人,奉汉武帝之命,挥师南下平越,驻师营城(即今同安区三秀街许督家庙),后奉旨永镇斯土,其子孙发展成厦门同安望族。
其二是唐初总章二年(公元六六九年)天正随父宣威将军许陶奉敕副玉钦武卫将军陈政入闽平乱,陈政与许陶先后殁于战役,天正佐陈政之子陈元光,削平苗蛮,子孙世居南绍,宋未四十九郎治远、五十郎忠辅,从南迢迁到浯岛(金门),后又迁到同安城郊。
其三是唐末左侍御史银青光禄大夫兼金吾卫将军许爱,自河南入闽,镇守漳泉二州,先居瑶林,后迁石龟,乡族繁衍,后子孙不断迁居厦门同安。
厦门许氏在宋、明、清科举颇负盛名,仅同安、翔安就有进士14名(宋6名、明6名、清2名),举人26名(明9名、清11名、武举人6名)。
三、三支许氏源流概况
滢公世系源流
滢公西汉武帝左翔将军,父许恢,祖父许琢,曾祖父许猗,滢公生于公元前170年,于建元六年(公元前134年)奉令率军入闽平越,镇守厦门同安境内,世传此地称“营城”(营与滢同音即营城),在闽48年,卒后葬于同安西山,后厦门民谚称:“未有同安,先有许督”。并用“许滢开疆二千载,朱熹过化八百年”,来概括厦门同安历史。
许滢有子十五,分镇闽南各地,现厦门境内许滢公后代主要分布:湖里区五通田厝,同安区营城,翔安区陈饭、东界、洪坑、南美、下店、顶东界、坝上许,集美区下许、竹坑以及散居在思明区的许滢裔孙。后来从同安迁居境外有:龙海鸿渐、漳州角美、灌口、金门后埔、连江县殿贲福宁府、长泰县福鼎大厝基、闽东霞浦、南安祥云乡佳区村、安溪县仙地(包括仙东、仙西、仙凤等四个行政村)、官桥(包括仁宅、仁峰、洋岗、美林、中股、街道、草埔山、三角坑、寨仔等自然村)。另外迁居省外有:浙南灵溪许家堡、平阳县42都、腾蛟镇青湾村,苍南县望里镇北岙村、淅江温州苍南县以及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
侨居海外的许滢裔孙,在事业上也卓有成就,如菲律宾前总统科拉松•许环哥•阿基诺;马来西亚槟城首席部长许子根;马来西亚槟城华工联合会会长拿督许平等;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许惠佑;原台湾国民党秘书长考试院院长许水德;台湾实业家、世许联谊会创造人许胜发;原金门国民党部书记许金龙等都是许滢裔孙。
滢公世系字辈,宋代起是:西、正、子、顺、扬、惟、景、思、德、谦、闵、曰、弘、廷、纯、懋、则、永、崇,后期留在营城的支派是:“朝廷殿会、士子得志、永成家芳”。1940年又增补:“龙生由于化,世代联国禧”。
爱公世系源流
爱公于唐禧宗中和年间(882-885年)由河南固始来闽,镇守漳、泉二州,先居晋江瑶林,后迁居石龟,现族人繁衍,星罗棋布,遍及厦、漳、泉等地。
爱公后代最早从晋江迁居厦门同安的是萧山派,公元900年爱公裔孙许文强,从晋江前岗迁入同安绥德乡方来里的王溪(今内厝镇珩溪村),文强之孙聚入赘于邻近的萧山一户萧姓人家,在萧山定居,后发展到全村都是许姓人家,即改名“萧山许厝”,以纪念萧家栽培之恩。聚公裔孙后四处播迁,现厦门境内有:凤南农场桥上、埔尾、翔安区下许厝、文崎、大嶝坑尾、双沪,桂园、林头、刘五店、浦南,上许厝、后〓、珩溪、后田、后房、路边许、古山头,南尾、磁灶及同安区汀溪五峰、许厝、当店、许上、东山以及龙海、灌口、下许、上许等村庄都是聚公裔孙。
萧山支派的字辈从二十三世起使用的是:维居宜远近,论派是宗先,传泽由光固,子孙合万千。下许厝的字辈:道廷观尚远,子尧君朱舜,怡良周思远,论派是宗先。大嶝双沪村十三至二十二世使用:道廷观尚远,子尧君朱舜,二十三世起使用:维居宜远近,文盛尚联标,传泽由光固,子孙合万千。五峰支派从二十八世起的字辈是:崇建大猷,光昭厚德,孝友懋敦,传芳诒翼。
明朝前期爱公十世裔孙美公于1190年由普江市金井镇胡厝村分支迁居原厦门同安三角埕(现翔安区西圹村)开基创业,繁衍后裔,后经三至四代繁衍,人丁兴旺,并建祠于碧水池圹之东,故村名西圹,祖庙坐东向西,祖庙神龛中供奉侍御公神像,灯号“瑶林”,庙柱对联:“太岳贻谋以垂燕翼,西圹作庙尤荷龙光”。另一对联:“派衍瑶林以堙祀,芳传玉树振家声”。美公裔孙不断发展,现在翔安区的上圹村、内厝、蔡厝口、马巷深沟以及湖里区湖里,都有美公裔孙。迁居境外的有:福鼎、金门、台湾、南洋诸岛。美公支派的字辈为:贻谋观细,孝子贤孙,开高建成,世永复兴。后来又增加;笃生英杰,冠伦魁龙,弘扬祖业,不丕振家声。
明朝中叶,另一批从石龟迁入厦门翔安的爱公子孙居住现马巷的后许村(原称湖口),后发展到后叶村、东圹村、新厝村以及境外德化湖前,后许村支派的字辈是:以代允孔,于伯君卿,奕世齐美,忠良孝友,光昭宗国,富贵荣华,万年传芳。
天正公世系源流
唐总章二章二年(669年)与父许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后天正公负责镇守南诏(今诏安),主持海域的绥靖事宜,宋末49郎治远、50郎忠辅从南诏迁到金门,将最初居住地取名丹诏(山灶),不久忠辅徒居后浦,治远第八世许启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迁居同安桐屿村,现桐屿许姓二百多人,分堂号为“浯浦”,字辈是:启源克公允侯,嘉乃丕绩治谋,燕翼敬明其德。
另从金门迁居厦门小嶝前保发展到100多人,迁到同安城北门马巷街各十多户,分堂号“丹诏”。
天正公的裔孙许忠,字景庵,任海登营备,从施琅平台升厦门后营游府,后居同安城外田厝乡,三世后迁居同安北门,字辈是:忠心报国恩,卿士声华,诗书伯仲传,积善存家宝。
(作者地址:闽厦门市国安匡城西新村怡安楼802室 许初水)


清源山上赐恩岩


  号称“闽南蓬莱第一山”的泉州清源山,其上有三十六岩洞之奇,而在这三十六岩洞之中,清源的左峰赐恩岩,饱含着历史文化内涵,是历来诗人词客登游吟咏挥题之佳处,也是四方游客寻幽吊祭的胜境。乃是清源山著名山峰岩之一。

  赐恩岩之享有盛名,首先是唐代泉州欧阳詹与莆田林藻、林蕴兄弟,共同攻读诗书于此山的岩洞之中。以后欧阳詹上京赴试,高中进士第二而居大文学家韩愈之前,一时名士济济,人称该榜为龙虎榜。欧阳詹授四门助教之职,诗词文章,名噪一时,由于“山以人重”,当年欧阳詹读书的山洞,便被称为“欧阳洞”而驰名四海,连带赐恩岩也出了名。

  与欧阳詹几乎同时,原泉州刺史许辅乾的嫡孙许稷字君苗,也是当时泉州书生,因知欧阳詹已考中进士并在朝为官,这便刺激了他的上进心。于是负笈出游,不辞千里中跋涉之劳,也来到京师长安,此时他打听欧阳詹官授四门助教,陈诩为舍人,邵楚苌为校书郎,林藻为侍郎,这些人均已身穿朱紫锦袍,腰横玉带,出门呼拥,甚是威风,他想大丈夫亦当如此,庶免辜负此生!许稷乃较后起的白衣秀士,虽然尚无功名,但却博学多才,颇有名气,他和同乡欧阳詹往来也颇密切。

  有一日,闽川举子备办了酒席,准备仿效春日宴桃李园的文雅盛举,在京名士均被邀请赴安,欧阳詹遂邀许稷同往,亦利用这个机会让许稷多认识一些人。

  宴会之间,众人或讲诗论文,或投壶行令,慷慨激昂,斗才争雄,各随所欲,务期尽欢,所以气氛十分热烈,场面也非常热闹。

  当此酒酣兴浓之时,那陈诩带着几分酒意,笑对许稷说:“今日吾等盛会,你是何等人物也来参加?”说罢哈哈大笑。陈诩心原意乃是因为熟人所以故意逗笑。岂料许稷听后,感觉是受到极大的侮辱,古人有云:士可杀不可辱!所以便摔掉手中酒杯,突然站起,强压住满腔怒火,高声说道:“只恨男儿不能立志,霄汉之间难道也设立门户,能永远将它锁钥?将相本无种,白屋出公卿!今日许某赴此宴会,实乃千错万错!”说罢退席,呕出腹中之酒,愤然而去。此时众人感到愕然,陈诩也自觉酒后失言,得罪了朋友,但已追悔莫及。

  许稷回到寄宿之处,思想受到极大刺激,辗转反侧,一夜未曾合眼。这场刺激使他深深认识到自己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想靠整日和名流混日子图虚名,并想靠这种办法希图上进,不但是虚废岁月,徒劳无功,而且还会受人家瞧不起。他这样左思右想,终于下定决心,不再在长安京师名利场中送往迎来虚度光阴了。第二日清早便收拾行李,向欧阳詹告别以后,步行五十里,进入终南山中,发愤苦读。

  许稷进入终南山以后,三年之间,闭门谢客,日夜攻读,并潜心揣摩各书要旨。于是学业大进,人在山中,名闻于外,州府几次荐举均被许稷拒绝,发誓定要名标金榜,以雪当日之耻,以遂此生之愿!许稷在山中苦读磨砺,三年以后才出山至长安应试,果然于唐贞元十八年高中进士,名标金榜,雁塔题名!真正是一举成名天下知!

许稷因受辱而发愤苦读,功夫不负苦心人,真正是学富五车,有经邦济世之才,为官秉公决断,卓有政绩。历官南省员外郎,又护从圣驾西行著有劳绩,恩蒙厚赐,最后任官衡州刺史。所到之处,平党狱,解民困,奖励农耕,发展生产,深受民望。

及至年老,上疏乞归田里,宪宗以其有功于国有泽于民,又性好山水,即赐给泉州清源山之左峰,作为许稷晚年家居欢娱所。因乃皇帝所赐,皇恩浩荡,后人因称此山为“赐恩岩”,并一直沿用至今。

宋末老丞相李邴,也爱赐恩岩之山明水秀,73岁建别墅居于此山之麓,并终老于此。及至明代,地方史学家何乔远也爱此山之景色秀丽,乃兴建“镜山书院”于赐恩岩东南麓。许氏后人,于赐恩岩山腰建“许氏宗祠”以纪念许稷,并将其名作《江南春》镌刻于石,以供后人传颂。现在许氏宗祠及其左侧之赐恩寺均修葺一新,以迎迓四方游客到此登临。

□刘浩然


更新时间:2006-4-21 18:55:57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21 05:28, Processed in 0.036594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