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韦覃陆罗农莫庞蓝雷杨 › 蓝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发几张和即墨望族--蓝氏有关的图片。。。

2013-5-6 16: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612| 评论数: 0

大鼓腔内的蓝思绍书法


1998年冬,即墨市博物馆由原文化馆院内搬迁至新馆舍时,我发现了做为馆藏参考品之大鼓腔。印象之中,似听馆内的老同志说过,此物为即墨蓝氏家传之物,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原即墨二十四中转入即墨市博物馆收藏,只是作为参考品,至今也没有加以研究。
新馆搬迁之时,时间紧,任务重,缺少相应的时间,当时自己负责的陈列部,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即墨历史文物陈列》、《即墨古县衙展》、《即墨首届山水画展》正紧锣密鼓地准备,加之当时手头缺乏相关资料,故便将研究大鼓腔之事搁置起来。
近几年,在研究谱牒这项工作时得知,作为即墨五大姓氏之一的蓝氏家族,历史上出现过如蓝章、蓝田、蓝润等许多名宦才俊,加之蓝氏家族为即墨较早的世族,在宋代已经由莱阳迁至今温泉黄埠一带。明初,又由黄埠迁至今盟旺山之西,即今之蓝家沟村。到明代成化年间,蓝氏家族出现了一个即墨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蓝章,最早取得功名,大半生辗转于西北、华中、华东,仕途较为艰辛,但是还算平坦,正德十年(公元1514年)升为南京刑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副部长,官居从二品。蓝章的儿子蓝田,在即墨可以说是人人皆知。
2006年夏天,对旧鼓腔进行了拍照,丈量尺寸,并开始了记录腔内文字的工作,由于鼓腔内文字大多湮漫不清,文字无法顺读,只是断断续续地有个别文字可以看清,特别是其中的许多年号及重要内容,引起了我的重视,如“樟木”、永乐十二年(公元1415年)、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非宋人即元人”、“临川以藏”等等。最后的题字者是蓝思绍。
蓝思绍是蓝田的嫡长孙。《即墨蓝氏族谱》记载:“蓝思绍,号守泉,明礼部儒士,加衔光禄寺署丞,以孙润(蓝润)贵,诰赠通议大夫,江南按察使,生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终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终年七十四岁”。蓝思绍生活的年代与黄嘉善和周如砥基本相同(黄嘉善,公元1549乣1624年;周如砥,公元1550乣1615年)。蓝思绍有两子,蓝再茂、蓝愈茂。蓝再茂为明南皮县令,清同治版《即墨县志》有详细的记载,其为即墨蓝氏九世祖,被即墨蓝氏尊为“中兴之祖”,在本族中承上启下,贡献颇大,特别是致力于本族文化的发展传承,贡献尤为突出,应当特别地加以研究和褒扬(相关情况可参见拙作《即墨发现蓝再茂墓志铭》一文)。蓝再茂之弟蓝愈茂之后人现大多居住于今通济街道办事处马山南之蓝家庄。
蓝思绍生于公元1551年,此年其祖父蓝田75岁,蓝田为三年连生三孙而十分高兴,故此专门作诗,诗曰:“泉翁七十七,三岁得三孙”。可见蓝田对其晚年连得三孙是多么的高兴,兴奋之状跃于笔端,其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充分地流露在诗词文章之中。蓝思绍母为胶州御史栾岱沧女,祖父、外祖父都是官宦出身,家族文化气息浓厚,文脉相承,为蓝思绍及其后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而,蓝氏一脉人才辈出。
此鼓腔高85.8厘米,鼓腔上下口直径82.5厘米,腹腔直径89.5厘米,鼓腔中部微凸,整个鼓腔远观线条流畅,宽、高比例适中,应为整个树之中部掏空而成。鼓腔上、下口沿部有密集的鼓钉排列。在鼓腔内有大篇文字,大多不清楚,文字后端落有“蓝思绍漫笔”字样。
在对蓝思绍书旧鼓腔加以研究的同时,我翻阅了大量与即墨蓝氏家族有密切关系的史料和书籍。其中,1992年青岛市出版社出版的《蓝田诗选》,载有蓝田十二世孙蓝桢之(蓝水)先生整理的《蓝田年谱》。谱中记载:公元1507年,即正德二年丁卯,此年蓝田三十一岁,因其父蓝章忤宦官刘瑾而蒙冤下狱。
刘瑾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被正德皇帝凌迟处死,我们这位先贤蓝章也得以平反诏雪,并被正德皇帝所重用。
蓝章被刘瑾迫害并被下狱的同时,蓝田便展开了积极的营救工作,在各种关系进行斡旋,并得到世交刘之子刘的大力支持。刘为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的老师,刘尽其所能细心呵护,陪伴朱见深渡过了其一生中十分艰难的八年光景,即明景泰元年至景泰八年(公元1450乣1457年)。这八年间,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因其父明英宗正统帝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被瓦剌所俘,其叔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由监国而为皇帝,他的身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由太子而被废,至公元1457年其父发动“夺门之变”,重登大宝,其又复为东宫太子,这带有戏剧性的变化,使其人生丰富多彩。在这几年间,他的恩师刘一直默默地陪伴着他,教育他,帮助他,关心他,至公元1465年基为帝以后,任命刘为内阁次辅,仅居首辅万安之下,其子刘因其父之荫德而被后来的弘治皇帝朱佑樘和正德皇帝朱厚照所器重,加之蓝田之女嫁给刘之侄刘澄甫之子刘士云为妻,在刘的斡旋下,蓝章谪为抚州通判。后刘瑾事败,蓝章被擢为金州佥事,将行之时,别驾范太冲赠其樟木大鼓,而蓝章即命其子蓝田作记,并且将所作之文书于鼓腔内。这个鼓,承载着一段久远的历史事实。
之后,查阅了蓝水先生为其五世祖编纂的《大崂山人集》,此集文中记载有《旧鼓腔记》,明确表明为蓝田代其父蓝章所作之文,对照现在腔内所书文字,应当是蓝田代文撰之《旧鼓腔记》,细读鼓腔内文章,两者吻合,应当认为是当年别驾范太冲赠蓝章之大鼓,但是为什么下边署名“蓝思绍”而不是蓝田,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看完蓝水先生编纂的《大崂山人集》、《蓝田年谱》以及现在的旧鼓腔内的文字、落款,使我生出许多疑点。按蓝水先生所言,旧鼓腔内有其先祖蓝田代其父所作文章,并且文章是由其书写,难道我馆这个鼓腔并非蓝田代父作记并书于其腔内之鼓?以蓝水先生对蓝氏家族研究之深、之精,应当不会有误,不知先生此结论由何而来?蓝水先生因学养深厚,公元1978年间被即墨市博物馆聘请至馆内进行文物及古籍、善本的整理和研究。我馆馆藏文物一万八千余件,其中古籍善本即为一万二千余件,占我馆文物数量的近70%,这些古籍、善本书中有许多明、清两代文人学者著书立说之作,对研究地方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几年,许多人以馆内古籍、善本为基础,重新加以编纂、整理,出版了一些资料。蓝水先生1978年后离开博物馆,以后著述的许多文章都有许多篇幅对这些古籍、善本书目进行评论和研究,馆内的古籍、善本藏书之中有许多珍贵的版本被载于国内许多图书馆的图书索引之中,受到国内外专家关注。通观蓝水先生的文章,也没有一处提到过旧鼓腔的下落和探究下落的文章,应当认为蓝水先生从来没有见过此鼓腔,如果见过的话,他一定会加以研究并留下文字记载的。
2004年秋天,在即墨市书画装裱师郭玉平先生处,见到原即墨二十四中学徐立德老师。交谈之中,徐老师提到旧鼓腔之事,他说此鼓腔原保存于二十四中学仓库内,后于1993年移交给即墨市博物馆,他是经手人之一。至此可以认为,此鼓腔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存于即墨二十四中学,至于原来藏于何处,何时到即墨二十四中学也就无人知晓了。其实,这种情况就我接触的馆藏文物而言实属正常,现馆藏大量的文物无有出处,只能在“文物出处”一栏内写“建馆接收”字样,这种情况为我们进一步开展文物研究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而需要我们从事一线文物工作的同志们花大力气加以研究、考证。
综上所述,可以断定此鼓腔应当是蓝章公元1507年由抚州带走之大鼓,至于为何其鼓腔内记有“蓝章”《旧鼓腔记》(蓝田代笔),但是署名为蓝思绍,还有待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历史就是这样,在创造许多辉煌灿烂的同时,还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疑问,许多谜语,让我们不断地追寻,探究。

2006.9.21,一稿
2007.5.23,二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5 09:46, Processed in 0.046269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