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王赵徐孙胡朱高郭马宋 › 徐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家谱珍本:清代兰溪徐氏宗谱十厚册

2013-5-8 20:28|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1108| 评论数: 0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家谱珍本:清代兰溪徐氏宗谱十厚册 (2010-05-03 13:44: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故纸留痕

 清代兰溪徐氏宗谱,完整一部十厚册全,开本35.5厘米*26.5厘米,总厚14厘米。此部湖谷徐氏宗谱,当是“三代登黄甲,一门无白丁”的兰溪望族樟林徐氏的支系世谱,迄今未见著录的家谱珍本。木活字白棉纸精印,绘有人像和地形的版画近百幅,除封面陈旧,卷首几页稍有水渍,其余本子的内页纸白如雪,虽历百年,品好如新。
































  徐佺,字孔灵,樟林徐氏的始祖。兰溪县志有“樟林

徐氏始于佺”的记载。南宋绍兴十三年生于婺州(今浙江金华),庆元元年卒,“一生孝弟忠信

,仁心爱人”,业三礼,仕为儒林郎(秩从八品),做过南昌推官(秩从八品)和乌镇地方官

。他在乌镇任职时多施惠政,很受百姓爱戴,离任后,“一时士民怀之歌曰:‘豫章贤裔徐孔

灵,惠我唯留去后声。’年远世淹,斯言犹在耳也。” 县志有孔灵公辞官后“归为义学,以教子及乡人子弟”的记载,宗谱载孔灵公“文辞闳深隽美,识者谓读而听之不啻吹竹弹丝、敲金击玉,一时传为美谈”,“设教授徒,薰其德者不知凡几”,“有一时之盛焉”,可见孔灵公归里教学很受弟子欢迎,其义学曾在兰溪一带

产生过很大影响。


徐佺公七世孙徐辛公由章林迁湖谷,繁湖谷徐氏一脉。







 孔灵公辞官后卜居樟林,曾建家庙并修家谱,“贤豪游其门,皆得习知其谱焉”。此谱后来不幸毁于宋元战火,以致“(孔灵)公以上勿得详焉”。(明吏部尚书陆光祖语)此后徐氏子孙累世业儒,文风日振,而樟木日渐寝枯,晚宋有名士去其旁木,改名章林,取“文章如林茂盛”之意。后来,“樟林”、“章林”同时沿用至今。孔灵公去世后,南宋名相真德秀撰文赞其“英俊之仪,博大之器,其心塞渊,其学深邃,礼经传家;孝友鸣世,噫抑抑乎,不尽之大志迹于善,继之贤嗣。”

 

  “三代登黄甲,一门无白丁”

  南宋淳祐十年,孔灵公曾孙徐绳祖荣登进士榜,樟林徐氏连续三代中进士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久,兰溪人开始用“三代登黄甲(登进士第),一门无白丁(平民)” (见县志)来赞誉这个生机勃勃的家族。另据笔者初步统计,樟林徐氏后来至少连续五代荣登进士科,他们分别是:徐介、徐行成(第二代),徐时升(第三代),徐昺献、徐绳祖(第四代),徐鑑(第五代)以及徐一清(第六代,元人)。陆光祖有评价曰:“孔灵之后,以经术起家(登第)者凡六人,习周礼、踵登仕版(为官)者十有九人。其间,以艺闻者藉藉莫能纪。以故,吴越称名族焉。”



 

 

附一:
     兰溪徐姓是兰溪名列第一大姓,近四万人,占金华徐姓总和的三分之一强。徐姓历为望门大族。徐氏望出东海(今山东郯城)。然而偃王之后散布天下各郡,子孙有各立郡号的。如高平、东莞、琅琊等。据韩愈一文:“徐氏十望,其九皆本于偃王。”兰溪徐氏均系东海郡。

一、溯源

#p#分页标题#e#

徐氏之先,相传轩辕八世孙皋陶之后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封其子若木于徐国(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经夏、商、周三代为诸侯。《韩非子·五蠹》说:“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六国。”过了百余年后《淮南子·人间训》说:“昔徐偃王好行义……夫偃王为义所亡。”公元前512年,徐国为吴国并吞,徐子之裔遂以徐为姓。及至偃王七十三世孙元泊于汉成帝始建元年(前32)为江陵太守迁秘书监,升金紫光禄大夫,避王莽之乱于汉阳朔二年(前23)渡江而南,徙太末县城南泊鲤村(今龙游县灵山)。唐韩愈《徐偃王庙碑》文:“徐不忍其民,北走彭城武原山下,百姓随从万有余家。”更有辞名:“秦鬼久饥,徐有庙存。庙祀时修,仁孝振声。”以韩愈文气之大,徐姓名声扬于四海。

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郭沫若">郭沫若ersonName>先生于1930年在撰写出土青铜器一文曾说:“……春秋初年之江浙,殆犹徐土者,亦未可知也”,提出当时浙江多为徐姓散居区域的假说。据中国先秦史研究者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徐永生">徐永生ersonName>先生一文:“徐人入浙当在公元前512年吴灭徐后,徐国遗民进入浙地,散居各地。”徐偃王是徐国历史上最著名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国">国ersonName>君,以后徐人领袖传称为“徐偃王。”

二、播迁流徙

徐姓迁入兰溪最早一去当是冠盖徐氏据《谱》记:“吾祖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山长府">山长府ersonName>君……战国时避兵之故,自太末(今龙游)侨居兰溪”。次为唐时三衢太守的分支,由灵山来迁纯孝乡卧牛岗(今上徐村)。播迁流徙有诸多因素:因避战乱而迁;因爱山水而迁;因扈跸随驾而迁;因仕而迁;因隐而迁;因工商而迁等等不一而足,举例如下:

因避战乱而迁

岩山新亭《冠盖徐氏宗谱》记:“吾祖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山长府">山长府ersonName>君……战国时避兵之故,自太末(今龙游)侨居兰溪。”下王《东海徐氏宗谱》:祖名稽,宋末因避难由龙游上浦迁沐藻塘。

因爱山水而迁

登胜《徐氏宗谱》:唐开元间祖开隆任龙游县令谢政归,邀游兰濲中,见夫山环水绕,风景幽雅,及欣然于此造基殖产而迁古塘,再徙居于纯孝乡卧牛岗。锦溪《上徐宗谱》:“有仁公者,明永乐,因其地泉甘地肥,遂乐安于之”。

随驾南渡而迁

马鞍徐徐氏,原河南陈州人,宋靖康间以官故子扈跸南渡,卜居兰溪马鞍徐。长塘后沿镇徐氏,祖守中,官拜通议大夫,由汴梁随驾南渡入迁香溪。望江楼徐氏于建炎间随父扈跸南渡来迁兰城通远坊。

因仕而迁

墩头砚塘徐氏,祖子郁,官任婺州同知,任满自四川茂州来迁。竹塘龙门徐氏,五一公任清源学谕,致仕归,舟过平渡,登岸游范山头,地多栽竹、有理连生枝,即卜居于此。

此外,尚有因工商而迁的。

兰溪徐姓布满全市每一个角落。据明代马鞍徐谱序称:“吾邑旧称十三徐,而马鞍徐尤著。”而今据《兰溪市地名手册》(2004年版)冠有徐氏的村落重名的有(上徐)4、下徐(4)、徐村(2)、里徐(2)、姓徐(2)、徐店(2)、徐家(3)。单名的有徐宅山背、马鞍徐、殿后徐、上徐店、徐家堑、徐村垄、滩滩徐、徐麻车、徐大塘、樟林徐、畈口徐、下王徐、樟后园徐、长塘后笔、赤溪徐、塘下徐等等不下60个村落。因而徐氏宗谱之多也居兰溪市第一位,共有55部,保存完好的有樟林徐有53册(卷),马鞍徐有24册(卷)。这些徐氏宗谱一般都载有《偃王记略》和唐韩愈的《徐偃王庙碑》文。唐大历八年(773)由徐安贞撰、张宙正书的《徐偃王庙碑》。由姚宗八分书、唐重立《徐偃王庙碑》。据韩昌黎文,元代重刻《徐偃王庙记》,是由翰林侍讲学士修国史兼经筵讲习官黄溍记、同官杜木篆额、吴叡书,可谓价值连城的古碑。供奉偃王的庙宇为数也众。据光绪《兰溪县志·庙祀》奉祀徐偃王的庙祠还有石屏山(今城北车站对面)仁惠庙、香溪仁惠庙、社峰隆兴庙、永昌孔塘庙、诸葛徐王庙、马塘山马塘殿等庙。近年修葺一新的赤溪金台殿,殿内碑刻有《徐偃王传史》全文共700余字。还有建于宋淳熙六年(1179)城北郊(今大公殿路)的仁惠庙。清人俞樾来兰游览该庙时诗有:

王座荒凉异昔时,兰溪城外偃王祠;

何兰更访陵王寺,手拓昌黎半残碑。

偃王庙何止兰溪一地,据厚仁《畈口徐氏宗谱》称:“衢婺两地相继为王之庙何止二百余所。”《重建中洲徐皇庙前楹记》:“上自衢龙、下达严陵,濲水上流,之江一带,悉供皇为社主。”可见浙江(又名之江)之地对这位仁惠之至的偃王虔诚顶礼膜拜的程度。兰溪城内有徐氏宗祠三所,一在和平路,一在建国路,一在云山路。和平路和建国路二处均因旧城改造被拆去,云山路徐氏宗祠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占地面积1514平方,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徐姓家族从古到今惯于用下面4位族中杰出人物及典型事迹嵌作楹联,以事彰杨。天下玉麟(徐卿),人中骐骥(徐勉),梦征五凤(徐陵),家号八龙(徐漳)。徐安贞故宅徐祠名五凤楼,也同一意。还有:避难过江来奕奕宗友昌浙左,因官留籍处绵绵俎豆盛衢南,这长联说明徐氏来迁因果。也因旧城改城,市区有徐姓聚居的徐宅巷、上徐巷、徐家祠等地名消失。


 

 

 附二:拂去封尘现珠玑——兰溪樟林的历史人文特色及旅游开发价值  

 

    在人杰地灵的浙中,金华兰溪的樟林徐氏素以望族著称于世。本文试通过追溯该家族的历史渊源,阐述将樟林办成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旅游景点的理由,并提出开发樟林的若干建议。

“樟林徐氏始于佺”

樟林徐氏的始祖,是南宋浙中名儒、宋赠朝议大夫(秩正六品)徐佺。兰溪县志也有“樟林徐氏始于佺”的记载。
徐佺,字孔灵,南宋绍兴十三年生于婺州(今浙江金华),庆元元年卒,“一生孝弟忠信,仁心爱人”,业三礼,仕为儒林郎(秩从八品),做过南昌推官(秩从八品)和乌镇地方官。他在乌镇任职时多施惠政,很受百姓爱戴,离任后,“一时士民怀之歌曰:‘豫章贤裔徐孔灵,惠我唯留去后声。’年远世淹,斯言犹在耳也。”(清武英殿大学士宗室麟语)元配赵氏,绍兴十四年生于婺州,宝庆二年卒,赠宜人。生三子五女。
县志有孔灵公辞官后“归为义学,以教子及乡人子弟”的记载,宗谱载孔灵公“文辞闳深隽美,识者谓读而听之不啻吹竹弹丝、敲金击玉,一时传为美谈”,“设教授徒,薰其德者不知凡几”,“有一时之盛焉”,可见孔灵公归里教学很受弟子欢迎,其义学曾在兰溪一带产生过很大影响。
孔灵公辞官后卜居樟林,曾建家庙并修家谱,“贤豪游其门,皆得习知其谱焉”。此谱后来不幸毁于宋元战火,以致“(孔灵)公以上勿得详焉”。(明吏部尚书陆光祖语)此后徐氏子孙累世业儒,文风日振,而樟木日渐寝枯,晚宋有名士去其旁木,改名章林,取“文章如林茂盛”之意。后来,“樟林”、“章林”同时沿用至今。孔灵公去世后,南宋名相真德秀撰文赞其:“英俊之仪,博大之器,其心塞渊,其学深邃,礼经传家;孝友鸣世,噫抑抑乎,不尽之大志迹于善,继之贤嗣。

“三代登黄甲,一门无白丁”

南宋淳祐十年,孔灵公曾孙徐绳祖荣登进士榜,樟林徐氏连续三代中进士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久,兰溪人开始用“三代登黄甲(登进士第),一门无白丁(平民)” (见县志)来赞誉这个生机勃勃的家族。另据笔者初步统计,樟林徐氏后来至少连续五代荣登进士科,他们分别是:徐介、徐行成(第二代),徐时升(第三代),徐昺献、徐绳祖(第四代),徐鑑(第五代)以及徐一清(第六代,元人)。陆光祖有评价曰:“孔灵之后,以经术起家(登第)者凡六人,习周礼、踵登仕版(为官)者十有九人。其间,以艺闻者藉藉莫能纪。以故,吴越称名族焉。”
有资料显示,孔灵公元配宋太夫人赵氏是一位杰出的古代知识女性。她出身名门望族,极有教养,聪颖贤惠,体贴温良,对子孙的教养曾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一次,徐介曾对好友陈耆卿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母亲:“我母亲是(宋参知政事)清献公(赵抃)五世孙、江州通判赵谦的女儿。”他说,“父亲去世后,我们兄弟三人都还没有自立,是母亲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勉励我们发奋攻书,实现父亲的遗愿,而且她还能够使我们始终感到身陷书海其乐融融。她十分慈祥,在我父亲去世后的三十年间,几乎没有动过一次微怒。我们兄弟子侄之所以能粗习于礼,并因此而出仕,都是我母亲的恩赐啊!”“现在,我们才刚刚开始能够通过自食其力来报答她的养育之恩,而她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陈耆卿听后悲伤之余,盛赞徐母不凡,并将徐母教子孙与历史上有名的“孔氏二闻”、“孟母三迁”作了比较:“孔氏之二闻,盖父教非母教也;孟氏之三迁,盖教子非教孙也。夫人躬母之教而其教及子孙矣!一家而屡见盛也,一身而及见盛之盛也。” (见陈耆卿撰宋太夫人赵氏《墓志铭》)

南宋樟林徐氏之特点

从文化、政治等角度审视,南宋樟林徐氏至少具有如下特点:
——前辈功成名就后,其子孙能自强自立,奋发进取,而不是依赖朝廷恩荫,享受无功之禄、无劳之俸。明礼部尚书章懋曾经感叹:“徐氏自(孔灵)公以下,出仕者皆以科目自奋,非若他姓之以恩而奏补也。”《兰溪县志》亦载:“其后(指孔灵公的后代)为仕者类,皆以科目自奋。”
——子孙不仅“累世业儒”,而且对儒家经典皆有独到研究。如:二世有徐行成治周礼;徐介治戴记。三世有徐仁寿治周礼;徐尧章治礼记;徐时升治戴记。四世有徐思治礼记;徐相治易经;徐昺献治周礼;徐绳祖治戴记。五世有徐鑑治戴记;徐钧治易经;徐鈇(又名铁)治戴记。等等。
——出仕者众,有的已跻身中、高级官员行列。如:二世有徐介官国子监博士(秩正八品)、太平州通判(秩正七品);三世有徐时升任福建汀州府知府,再授通奉大夫(秩从三品);四世有徐昺献因子徐鑑贵,敕赠签书枢密院事(秩从二品)、赐“金紫”;五世有徐鈇仕枢密院判(秩正五品),赠奉议大夫(秩正五品),等等。“其他任师儒之责、牧民之寄者不可枚举。”(童琥语)而论出仕品级,当推孔灵公五世孙徐鑑。
据宗谱与县志载:徐鑑,又名鎜,字定国,又字公式,治戴记,咸淳辛未进士,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和枢密使(秩从一品),赐“金紫”,诰命失传。元配李氏,生卒未详。生二子,长沉、次潜,一女。经查,宋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行政机构,长官为枢密使,副长官有签书枢密院事等;“金紫”系“金印紫绶”的简称。秦汉时相国、丞相、太尉等金印紫绶。魏晋南北朝时,二品以上授金紫。魏晋以后,“金紫”亦指金紫光禄大夫(秩正二品)。宋官衔另有“金紫鱼袋”之名,紫为紫袍,金鱼袋为佩带之物。三品以上佩金鱼。

群星璀璨的杭籍后裔与盐籍后裔

及至元代,樟林徐氏有徐一清官浙江儒学提举,迁江浙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秩正五品)。元末,徐一清子徐湘,字克敬,迁居武林(今杭州),是为杭州徐氏始迁祖,其后代英才辈出,青史留名。
明代有徐颢,进士,仕承德郎(正六品升授),“以议大礼与(永嘉相公)张桂牴牾,出知江西临江府(秩正四品),戒子孙勿仕进,于是终明之世,科第转少。”(宗室麟语)
晚清著名学者俞樾有名言曰:“武林徐氏,自文敬崛起,文穆继之,遂成浙右大族。”文敬,即孔灵公十六世孙徐潮;文穆,即徐潮长子徐本。文敬、文穆皆为谥号。乾隆年间,杭城始有 “武林徐氏三代六翰林”之誉。
徐潮,康熙十二年进士,历官河南巡抚(秩从二品)、户部尚书(秩从一品)、经筵讲官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吏部尚书(秩从一品)等,授光禄大夫(秩正一品)。史料载徐潮于河南巡抚任满奉调离辕之日,百姓沿路“号泣攀车卧辙者数百里不绝”。徐潮胞弟徐湘,诰赠中宪大夫(秩正四品)等官;堂房兄弟徐澄考授州同(秩从六品)。
徐本,徐潮长子,康熙五十七年进士,历官工部尚书(秩从一品)、协办大学士(秩正一品)、东阁大学士(秩正一品)、军机大臣等,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衔。徐本胞弟徐杞,号静谷氏,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陕西巡抚、宗人府府丞(清制九卿之一)。徐湘长子徐林初任台湾府海防捕盗同知(秩正五品),乾隆十三年升福建汀州府知府。徐本子徐以烜,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秩从二品)、礼部左侍郎(秩从二品)等;徐杞子徐景熹,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福州府知府、福建盐法道(秩正四品)等。徐裕馨,徐本孙女,著名诗人袁枚最有才华的女弟子,著有《兰韫诗草》四卷。
光绪年间,徐本六世孙中又出文武全才徐琪。徐琪,号花农,光绪六年进士,著名书画家,历任翰林院编修、兵部右侍郎(秩正二品)等官。与徐琪同辈的徐珂,举人,曾作为浙江应试举人的主要代表参加 “公车上书”,系《辞源》编纂者之一。徐珂之子徐新六学贯中西,13岁考取上海南洋公学(交大前身),后官资留学英法,民国三年归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巴黎和会赔款委员会中国代表团代表、浙江兴业银行常务董事兼总经理、工部局华董兼主任委员(为任此职之第一人)、复旦大学校长、国民政府赴美借款代表团首席代表等职;二十五年 “西安事变”爆发,在国共谈判中,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原则上同意“徐新六或颜惠庆长外交”;二十七年,所乘客机遭日军狙击,遇难时仅48岁。
元末,樟林徐氏另有后代迁居苏州、昆山。明初,徐鑑八代孙徐国宝、徐金宝兄弟自昆山迁居盐城,是为樟林徐氏迁盐始祖。其后代不辱家传,同样创造出不少骄人业绩。如:明代有徐志中举,历官番禺知县、儋州知州,授奉直大夫(从五品升授);清代有徐铎,举人,乾隆元年进士,著名书法家和诗人,历任翰林院编修、湖南乡试正考官、云南知府、山东按察使(秩正三品)、山东布政使(秩从二品)等官,有《易经提要录》、《书经提要录》、《诗经提要录》三部共四十七卷专著收入《四库全书》。徐铎的胞弟徐鉞,举人,历官通州学正、四川双流县知县等,“及去任,民多挈壶攀舆以送”。

应当将樟林办成历史人文旅游景点

民国时,樟林当地后裔亦屡出人才。如徐茂源,字季元,1925年秋留学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有董必武、左权、孙冶方、蒋经国等。毕业后,他与孙冶方留任中山大学课堂翻译一年,抗战时任苏联援华飞行队俄文口语翻译,后与蒋经国在江西省共事。解放初,经孙冶方介绍,徐季元入浙江大学外语系执教,曾在不到两年里夜以继日翻译苏联著述20多种,为我国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后在“文革”中惨遭迫害,含冤去世。
综上,笔者认为:应当将樟林办成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旅游景点,其主要理由有二:
第一、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旅游人文景点贵在历史传承和文化价值,而这方面恰恰是樟林的强项。从南宋该家族的兴起开始,有太多的主题可以发掘,如:孔灵公辞官课子与兴办义学“有一时之盛焉”,以及“徐母教子孙”的感人故事等等,其中的主线是优秀传统文化。世代习礼,累世业儒,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政界栋梁和学界先贤,并且这种优良的家族风气还随后代的迁徙而远播四方,绵延不息,杭府和盐府两支后裔在历史上的再崛起,就是明证。
“进士文化”,是樟林历史文化中值得大书特书的部分,“三代登黄甲,一门无白丁”则是其中的生动史实之一。科举取仕曾经在中国历代政治与社会生活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正是由于有了这么一条相对公平的取仕之道,樟林徐氏的后裔才得以凭藉自己的不懈努力,在竞争中一次次抓住了机会,并在以后的仕途中恪守儒家经典信条,演绎出可歌可泣的人间活剧。
《徐氏家训》,是樟林历史文化中又一值得圈点的重要文献。它比较详尽地反映了该家族修身齐家治国的基本信念与道德准则,实质上也从另一个侧面回答了该家族何以能长期兴旺的深层原因。
樟林元宵灯会,则是历史上曾经闻名遐迩的非物质传统文化,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唯清初最盛。而自乾隆十五六年间钮祜禄皇太后光临观赏后,樟林灯会更是名声大振,因此有民谚说:“看了章林灯,前后不用跟。”
笔者认为,无论日历翻到何年何月,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善良、仁慈、真诚、忠实、友爱、孝弟等等,都应该是值得遵循的高尚品质。而樟林徐氏历史上涌现的优秀人物,无不具有这样的高尚人品。弘扬这种优良品质无异于继承和光大祖国优秀文化遗产。这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应是有百利而无一弊之事。
第二、文化古迹风格迥异,开发价值非同寻常。
古迹乃文化之载体,无声之音乐。樟林的文化古迹,主要存在于樟林自然村以及紧邻的朱村,其中尚存的古迹主要有凤梳楼、献袍桥、花厅、鼎新堂和厚厅等,以及总数不下六、七十间的明清风格老民宅;已毁但可以考虑重建的古迹主要有池亭、刘伯温题词匾“水碧山青”等。
凤梳楼是樟林现存东厅后进之高楼,因乾隆帝母后钮祜禄氏曾于此楼驻跸梳妆盥洗而得名。献袍桥是一座横跨村东小溪的南北向石拱桥,始建于宋元间,原名失考。徐氏花厅为典型徽派建筑,建造于清末民初。整个建筑青砖黑瓦马头墙,望砖,重檐,五开间三进两明堂。第一进有戏台,两侧楼上有包厢,中进宏大高敞,明间九架前后双步,前廊卷棚式,后进有楼。诸葛亮四十八代孙、诸葛村旅游公司总经理诸葛坤亨认为,该花厅“至少在整个浙江省是第一。”鼎新堂为朱村大厅,建于清道光三十年,三进两明堂,柱料粗壮,画梁雕栋,尤其牛腿雕刻图案格外精细传神。厚厅建于清代晚期,三开间三进两明堂,前进有明间、戏台;四柱九檩,五檩月梁和后双步梁皆雕有人物、花卉,牛腿图案各异,整体建筑风格古朴简约。池亭由徐钧始建于南宋,为延请南宋名儒金仁山来樟林课子之精舍,建筑风格独特,流檐飞角,画栋雕梁,朱色九曲栏干直达湖岸。刘伯温来樟林所题“水碧山青”四字之匾原悬挂于门亭历六百余年,解放初被毁。

开发樟林的若干建议

数百年来,樟林历史文物历经劫难,损毁无算。如谱载乾隆年间,樟林就建有“东厚西民”四大厅,其下各有房头厅及祠堂多处。如今祠堂全毁,民厅已荡然无存;相传最早建造的西厅,系文穆公徐本所属支派之厅房,由于年久失修,已差不多倒塌殆尽。因此,当地的文物抢救工作刻不容缓。
现存东厅因有凤梳楼而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和欣赏价值。厚厅更重要的是,它和东厅是樟林仅存的两大厅堂,承载着太多的樟林历史,并肩负着向世人诉说这段历史的重任。献袍桥保存也较完好。鉴于此,笔者建议当地有关方面可以考虑尽快申请,争取将这三处建筑物和散存于村中的六、七十间老民宅,以“樟林历史文物”的群体名义一并列入文保名单。
池亭历史非同寻常,县志、省志均有记载,因此,应该考虑重建。至于刘伯温题词匾,只要能找到他的书体,也是可以再造的。始建物被毁后重建的做法古已有之,其意义是能够直观地向人们再现历史。可喜的是,其它古建筑如花厅、鼎新堂等,兰溪市有关方面不久前已分别将其上报申请文保单位。
另一个必须尽快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樟林文物的产权和使用权应物归原主。如花厅,解放后一直作为粮食局的仓库存放粮食,在上述产权“变更”全过程中,并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笔者就此征求兰溪市文化局文物科主持工作副科长童友良意见时,他明确表示 “按照我们(市文化局)的意见,村里面出面,通过永昌街道跟粮食局交涉,先把这个东西要回来。”
此外,诸葛坤亨曾向笔者介绍过诸葛八卦村从事旅游景点开发的主要措施,包括发动海内外诸葛亮后裔捐款、依托诸葛亮文化、采取滚动式发展等等。笔者感到,八卦村与樟林同处兰溪,历史遗产的文化内涵虽各有千秋,但发之初所面临的具体情况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八卦村的经验值得樟林借鉴。
笔者还就开发樟林的若干问题拜访了当地“父母官”、中共兰溪市永昌街道工作委员会书记叶海连。他表示:“真的开发旅游、保护祖宗留下来的建筑物的话,亲人用民间的模式,通过群众团体搞也是可以的。因为现在樟林,龙头会是四个村的一个组织。它们搞什么活动都是要龙头会牵头的。龙头会每年筹集资金都是很有效的。” 他还设想了开发樟林的另外两种模式:由外面老板等前来投资开发和政府开发。如果能真正将樟林开发起来作为旅游景点的话,“应该说是很好的事”,“作为我们政府来说,肯定是要创造一切条件大力支持的。”
笔者认为,开发樟林的商业机会是摆在那里的;从整体策划、集资、开办旅游开发公司、人员培训、景点布置、宣传推广,到争取文物所有权回归以及文物维修、保护与管理等等,开发的难度也是存在的。但只要有关各方在当地有关部门支持下积极行动起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樟林一定会成为祖国旅游名胜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p#分页标题#e#


(作者系兰溪樟林徐氏始祖徐佺的二十七代孙。本文节选自署名文章《寻根记》,详见《智者言商》(徐道芳著)一书。该书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2月公开出版发行)


 

分享:

喜欢

阅读┊ ┊ ┊禁止转载 ┊ ┊打印┊

已投稿到: #p#分页标题#e#

排行榜 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中科院院士朱清时 佛法解释物理学 语惊四座

后一篇:鉴赏:带彩绘佛像的西藏贝叶形制经书一套

#p#分页标题#e#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岛国宛如仙境樱花城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最适合调情西班牙海湾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中科院院士朱清时 佛法解释物理学 语惊四座

    后一篇 >鉴赏:带彩绘佛像的西藏贝叶形制经书一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4 17:52, Processed in 0.045130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