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韦覃陆罗农莫庞蓝雷杨 › 蓝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转载)“汝南堂”、“种玉堂”凸现蓝氏两大脉系

2013-5-11 22:55|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1324| 评论数: 0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转载)“汝南堂”、“种玉堂”凸现蓝氏两大脉系----湖北  蓝柏林 (2012-02-11 08:58:46)

标签: 蓝氏 汝南堂 种玉堂 蓝田 文化 分类: 書忆舊事

“汝南堂”、“种玉堂”凸现蓝氏两大脉系
                    湖北  蓝柏林

凡中华姓氏,皆有自己的堂名,一显姓氏的名望,二示氏族的区别。堂名的来历比较广泛,有以族望地名为堂名,如“汝南堂”(蓝氏、周氏、袁氏)、“颖川堂”(钟氏)、“天水堂”(庄氏);有以先祖字号为堂名,如“种玉堂”(蓝氏)、“柏林堂”(罗氏);也有以先祖事迹为堂名,如“钦义堂”(蓝氏)、“戒君堂”(蓝氏)。如今中华蓝氏,使用堂名最广泛的莫过于“汝南堂”、“种玉堂”,闽粤有多地蓝氏的堂名为“汝南堂”,亦有不少地方蓝氏的堂名为“种玉堂”。同为蓝氏,为何使用不同的堂名号?单从字面去理解,很难看出其中的奥秘。笔者近几年研究发现,蓝氏“汝南堂”、“种玉堂”两大堂名,凸现蓝氏两大脉系。
汝南郡与汝南堂
汝南,因位于汝河之南而得名。古指豫州汝南①郡,今指河南汝南县。史载,禹置九州,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又居豫州之中,故有“天中”之称。从春秋战国时代有建制起,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上自秦、汉,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军、府治所所在地。
汝南地处淮北平原,称谓随着朝代的更迭屡有变化。汉高帝四年3年改刘非为江都王,汝南国除为郡。汉成帝元延之际,汝南郡领三十七县:平舆、阳安、阳城、(氵隐)强、富波、女阳、鲖阳、吴房、安成、南顿、朗陵、细阳、宜春、女阴、新蔡、新息、灈阳、期思、慎阳、慎、,汝南为国,封皇子刘汝南郡仍领三十七县②,其中平舆等二十五县与前述相同,固始等十二县与前述不同,原因是有的县名更改,如寝县改为固始县,有的则是辖区变更所致。这时的汝南郡辖境与一百五十年前的元延、绥和时期相差无几。
州。唐“初置豫州,宝应时(公元,传十一世。清沿明制,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改汝阳县为汝南县,是河南省第八行政区专员公署所在,解放初也曾设专署。近两千年来,汝南一直是豫南一带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延续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中原大地素有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发源地之美誉,可见有着“天中”之称的“汝南”在这个发源地的重要历史地位了。自古以来,中原大地是人类生存进化的最佳环境之一,“汝南”这块富庶之地更是得天独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前期,一部分原始部落或族群经过漫长的游动生活在这里逐步定居并发展壮大起来,形成自己的姓氏或族望,一部分族群则是因“皇亲国戚”受封至此称王称霸而暴发起来,形成著族。形成了望族和著族,就要标榜自己的功劳,后裔也要传承先祖的族望,各类“氏名”、“堂名”应运而出,于是“汝南”也就成为数十个乃至近百个姓氏的发源地和衍望地。作为姓氏的堂名,“汝南堂”并非蓝氏独享,有关资料记载,袁、昌、殷、周、和、蓝、齐、危、梅、盛、应、糜、仰、咸、廖、沙、鞠、盖、商等十九个姓氏均望于汝南,大多数至今仍在使用“汝南堂”堂名,这大概是由于这些姓氏都曾经在“汝南”有过光辉历史的缘故吧。
蓝氏“汝南堂”的来历可能源于昌奇公受封“汝南”。闽粤多地《蓝氏宗谱》载:“始祖昌奇公,炎帝神农氏十一代榆罔帝之子。昔帝都空桑时,有熊国君贡秀蓝一株,勃勃然生气异常,适后宫诞生一子,帝甚喜,遂赐姓为蓝,命名昌奇,封郡汝南。”桂、湘、赣也有一些地方的《蓝氏宗谱》记载与此大致相似,本文暂且不论榆罔帝封昌奇公于汝南郡是否与史实相符,但蓝氏在历史上曾经与袁、昌、周等十八姓望于汝南,这一点应该是可能的。因此,尊昌奇公为肇姓始祖的蓝氏后裔们传承先祖的文化,与其它十八姓一样将“汝南”作为堂名一代一代地承继下来,其意义可想而知了。
清咸丰癸丑(1853年)科钦点翰林院编修蓝拨奇、福建省福清县儒学正堂蓝斗南合撰的《蓝氏古代迁居概况》只有一处涉及汝南郡辖区,即“五十五世祖良佐公,为蔡大夫,遂居蔡(河南上蔡县)”,良佐公后裔在此传六世,至“六十一世祖琼公迁洛阳(河南)”。闽粤蓝谱载,“良佐公生于周昭王四十二年,寿66岁”。依“夏商周断代过程”最新年表③推算,良佐公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54年),殁于周孝王五年(公元前888年),生活在周穆王、共王、懿王、孝王时期。按照有关历史资料分析,这一时期的“蔡”为“蔡国”,“汝南郡”未置。因此,良佐公及其后裔居蔡与“汝南堂”堂名的形成是否有直接的联系,就现有的资料而言一时很难确定。
蓝田公与种玉堂
蓝氏“种玉堂”的来历大概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源于成语“蓝田种玉”。“蓝田种玉”是用来比喻孝行笃实,必遇善报。《辞海》【种玉】条目释:旧称孝行。《搜神记》卷十一谓杨伯雍“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指杨伯雍)汲水作义浆于阪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壁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壁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这是《搜神记》记载的神话故事,不足为凭,但其寓意是美好而深远的。《竹书纪年》载:“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蓝君”。《百家姓》补充说:“梁惠王(即魏惠王)三年(前367年),秦子向命蓝君,封邑在蓝田”。既然蓝田是蓝氏肇姓之地,那么,依照成语“蓝田种玉”的含义寄予美好夙愿而以“种玉”为堂名似乎在情理之中。但这种可能性理由并不充分且证据也不足。众所周知,《天仙配》是赞赏董永卖身葬父的孝行而感动七仙女下凡致成婚配的故事,湖北孝感就是董永的故里,孝感之名就是因董永孝行感动天仙而得。就孝行而言,杨氏、董氏应该有“种玉”堂名,然而至今没有发现有关资料有类似记载。蓝氏不曾有如此动人惊世的历史神话故事,因此说,蓝氏“种玉堂”是因孝行而定的堂名是不够确切的。
“种玉堂”来历的另一种可能性是源于肇姓始祖蓝田公的字号“种玉”。世人可能只知道有“蓝田”这个地名,却不知道有“蓝田”这个人名。江西瑶湖(今南昌)、湖北大冶《蓝氏宗谱》④记载,肇姓始祖为蓝田公,世系记述:“一世祖:田,高辛氏之裔,字种玉,生于殷纣戊申年正月初一日丑时,为纣大里,官命从西伯伐崇得功,周追封蓝侯,以官命族遂蓝氏,居陕西省霸桥里,卒于周丙寅年十月十八日亥时葬里许。妣契和氏,生于殷已酉年四月十九日丑时,殁于周癸亥年十二月初三日午时,合葬,生子一,乾。”这一记载说明,蓝氏的肇姓始祖是蓝田公,至少说明这一大支蓝氏的肇姓始祖是蓝田公。蓝田公字种玉,蓝田公的后裔用肇姓始祖的字号作为堂名再贴切不过。人们不是常说要光宗耀祖吗?用肇姓始祖的字号作为堂名本身就是光宗耀祖之举。
“蓝田公肇姓”谱头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谱头,也是经得起学者考证的谱头。谱头记述的历史事件,都能从历史典籍中找到依据。“从西伯伐崇得功”:西伯即周文王。崇国,商的与国,在今河南嵩县北,为周文王所灭。西伯伐崇约在周文王四十八年(前1051年)。蓝田公生于殷纣戊申年(前1093年),此时42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伐崇一马当先建功得胜是可想而知的。“周追封蓝侯”:周文王四十九年(前1050年),文王崩,武王继。武王四年(前1046年),武王灭殷,西周王朝统领天下。四年后,武王崩,成王继,周公摄政成王。又过两年,周公东征平乱后,大举分封诸侯,既大量分封同姓诸侯,又错杂分封异姓诸侯。田公伐崇有功在先,又历经伐纣灭殷、东征平乱等重大战亊,此时被封为蓝侯在常理之中。但何以记述为“追封蓝侯”呢?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西伯伐崇时,周乃殷纣之属国,为防范纣王,未敢造势封赏,周王朝夺得天下后,才予以追封。另一种可能,田公卒于周康王丙寅年(前1015年),寿78岁,历经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田公过世后,周王朝为褒奖他伐崇之功,成王或此后某王追封。前一种可能性大于后一种可能性。
陕西省有蓝田县,位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渭河支流灞河上游。蓝田,秦置县。蓝田公与蓝田县的名字似乎有着某种历史的渊源关系。蓝田公受封大约在公元前1040年或稍后二三十年,而蓝田置县则在公元前221年之后,前后相距800年之久。蓝田地名源于蓝田公受封,成语“蓝田种玉”源于蓝田公的名与字不无可能,只是蓝氏在历史上并不显赫,疏于文字的记载罢了。安徽《蓝氏宗谱(蓝玉公)》堂名为“种玉堂”,肥东蓝氏原宗祠神龛正中挂有“蓝田”匾额,传说一世祖蓝田,堂号种玉。福建省福州、潮州等地有蓝氏宗祠名曰“种玉堂”,且有联曰“种传四海皆有庆,玉出蓝田即望馨”,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始祖种玉公悠久的历史和蓝氏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
初步结论
翻遍闽粤多地昌奇公肇姓谱头,未见一星半点关于“蓝田”这个事关蓝氏历史的重要地名的记载,也未曾有与“蓝田”相关的人名的记载,蓝拨奇、蓝斗南的《蓝氏古代迁居概况》也未曾提到有先祖徙居蓝田。蓝田公肇姓比昌奇公肇姓晚1700年左右,蓝田公肇姓谱头除了十三世楚大夫尹亹(wei伟)封汝南郡的记载与昌奇公肇姓谱头六十九世尹亹为楚大夫的记载相似之外,并无其它相同之处。很显然,昌奇公肇姓谱头与蓝田公肇姓谱头记载的不是同一脉系。因此说“汝南堂”、“种玉堂”同为昌奇公后裔的一脉两堂,似乎有点牵强附会。
昌奇公世系:“六十九世尹亹,楚大夫”; 蓝田公世系:“十三世尹亹,楚大夫,封汝南郡”。人名相同,世次不同,内容略异。《左传·定公五年》记载了楚大夫蓝尹亹不顾个人安危直谏楚昭王(前515—前489在位)的故事。此载说明尹亹公是春秋末期的人,比良佐公任蔡大夫的时间大约晚400年左右。春秋末期,楚国是五霸之一,北方疆域已经扩展到今陇海线洛阳、郑州、开封段以南地区,“汝南郡”已在楚国的版图之中,因此,尹亹公在任楚大夫之前被封“汝南郡”似有可能。这样一来,蓝田公后裔也有可能使用“汝南堂”堂名。
综上所述,蓝氏“汝南堂”、“种玉堂”两大堂名,凸现蓝氏两大脉系,应该无可非议。尽管有部分“种玉堂”后裔将自己的脉系与“汝南堂”后裔脉系联系起来,但对接的痕迹是很明显的,疑点也是很多的。我们不妨拓宽思路,从两大脉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许很多困扰我们的历史疑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
①汝南,有时也指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孝武帝把江夏县(今武汉市江夏区)改为汝南县,隋改汝南县为江夏县,“江夏”县名沿袭至清亡。
②顺帝时领三十七县:平舆、新阳、西平、上蔡、南顿、汝阴、汝阳、新息、北宜春、(氵隐)强、灈阳、期思、阳安、项、西华、细阳、安成、吴房、鲖阳、慎阳、慎、新蔡、安阳、富波、宜禄、朗陵、弋阳、召陵、征羌、思善、宋、褒信、原鹿、定颍、固始、山桑、城父。                                  
③“夏商周断代过程”最新年表:周昭王前995年—前977年在位19年,周穆王前976年—前922年在位55年,周共王前922年—前900年在位23年,周懿王前899年—前892年在位8年,周孝王前892年—前886年在位6年。本文所涉及公元前的历史时间均依照“夏商周断代过程”最新年表推算。
④江西瑶湖(今南昌)、湖北大冶《蓝氏宗谱》: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瑶湖五修,道光元年(1821年)瑶湖六修,道光六年(1826年)大冶七修,同治七年(1868年)大冶八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大冶九修。                                       (2012.2.6.壬辰元宵节)

分享:

喜欢

阅读┊ ┊ ┊禁止转载 ┊ ┊打印┊

已投稿到: #p#分页标题#e#

排行榜 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蓝昌伦写给即墨江峡的小传书法

后一篇:空山先生牛运震书法欣赏

#p#分页标题#e#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岛国宛如仙境樱花城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最适合调情西班牙海湾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蓝昌伦写给即墨江峡的小传书法

    后一篇 >空山先生牛运震书法欣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5 12:59, Processed in 0.047304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