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李黄陈张周梁何林吴刘 › 黄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图解南宁……黄氏家族民居(文物篇)

2013-2-14 16:32|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1098| 评论数: 0

    走进南宁市上尧乡永和村,瑟瑟冬风中的黄家老宅犹如一位孤
独的老人,在夕阳中既唯美又令人伤怀。这座南宁市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
古建筑,留给世人甚多回味与感叹
  数代经营始成规模
  早就听说黄家老宅,却一直无缘拜访,近日终于有缘探古。记者沿邕
江二桥堤园路直走,大概十来分钟,便见一片清砖黑瓦建筑群矗卧在钢筋
水泥建筑之间,周围古榕环绕,显得古旧而庄重。走进黄家老宅,恍若走
进历史幽径,嗅到了一丝城市中没有的气息。这片古朴的民居,便是在南
宁名噪一时的黄家老宅。
  始建于乾隆年间的黄家老宅,是南宁市至今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古民居
建筑,这座占地3300 平方米的老房子,养育过黄氏家族14代人。像大多数
名门望族的命运一样,黄氏家族也走过艰苦创业、富甲一方、逐渐衰落的
过程,而这座老宅便是这个家族沧桑历史的见证。
  黄氏一位第十二代后人告诉记者,黄氏先祖原籍山东,宋时随狄青征
讨侬志高而定居南宁。康熙年间,黄氏先人黄明通流落至永和村,在当时
南宁望族梁氏府中以放牛为生。明通公养牛时发现放养在永和村的牛生长
得特别快,便意识到永和村是块风水宝地,萌生了在此购地置房的念头。
于是请来风水先生择吉地盖牛棚养牛,后来通过帮人烧石烧砖自己留下三
窑经营,家境始有起色。黄氏二三代则种菜务农,闲来做点小生意为生。
至黄氏第四、第五代,开始利用接近上尧码头(清时南宁陆路不便,水运
发达,上尧码头为清代南宁三大码头之一)之地理便利,从事运输木材、
油和布匹等商贸生意,很快成为“暴发户”,遂开始在永和村购地置田,
在吉地上营造新宅———福田堂(现黄家老宅神厅)。
  黄家后人坚持以商持家,至黄氏第六、第七代才形成了今日黄家老宅
的规模。永和黄氏也成为当时南宁望族,极盛时期,在南宁市共有30多个
铺头,遍布市内各商业区。
  解放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对城市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到2001 年,
黄家老宅被列为南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家老宅戏言风水
  记者站在堤园路高处俯瞰,宅子顺坡而建,坐北朝南,周围绿树环绕,
空气清新。宅前有一大池子,长满了水葫芦。整个宅子地势完全符合古时
“前塘后坡”的建筑风格。在古代,坡寓意有靠山,水寓意可避灾聚财。
同时老宅遥对南宁龙脉宝地五象岭,黄氏先人择宅于此,合“五象来朝”
的吉言。难怪一位美国建筑师在参观了黄家老宅后感叹:黄家老宅把中国
建筑风水学说运用得淋漓尽致。
  古人所谓的风水不可全信,但从今天的建筑环境学来论,黄家老宅的
选址仍有其道理。陪同记者采访的广西师范学院陈列老师告诉记者,靠山
处位高,干爽防潮宜通风,冬暖夏凉;水边居住宜取水,便于生活,也利
于消防。
  整个宅子刚建的时候深三排六番九进,古人单数意为无穷,合“长长
久久”之意。老宅有大小房33座百余间,都为青砖瓦房硬山建筑。横向的
天井与纵向的巷道相互渗透连接,将大小30多座建筑连为一体,形成了以
中轴为底线,主巷道左侧依次排列客厅、中厅、神厅,与右侧的正房形成
严谨对称的布局,是典型的岭南合围建筑风格。
  中轴线处一条宽1.5米的巷道穿过8道拱门贯穿东西,每两拱门之间巷
道上对称各开一个门,记者置身于其中,深深感受到“一步一景、步移景
换”的妙趣。门内对称建屋两间,屋间是一天井,作取光、娱乐和晾衣之
用。时至今日,居住于此的人们仍在沿用其原来的用途。拱门每三个一折,
巷道也由青砖铺砌,石阶是方条青石堆砌而成,一般也是三级一段,寓意
“连升三级”。门槛雕有铜钱状,石墩刻有如意,取“开门见钱,开门如
意”之意。
  节俭持家无奢华
  记者走访过不少古民居,雕龙砌凤者有之,精美绝伦的各式木雕、砖
雕也不少。而在黄家老宅,却鲜见这种奢华之风,或许是因为黄氏先人深
感创业之艰险,毕生追求经济实惠,对于一些封建的陈规陋习,很少遵循
之故。所以,在黄氏老宅的建筑中,仅在窗户、屋檐、瓦当等建筑的局部
饰有简单的图案和彩绘,但却寓意深远。比如在瓦当上雕有莲花和忘忧草,
寓意代代繁荣。
  整座黄家老宅成一长方体,型如碉堡,仅在主巷道两侧开有前后门。
陈列老师告诉记者,黄家先人出生卑微,虽富甲一方,在社会上却享受不
到应得的地位。房子的这种结构,主要出于防盗的考虑,这表明当时的社
会还不安定。黄家一位后人也告诉记者,民国时,黄家老宅三道门,主入
口还安装了一道铁门。最富情趣的是主巷道大门,其建筑风格深受“西风
东渐”思潮的影响,大门比例、细部线条非常欧化,与宅院其他建筑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
  在黄家老宅中,主巷道右侧的正房(一“进”有40多间),其高度、
大小相当,并无明显的长幼之分,这显然与明清时代遵循的“长幼有序”
观念不符,但却表现了家族间的团结,又透露出商人自由厚朴的品性。直
到民国初期,老宅西面增建的部分,才有家族内部分化的气息。记者去采
访时,刚巧有一位黄家后人举办完婚礼,大红的“喜”字还张贴在门楣上。
租住于此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其实这对新婚夫妇并不在黄家老宅内居住,
但黄家每逢喜事,还是会将老屋作为喜庆场所。看来,老宅已经成为维系
黄家后人亲情的一条线。
  黄氏后人人才辈出
  黄氏后人即使富甲一方,仍摆脱不了传统中国人“重儒轻商”的思想,
黄氏家族一直谋求从商贾大户到书香门第的转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
书高”一直是永和黄氏的家训,黄家先人曾将其刻在主巷道两侧,作为黄
氏后人读书明志的教条。在这条家训的督促下,黄氏立家至今,共出了40
多个大学生。民国时期有黄氏二子一女赴美、日留学,清代亦出过贡员和
武举。黄氏一位后人告诉记者,民国时曾有黄家后人出任过南宁市教育局
局长,现代也有一位后辈任教于北师大,可谓人才辈出。但经商却一直是
黄氏主业。
  当然,这纯粹是黄氏先人的思想,在黄氏老宅内,记者注意到,大门
的两侧刻着一幅楹联:“先祖耕耘福田堂宝地繁衍十二代,后嗣致力工商
学科技绵延千万载”,横批“江夏第”,这幅楹联将永和黄氏后人对自己
家族依邕江之便利起家的渊源历史和子孙后代对家族的自豪之情,溢于楹
联。如其联,黄氏后人至今仍活跃在“工商学科技”各个行业,看来,黄
氏后人已经从“唯有读书高”的旧观念中摆脱了出来。
  黄家老宅晚景堪怜
  至20世纪50年代,黄家老宅有部分落入旁姓,但建国40多年来,黄家
老宅主体建筑保存相对完整。
  时代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的飞速变化,这
座老宅已不能满足黄家后人的居住需要,他们陆续迁出老宅,将老宅转租
给外地打工者。这些外来者缺乏保护古宅的意识,在墙上乱钉乱画及随便
堆放杂物,再加上建筑物本身已历史悠久,黄家老宅出现了墙体开裂、屋
顶破漏等现象。后来,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黄家老宅西面的主体建筑被
拆去1/3,据说,因为此,南宁市文化局局长当场流下了眼泪。
  陈列老师近年来一直在为抢救南宁古民居而奔走,“古民居是一个城
市的记忆,如果没有这些古民居,南宁将是一个失忆的城市。”每年陈老
师都会带上她的学生去黄家老宅采风,尤让陈老师痛心的是,每一次去黄
家老宅,老宅内的建筑和木雕等都有遗失和破坏。去年12月20日,陈老师
听闻南宁市另一处古民居又将因市政建设而被拆除部分,匆忙带上几个学
生,利用照相机、摄像机把古民居拍摄下来。陈老师无奈地对记者说:“
我们总说南宁是一座有2000 多年历史的古城,可我们的城市古在哪里?我
们不能只将这句话留在嘴上,应该为我们的子孙留下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22 02:29, Processed in 0.029616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