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 › 苏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传说:苏氏祠堂楹联为帝王所赐

2013-5-14 20: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608| 评论数: 0

东莞境内现有两座苏氏祠堂,一座位于东莞南城区,一座位于东坑角社村。

根据历代传说,东坑苏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末年,于清朝年代扩建维修,再于民国十九年庚午岁再现光彩,至今已历时四百余年。这座传统型的苏氏宗祠在当地颇具传奇色彩,祠堂大门楹联“金莲世泽,玉局家声”八字记载了苏氏溯源、祖辈功业,村民传言八字为北宋哲宗给始祖东坡的恩赐,后代第八代孙子苏爱在建祠堂时,将八字嵌入门联。苏轼祠堂历经四百年风雨沧桑,几经翻修后的祠堂不断地变更着自己不同年代的“身份”。日前,笔者走入角社村,探索祠堂背后的故事。

传说:苏氏祠堂楹联为帝王所赐

■ 苏焕然

民间传说

“金莲世泽 玉局家声”为帝王所赐

坐北向南,前后三进,两个天井,硬山顶、人字山墙,平脊、青砖石脚,均有东西两侧走廊,占地面积不过几百平米,这就是东坑角社村的苏氏宗祠。

这是一座规模不大又传统的宗祠。宗祠的建筑细节大方又细致,门外梁架、陶塑、木雕、工艺精湛,中轴线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上横额刻有“苏氏宗祠”,大门楹联刻有“金莲世泽,玉局家声”八个大字。中进大堂横匾写有“爱著堂”三个字,横匾上雕刻有花鸟兽脊图。笠同中厅摘录有晚香堂“苏贴”及苏轼画。祠堂后进是神牌座位和拜堂,东坡父子坐在正中,左右陈列两个灯笼,标着“朝议大夫”四字。

若要说到祠堂有趣之处,不得不提的是大门的楹联。然而谈起楹联,就又必须要先介绍一位古人,那便是角社苏氏始祖——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而三人当中,才气和文学成就最高者当属苏东坡。

苏东坡人品与才气俱佳。为人通达——乐官乐民乐政乐文乐流放;为文通才——精文精赋精诗精词精书画。笔者认为,苏轼德才兼备,能文能武,勤廉惠政,豪放婉约,有独步天下之才,用此赞之,可谓当之无愧。当地村民苏焕祥介绍说,恰是如此,苏东坡深受北宋皇帝喜爱,其中,尤受宋哲宗的青睐。

几百年来,村民世代传说,苏东坡曾任过北宋短命皇帝宋哲宗的老师,宋哲宗因鉴于东坡才学与其文豪家世,曾赐其“金莲世泽,玉局家声”八个字,以彰其德。

村民苏焕祥说,角社村苏族的创始人名叫苏爱,其号可仁,是苏东坡的第八代孙子。苏爱于元朝泰定帝(1276-1328年)年间由番禺韦涌南边坊迁来,其子孙将始祖东坡留下的“金莲世泽,玉局家声”八字视为珍宝,并于明朝末年建造祠堂时嵌入了祠堂的大门楹联。

笔者查证

皇帝赐物是真 赐字是假

苏爱于元朝泰定帝年间举家迁至东坑建村,迄今已近七百年。而苏氏宗祠建于明朝末年,清朝年代曾扩建维修,民国十九年庚午岁再现光彩,至今历时四百余年。尽管苏氏子孙世居角社,宋哲宗赐苏轼“金莲世泽,玉局家声”八字也在民间广为流传,但祠堂建造年代距离苏爱建村相隔三百年之久,在没有任何纸质和石刻记载的情况下,恐难不为外人猜测为杜撰,其真实性究竟有多高呢? 据查证,苏东坡曾任哲宗皇帝之老师,实有其事。苏轼一生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和宋徽宗五位皇帝,饱受仁宗之喜、英宗之重、神宗之爱。《苏轼与王安石》(作者欧庆亨)一文中提到,“苏轼和程颐都算是好人,都当过皇帝的老师”。可见,角社村民的传说也并非捕风捉影。

尽管如此,但哲宗赐字传说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东莞市东坑镇志》一书中记载有“大门楹联‘金莲世泽,玉局家声’”一行字,可是并未说明是哪位皇帝因何事何时赐予何人。

  最后,笔者从角社村84岁的老书记苏河稳那里找到其中答案。老书记解释说,“金莲世泽,玉局家声”并非哲宗所赐,但“金莲”和“玉局”却有典故。上联“金莲世泽”的“金莲”是指金饰形灯烛。1086年宋哲宗登位,东坡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有一天宋哲宗、宣仁后、苏东坡三人在帝殿。宋哲宗说:“先帝(神宗)每诵卿的文章,必叹曰:奇才!奇才!但未及进用卿耳。”当时苏东坡痛哭失声,宋哲宗、宣仁后也是哭泣,左右的人皆涕。宣仁后命坐赐茶,撤御花园前“金莲烛”送苏东坡归院。“世泽”是苏东坡及其后人世代受到恩泽的意思。“玉局”则是东坡被贬成都时的官名,这也是东坡最后的一个官职名称。

角社村民

曾作村中学堂 现为摆席之所

  苏氏宗祠,风雨四百年,曾历几度重修,其用途也几经更改。

  据《重修宗祠序言》石碑上记载:“历代传说,初建明末,清朝时代,扩建维修,明国庚午,再现光彩。祠迄今,四佰秋矣。”这句话表明,苏氏宗祠建造的具体年份已不可考,但清朝时期经过一次扩建和维修,明国十九年再度重修。

  实际上,重修之事不光如此,只是前番修缮动作不大。老书记苏河稳介绍说,苏氏宗祠最近的最大的一次重修行动是2001年。这是因为:“修祠以来,虽经小修,年久日深,风雨摧残,虫食蚁蛀,栋毁墙斜,整间宗祠不堪触目”(《重修宗祠序言》)。苏氏子孙为弘杨“金莲世泽”,振兴“玉局家声”,自愿捐资130余万,于2001年重修了宗祠、笠同、围门水步,重修宗祠笠同保持了原著原貌,笠同三进,按原一样戴上三顶东坡巾。

  苏轼祠堂在近现代的用途很清晰、很明显。“解放前,这里是苏氏族中长辈议事的地方;解放后至1970年,一直被当作村中学堂。”苏河稳说,解放前的角社上围村很穷,像样一点的房屋就属苏氏宗祠了,它自然也就成为长辈“办公区”。为了发展教育,解放后,祠堂便成了孩子们读书的学堂了,老书记苏河稳也在学堂内上过课、背过书。

  1970年,角社村有了正规学堂后,祠堂已不再作为孩子上学的场所。2001年大重修后,祠堂内摆上了祖辈灵牌和苏氏族谱,俨然成为纪念始祖东坡的庄严和神圣之地。如今,祠堂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每逢村子里添加新丁之时,这里便成为村民摆喜宴欢庆新生儿的地方”,时常也有苏氏老人来这里闲话把赋,畅怀始祖东坡才学。

  后记:角社村地处东坑西北端,面积不到6平方公里,但却是东坑最大的一个行政村。由于地势低洼,多面环水,与外界隔河相望,多次遭受水涝灾害。1959年,宗祠与上围村及村民经历了最大的一次灾难,绝大多数民房倒塌了,而独祠堂傲然于水中。近十年来。祠堂每逢夏秋,一片泽国,道路不通,村民出入也甚为不便。2006年与2008年分别经历了两次大水灾,笔者在祠堂外墙依稀可见当时的水位线,最高时多达2.5米之高。为了治疗水患,苏氏祠堂排站目前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6 21:46, Processed in 0.043497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