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柴 › 董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祠堂,老宅,古镇,记者,古民居

2013-5-15 14:04|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90| 评论数: 0

  ○董氏祠堂里的木柱亟待修缮

  ○老街上青石板小路

  ○古祠堂里雕梁画柱

  ○淮军名将唐启尧的炮楼

  

  说起三河古镇,合肥人并不陌生。近日,合肥建委退休干部王元顺老人前来本报建言,三河镇旁的丰乐河河畔曾有着众多古镇,这些古镇由于没能得到开发,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本报记者前往丰乐河沿岸的丰乐、新仓两个古镇,发现古镇上古街、古民居、古祠堂今犹存在,但却湮没在现代化建筑之中,破败不堪,亟待保护。

  三河原非一座孤独古镇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三河”,78岁的王元顺对于三河的感情可谓非常深厚。作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他曾多次提出三河旅游开发方案。

  他介绍说,自古以来,古人就有依河而建镇的习俗,因此位于肥西县的丰乐河顺着流向自北向南,发展成为了桃溪、丰乐、新仓、三河四个镇。后来,由于城镇发展的缘由,这些丰乐河畔的古镇古街渐渐地消失了,如今只剩下一些古民居、古祠堂已经破败不堪。如今桃溪属于舒城县管辖,而三河镇占了下游的优势,如今已经被开发成为旅游景区,得到了开发和保护。除了三河古镇之外,其余的两个位于合肥境内的古镇丰乐、新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丰乐古镇存留赵氏古宅

  近日,本报记者在王元顺的带领下,来到油菜花遍布丰乐河两岸的丰乐、新仓镇。记者却发现这里已经完全没有了古镇气息,现代化门面房和居民楼遍布整个街道。但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绕过一栋栋近几年建造的沿街两层小楼,一栋栋青砖灰瓦的古民居赫然展现在眼前。

  在丰乐古镇的街道上,赵氏古宅是存留最大的一处古民居。绕过一条沿街门面房旁的小巷,并绕过一堵倒塌的砖墙,记者的眼前出现成片的徽派古民居,残破不堪的马头墙、残存的木质窗户遍布整个古民居建筑群。据介绍,这里便是赵家老宅,始建于清代中期,是这里最大的古民居群。这片数百平方米的木质结构古民居里,有的房间里甚至铺设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恒温木地板,也就是说,木地板下塞满了木炭,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这些木地板保留完好,记者走上去木地板还咚咚作响。

  在赵氏大宅西侧100米处的一处沿街商铺后面,便是建于清代的汪氏老宅,这是整个丰乐镇上保留最为完好的一栋古民居。记者走进汪氏大宅的时候,正是晚上六七点钟镇上人家晚饭时间。此时,悬在前厅的两只大红灯笼已被点亮,照红了附近的一面马头墙,配合着一旁雕梁画栋的门楼,颇像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景象。宅子如今的主人李先生告诉记者,这座老宅整体上结合了皖北民居和皖南徽派民居的特点。几年前,这栋宅子被他买去,经过简单修缮,遂被改造为一栋住宅,但建筑的整体结构没有改动。

  据镇上干部介绍,这些老宅始建于清代初期、中期,它们的建筑风格属于位于江淮之间的徽派建筑风格。而建设这些老宅的主人,都曾是清代镇上经营鹅毛、食品生意的商人。随着城镇发展建设,很多老宅已经荡然无存,这些保留完好的老宅子则由于位置远离街道,“躲”过了拆除。

  淮军名将老宅藏古炮楼

  从汪氏老宅内走出,转过一条青石板路的巷子,便来到了清末淮军名将唐启尧的故居。在唐氏老宅前,唐启尧的后人、今年78岁的唐世定老人带着记者走进一栋木质结构的老宅子里,告诉记者这里就是唐老将军(唐世定)当年的卧室。这间带有木窗格的卧室如今已堆满杂物,但整体结构还是保存完好。

  随后,唐世定带着记者走过一条弄堂一样的长廊,来到一片青砖砌成的长方形建筑前,告诉记者,这是唐家原先用于防御的炮楼。原先这个炮楼有七层,仿造碉楼建设,后来几经损毁,如今只剩下了两层。以前站在七层炮楼的顶端,还能看见远处烟波浩渺的巢湖。

  据当地干部介绍,唐启尧是清末著名的淮军将领,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户,他发迹后在家乡修建了这片唐家老宅。当时唐家为了抵御土匪,在老宅旁修建了这座七层的炮楼。炮楼内不仅修建有枪眼,从一楼到七楼还有竹筒制成的传声筒所连接,一有事端,从七层到一层的所有的家丁都能通过这个“土电话”来进行信息沟通。

  丰乐河边保存董氏祠堂

  丰乐河边岸边遍布的古祠堂,也因被另作他用,而不为世人所知。但这些古祠堂却因变更了用途得以保存至今。

  走进董氏祠堂,这间与遍布皖南的古祠堂一样的古祠堂,分布有主堂、侧室。雕刻着兽头的椽子遍布整个祠堂,架设在石墩上的木柱支撑着整个黑瓦铺成的祠堂顶部。在祠堂一进侧屋内,记者看到了摆放在此的一块古碑,上面显示,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八年。

  据看守祠堂的董家后人董大河介绍,董氏宗祠初建时有15间正房,12间厢房,后又增加15间正房。祠堂结构造型与李鸿章故居相似,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董氏宗祠曾经有两块慈禧太后赐予的匾,但这两块匾却被在60年代丰乐中学建校时被运去做了黑板,现已无法寻回。祠堂大门两旁的石狮、石鼓、房屋上的雕龙画凤等均在十年动乱中遭到损坏,房屋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今,在董氏后人的极力保护下,当地村里对祠堂所有的房屋进行了简单的维修,祠堂老的房屋基本上保持下来。后来祠堂部分房屋被五四小学作为教学用房至今。村民和肥西县也多次建议,对这座类似于李鸿章故居的祠堂加以保护。

  而位于丰乐镇姚湾村的李家祠堂,也是因为村里姚湾小学的一部分而留存至今。在废弃的姚湾小学大院内,记者看到了这座古祠堂,祠堂内的木雕散落在荒草堆中。虽然因年久失修祠堂已经破败不堪,而不得不用一根木料抵住祠堂的一面墙,但整个祠堂的主体结构还保留完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30 02:27, Processed in 0.043225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