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 › 邓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对河南省新野县《邓氏族谱》的研究

2013-5-16 08: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615| 评论数: 0

在《后汉书》、《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清康熙五十一年《新野县志》等史志书籍中,莫不宏篇重墨地泼写邓姓在中国东汉这一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邓氏以人兴于世,以事兴于人,以人望而兴于族望,延至后代而人才辈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的不断复兴和向前发展作贡献。

基于新野邓氏望族人物对东汉王朝基业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和对刘氏人物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不研究《邓氏族谱》就难确切把握《后汉书》中记载的东汉政权的初创、建立和巩固,不探讨《邓氏族谱》之谱系脉支就难分析透彻《后汉书》中汉室皇族间的复杂亲威关系及人物事件。表明了邓氏宗族在东汉王朝之显达的原因,也就阐明了邓氏望族人物对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具有一定的影响即被史家称之为“光武中兴”的盛世意义。

《邓氏族谱》:殷武丁封叔父於河南为邓国,后因以为氏。汉以前谱牒无考至元公德业功名炳彪古今,于是邓氏为元公后者遂以元公为始祖。

邓禹在《后汉书》有传记,然在新野县《邓氏族谱》中亦有《邓元公小传》,公姓邓氏,讳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居邑北三泉坡。幼与光武同学援为兄弟,邺城教授。更始立,仗策北渡,依光武与定计议。及光武即位拜为大司徒,徙封侯。时,年计二十四,又进通侯、梁侯。建武十三年天下平定封为左丞相,高密侯,食四邑。

孝明帝即位,丁已夏四月封太傅。永平元年戊午夏五月卒。

谱云:元公生于平帝元始三年癸亥初一日,卒于明帝永平二年已未八月十六日,享寿五十有七,似确实也。

享年五十有七,谥曰:“元”。有子十三人,其传者“曰:震、曰:袭、曰:珍、曰:季、曰:鸿”,余无可考。

据现有史志书籍和新野县档案馆存《邓氏族谱》、城郊乡李湖板桥铺村“邓禹故里碑”、沙堰镇曹寨村邓氏祠堂存“邓氏故里碑”文记载,邓氏宗亲在东汉王朝以文韬武略而辅佐天下,以“远名势,以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可以为后世效法的榜样,居此基础而世代繁荣,人才辈出。这一时期的邓氏杰出的人物有:

邓禹——字仲华,新野人。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光武安集河北,禹仗策北渡追及於邺,光武见之甚欢,令侍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於中与定计,议任使诸将多访于禹,每有所举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初封侯,更封梁侯。天下平定封为高密侯,食四县,以特进奉朝请,卒,谥元侯。后人奉禹为始祖。禹族封地在江西宜春。到了明朝,出了一名邓和轩,到四川作兵部员外郎,娶了当地少数民族姑娘在那里扎根落户,传承后代有了邓小平,因此我说邓小平的祖籍地在新野。

邓训——字平叔,邓禹第六子,少有大志,显宗初为郎中,谦恕下士,士多归之。会上谷变,诏训屯兵为防,鲜卑不敢近塞。元和初拜张掖太守。羌胡来者,待以恩信,小大感悦皆款寨纳质,遂罢屯。久之卒于官。羌胡旦夕临哭者数千,人家为立祠。元兴初谥敬侯。

邓彪——字智伯,父邯以功封郾侯。彪少励志修孝行。邯卒,让国异母弟荆凤。明帝高其节许之后仕州郡,辟公府。累官太傅录尚书事,赐爵关内侯。在位清白为百僚式。

邓骘——字昭伯,邓训之子,以后兄累迁至骑将军,定策立。安帝封上蔡侯,不受。时,西羌叛,诏骘将兵讨平之,拜大将军,于是推进贤士杨震等列于朝廷,上书还弟有大议,与公卿参谋。建元初复封上蔡侯。寻诬,徙罗侯。卒。朱宠讼其冤,复录其子孙。

邓绥(8-121)新野人,高密侯邓禹之孙女,东汉和帝皇后,史称邓太后。绥6岁读史书,12岁通《诗经》、《论语》,志在典籍,不问居家大事。15岁应选入宫,16岁为贵人,永元八年(96年)冬,立为皇后。

元兴元年(105年)和帝崩,长子平原王有疾,次子刘隆刚过百日迎立为殤帝,绥为皇太后,监朝执政。是时,秩序大乱,宫中丢失珠宝一箱,绥亲自察阅宫人,知是和帝辛人所为,遂下后庭考讯,严厉训斥,众皆叹服。蔡伦改革造纸术,绥欣然赞赏。下令宣传,推广“蔡侯纸”,并重用蔡伦,使中国有了造纸术,推动了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向世界传播。

永初四年(110年)二月,绥下诏博选大史学家刘珍及博士,议郎50余人,核定《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又下令宫吏读经史,使宫廷上下充满学术气氛。

永初六年(112年),绥制诏,征河弟济北河间王子女等40余人及邓氏近亲子孙30余人,教学经书,躬自监试,以文德教化子孙。

永宁二年(121年)三月,绥崩,年41岁,与和帝合葬与顺陵。

桓帝邓皇后讳猛女,和熹皇后从兄子邓香之女也。

在新野县境域内,考古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发掘考证以及有力的实物证据,亦证明了邓氏望族人物在新野县域的活动和遗留下来的胜迹有多处,仅举几例:

汉光武台 汉光武台原名汉台镇,位于县城北9公里东赵庄村边的白河胡道东岸,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阅台于此,此台为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亦为世传的新野八景之一——“汉台朝雨”。

邓禹台 邓禹台位于县城西北10公里的西赵庄村西,台地高阔,柳杨河环绕。相传为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阅兵台,亦为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

清代《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碑 此碑树于邓禹故里——城郊乡板桥铺村,其碑额座皆失后,一九八一年新野人民政府又重修,现存碑身高1.98米,宽0.74米。居中竖刻“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九字。碑文颂扬邓禹“东汉中兴,功盖诸将,始封梁侯,继封高密侯”。碑文还述及邓禹故里“在新野东北乡三泉坂”。

樊集汉墓群 位于县城北13公里樊集村东侧,北起后河村,南至潦口村,地下汉墓甚多。墓中出土的文物尤以汉代画像砖居多。其中“四水捞鼎”、“戏车履索”、“车骑”、“狩猎”、“宴乐”和“百戏”等画像砖,砖质优良,画像造型艺术精细、逼真,内容丰富多为宫廷历史典故,对汉代文化的研究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欣赏、珍藏价值。此墓群均为东汉皇室勋戚及封建官僚之冢墓。近几年来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为我们研究汉代的经济、文化、战事、民俗等提供了有利的实物证据,它们的艺术造型也堪称中国文化之一绝。

#p#分页标题#e#

从以上邓氏杰出人物的小传略中,我们已窥出邓氏望族的概貌,但在历史上却漏记了邓氏族人的其他方面,然而地方志书和族谱都有记载,本人在25年的地方史志编纂、民族、宗教工作中,留心于对邓氏文化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文献、文物材料,对邓氏文化有了一个概括的认识,正如《邓氏族谱叙》所述:

“……由一人而蕃为一族,於是合族奉始之一为祖,今之始祖即古之所谓宗也。有宗然后世系可详,有宗然后支脉不乱。而亲亲之道不觉油然而生矣。是族谱一法,足以系人心,厚风俗也。如此凡厥,庶民略知,今昔先人,一本同源者罔不视为急务汲汲者哉。邓氏谱牒汉以前失传,据姓谱,殷武丁封其叔父于河南为邓国,及楚灭,邓因以为氏。新野与邓比邻必为邓后无疑,但汉以前无显达者不可考。

自元公禹以盖世英才佐光武帝成帝业,姓字彪炳史册,遂为新野望族。

禹第六子训,字平叔,为和熹皇后之父,有子五曰:“京,骘,悝,弘,阊。京早卒于官。”

安帝立太后,以定策,功封骘上蔡侯,悝叶侯,弘西平侯,阊西华侯,食邑各万户。封其母为新野君。禹曾孙香子女为恒帝后。封骘从弟度辽将军,舞阳侯遵之万世为南乡侯。史称,邓氏自中兴后累世龙贵,为皇后者二,尚公主者三,公二人。凡侯者二十九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东京莫与为比。鸣呼盛哉,是不惟其功高。更有以见其德之厚焉。盖元公内文明笃行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有子十三人,各合守以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可以为后世法。故其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至今繁昌,全国邓氏大半皆出其后。然当日邓氏虽发籍于新野既贵,后皆以列侯就弟视采邑为家,若训诸子:骘后世居上蔡,悝后世居叶,弘后世居西平,阊后世居西华。归新野者盖寥寥焉。其在上蔡一支骘子凤,官侍中,袭侯封,凤子兴,兴二子,长芝,入蜀汉,官场武将军,次,生矩,矩生勇。自勇至十九世超,唐代宗时为尚为节度使,权知袁州府事,遂家宜春,今江西省。传至四十七世日芙:禀贡子,生三子:长曰刚,以游宦徙广西省;次曰:果,禀贡生,官钟祥训导,徙居荆州石首;三曰:断,邑庠生,自江西宜春复归新野,居邑北之潦口屯。时,当有明中叶以后于以知新野今日之邓氏皆芙子三子断公之后,元公第六子训,训之次子骘之裔也。

断为元公之后,第四十八世祖,生子勉,勉生仁,仁生梅,梅生可宾。可宾生三子,长允昌、次印昌、三运昌,为河南新野县曹寨老三门。

印昌生二子,长曰:奇儒,次曰奇仲。

奇儒生三子:绍禹、景禹、宪禹。据民国《邓禹族谱》碑载:时排族系为五十五世,为河南新野樊集乡潦口村邓氏小三门。至直延续繁衍到现在诸后邓氏分布于新野县境内有多脉,世系一百一十一世,人丁兴旺。及其余邓氏后裔在历史的演变中分布海内外的宗亲族人众不可数,仅本人所知,就有分布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新加坡等二十余个国家地区,他们不断组团来中国大陆寻根祭祖,关心、投资祖籍地的各方建设。特别是自1994年-1995年美国和加拿大的邓氏宗亲来人来函咨询新野邓氏宗亲的历史与现状情况后,本人根据多年的研究,参加主编了《邓氏族史》一书,又到南阳市主编了全国《邓氏族史》150万字,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邓氏历史渊源和邓氏文物胜迹,证明了邓氏祖根在新野后,海内外的邓氏宗亲更是绵延不断而来祖籍地拜祖。
不经意间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对《邓氏族史》的编纂,引起了海内外邓氏宗亲到新野邓氏祖籍地的寻根谒祖和对民族文化的探讨,由此而引发的姓氏游,同样的也激励了本人对姓氏文化的更深入研究,颇有收获。在论文《历史名人评邓氏名人》中,更加彰显了邓氏人物在人类历史上作出的杰出贡献。如光武帝刘秀对邓禹的评价:“仲华之功,在诸将之右”;毛泽东主席对禹的评价:“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南阳)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的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诸葛亮对邓禹的评价:“邓禹……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帝王将相,近代英主对邓禹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而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的才能,也是在吸纳了历史上杰出人物。又如在论文《邓绥与蔡伦造纸》中,我认为:蔡伦造纸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而发明的倡导者是好绥皇后。作为一个领导者,她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普及、宣传,以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观,鼓励科技人才创造发明,才使我国在东汉时期有了许多科技的创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成为盛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是我们现代社会所应吸取的先进经验。由于以上努力与实践,我于2003年12月3日受郑州大学旅游学院龙景红院长的邀请到该院进行了《姓氏研究与中原寻根》专题讲座,比较系统地将邓氏的起源、播迁、人物、文化及旅游资源等作了一个概述,受到广大师生欢迎。

为扩大邓氏文化对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和需要,我又将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与收集的汉代文物无偿交给新野县城郊乡政府,共同在城郊乡李湖村即邓禹故里处筹建了一座邓禹文化广场,邓禹文化展室成为了建设新农村中的一个亮点和文化传播的基地,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其中在2007年秋,邓氏海内外宗亲汇集新野,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从以上史志典籍和文史资料及汉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所表明的事情的综体上看,以姓氏而彪炳史册的邓姓,确实为东汉皇室中的新野望族。邓氏族人在东汉王朝的初创阶段为政权的建设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并为国家的巩固和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若和熹邓绥皇后,“欣然,赞赏”推广“蔡侯纸”。我认为:蔡伦的这一伟大发明,没有邓绥的坚持支持,那是发明不出来的,因而它的成果惠及现代甚至影响了世界科技文化的进步与传播,成为东汉时期富民强国的一个“民为邦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因此,对于邓绥的历史功绩,汉学史界应给予客观的研究和评价,科技、文化等学术研究部门也应从各学科角度予以发掘、研究,形成系统的专项成果。

对汉文化史学的深入研究,离不开史、志、谱、牒、轶书等文献资料,因为,对一个特定的民族、一个特定的家族或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进行研究,考察他们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或历史的长河中所起到的历史作用,是阻碍社会的进步或是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这也是中国文化发展之一部分,必不可少。因为邓氏望族是中华民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民族,因此对邓氏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出适合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经济文化交流形势的科学发展观和先进思想,定能促进中国与国际经济文化间的交流,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3 07:40, Processed in 0.048650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