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 › 曾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湖北仙桃重修曾氏族谱记

2013-5-19 22: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995| 评论数: 0

(这是我父亲写的文章,希望能够联络到更多族人,获得更多信息。)

“我的祖宗,你在哪里?”这不是一句找不到东西或者找不到人的牢骚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寻找祖宗的内心话。
二○○九年五月二十三日,由德明介绍,我参加了在仙桃市天马宾馆召开的“中华曾氏宗亲联合会仙桃分会”续修族谱的会议。会议由仙桃分会会长——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曾定邦主持,与会人员二十四人,都是曾氏宗亲一家人,他们分别来自各个乡镇和城区三个办事处以及市直各单位、各局的负责人,这些人都是担任仙桃分会的副会长,执行会长是泽口闸管理局局长曾庆福。德明将我介绍给定邦公后,定邦公热情握手、表示欢迎。定邦公还是湖北省中华曾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从会上我得知:这次是全国中华曾氏宗亲续修通谱,全国总会设在长沙,会长是香港领带大王、鼎鼎有名的曾宪梓。名誉会长有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和香港特首曾荫权。曾宪梓已捐资八百万元,作为修建曾子学院之用。
第二天,在家里,凭我的记忆,从高曾祖考宪强公以下至我的孙子辈共七派传人排列出来了。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分别与德明、祥光一起,也将他们两支房系的谱系排列出来了。到了六月十七日,我回到柳李老家,将我排好了的谱系分别交给了我的弟弟令波、本族叔叔祥刚和德明的大哥德山。他们都知道续修族谱的事情,而且,德山还是柳李续谱的负责人,负责采访柳湾及与柳湾有血脉关系的人丁,包括陈场小河口的、左桥的、泗河口的以及远在武汉的祥豹的后人们,远在重庆的祥凤的后人们,远在河南的德洲三兄弟及其后人们。
到了七月十日,通海口镇召开续谱会议,仙桃市副会长、通海口镇负责人繁银电话邀请我参加。通海口镇各村都来了人,柳李的德山和他的助手孝斌也来了。我在会上发了言,谈了我的认识与打算。
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人有姓。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于一九八七年发了七号件,文件中说“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教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为了推动国内对家谱的研究利用,发掘家谱这一祖国的文化宝藏,改变我国家谱研究中内轻外重状况,充分发挥家谱在学术研究和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国家三部委发文,提倡续修家谱。
毛泽东同志一九五七年在成都会议的讲话中说:“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
从历史上看,凡盛世均修志修谱。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正是修志修谱的大好时机。俗话说:“当代不修谱,后世必忘祖。”“三十不修为不孝。”我柳湾曾氏宗族有一套家谱,据家族长辈说,这套谱是民国初年的甲子年前后,由柳湾族长繁南,联合洪湖亷子口的族人共同编修的,距今已有八十多年了。而今,柳湾全族八十多岁的老人一个也没有,全作古人了。这套族谱,一直放在我伯父祥发家里,用一个长方形的谱盒装着,谱盒雕龙画凤,十分美观。不幸到了一九六七年,“文化大革命”搞所谓“破旧立新”,提出“只有阶级亲,没有宗族亲”的口号,要砸烂“反动的血统论”,红卫兵战斗队员便将这套族谱连同谱盒一起收缴去了。我伯父偷偷地藏了一本,也被“战斗队员”清查少了一本而硬逼出来了。随后一把火,灰飞烟灭,断了我柳湾曾氏的源头与根脉。这一次全国中华曾氏编修通谱,正是我们追根溯源寻祖觅宗的好时机。
天下一曾无二曾,曾姓来源纯正。得姓始祖曲烈,是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的次子。少康中兴夏朝后,就把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曲烈的子孙在鄫国大约相袭了两千年,直到春秋时代,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鄫国太子巫,出奔到鲁国,并在鲁国作了官,其后用原国名“鄫”姓,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巫。世世代代承袭下来,一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现在,曾姓的中国人,系出自上古的圣君夏禹,名副其实的四千多年前就是一家。
曾姓开派祖先曾子,名参,是孔子的学生。曾参以孝著称,是“孝经”“大学”的作者,被皇帝封为“宗聖”,其后裔子孙也是圣裔。曾氏家族辈字行也参照孔氏族人命字行辈:“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而且,这些字辈都是由历代皇帝所赐,用流金大字写在孔子的大成殿上,被称为“皇谱”。
二○一○年春节期间,我将柳湾曾氏各支房系编了一幅房系图谱,寻根问祖,上溯至七十二派传人广作公后,便无法再往上索源了。由于没有史料依据,“我的祖宗,你在哪里?”就成了柳湾曾氏全体族人共同的疑问和寻祖的心声。
二○一○年三月十三日,在仙桃宾馆,召开了仙桃曾氏宗亲联谊会全体理事会议,大家观看了监利迎谱大会盛况的录像,又有六个乡镇交了他们的末谱草稿给我,连同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所交的三个乡镇,我一共收了九个乡镇的末谱。会上,会长定邦公宣布续修族谱编纂委员会,我由先前的副秘书长任编纂委员会的副主任。主任由秘书长长坤宗亲担任。同时,还成立编纂办公室,任命我兼任办公室主任,还有三位宗亲为编委。办公室设在仙桃市老部局三楼。决定从四月一日开始上班办公编修仙桃宗谱。
办公室有四个人,对所负责的地方,进行了大致上分工:我负责收集、整理、编修仙桃市西南片,包括张沟镇、郭河镇、沔城镇、通海口镇、陈场镇和九合垸农场。长鑫负责西北片的郑场、毛嘴、三伏潭、剅河、胡场和干河办事处,春堂负责东南片的西流河、沙湖、杨林尾,才保负责龙华山办事处、沙嘴办事处和长埫口。
四月八日,才保将他家收藏的一套族谱共二十六本拿到了办公室,我们如获至宝,按页码顺序一本一本的清理,逐一贴上标签。这套谱是一九九四年仙桃市部分地区联合编修的,记载了许多典籍,合族总系及二十三位六十五派贞派传人的子孙繁衍分布情况,很有价值。
我将这套族谱的每一本都仔细翻阅,试图能从中找到我的祖宗,结果令人失望。但收获还是很大的:一是我绘制了一张世系图谱,从十五派的据公直到六十五派贞派传人。据公是我们曾氏家族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生活在西汉末年,因有功于汉朝,被封为关内侯。公元八年,王莽废汉立新,改朝称帝。据遵循宗圣公“爱国忠君,驱邪匡正”之训,于建始国庚午年,即公元十年十一月十一日,率领全族一千多人迁徙到南方江西吉阳落籍,因而据公成为南宗始祖,子孙繁衍不息,直至迁居港台和海外。目前,曾姓在台湾为第16大姓,在全国姓氏中被排在第38位。
二是摘抄了族谱中有关的“迁沔始祖”的情况,包括姓名、派系、从何时何处迁来沔阳,居何地,后裔繁衍迁居情况。我用两张大纸,分别抄画好后,贴在办公室的墙上。
三是按照省会规定的格式,通过抄录整理我所负责的地方送来的末谱,然后寻根溯祖,为他们找到了同祖同宗。比如通海口的潘坝、新街就与郭河的光辉、工农就是同一位祖先的传人。陈场的潘家场和西流河的西沟,也是由一位始祖传承下来的。如此等等,使这些原来素不相识的人,而今成了一家人,因而倍感亲切,由衷的高兴和鼓舞。这就充分显现出族谱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渗透力,是构建和谐社会最生动、最活跃、最强大的力量源泉之一。
五月十九日,我和长鑫宗亲一起专程到郭河镇,与祥碧宗亲,还有他的父亲繁烈公及众宗亲,大家在一起商讨续谱事宜。繁烈公是上届仙桃市部分乡镇续修族谱理事之一,今年已八十有八,身体硬朗,说话思路清晰,记忆力也很强,连沔西以繁南为首会同洪湖莲子口续谱的事他都知道。老人还将他保存的一套由他的祖父任理事于民国六年续修的一套六本族谱拿出来给我们看。烈公告诉我们: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将这套谱埋在地下十三年,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将它挖出来。谱盒木箱已朽烂,族谱虽有潮损,但基本保存完好。我们听了,啧啧称奇、赞叹感佩不已。老人说,监利、洪湖修谱的时候,都几次来过他家,将谱中很多有价值的典籍,传人抄录去了。老人很乐意地表示:愿将这套十分难得的老谱让我带回仙桃去研究研究。带回办公室后,我小心翼翼地进行整理,将散落的、破损的进行修补,并做了封皮,用针线重新装订。我逐本进行审阅,谱中的内容几乎全部续进了一九九四年有烈公参加并写了序的那套谱中。我又一次大失所望:没有找到我的祖宗。据烈公说,他们属子集房系,我们属子校房系,同属沅老的后裔。因为我们没有参加一九九四年的监洪沔联合续谱,这样就断代失去了连接。
转眼到了六月。六月九日,我来到陈场——我工作生活了二十五年的地方。现在我虽然居住在仙桃城区,但我的户籍仍在陈场,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仍在陈场镇教育组(现在改称为陈场镇中心学校)。对陈场的很多人和全镇各村,我是十分熟悉的——这是我的第二故乡。陈场负责续修族谱的我的两位年纪比我小的前辈——祥武和祥炎热情地接待了我,向我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情况和感到比较难办的地方,于是,我们一起租了一辆“柳州五菱”,先后走访了杨场的沈湾、潘场的曾湾和小河的剅台等地方的宗亲,他们称赞这次续修族谱搞得好,搞得及时。潘场曾湾的祥炳公,将自己家珍藏的民国族谱交给了我,特别是剅台的令全兄,从自己的楼上,提了一蛇皮袋族谱下来,经清点,有民国十九年续修的老谱六本,一九九四年监洪沔三县市部分地区联合续修的新谱二十三本共二十九本交给我,以表示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期盼。
我兴致勃勃地将这三种版本不同年代的三十本谱牒带回办公室,这样,我们就有了六种不同版本的六十多本老谱本了,时间跨度从民国六年即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九四年近八十年。
六月十一日,我开始一本一本地翻阅剅台老谱,当我翻到第五卷第六十五页时,被“广作”二字所深深地吸引。我足足停留了一分钟,从内心深处发出了“我的祖宗,你原来在这里”的呼喊。此时此刻,我才深切地体会到:水木之情,悠而远;骨肉之情,深而沉。我从头又看了一遍后,才拿起笔,进行详细地记录。原来,我们确实属于子校的后裔,从子校往上溯,是沅老,是崇德,是宽公,脉络清晰。从子校往下,子校生有六个儿子,长子继,次子纴,纴子世泽,其子大作,大作的长子诰,次子典,典有八个儿子,六子叫友仲,友仲的长子桂,桂只有一个儿子临,临的长子叫宏肇,宏肇生有四个儿子,按“荣华富贵”分别取名为闻荣、闻华、闻富、闻贵,三子闻富生有二个儿子:贞用、贞宾,兄弟二人由天门迁徙到沔阳。贞用的儿子尚廉,生了二个儿子,大儿子衍伟有三个儿子,长子兴祠又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叫毓京,京生了四个儿子,老四叫传铨,传铨有六个儿子:纪义、纪元、纪鲁、纪德、纪麟、纪成,这六个儿子,都有后人,广派弟兄一共十四人,真可谓人丁兴旺。广作就是老六纪成的独子。广作以后的子孙,剅台民国十九年的老谱中没有记载。幸好,我们这一脉人上溯到了广作,而柳湾还有几个支房,有的记忆上溯到庆派,有的只上溯到繁派,就差“昭、宪、庆”这三代人脉,无法与广派相衔接,真是十分可惜又而无可奈何。
经过进一步的考查,小河富有垸和从柳李三队菜园湾迁到我队的令坤兄弟们及迁到柳李五队的金令兄弟们,都是老二闻华的后代子孙,难怪我小的时候,每年逢年过节,我们这些小孩子们,随着柳湾的很多的长辈,一齐到富有垸去拜年祭祖,烧香叩头放鞭鸣炮,场面极为壮观,十分热闹,原来我们是一家人,有一位共同的先祖——宏肇。据老谱记载,宏肇,字肇祥,号必桢,别称瑞齐,邑庠生,就是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州府学校的学生。谱上没有写明其出生时间,但有他的第二个儿子闻华的夫人李氏的出生时间:明朝万历丁酉年正月初一日己时,即公元一五九七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了。闻华的三子贞辅,生于崇祯癸未年七月二十二日亥时,即一六四三年,比照贞辅贞用也当为同时代的人。传铨则可比照传延,传延生于雍正辛亥年冬月初三午时,即一七三一年,还是乾隆庚子年即一七八○年的举人,官授大治县教谕。难怪令坤原先的大门前有一对威武雄壮的石狮子,原来他家先祖中过举,当个朝廷的官。在朝廷当官的,我友仲房系记载于谱的还有:友仲长子桂,在石门县当教谕,并由天门迁徙到了潜江的江汊垸。友仲的二哥友价,友价的长子以斌,在湖北安陆府做官,也把家从江西吉安迁到了汉阳府沔阳州的谢仁口。以斌的儿子昇在,也做了监利县训导。宏肇的四子闻贵他的后裔主要在洪湖乌林一带繁衍生息。原来,我们和洪湖谢仁口、乌林、莲子口也属同一房系,拥有同一位先祖典公。从中可以看出:繁南约同谢仁口、莲子口的洪湖族人共同续修族谱的原委了。前些年,当祥刚、德山等柳湾的族人到洪湖的莲子口、谢仁口、汊河口等地的时候,那里的族人总是热情款待,亲如一家。原来四百年前的确是一家人。这种“敬宗睦族”的精神和风尚,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四百多年后的今天,在我柳湾弹丸之地生息的曾氏一族,人丁兴旺,人才济济:具有大专学历者十八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二人,更有骄子德雄和德勇,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他们遍布全国各地,甚至迁居国外的阿根廷。仅以我家为例:大女儿德英,相夫陈圣海,迁居南美洲的阿根廷,在那里生息繁衍。长子德雄,已成为广州人,而且还是广州市人大代表,正处级研究员。次子德杰,已迁居落户仙桃城区。侄子德发,也迁居大悟县城区落籍。他们都先后离开了柳湾,若干年后,他们便成为了新的地方的始祖。留在柳湾繁衍生息的,就只有德国及他的后代子孙了。在柳湾,象我这样的还有很多,老一辈的祥凤,到了重庆,祥豹在武汉。与我同时代的德洲及他们三兄弟,已在河南濮阳落籍了。年轻一代就更多了,有的在天津,有的在山东,有的在南宁,有的在枝江,有的在武汉,有的在广东,有的在湖南,他们从事着各行各业的工作,为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科技和教育等方面建功立业,为国尽忠,为民造福,光宗耀祖,屡显辉煌,展示我柳湾曾氏深厚的家族底蕴。
四千年成为历史,四百载也已过去,巍巍昆仑依旧,滚滚长江东流。祝愿曾氏蒸蒸日上,祝愿祖国繁荣富强。
                                                         2010-7-9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6 17:41, Processed in 0.035979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