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韦覃陆罗农莫庞蓝雷杨 › 韦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祠堂博览 - 韦氏源流

2013-5-20 12: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819| 评论数: 0

 

 

韦氏源流 韦秋兴

炎帝、黄帝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母系、父系氏族社会,又以他们为主体与东夷少昊族组成了"华夏民族集团"。因而,"炎黄"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比黄帝稍晚的韦姓祖先是"五帝"之一的帝颛顼高阳氏。按《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娶姜姓炎帝后裔氏族部落女嫘祖为妻,生子昌意。昌意娶今四川岷江流域的姜姓蜀山氏族部落女昌仆为妻,生子颛顼。颛顼聪明伶俐,15岁就能协助处理部落事务,成年后,继承了祖父黄帝的华夏部落联盟军首长职务。颛顼娶滕坟氏族部落女"女禄"为妻,生子老童。老童娶根水氏族部落女骄福,生子重黎、吴回。吴回有子陆终,其母不详。陆终娶鬼方氏部落长的妹妹女隤为妻,怀孕长达三年,生了三个儿子,接着,又从其左肋出生三个儿子。一子名樊,又叫昆吾;二子名惠连,又叫参胡;三子名篯,又名彭祖。彭祖继承父亲的氏族部落长职务后,注重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形成彭祖部落。他约生于帝尧初年。

黄帝氏族部落联盟以龙为图腾,后裔氏族有因地名、水域或祖先崇奉物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图腾崇拜。彭祖的得名,与其部落善于养豕(猪)及用豕皮做大鼓有关。部落在庆典、祭祀或作战时,均以击鼓为乐,久而久之,便以大鼓为图腾崇拜,又以大鼓的"嘭嘭"之声而姓彭(名篯),居地亦名彭城(今江苏徐州),彭祖亦称大彭。彭祖擅长调养,做的肉汤特别有营养。他因常做山鸡汤献给帝尧喝,得到赏识,被封于彭城。传说彭祖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享寿800岁。

彭祖的氏族部落中,有以黄帝的龙图腾为称号的,也有以大鼓或豕为图腾徽号的。到大禹为华夏部落联盟最高军事首长时,彭祖裔孙彭寿任彭祖氏族部落长,和禹的关系亲密。禹建立夏朝(前2070年)后,封彭寿为大彭国君,定都彭城(今徐州)。后羿、寒浞篡夺夏政权后,彭伯一直不叛夏朝,后来又出兵助少康夺回了王位,立下大功。少康登位,论功封赏,便封彭伯(名字失载)的支族元哲于韦地(今河南滑县,邑城在县东南50里的废韦城,今名妹村)立国。因元哲氏族是以豕为图腾,故改姓为豕韦氏。元哲是彭伯寿的裔支孙,那么,元哲就是颛顼高阳氏的第十代孙、黄帝的第十三代孙了。

夏代时,彭伯国势力大,地位高,其裔支孙的豕韦国地位也较高。夏王朝传到夏王桀时,成汤为商国君主,国力强大,开始灭夏。与夏王朝亲密的韦、顾、昆吾等国忠于王室而不叛。成汤在稳定东方后,向西进军,便先灭了韦、顾、昆吾等小国。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后,被灭的韦国余民,有的沦为新封刘累(帝尧后裔)子孙的奴隶、旧贵族在四散逃亡时,约定以国名韦为姓。其中有一支韦国旧贵族辗转逃到了今陕西扶凤县境内,裔支又迁入今陕西周至县境内,形成韦谷、湋水、湋川、湋渠等名称。再传到商末时,人口增多,地域有所扩大,首领韦伯便在湋川村修筑了邑城,建立了韦方国,依附于以周原(今属扶风与岐山县交界地区)为都的周伯国。周武王向东进军灭商纣王时,韦国君率军参战,立下战功。

一、武王封姓

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后,周武王论功行赏,封韦国为"伯"爵国,国名称韦伯国。周原出土的甲骨文中记载为"韦伯",这个韦"伯"古今的姓氏书无记载和考证,不知其名。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四上》的记载,所说的"韦伯遐"就是指的"韦伯"。名字叫韦遐、加爵位称"韦伯遐"。因为从韦遐至24代孙韦孟,约有1400年,恰与商末至西汉文帝时期的时间相吻合。因此说,韦姓人的本姓祖先是韦遐。

韦姓渊源示意表

黄帝--昌意--颛顼--老童--吴回--篯(彭祖)--?--裔孙彭寿--?--别支孙元哲(夏末亡国)--失传--韦伯遐(商末周初人,复国于陕西扶风,后迁于河南滑县,春秋初迁于彭城,战国周赧王时亡国)--韦孟(韦遐24代孙)。

西汉建立以前,以国为韦姓的人家逃往各地,能寻出足迹的,只有今陕西关中、河南滑县、山东成武、江苏徐州等地。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沿途留居的韦姓人一定很多,只是难以知晓了。战国至秦朝时期,彭城的韦姓人也一定很多,只是很难考证出具体人家。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以后,始有韦遐第24代孙韦孟的记载。这个韦姓家族虽然在秦朝时以农为业,但却以耕读传家,人丁兴旺。韦孟在西汉初以才学入长安做官,韦姓源流亦从韦孟说起。

二、彭城韦孟迁于邹

韦孟年少聪颖,博学多才,入长安为官后,深得汉高祖同父异母兄弟刘交的赏识。高祖六年(前201)废楚王韩信后,分其封地为二国,刘邦封其叔伯兄刘贾为荆王,封弟刘交为楚王,都于下邳。有薛群、东海、彭城36县属地。楚元王刘交赴楚王国后,拜穆生等人为中大夫,高祖又拜韦孟为元王傅。元王对韦孟十分尊重,又拜他为王子夷王傅。夷王仍尊重韦孟,又拜他为王子刘戎傅。刘戎继承王位后,十分暴虐,对祖父刘交的老臣不礼,重臣相继辞官。太傅韦孟见刘戎荒淫无道,作诗规劝,刘戎不听。韦孟愤而辞官,回到家乡彭城(今徐州),读书写诗为生,成为彭城韦姓尊重的儒吏。此后,他又举家迁于邹(今山东邹县)。从此,彭城、邹县均为韦姓人的分布地。

韦孟去世后,葬于邹。其子、孙、曾孙四代都以诗书传家,皆为汉朝官吏,形成邹地韦姓大族。彭城的其他韦姓人亦有相继徙邹的。后来,这些韦姓人家,又向异地迁徙,逐渐形成齐、鲁各地的韦姓氏族。

三、邹地韦贤迁长安

韦孟五代孙韦贤自幼好学,诚实少言,专心读书,衣食不讲究。成年后,精通《诗》,兼通《礼》、《尚书》,朴实无华,待人忠厚,甚得家族及乡里人称颂爱戴。之后,又在家乡收徒讲学,名声大振,号称"邹鲁大儒"。地方官员向朝廷举荐韦贤,汉武帝派使者赴邹,以"公车"征聘他入长安做官。韦贤遂告别乡亲父老。留下第三子舜在家奉祀祖坟守业,携妻子及另三个儿子韦方山、韦弘、韦玄成入长安(今陕西西安)。

韦贤到达长安后,汉武帝面授韦贤为《诗》博士,任命为给事中。武帝去世后,皇太子刘弗陵即位,称汉昭帝,韦贤负责为汉昭帝讲授诗义,当了汉昭帝的老师,晋升韦贤为光禄大夫詹事,又任为大鸿胪。汉昭帝营建平陵,韦贤即以昭帝之朝臣徙家平陵邑。昭帝以后,又值汉宣帝营建杜陵,并诏敕高官富资者徙入,于是,韦贤之子韦玄成又别徙杜陵。

四、西北地区的韦姓

#p#分页标题#e#

杜陵韦玄成的裔孙韦端,父名失载。汉献帝时,韦端以文武双全出任凉州(治所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全省,青海的湟水流域,陕西定边、吴旗、凤县及略阳,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牧,家眷随往,同族邻里人也有随迁的。韦端年迈回洛阳任太仆后,大名士孔融又向曹操上书,举荐韦端子韦康出任凉州牧。后来,凉州的马超举兵反抗曹操,韦康不从,被杀害。凉州的韦姓人分别逃入今宁夏、甘肃、内蒙古及新疆等地。入西域(今新疆)者,有的又去投靠汉武帝时经商入疏勒的韦姓人。

北魏时,京兆人韦千里携家眷出任略阳(治所在今甘肃天水东北,辖境相当于今甘肃静宁庄浪 、张家川、清水等县地及天水、奉安、通渭部分地区,北魏时治所移于今秦安县东北陇城镇)太守。

隋唐时期,先后有13名韦姓人赴甘肃地区做官,韦姓人又有徙入。唐代京兆人韦曾任泾州(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北,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六盘山以东等县)营田判官。韦协、韦伦、韦师实先后任秦州刺史,因此迁入或慕名从韦姓者亦有不少。

五代十国、北宋时期,又有韦姓人迁入西北地区。至元末明初时,秦州(今甘肃天水)出现了韦正家族,他的祖父、父亲均为官,是武将世家,极有威望。元朝末年,他率众起义,响应朱元璋的反元斗争,立下功劳。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任韦正为河州卫指挥使,期间迁入或从姓韦的人较多。传至清代及其以后。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都有韦姓人分布。

五、京兆韦姓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71年)后,北方逐步统一,迁徙于外地的韦姓人大部分又返回京兆。

归服北魏后迁居彭城的韦道福,有子韦宗欣,以战功被封为杜县侯,举家返回杜陵。

迁居襄阳的韦华家族,繁衍形成数十个家庭。传到第五代中的韦鼎,举家迁回杜陵。

从各地返回京兆的韦姓人和一直留居京兆的韦姓人,约在北周及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宗族及"八公房"(堂号),是韦姓的鼎盛时期。

西汉韦玄成一支,发展到魏时,因韦胄被魏帝封为安城侯,故又封其长子韦潜家族居杜陵,袭父爵守业,称为"西眷",又称"平齐公房"。

韦胄次子韦穆,称为"东眷",其曾孙韦楷,楷子韦逵,逵子韦阆,历任太守、政绩突出,其子孙后代以其美德和盛誉,自立堂号,称"阆公房"(即韦阆之后)。

韦阆后裔韦道珍子韦邕,邕子鸿胄,鸿胄子韦淹,淹子云起。被隋帝封为彭城公后,另立门户,堂号为"彭城公房"。

韦阆弟的儿子韦真嘉,曾孙韦夐、北周帝封其为"逍遥公"。其子孙自立堂号为"逍遥公房"。

韦真嘉孙韦叔裕(字孝宽),官至隋尚书令,封为郧襄公,子孙自立堂号为"郧公房"。

韦穆弟韦愔的八世孙韦瓒,任隋司农卿,封为南皮县伯,子孙便自立堂号为"南皮公房"。

韦穆十代孙韦温,有子数人,因是中宗韦皇后的家族、诸子都娶公主为妻,封驸马都尉,韦温便独立门户,号为"驸马公房"。

东眷韦穆弟韦愔的七代孙韦挺杰,官至北周抚军将军,儿子韦遵,封龙门县公,便自立门户,堂号为"龙门公房"。

未自立堂号的京兆地区韦姓居民,做官后便自称"京兆韦氏"。这八大姓支系族和西眷"平齐公房的祖先同是汉丞相韦贤。他们的子孙后裔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流布全国及海外。

六、韦姓人迁入晋地

晋地的韦姓人是汉代从平陵徙入的韦贤后裔。至晋代有平阳(今山西临汾)人韦忠、任郡府功曹,后因功,又为镇西大将军,再任平羌校尉。其家属也成为平阳的显贵名门。

南北朝、隋唐时期及其后,先后有21名韦姓人去晋地任地方官,家人或族人便有相从定居者。晋地的韦姓增多和发展后,有的又迁入冀州(今河北)及东北(今辽宁、吉林、黑龙江)地区。

七、中原地区的韦姓

韦玄成后裔韦弘,在以长安为都的晋愍帝(313-316年)时,任议郎。汉(前赵)帝派军西攻长安时,韦弘随父迁居洛阳避难。因生活困难,韦弘便去投靠洛阳富豪应詹。应见韦弘仪表非凡、知书达理,心中喜爱,便将年方18岁的女儿许配给他。又向晋元帝举荐韦弘之才,元帝召韦弘入建康(今南京)做官,拜为少府卿。

北魏代郡(今河北蔚县)太守韦郑子,政绩突出,被召入朝做官。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韦郑子便携家眷从京兆迁入洛阳,遂成为洛阳荣耀家族之一。

另有建康的韦崇家人迁入洛阳。

八、齐鲁地区的韦姓

齐鲁(今山东)的邹地(今邹县),是西汉大臣韦孟家族的迁居地。传到韦贤时,不仅其家族人丁兴旺,成为邹地豪族,而且投靠的彭城同族韦姓人家或韦姓弟子也富裕起来,成为大姓。韦贤携家眷入长安为官定居后,三子韦舜留邹地守业。二子韦弘任太(泰)山尉、太守数年,遂有同族的韦姓人从邹迁于太山地区。后裔韦著被拜为东海五国丞相,名震齐鲁,投靠或慕名迁入东海地区的韦姓人不少。

三国、魏晋时期,先后又有韦姓人做官或经商而迁居齐鲁地区。

隋唐时期先后有11个韦姓人赴齐鲁地区做官。如唐代京兆人韦商伯任金乡尉,韦湜任齐州(今济南)刺史,韦万顷任曹州(今荷泽、曹县、成武、东明、兰考、民权等县地)刺史,韦世师曾任博州(今聊城,高唐,茌平等县地)刺史......。齐鲁地区的韦姓人后来又有向东北、南方、西方迁徙的。

九、苏、鄂、皖的韦姓

彭城是韦姓人在春秋后的一个聚散地,其后又有韦姓人迁入建康、云阳(今镇江)、吴郡(今苏州)、广陵(今扬州)等地;襄阳(今湖北襄樊)是京兆韦姓人向南迁徙的中心地区;皖地的芜湖、合肥是韦姓的聚迁地。

 

 发表留言

版权声明: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祠堂博览》网站完整栏目、版面设计,或私自在服务器上做镜像。转载或转贴本网站原创作品的,都应注明本网站名称、网址、作者。如有违反者,《祠堂博览》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
    在本网站除署名为本站编辑、记者的,所有发表的文章、点评,均不代表本站观点,一律文责自负。发现有违法的言论,将不事先通知即行删除。本网站对于论坛网友发布的内容所引发的版权、署名权的异议及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站提供的标题联接无法长期保证链接的有效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8 05:28, Processed in 0.033023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