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其他姓氏 › 其他百家姓 › 查看内容

三国谋士简雍第55代后人立志寻根 重修百万人族谱

2013-5-20 18: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13| 评论数: 0

三国谋士简雍第55代后人立志寻根重修百万人族谱

  管理和个性的对撞期——

  姓名的“国标”要不要?

  三国谋士简雍第55代后人、荆州老人简梅松就立志寻根,重修百万人族谱

  人名看似个人的事,却有很强的社会性。名字能传达的信息,不仅是标定一个人,还顺带透露出丰富的社会信息。除了与历史,民族,地域,习俗等相联系,从当下“取名观”的变化里,还能看到中国的多元并进,看到年轻人的渴求与焦虑,看到个性化色彩强烈的权利萌生。而接下来的问题是,走向尊重个性选择的“姓名观”,在相对刻板的户籍、学籍、就业、医疗等社会管理面前,应该是一副什么姿态呢?

  重修族谱—— 姓名“回家”背后的文化嘱托

  “有千年不刊之书,无百年不续之志。家谱从精神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地方志,是对民族的记录,可以作为城市记忆的基本材料。中国文化传统中,先为家,后为国,其后为天下,家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概念。”

  我们的名字,走到今天这一步,被称为“时代的捉弄”。

  花里胡哨的文化碰撞中,“赵C”、“王冫冖”、“是朕”都来了。

  这么多“不入流”的名字同时绽现,整个社会感觉措手不及。于是,研究姓名的文化学者们开始质疑:中国人的名字已经被带到沟里去了,现在取名字已经没有了原有的一定之规。

  取名字要不要讲规矩?在这个提倡个性自由的时候,很多潮人们对学者颇有微词:这你也管!

  但是,近些年来,一些城里人开始了他们“逆流而动”的返乡之旅——寻根。“我从哪里来,我的血液中印记哪种基因?”这个疑窦,在目前城市化造就的“个体孤独”中慢慢成了一种难以排遣的情结。

  2006年,大连举办了首届中国孟子文化节,号召海内外孟子后人来大连祭拜孟子。据称,当时一共召集到海内外200余名孟子后人,有来自马来西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地的华侨。其中,辈分最长的为“广”字辈,是孟子第七十代孙;辈分最小的是“佑”字辈,为孟子第八十代孙。而这,只是近年来各地兴起的修家谱热潮中的一脉而已。

  据说,在广东一带,很多人有两个名字:身份证上一个,家谱上一个。前者是法律意义上的,后者则是照应家族血统。

  其实,早在2001年,文化部就曾下发文件阐释家谱的意义——

  作为姓氏文化中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是记载同宗同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谱,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这么看来,给自己的姓名一个族系认同,让自己的名字“回家”,是人永远也摆脱不掉的精神归属。

  取名“产业”—— 这种在意隐藏了很多现实情绪

  从这个网站上,我们在看到一般人对名字与命运重视的同时,也读到了年轻人的负重、不安、焦虑。可能他们自己并不相信“运势”真的隐藏在名字里,但是,有个小小的慰藉,也是不错的。

  多年前,国内一家“算命网”成立了,随着其在线取名、测名的不断“专业化”、“智能化”,业务逐渐繁忙起来。

  根据网站的数据,其用户中七八成分布在南方城市,90%的用户年龄在18-40岁之间,主要用户群体是上班族和公务员等,大专、本科学历占80%。人们纳闷,为什么这些有着较高文化水准、生活在文明程度更高环境中的人,反而这么在意“名字”?是他们迷信吗?

  有文章分析此类现象称,这是大城市生活对个体心理侵蚀的慢慢显露。生存压力和高负荷劳动很容易扭曲年轻人的认知心理。

  从这个网站上,我们在看到一般人对名字与命运重视的同时,也读到了年轻人的负重、不安、焦虑。可能他们自己并不相信“运势”真的隐藏在名字里,但是,有个小小的慰藉,也是不错的。但正是这种焦虑,成就了取名的“产业”走向,上千元的“测名费”、“改名费”,付款过后还是安静不下来焦躁情绪。

  其中,现实情绪的漫染,还存在于权利的领域,这一点,从姓名权里也能见到。

  有户政管理工作人员在系统中调阅发现,现在,类似洪黄、陈林、蔡王、颜张、黄杨、丁叶、庄林的姓氏越来越多了。

  有人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年轻父母追求个性的心态,很正常。更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很多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姓氏得以传延,从名字上来体现男女双方家庭的姓氏。有人将这称为“女性的自主情绪”。

  伴随着名字的权利化,功利情绪也在这里渗透了——这体现在著作权上。有位年轻文学爱好者名叫刘心武,当他在国内文学期刊上发表自己作品的时候,著名文学家刘心武站了出来,称其“欺世盗名”。

  据此,人们争论:名字真的可以据为己有吗?这个问题现在谁都说不清。但隐藏在这背后的来自权利的情绪,显然已经让社会上部分人行动了起来。

  名字“国标”—— “符号管理”与个性自由的对撞

  中国人的姓氏保留了血统的纯正,因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生物学的巨大而无形的资源,是需要珍惜和继续规范保护的。愿每人都有朗朗而响亮的姓名,既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的要求,又寄托了父辈和自己的希望,同时也不致经常被误读其音或错写其字。

  重庆市民欧阳成功将儿子的名字“欧阳祖民”改为“欧阳成功奋发图强”,可他前往公安机关登记时,却因八个字的姓名超过了中国户政电脑系统显示长度遭到拒绝。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系统性管理精确化,个性化张扬同时并存的时代。吊诡的是,前者在内动力上要求模式统一,后者则更注重突破和多元。而这种对撞也同时体现在法律条文中:《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冒用。

  但同时,《居民身份证法》则规定:“居民身份证使用规范汉字和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符号填写。”于是,你可以想象到,接下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尴尬场景。对于那些“创意十足”的名字,有人提到,由于大部分信息化管理系统或者提供的表格中,姓名长度都有限制,姓名太长会给升学、工作、生活带来不便。

  另外,在实际生活中,起名也要考虑到公众的接受度,尽量不要太奇怪、绕口。

  公安部的《姓名登记条例》对姓名长度作出规定,即除使用汉族以外其他民族文字,或者书写、译写汉字者以外,姓名用字应当在2个汉字以上、6个汉字以下。同时规定,姓名不得使用或者含有已简化的繁体字、已淘汰的异体字(姓氏中的异体字除外)、自造字、外国文字、汉语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符号和其他超出规范的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范围以外的字样。

#p#分页标题#e#

  有人对此持有异议:中国上下几千年,从未规定过一定不能以字母数字入名,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历史却在约定俗成中默认了这种传承。有评论认为:“其实,计算机的设计与这种字、符不相容的事实已经说明,这是与文化传统相违了。”

  话说到这里,不得不反思一下:是某些人太过激进,还是管理制度太落后了呢?有网友存心揶揄,于是“突发奇想”:今后取名干脆都用数字得了。比如,第15亿 个 中 国 人 就 叫“1500000000”,下一位出生的就叫“1500000001”,省时省事、不会重复,又能减轻部门管理压力,岂不皆大欢喜?

  不过,争论也有好处,至少通过这个过程形成了一条共识:在姓名问题上,应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记者 肖明君) (山东商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16 18:30, Processed in 0.044247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