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李黄陈张周梁何林吴刘 › 张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寻根问祖,湖广两籍张姓!

2013-5-21 10:44|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1353| 评论数: 0

满意答案

张姓始祖-----挥

人物   2009-03-31 13:02   阅读21   评论1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汉代开国元勋张良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日前,射洪县一读者报料称,射洪县柳树镇居住着张良的后裔,并发现了张氏宗谱。

民国县长为宗谱题字

这位读者所称的张良后裔居住在射洪县柳树镇及明星镇的十多个村,人数超过万人。收藏族谱的主人是一位退休教师,今年71岁的张萃应。在张大爷家中,记者见到了珍藏70年的《张氏宗谱》。此谱共分四部,一部为《世系》是总纲,另三部分别为《孟部》、《仲部》、《季部》。全套书近400页,大约12万字。因年代久远,书页已经泛黄,其中几卷的封面已被虫子蛀蚀,少许书页已经脱落,文字为正楷繁体。

记者看到,这四本线装宣纸手写本,完成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在《世系》中,详细记载了1937年修订之初,曾得到射洪县政府的批示和支持,县政府有关人士专门为族谱写了两页的《序》,还加盖了“射洪县县政府之印”的公章。当时的县长吴嘉祥还在族谱的扉页上题写了:“其本也固,其源也浚。振振绳绳,德门之庆。”

《宗谱》《史记》记载一致

据《张氏宗谱》之《世系》记载,张氏的祖先与黄帝同属“轩辕氏”。“轩辕氏以姬为姓,三妃鱼氏生子少昊、青阳氏。少昊氏第五子名挥。挥造弓矢,张罗以取禽兽,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此张得以姓之初也。”从张姓始祖挥开始计算,西汉留侯张良就是挥的73代玄孙。

在介绍张良时,《世系》是这样记载的:“良,平之子,字子房。当始皇并吞六国灭韩时,良以万金之资招募力士,欲与韩报仇。及始皇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以铁锤击之,误中副车,逃匿下邳,至圯桥语黄石公,令取履授以兵书,后为汉高祖国师,封留侯。良长子不漱,次子辟姜……”同时,也记载了张良的父亲张平乃韩国左相。就张良的记载,记者查阅了司马迁写的《史记》之《留侯世家》中有关章节,所叙情形完全一致。

张良后裔明代入川

《张氏宗谱》之《世系》记载,张氏之118代孙张钦,为南宋末年端宗时大夫,后由江西逃到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一个叫卧牛池八面碑明珠湾张家河口的地方居住,生子金伦。金伦的长子凤纲生八子,“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兄弟六人自楚迁蜀,占盐亭、占中江、占安岳、占遂宁、占蓬溪者,各占立族,现称望重,惟我祖张万宇。”

在介绍张万宇时,这样记载:“张凤纲子,占古梓州(今三台)通泉县仁村镇(今射洪县柳树镇)。掐指一算,给笔者报料的张先生,以及保留家谱的张萃应老人均为张万宇的15代孙,为张良的61代孙。从这部家谱记载推测,目前的盐亭、中江、安岳、遂宁、蓬溪都应有张良的后裔。

张氏族人想认祖归宗

据张萃应老人介绍,自射洪县柳树镇张姓的望祖张万宇开枝散叶以来,张姓望门中人先后三次修订族谱。清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万宇祖的后裔文明祖主持族人在今射洪县柳树镇凤凰村修建祠堂,称张家营,每年清明节,张氏家族的男丁都要聚集在张家营祠堂吃“青苗会”,热闹非凡。但此后,祠堂被拆除,只是祠堂内的古黄葛树尚存。

张萃应老人说,文革期间,他家保存的《张氏宗谱》差点被造反派抄出烧毁,他的父亲将其缝进枕头才躲过一劫。2000年张萃应退休后,便闭门在家手抄家谱,9年来他已抄了五部共20卷。2006年冬,族人张治康、张萃佑、张萃应、张萃明、张萃林、张萃勇共同出资将四卷家谱各复印了30部,分发给30位张良后裔妥善保存。

汉代留侯张良后裔在射洪的消息传开后,在四川省张氏家族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张氏家族后人都先后来电来函或亲自派人来看《张氏宗谱》,一致认为张良是他们的共同祖先,并拿出史料作为佐证。今年3月中旬,广安的张泽老人专门辗转到射洪县柳树镇找到张氏后人,愿意认祖归宗,联络他那里的数万张氏族人续写《张氏宗谱》,并把在射洪发现的四卷《张氏宗谱》一一复印后带回广安,作为续修家谱作参考

+1 已赞过

满意答案

芦天鹏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
   张姓图腾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因挥住在尹城国的青阳,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其中,以迁居韩国的张氏影响较大,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韩国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后南迁宜阳(今河南宜阳县韩城),又迁阳翟(今河南禹州),最后迁至郑 (今河南新郑)。赵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最 后又迁邯郸(今属河北)。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 市)。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世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后成为 大姓。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众一些少数民族分支改姓张姓。
  4、据公安部统计人口最多的姓氏是张排第三,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编辑本段]得姓始祖  
   张姓得姓始祖-张挥
  张挥。张姓的诞生很古老,约有五千年历史。在人文初祖黄帝时代,黄帝有一子叫少昊清阳氏,少昊之子挥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一次,他观看夜空,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经过研究,发明了弓。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补充据说张姓的始祖名“挥”,他是黄帝的孙子(一说是黄帝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弓箭和网罟 (gu)。弓箭和网罟作为当时的新的生产工具,使人们可以猎取更多的鸟兽,捕捞更多的鱼虾,又能够减少猛兽对自身的伤害。挥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产弓箭和网罟为业,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
  张姓公认的血缘亲祖黄帝是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以德经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选贤任能,严惩顽凶,开创了一个歌舞升平的盛世。
  张挥是张姓的得姓始祖,但张挥与黄帝的关系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张挥是黄帝之子,另一说则认为他是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子,即张挥为黄帝之孙。《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姓氏急就篇》、《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有关姓氏学的史籍记载虽稍有出入,但都主张挥为黄帝之孙说,其称: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造弓矢,实张罗以取禽兽,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后世张氏后裔所修张姓族谱、张姓家谱多有沿用此说者。
  清乾隆甲寅重修裕裔堂版《张氏家谱》卷三《受姓渊源考》云:“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生少昊金天氏,又号青阳氏,第五子挥始制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持张挥黄帝之子说的有《广韵》(下平声十阳)、马骗《绎史》等,张氏后裔所修张姓家谱也有很多赞同此说。
  中国人姓氏之得皆有渊源,而且遵循一定的原则。姓氏命名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国、邑、乡、亭为据的,有以人之名、字、出生秩序、官、官名、爵、爵系、国符、技、事、谥、谥氏、邑系、邑谥、族、族系等等为据的。
  张姓始祖挥之得姓亦基于上述原则。尽管在张挥是黄帝之子还是黄帝之孙这一问题上,古文献记载各持一端,但具体到张挥本人的情况,则无大的分歧,都承认其制弓矢、官弓正、祀弧星这一基本事实。然则,细心的读者还会从我们前引文献中发现,记张挥之得姓,有“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和“性长弓矢,善张纲罗,世袭其职,因赐姓曰张”等微小区别。据此,我们可以说挥之得姓为张,是以技即职业为姓,也可以说是以官为姓,或者记作以职官为姓。
  张挥墓祠
  张挥公园坐落于今河南省濮阳市属濮阳县城东关,金堤以北、南环路以南,占地1000余亩。建有挥公墓、挥公碑、挥公像以及名人碑林、祭祀广场、展览馆等设施。
  挥公墓为圆型,直径20米,基座高2.6米,土球高5米,墓基采用料石砌筑。
  挥公碑在挥公墓地南20米处,碑身高3米,宽0.76米,厚0.5米,碑阳刻“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墓”,碑阴刻挥公的生平与功德。
  挥公碑南90米处是挥公雕像,像基座高5.15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花岗岩粘饰。挥公像坐落在花岗岩基座上,像高3.3米,采用实心红花岗岩雕塑而成。张挥手持弯弓,身挎利箭,目视前方,威武雄壮,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挥公像基座四面有四组线描图案,记述了挥公的功绩。分别是“始制弓矢,射猎鸟兽,迎战共工,颛顼赐姓”
  每年清明节期间 ,海内外张姓都要来此举办寻根谒祖祭祀活动。

 

希望对你有帮助

#p#分页标题#e#

补充: 前言

“湖广填川”,通常理解为两湖两广移民四川。其实“湖广填川”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湖广”指什么地方?作为省一级行政区,早在元代就开始使用。当时“湖广行省”,治武昌路,地盘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以及贵州海南、广东、广西。明代,行政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湖广布政司”辖湖南、湖北两省。清代地方官制有变革,以总督、巡抚为省一级的最高长官。清代 “湖广总督”只辖湖南湖北两省。
广义的 “湖广填川”还应包括两广、江西、山东和云贵等地的移民。
据清末资料记载: “湖广填川”入籍成都者皆系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贵10%江西15%;安徽5%;江浙10%两广10%福建、山西、甘肃5%。
但填川移民,很多都说是来自麻城孝感乡,这是讹传。我族主要是清代康、雍、乾时期由湖南祁邑先后徙迁于重庆市主城区以北山乡地带定居的同宗后裔,一些家里明明有谱传承,也照样流传着麻城、孝感之说。此说之流传因素很多。1、元末,明玉珍入川,其10万兵丁大多为随州人,麻城人早已定居巴蜀。2、张献忠攻占麻城时,曾得降众5万7千人,这些降众同湖北省内的壮丁一起合编为楚营,辗转入川,其中大部分落业为民营耕于川。张献忠入川号称六十万大军,败北后也大部落籍四川。3、清初填川移民,多数是先聚集湖北麻城孝感,然后再西上入川。因此,填川移民冒籍麻城、孝感以求庇护便盛行一时,以讹传讹,日子一长,不仅“全川不见有川人”以致一些人还不知其祖籍究竞来自何处。
我族现自称为“渝北族人”,是张氏南轩公五世孙——湖南祁邑始迁祖万隆公之次子再果公的裔。近几年我受族人之讬重修族谱,在整理旧谱时,发现我同宗族人入川者甚众,有的其今天的后裔不一定清楚自己的族史和家族世系。故此,据旧谱所载,现将再果公后裔中入川者(多数是万隆公的12—14世孙)及其前辈的世系集彔如下供同宗寻根参考。

南轩公五世孙万隆公之次子再果支后裔中入川各先辈世系集录彔
1再果2永保3思权4志温5义6谦7文玺8廷壤9朝宣10孔星11显汉12时宾13仕顺14我煜入川
13仕顺14我昊入川

4志温5礼6瑄7文宪8廷珂9朝爵10 贵11显德12奇宾13仕朋14我鼎15三颐子入川
12奇宾13仕朋14我鼎15三颐子入川

11显德12富宾13楚廷14玉忠入川
12富宾13仕应14我朝、諫、幹入川

11显德12毅宾13仕京字美寰配李氏入川
12毅宾13仕凉字玉寰入川,子三
12毅宾13仕景14我奇入川
12毅宾13仕諒配刘氏葬重庆府巴县邹家浦,
13仕諒14我藩字成忠子七入川;
13仕諒14我益字胜忠子三入川;
13仕諒14我芳字世忠子二居益阳
13仕諒14莲字大忠子三入川。

7文宪8廷珪9朝禄10 盟11显通12禹宾13仕俊14我宗15次子三清,三清次子16世荣入川
10 盟11显逊12学宾13仕仪入川
12学宾13仕伦14我宪15三治16世良字名举入川

7文宪8廷珍9朝栋10 恩11显魁12国宾13仕勲14我巍入川,居三圣
12国宾13仕熹14我崙入川

8廷珍9朝樑10 典11显星12经宾13仕御14我襟、15三植入川
13仕御14我祁入川、

6瑄7文魁8廷链9朝陞10魁星11显材12衍宾13仕藩14我荣、华、芳入川、
12衍宾13仕藻、满、油入川
7文魁8廷珺9朝陛10壁星11显廷12珏宾13仕鲁入川,鲁公有八子入川

5礼6荣7文杲8廷豪9朝立10福星11显镜12潘宾13仕任14我常入川
9朝立10袺星11显镛12权宾13仕芳14我刚字方宪入川、
13仕芬14我吉字方庆入川、
11显镛12推宾13仕蘭14我礼入川、
11显镛12蘭宾配王氏入川
11显镛12观宾13仕隆、仕礼入川
13仕茂14我勳

5礼6珙7文昊8廷宾9朝锡10 显11富金12秀玉13贞甫入川
10 显11富银12魁宾13仕祚14我然入川
12魁宾13仕裕14文先入川
11富银12星宾入川

5信6伟7文炤8廷梓9朝典10科星11显兆12桂宾13仕郡〔君邑〕14我迪15三策入川
12桂宾13仕琶14子一入川
12桂宾13仕榜14子一入川
11显兆12梓宾13仕位14我秦入川
12梓宾13仕贤入川
12梓宾13仕荣入川
12梓宾13仕康入川

7文炤8廷柏9朝润10景星11显极12大宾13仕政14我谐字文詠入川
12大宾13仕攻14我詮字圣言入川
11显极12正宾13仕齐14我諺子三迁入广西
11显极12维宾13仕舜14我谕字文教入川
12维宾13仕望14我价字文善入川
11显极12绅宾13仕圣14我鑣字文千入川
12绅宾13仕清14我钧子三贤迁广东

5铭6鑑7文高8廷武9朝选10 印11显顺12亮宾13仕球14我袭入川,子三。
11显顺12享宾13仕琜14我裴入川15三星
13仕琜14我裴入川15三建
13仕琜14我嘉字颂谋入川
12享宾13仕珠14 念入川,15三东、三楚徙外16三东之子随塑父入川
6鑑7文济8廷尧9朝积10 笙11显惠12尔宾13仕玮入川14我詠
11显惠12仪宾13仕宪字帝简失考
12高宾、瑞宾、恩宾、嘉宾、吉宾、美宾等六人失考;13仕顼字孔一,子我训入川;13仕珂字胜一,子我谋入川;13仕君字德一入川;仕秀失考。
5铭6銓7文潮8廷森9朝明10 选11顕生12舜宾入川
9朝明10 阗11顕球夫妇及抚侄12舜宾均入川

4志渊5德6达7文运8廷珊9朝宽10 望11显国12钦宾13仕朝14开科迁柳州
13仕朝14开奇入川
12钦宾13仕凤14开仕入川
13仕凤14开礼入川
13仕凤14开山入川
13仕凤14开富
10 望11显广12高宾13仕芳14开贵入川
5贵6昊7文兴8廷柯9添财10松11显端12国宾配李氏,夫妇入川
11显龙12赞宾13仕通入川14开上、正……
14开上15三提入川
13仕达入川14开亮、圣
12旭宾13仕智入川14开敕、佳

7文旺8春 9添银10桥11显仪12华宾13仕忠14开学15三贵入川
13仕忠14开宏15三远入川
10桥11显伦12南宾13仕圭14开藩15三就入川
13仕圭14开芳15三意子入川
9添银10梅11显佑12元宾、启宾三代居柳州

5贵6旦7文财8廷相9朝審10彩11显仁12盛宾13仕虎14开荣偕四子入川
13仕虎14开贵15三祝、三科、三义、三太均入川
12盛宾13仕象14龙锡、凤锡均入川
13仕象14圣锡、建锡均入川
12盛宾13仕狮14开仁15三子三吉入川
13仕狮14开智15三合三旦入川
13仕狮14开忠15三才三伦入川
10樑11显义12云宾13仕浩14开榜15三珍三珂入川
13仕浩14开明、开信均入川
5新6昂7文旻8廷秀9朝佑10潮11显春12良宾13仕胜14科先15三光16世吳入川
12良宾13仕鼐14魁先入川15三友、其、洪随父入川
10潮11显学12科宾入川
11显学12玉宾13仕宪14祿先15三杞入川,子二
11显学12雄宾入川
11显学12儒宾13仕楚14祠先入川
13仕楚14争先15三定16世科
17世科次子有鹏入川
13仕楚14才先15三东入川:三东子三:16世作、信、仰入川。
14才先字逸生葬重庆府鹤州米粮坝15三荣入川。三荣子二:16世斑、磯皆入川。
14才先15三鰲葬贵州。14才先15三执字国成葬重庆府巴县通源门外,子一16世用
7文旻8廷松入川
8廷兴9朝奎10暘11显秀12赏宾13仕元14忠先(翠先)入川
7文旻8廷旺入川
7文旻8廷玺入川
7文昇8廷籣9朝铭10鈺11显銀12贞宾,其子入川
9朝铭10镐11显圣入川
9朝铭10镇11显孔12贤宾13仕智入川
9朝铭10繯11显贤12伟宾13仕鸣入川子一:14芳先
5新6冕7文鑑8廷能9朝珊10舜11显政12仁宾13仕科入川
11显政12卫宾13仕殿14鹏先入川,子三:长子三夷偕三子:世华、谋、本入川第三子三菊偕子世楚入川
12卫宾13仕学14予先入川
13仕学14旭先15三仲入川
13仕学14阳先入川
13仕学14荣先入川
13仕学14寿先入川
11显政12衢宾13仕亮14贤先入川,子三惠
8廷远9朝瑚10尧11显二12俟宾13仕义、尚、坤俱入川
11显二12宦宾13仕题入川
11显二12富台入川
11显二12贵台入川
3思鑑4志辉5景6俵7文琪8廷德9朝廉10荣星11显鼎12联宾13仕尧14我仲、昱、伯入川
11显鼐12科宾13仕舜14我宜、交、相入川
12禄宾13仕魁入川

【注】:万隆公有11个儿子,嘉庆年间祁邑所修族谱,据说我渝北原存有20多册,是清请代从湖南送来的。由于各种原因,现己大部被遗失或损毁,且险些全部被焚。现存有的是有心的族人藏匿下来的,其中除再果支两卷外,还有再渠、再德以及再华等支的数卷也较完好。上面仅整理了再果一支,有关的宗亲,有什么问题可与我联系。


张宜寰集录
zzc0507@yahoo.com.cn

+1 已赞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30 20:22, Processed in 0.034261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