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李黄陈张周梁何林吴刘 › 李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台湾李氏同胞心中的圣地

2013-5-21 10: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19| 评论数: 0

中国台湾网 (2007年09月19日) 

  宋朝宝庆三年(1227),曾任汀州府宁化县儒学教谕的李火德来到上杭,看到山川秀丽,民情淳朴,于是定居在胜运里丰朗村(今稔田镇丰朗村)。李火德和夫人伍氏,勤劳俭朴,正直良善,孝友忠信,乐善好施,在当地深孚众望。由于伍氏未育,夫妇年老无子,63岁那年,由伍氏亲自操办,聘娶本村陈梅山19岁的女儿为侧室,婚后连生三子: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和二女:桂英、淑英。

 

  李火德在87岁那年因病去世,子孙扶柩还山。送葬队伍走到丰朗岗头时,原本晴好的天空,突然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刹那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送葬之人停棺避雨。暴雨过后,云开日现,然而,却不见棺柩,停棺之处自陷成坑。风水先生打开罗盘一看,认为这是天葬之风水好地,说:“大吉大利,天赐‘螃蟹游湖’福地,就此培土建坟,合乎天意,顺乎祖先。”并说:“‘游’者即向外迁也,他日子孙外迁,越迁越发达,越迁越兴旺。”李火德的墓地虽经多次重修,都不用石灰只用河石镶砌,据说,这也是风水先生传下的遗教。伍氏夫人墓在火德墓上侧数丈远,陈氏夫人墓在丰朗李家山。1991年,上杭县人民政府将李火德及伍氏、陈氏夫人三穴古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火德仙逝后,长子三一郎迁往胜运里大坪湖(今稔田镇大湖村),开火德后裔“游湖”之先河;次子三二郎考取元朝至元甲午科(1294)武举,选任赣州象湖镇(今属江西瑞金市)都阃府职,后携家人定居于广东程乡宝山(今属广东梅县);三三郎先移居胜运里杨梅洞(今稔田镇梅镇村),随后又携一子四五郎再迁广东程乡溪口(今属广东梅县),而另一子仕宝则迁到漳平永福李庄定居。李火德裔孙在“螃蟹游湖”风水理念的启示下,不断向外迁徙发展,分布在祖国大陆十几个省份百多个县(市、区)和台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英、美等13个国家。台湾现存的绝大多数李氏旧谱都奉李火德为“南迁入闽之祖”。1959年,台湾的李氏家族汇集过去的各种旧谱,合力编纂了一部《李氏族谱》,该谱指出:“独火德公,即我南下之始祖也”。台湾李氏宗亲总会编的《李氏源流》也说:“其徙居闽粤两省者,且多同为火德公一脉。”“本省(指台湾省——笔者注)李氏,大多迁自闽粤二省,分支繁盛。”台湾的李氏宗祠,绝大多数都供奉有李火德神主牌位,也就是说台湾李氏很大部分是李火德的后裔。

 

  李氏后人把上杭视为发祥之地,每年春、秋两季到火德墓地祭拜的裔孙很多,众多远道来朝拜者连个吃住、放祭品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向当地百姓租借房屋,十分麻烦,一直就想在火德墓附近择地建祠堂。由于丰朗村没有合适的好地方,直到清道光十六年(1836),才由永定湖坑火德裔孙、辛卯科举人李梦兰倡议修建宗祠。经过一番择址选地,李氏将宗祠选定在汀江支流黄潭河畔的官田村下村赛大丘。当年动工,历时三年才竣工,耗银2万余两。祠堂取名为“敦叙堂”,又名“火德公总祠”。祠宇坐北朝南,前低后高,成一“回”字形,又称“蜘蛛结网”形,喻示李氏后裔以祖祠、祖墓、祖地为中心闯荡四海,播迁五洲,却又牢记祖宗德泽,慎终追远不忘根本。

 

  李氏大宗祠为砖木结构式古典庙堂,占地5600平方米,有大厅三栋,客厅26间,住房104间。正面设有五孔大门,正中大门是用灰青条石和石板砌成的牌坊式门楼,牌坊镂刻有龙凤豸狮和花鸟浮雕。门楼上方竖着一块长方形石板,镌刻有道光皇帝诰赐“恩荣”两字。门楼横梁雕刻有“李氏大宗祠”五个大字,两边石柱镌版“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的对联。另外四口大门分列东西各两孔,内厢为圆大门,外厢为耳大门,左右对称,甚为壮观。

 

  走入大门门楼,前厅镂花屏风上挂着印度尼西亚万隆李氏裔孙送的“泽被远裔”横匾和广东汕头市李氏送的“李氏大宗祠”刺绣。踱出门楼,两边走廊墙壁挂满了各地裔孙祭祖的照片和李光地、李光耀、李登辉等李氏后裔的照片资料。中厅由三对合抱不过的大石柱支撑着,中间一对石柱上镌有清翰林院庶吉土莫树椿拜题的对联:“肇基址于琴冈,唐宋元明世推望族;溯渊源于柱史,帝王师相代有伟人。”左右两壁写有作为李氏家训的“忠廉”、“孝节”四个2米见方大字。中厅屏风上部写有明朝天顺年间上杭儒学教谕季远所撰的《李氏火德翁传》。

作者: 58.60.67.*  2008-1-21 23:56    

2 上杭李氏大宗祠——台湾李氏同胞心中的圣地


 

  转入屏风,经过两边回廊,抬眼一望,便见高大宽敞的正厅靠壁神龛上,有三组黑漆金字木牌,正中一块上书“李氏宋始祖火德太公妣伍、陈太孺人神位”,左右两块分别书有二至九世祖昭穆配享神位,正厅两旁墙上挂有修祠时捐款芳名牌。正厅座柱上挂着一副黑底金字雕字木长联,联曰:“星耀紫微之垣,审枢辅而定中居正,为穆为昭,洋洋乎在其左右;龙蟠杭永之界,会阴阳而毓秀钟英,俾昌俾炽,振之兮宜尔子孙。”

 

  走出侧门,大厅两边各有两排二层楼房,楼房之间有长长的天井,直通大圆门和耳门。转入正厅背后,却有一块风水术中称为“化胎”的宽阔空坪,坪后也有一排弧形的两层楼房,东西两头与厅两侧后排的楼房相衔接,所有楼房连成一体,成为很具客家特色的围龙屋,全祠26个客厅,104个间住房就分布在这些两层楼房里。

 

  宗祠两旁围屋墙上挂了约3000块各地裔孙历年谒祖时送的匾、花镜,其中不少是台湾乡亲送的。如:台湾知名人士李志仁的父亲李仰苏先生的“饮水思源”、李哲源先生的“源远流长”、桃园等地的李氏宗亲会的“两岸同根”、“寻根谒祖”、“祖荫远裔”、“永怀祖德”、“水源木本”等。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也是李氏裔孙慎终追远、崇宗敬祖的精神体现。

 

  宗祠大门外有一宽广的石坪,石坪中央有用五色鹅卵石铺砌成的很大的阴阳八卦图,一望令人感到神秘、庄重,引起人们深深的遐思。石坪外的池塘里碧波荡漾,既有风水学聚财避煞的说法,也有蓄水防火之功能。坪外有条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各地裔孙捐资修建的从官田村头直通稔田市场和省道(上)杭永(定)线的水泥大道,这条大道被命名为“回归路”,寄寓着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

 

  1996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将李氏大宗祠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湾李氏同胞时刻关注着李氏大宗祠的维修和建设。宣统元年(1909),李氏裔孙决定对建有75年历史的李氏大宗祠进行首次维修,向各地裔孙募捐,旅台裔孙李绍南向台湾宗亲募有银元2000余圆的维修款。20世纪90年代后,台湾李氏裔孙每年都会回大宗祠祭祖,都会向宗祠捐款。如1991年3月,桃园县桃园市李氏裔孙捐款1.7万元,1992年3月桃园县中坜市李氏裔孙捐款1万余元,2001年5月,宜兰县李氏敦本堂宗亲会捐款2万元。李氏大宗祠管委会将台胞的捐款用在宗祠的修道路、打水井、铺水管、建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并勒石纪念。

 

  李氏大宗祠是台湾李氏同胞心中的圣地。一批又一批的李氏后裔不辞旅途劳顿,跨海峡,越重山,不远千里回祖地寻根谒祖。台湾李氏宗亲会理事、曾任桃园县桃园市市长的李哲源先生分别在1990年12月和1991年3月组织了124人和85人的寻根祭祖团,到李氏大宗祠祭祖,开台湾李火德裔孙在中断了几十年之后的回上杭祖地“寻根之旅”先河。台湾乡亲从官田村口下车步行到大宗祠祭祖,再到火德公和伍、陈太婆坟前祭拜,他们按客家传统举行祭祖仪式,备有全猪全羊等五牲祭品,人人行三跪九叩大礼。1992年3月以李传田先生为团长的台湾桃园县中坜市李氏祭祖团180余人到李氏大宗祠祭祖。1993年2月,由国际著名古建筑师李重耀先生和台湾延升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延耀先生率领的李氏后裔祭祖团一行16人来到李氏大宗祠,跪拜在始祖火德公神位前,古稀之年的重耀先生声泪俱下,虔诚之心令人动容。2001年5月,李传田先生再次组织56人的祭祖团回上杭祖地祭祖,他们与大宗祠管委会成员欢聚一堂,共进午餐,席间无话不谈,欢歌笑语,显示了浓浓的宗情、乡情和亲情。2006年3月6日,由李势明先生带领的台湾李氏祭祖团一行34人,冒雨到火德公和伍、陈太婆墓地祭拜,尽管墓地积水,他们仍行三跪九叩大礼。从1990年开始至今,每年都有十几个团队几十位、数百位的台湾李氏裔孙回上杭祖地寻根谒祖。

 

  李氏大宗祠藏有218部394卷李氏族谱。1990年以来,李氏大宗祠管委会主持修纂了三次《李氏族谱》,还编印了《李氏简报》、《李氏大宗祠》画册、《李氏大宗祠文史概观》等族史资料,大宗祠管委会将族谱和族史资料送给回来祭祖的台湾宗亲。同样,台湾宗亲也将他们编写的《李氏源流》、《世界李氏族谱》等族史资料回赠给大宗祠。2000年9月,苗栗县铜锣乡李元福先生一行11人为修编族谱专程到大宗祠寻根拜祖。

 

  台湾李火德裔孙回上杭祖地祭祖时都会带些年青人来,有父子同行,也有兄弟共往。台湾李氏万九郎公祭祖团的李铭亮博士四兄弟一起回来寻根祭祖,团长李重耀先生说:“我们的祖先是200年前从永定县楼下村迁移到台湾去的。200年后的今天,我们能够回到祖居地来寻根谒祖,实现了我们的寻根梦,我们感到万分高兴。”“我们虽然相隔两岸,但根系相连。”李哲源先生在瞻仰了李氏大宗祠和祭拜了火德公墓后,对同团的年轻人说:“海峡两岸原本就是一家,应该共同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作出努力,要让年轻人不忘‘本’,知道自己的‘根’在大陆。”

 

  上杭李氏大宗祠成为联系海峡两岸李氏后裔的桥梁和纽带,也成为海峡西岸改革开放的窗口。

 

 

  作者:钟巨藩(福建省上杭县台办)
 

作者: 58.60.67.*  2008-1-21 23:56    

3 回复:上杭李氏大宗祠——台湾李氏同胞心中的圣地

#p#分页标题#e#

李火德仙逝后,长子三一郎迁往胜运里大坪湖(今稔田镇大湖村),开火德后裔“游湖”之先河;次子三二郎考取元朝至元甲午科(1294)武举,选任赣州象湖镇(今属江西瑞金市)都阃府职,后携家人定居于广东程乡宝山(今属广东梅县);三三郎先移居胜运里杨梅洞(今稔田镇梅镇村),随后又携一子四五郎再迁广东程乡溪口(今属广东梅县),而另一子仕宝则迁到漳平永福李庄定居。
-------------
而另一子仕宝则迁到漳平永福李庄定居。
-----------
桂东洋李氏是由永福李庄迁移出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2 08:44, Processed in 0.048438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