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其他姓氏 › 方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南京故居专辑之方苞故居

2013-5-25 22: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721| 评论数: 0

本帖最后由 诺娅方舟 于 2012-4-27 22:19 编辑

          南京故居专辑之方苞故居
2011-12-06 10:25:52 作者:杭州国联旅行社 来源:导游词

  方苞,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是统领中国文坛上下二百余年的“桐城派”开山鼻祖。苏州大学研究先秦文学和明清文学的赵杏根教授曾撰《桐城派与江苏》一文认为:说方苞是桐城人,极为勉强;方苞的祖籍是桐城,而他本人则是江苏南京人。 方苞,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是统领中国文坛上下二百余年的“桐城派”开山鼻祖。苏州大学研究先秦文学和明清文学的赵杏根教授曾撰《桐城派与江苏》一文认为:说方苞是桐城人,极为勉强;方苞的祖籍是桐城,而他本人则是江苏南京人。那么,方苞与桐城派、与桐城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清史稿》有传云:“方苞,江南桐城人。父仲舒,寄籍上元,善为诗,苞其次子也。”方苞出自方自勉第五子廷璋的后代“六房”,因其父入赘南京六合,所以方苞出生在南京六合,他死后也葬在南京方山。当时安徽版图尚属江南省,故《清史稿》称他为江南桐城人。但方苞何以寄籍上元(即今南京)呢?   
   梁实秋曾说,“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钱理群也曾说,桐城方氏是继曲阜孔氏以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可以说,桐城方氏家族是中国文化世家的一个绝唱,在未来社会是不可能出现的了。这里说的桐城方氏,主要是指桐城“桂林方”。方苞之“方”即是著名的桐城“桂林方”(又称“凤仪方”)。   
  “桂林方”得名何来?这要从方氏一世祖说起。方氏另一名人方以智说,方氏一世祖迁桐“居凤仪里”。而查《家谱》则屡见如下记载:一世祖德益迁桐居“凤仪坊”。实际上这两种说法并无本质上的差异。
“凤仪里”所以又称“凤仪坊”乃因为其地后来建有许多牌坊的缘故,据其《家谱》记载,方氏祖居地早就建有牌坊。解放前,桐城牌坊之壮观不亚于安徽歙县,尤其东大街的牌坊群,绵延里许,抵达郊野,惜后来(特别是文革期间)被破坏或拆除。    “凤仪里”或者说“凤仪坊”究竟在桐城何处?1987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蒋国保先生《方以智哲学思想研究》中有一章《方以智出生地小考》,给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蒋先生此著深受国内外学者推崇)。      
原来,据方氏《家谱》:“凤仪坊祖居,在县东门而南,德益祖始迁地也,尝割基地广学宫前衙,时观音阁有竹园二十亩,势盖延广。”可见“凤仪坊”在当时的桐城县城内,方位东南,前有学宫,临观音阁。当时学宫的座向,现已无法详考,但道光年间绘制的《桐城内外街道图》尚标有“观音阁”,其位置与《家谱》所言不悖。由方德益传下来的“凤仪坊”旧居,至方氏第五世时,归长房长门方瑞所有,并于“嘉靖间鬻钱如畿为御书楼”(《家谱》卷六十一)到宣德年间方懋新建府第,都谏王瑞题其门曰“桂林”,后称为“桂林第”,后“凤仪方”改称“桂林方”。查《家谱》可知“桂林第在寺巷口”;再查道光年间绘制的《桐城内外街道图》可知“寺巷”位于桐城城内东大街的中段,其地理位置为今桐城城关镇所在。      这凤仪坊桂林第与方苞有何干系?据方氏《家谱》记载,桂林府第在嘉靖年间“力加修饰,名翕乐堂”,它先归子孝居住,“今属大美”。这里的所谓“今”是方学渐修《家谱》时用的时间概念,其中“大美”即是方懋五子方瓘(字廷璋,7世)的五世孙方大美。这方大美正是方苞的高祖。方大美是“桂林方”第12世,而方苞是“桂林方”第16世。      方大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曾任太仆寺少卿。其子方象乾,明恩贡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备道。明末,方象乾因避乱寓居江宁(江宁、上元都是今南京的别称)。
方大美之孙方帜,曾任芜湖训导,后调任兴化县教谕。帜之子仲舒,也即方苞的父亲,出赘住在六合县留稼村的吴家,在那里住了十年。方苞就出生在那里。     
当方苞六岁时,其祖父方帜以岁贡生官安徽芜湖县学训导,仲舒才携家归上元居住。方苞十九岁那年,始由祖父方帜携归安徽参加考试,就住在桐城凤仪里祖居地(方大美的翕乐堂),所以今桐城城关尚有方苞故居。方苞二十二岁那年,岁试第一,补桐城县学弟子员(即秀才)。其后,方苞除了在北京任职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南京居住的。期间方苞多次回桐祭祖时畅游龙眠山,且在一些作品中自称“龙眠方苞”,流露出对故里桐城的深厚感情。
方苞曾师事桐城派重要人物钱澄之(原桐城东乡人),并与戴名世(今桐城市孔城镇人)交情甚厚,亦师亦友,曾因戴名世《南山集》案受牵连入狱,终因其才华超卓、名闻天下,又幸得大学士李光地等人积极营救,才度过大难。      
方苞作为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奠基人,主要贡献在于首创了“义法”说,后来桐城派文章的理论,即以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了主盟清代文坛、影响深远的桐城派,以致“何意高文归一县,遂令天下号宗师”,有清一代全国各地“家家望溪”、“人人桐城”。     
因此,行文至此,笔者认为,方苞以“江南桐城人”自居,可能一方面源于桐城桂林方家的“重宗”家教影响,因为“桂林方”族望重江南(清马其昶语),是一个十分注重封建伦理道德之家,“重宗”更是其家族世代相传的家规。另一方面也与他一生多交游于桐城文人、并扶助桐城后学不无关系。史载,方苞辞官南下定居于南京后,还在乌龙潭畔龙蟠雅舍旁建起占地数亩的祠堂,祀供祖先牌位。南京方苞后裔保留的家族族谱显示,方苞在祠堂两侧建有二十余间房舍作为桐城方家会馆,以方便到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会试的桐城族中子弟读书人来宁赶考期间居住研读。 方苞出生在南京,并在南京逝世和归葬,方苞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南京著书立说。
杭州国联旅行社 杭州旅游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3 00:54, Processed in 0.046099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