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其他姓氏 › 余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一座祠堂与一个村:余氏与破石

2013-5-29 14:45|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85| 评论数: 0

  宗祠在历史上是有显赫地位的,族中大事在这里决策,个人命运在这里决定,几千年来,宗祠给人的感觉大多是与神秘、严肃、权威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但近一个世纪来,宗祠的衰落是江河日下,不仅光环不在,身影也难以寻找。今天,保存完好的宗祠已是珍贵古迹,不断被人开发,重新升温。虽然功能已是今非昔比,但深厚的底蕴还是不时弥散出来,在时代气息的混合下,发挥出新的作用。

  在湖南镇破石村,有一座保存较好的余氏祠堂,知名度越来越高,余氏的孝文化,也通过这里凝聚传承。

  修葺一新的余氏宗祠坐南朝北,背靠苍坞山,面朝民居,顺沿溪流而建,整体建筑面积415平方米。宗祠四周烽火高墙,飞檐包脊,青瓦盖顶,颇有气势。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跨进大门,是一方形院落,地面由河卵石铺设而成,花坛里栽着橘树,清新雅致。在正门的上方墙面上镶有一块石匾,上面雕有“余大宗祠”四个大字,清晰可见。宗祠为三进砖木式结构建筑。第一进为戏楼,由数十根粗大的立柱和月梁组成主体结构。楼阁中部为戏台,可容纳数十人登台演庆,正上方挂着牌匾,刻有“承芳”二字。台柱上是对联“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戏楼两侧为化妆室和看台。第二进为中厅。中厅两边有过廊,连接东、西长石条铺设的两天井。中厅是全族办公、祭祀和摆酒设宴的地方。第三进是“余善堂”,整体建筑设计规整,雕梁画柱,雕刻精细,牛腿狮子滚球、花鸟、人物浮雕。厅堂微高,堂中安放历代祖宗神主牌位、遗像等,供后人敬仰列祖列宗,墙上则挂有余氏家族《家规》等,体现了曾经历朝历代对至诚至孝的人伦孝道的倡导。

  余氏宗祠年代久远,几经拆建,具体建造年份已无从考证。但余氏族人的历代祭祀活动无不诉说着悠久的历史。据说余氏家族有一“关枣”祭祀。这个族规的含意是利用“枣”、“酒”、“腐”的谐音,象征或者期盼余氏族人能代代沿袭光宗耀祖。活动定于每年的正月初一,这天余氏男性族人都要到湖钟太公坟上祭拜一番,上告祖先,感恩祖先的恩赐。

  如今余氏祠堂已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首选之所。祠堂的戏台隔三差五得演上几台大戏,尤其遇上重要的节日更是鼓乐喧天,热闹非凡,一是演戏以娱神,祈神之佑;二是为村民们献技献艺,以过戏瘾。

  破石村历来人才辈出,“占居圆石传三十数代,诗礼相承;派衍钟山感五百余年,簪缨继续”,这是余氏耕读传家之风的写照。

  据考证,仅明清两代,破石村就走出了7名进士,15名举人,26名贡士,七品以上官员近百位。其中余贞为给事中,余敬官至福建道监察御史,余国宾任江西按察使升右布政使,余懋中曾为御史;举人、秀才之多无法完整罗列,如余敷中、余钰等皆为三衢名儒。民国时,余汉谋出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曾与破石余氏有联宗之举。

  另据记载这些余氏为官之人大多为贤人孝子。像明朝永乐年间的余敬,官至福建道监察御史,巡按交趾(今越南),虽远在外为官,但时刻记挂家中的继母。在他52岁那年,得知继母生病,千里迢迢从贵州赶回探望,途中染病,回家见过继母后不久,就病逝了,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感慨。

  “百善孝为先”。前辈的贤,让破石村村民至今仍引以为傲;先人的孝,感染着破石村的村民。在余善堂的的子孙后代心里,早已植下孝文化的根。为弘扬悠久的孝文化,祭奠先祖,破石百姓在祠堂两侧设立了画像,共十三幅,先祖们坐姿端庄,仪态安详,给后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感染。如今,村里每年开展的“好婆婆、好媳妇”的评比,村民很在意,都以评上为荣,让孝文化的文脉不断延续。

  余氏祠堂所延伸开来的祠堂文化吸引众人,或专程,或路过,或省亲,都不忘来祠堂来瞻仰祈福。饮水思源,人们读懂了余氏宗祠,也便读懂了破石深厚的文化气息。(吕律 杨文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6 03:53, Processed in 0.210557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