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李黄陈张周梁何林吴刘 › 黄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藏本守拙的芦圩古镇(五)

2013-6-18 14: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638| 评论数: 0

                               富贵煊赫随云去-黄氏家居                  
    芦圩古镇的南街,它所拥有的文化内涵超出了它的表现形式,富贵堂皇的黄氏家居里面,凝固着尘封名门望族的风韵历史,那里面至今仍然保存着令人一咏三叹的神奇故事。 
    黄氏家居坐落在南街中段,和其它各地祖宗遗留下来的老宅一样,这座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的古宅,是南街古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深宅大院豪华深沉的气派至今犹存,在南街古色古香粉墙黛瓦的古老画面中添加了浓笔重彩的一抹元素,向后人诉说着那些已经逝去的幽幽往事。
    黄氏家居大院共分为四进:一、二进为客厅,三进正堂,四进为后院。一、二、三进三间有青石镶嵌的三个天井将各进连接。厅堂左右两旁内各有一条用青砖砌笔直狭长的廊道通向宅居各处,两条廊道内各排列五间客厅和住房,按男左女右、尊卑长幼的次序用以住宿和接待客人。厅堂的隔墙后面为黄家后院,后院设有厨房、作坊、仓库、晒衣场。各厅之间的宅门为优质木料制作,门房雕刻有“花开富贵”“竹报平安”“如意吉祥”等字样,还雕刻有花鸟图案和方格木窗。屋顶上檐角高翘,其建筑造型独特新颖,体现了黄家官宦和书香世家的气派。
    在这座保存完好的四进老宅子里,你不仅可以领略到花纹精致、朴素典雅的木雕工艺和古色古香的陈设,还能从中看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黄宅的大门虽略显陈旧,但仍然不失昔日辉煌的格调。进入老宅大门,赫然可见白色蝙蝠造型的石雕门神,造型别致,雕工精致,技法娴熟,蝙蝠栩栩如生,凶悍威猛,为民间石雕之精品。石雕深深镶嵌在门左边的墙上,坚守职责护卫庇佑居家主人的福祉,这么多年默默注视着老宅的兴衰变迁。据专家考证,这组蝙蝠浮雕是珍贵的文物,全国罕见。在大门旁的一个角落里,我们发现了一根“功名柱”,上面刻着“壬午科乡试中式三十二名举人黄士超”、“大清光绪捌年仲冬月”等字样,表明了宅子老主人不一般的身份。二○○六年,我国著名民族学家、中国民族文学大师梁庭望教授来此考察时就指出,这个蝙蝠门神石雕在我国民居中十分少见,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第二进院落四四方方的天井里,几盆花草在湿润的环境下长得格外茂盛鲜嫩,加上墙角上厚厚青苔的点缀,古老的院落顿时充满了生机。天井两侧,设有两个房间,两个房门上皆有拱形的门檐,既有西方的建筑色彩,又不失东方建筑的温煦典雅,足见建筑者的匠心独具。

    整洁的天井里显得空旷,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黄阿婆,正和几位老人围着桌子打麻将,玩意正浓。偶尔的麻将碰撞声更增添了无尽的寂静,懒洋洋地阳光斜照在院子里,生命的迹象在这里沉稳而庄重。黄阿婆精神矍铄,满头银丝,脸上深深地刻着岁月风雨的年轮,一根木拐杖放置一旁,她就是黄氏家居现在的主人陈淑新,现年已经一百零一岁高寿了。如今这座空荡荡的老房子里只有黄阿婆和一位耳朵稍背的阿婆与其相伴而居,两位阿婆身板都还硬朗,生活上的一切都能自理。黄阿婆的儿孙几次想把她接到条件较好的房子居住,可无论怎么说,黄阿婆就是不愿意搬离这座抛掷青春和洒满汗水的老宅,她的生命似乎已经和这座老宅融合成一体。几位老邻居每天都来串串门,陪两位老人说说话,打几圈麻将,一起守候这寂寞无声的夕阳时光。
    陈淑新老人虽然年逾百岁,但思维依然很清晰,说起话来条理分明。清代雍正年间,黄氏祖先从广东南海县上颂柏村来到宾阳,经营布匹丝绸生意,诚实善良又善于经营,买卖兴隆,收入颇丰,后来便在此地定居下来。咸丰年间,黄家的先人黄裕辉在南街建起了这座黄氏家居,从此黄家在此深深地扎下了根,子孙繁衍,各承其业,在当地成为显贵大户。老宅对面的“新宅”是黄氏后孙黄卷书所建,说是新宅,只不过是比老宅建得晚一些罢了。黄卷书曾在广西、广东等地为官,任职期间在老宅对面花园建了一座“新宅”,其设计与建筑风格几乎与老宅一样。
    陈淑新老人出生在宾阳的一个小村子里,因为家境贫寒,三岁时便被卖给人家做养女,到了十七岁养父母亲便托媒人给她做媒,希望她能嫁个好人家。最后媒婆为她物色到了黄氏家族的人。其实嫁到黄家以前她与自己的丈夫根本没见过面,只是听媒人说黄家很好便答应了,然后坐着大红花轿欢天喜地嫁了过来。
    来到“名门望族”黄家,陈淑新很快发现事实并不像媒人所说的那么好。此时的黄氏家族早已没有了原先的辉煌与风光,昔日的名门望族已经变得非常没落,祖上留下的宅院虽大,但上上下下住满了人。当时各屋里住人全家人口众多,平日里常有孩童从外屋窜到里屋打打闹闹,嬉戏玩耍,很是热闹。可是要养活这么一大家子真是不容易,陈淑新的婆婆早年丧夫,一个寡妇带着四个孩子艰难度日,就连给自己儿子娶媳妇用的钱也是东拼西凑跟人借的。更让陈淑新意想不到的是,丈夫比她大七岁,有轻微弱智,根本没有能力养活一家人。但由于受当时封建思想的影响,陈淑新虽无奈,却也只能认命,便安心在黄家住了下来,谁承想这一住就将近一个世纪。
    一九五七年,陈淑新老人的丈夫去世,黄家人也陆陆续续搬离老宅,黄氏家居遂冷清了下来,只留下无儿无女的她守着这间老宅住到今天。黄家的子孙很多,遍布在宾阳、南宁、柳州、桂林及广州等地,都在外面成了家立了业,只有清明节回来祭祭祖,那时候老宅才热闹一些。
    如今,年事已高的陈淑新老人要靠政府的补贴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她常常步履蹒跚,自己拄着拐杖到集市去买菜,有时也有好心人帮她买菜做饭。除了这座流溢着沧桑,孕育着往事的老宅和老宅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或许只有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能讲得清黄氏家居的故事了,而她自己正如老古董一样,也是黄家老宅百年历史的写照与见证。

    三进院落的正堂屋,一块写着“慎余堂”的小木块悬挂于正中间的墙上,旁边写着一副对联:“余留福庆厚儿孙,慎肃冠裳严享祀”。从对联的内容上可以看出黄家祖先刻苦经营泽被儿孙的治家格言,令人肃然起敬。厅堂左右两旁各有一条用青砖砌成、笔直狭长的廊道通向宅居深处,两条廊道内各排列5间客厅和住房。陈淑新老人告诉我们,当年这些房间是按男左女右、尊卑长幼的次序用来住宿和迎送客人的,不能乱住。过去人们常说“礼出大家”,从黄氏祖先接人待物的礼仪安排上,我们看到了长幼尊卑有序的封建礼教实例。
    老宅的后院设有厨房、作坊、仓库和晒衣场,可以想见从前是内眷或使役雇工劳作的地方。每天晨曦初上直到繁星满天,后院里热内非凡:作坊、仓库和晒衣场满是劳作的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厨房里刀案乒乓作响,风箱吧嗒吧嗒叫唤,笼屉热气升腾。一俟饭时,人头攒动,大集体的生活总是充满热烈的气氛。在后院储藏室里,存放着一架古老的手摇式风车,风车设计巧妙,全身都是木料制作,呈现着着木料原始的色泽和纹理。可以想象得出,每一年,黄家进仓的万担谷物都是经过风车的清理才入库的,那吞吐飞扬的壮观场面确实激动人心。在风车的一旁,还设有一个舂米农具,以前舂米时用的石碓、木槌依然保留完好,让人联想到古人辛勤劳作为炊的艰辛场景。
    曾经家大业大人丁旺盛的黄氏家族如今已热闹不再,昔日堂皇的家居拴不住后辈子孙向往光明追求理想的愿望,空留下古韵依依的旧宅昭示着黄家钟鸣鼎食的过去。黄阿婆耐住寂寞陪伴老屋,并不是她要报恩与黄氏家族,而是她与这片旧宅有着太深的情丝牵挂,因为她的一生与这片房子息息相关。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1 20:56, Processed in 0.055688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