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李黄陈张周梁何林吴刘 › 张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第四章:张姓溯源及始祖

2013-6-20 12:39|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886| 评论数: 0

  相传,当年秦始皇为了防御北地胡人侵袭,特派蒙恬大将军领兵三十余万,到塞外修筑长城。时值寒冬腊月,雪花飞舞。蒙恬大将军又征调大批百姓苦力,决定在如今朔州修一座城池。不知是何原因,第一天修起来的城墙,到了第二天就塌了。再修,还是如此。蒙恬将军亦毫无办法。

  话说有一天,塞外又飘扬起漫天大雪。第二天,就在人们划线修城墙的地方,突然飞跃出一匹神马。人们都很惊诧:这匹神马从何而来?这匹神马又去往何处?只看见雪地上留下一窜马蹄印。然后,人们跟着马蹄印修筑城池。然后,城墙不再倒塌。

  人们为了纪念那匹神马,就称这座城为马邑县。

  在老家,马尾巴的尾,不念尾,而是念邑,属于方言。人们所说的马邑县,就在如今的朔州市。在忻州城的正北面,距离忻州大约一百三十五公里。

  有关这个传说,《搜神记》里还有文字记载:秦时筑城于武周塞内,以备胡。城墙成而崩者数焉。有马驰走,周旋反复。父老异之,因依马迹而筑城,城乃不崩,遂名马邑。其故城今在朔州。

  之所以写这二段文字,我是想引出下文,并由此引出张姓始祖的始祖:张挥。

  人们都说张姓是中国第一大姓,人多是一个方面,历史悠久又是一个方面。书上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把张姓列为诸姓之首,就说明一个问题:人多。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专家考证,张姓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一,即七千八百万人口,略少于李姓和王姓,而且分布极为广泛,以北方较多,陕西省不足百分之七,其它各省均高于百分之八。

  张姓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传说时代。唐朝有个名叫林宝的人,写了一本《元和姓纂》的书。书中说: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史记•五帝本纪》里面又进一步做了解释: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又说:帝瑞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由此可知,青阳就是玄嚣,青阳所居之江水,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应劭的人,在此批注为“古江国也”,其地址可能在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南大林乡涂店附近。

  青阳的儿子挥,与古帝瑞顼同是黄帝之孙,应该生活在同一时代,他所担任的“弓正”之职,是监督管理制造弓箭的官,应在瑞顼之时,活动地点也应该在瑞顼的都城——帝丘一带,帝丘在今河南省濮阳附近。弧星即弧矢星,共九颗,在天狼星东南,其中八颗星如弓形状,一颗星象矢,在大犬、船尾两星座之间,与上弦的弓箭极其相似。挥经过许多夜晚观测,从弧星形状受到启发,研制成弓箭,弓箭成了人们打猎的主要工具。

  这项发明,对当时那个原始社会来说,应该是一项非常杰出的贡献。

  因此,黄帝便赐张为姓。

  张挥便是张姓始祖。张,字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与官名弓正及星名弧,有着密切的联系。

  南宋人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一书中,认为林宝等人的说法:“非命姓氏之义。”他老人家的观点是:晋有解张,字张候,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候之字以命氏可疑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张姓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系晋国大夫解张的子孙,以其字为姓氏。解张即张候。这个说法显然有误。因为西周宣王时,有位卿士姓张名仲,以孝著称。说明在周宣王之前就有张姓,而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解张,只不过是张仲的后裔而已。关于这个说法,《新唐书•宰相世系》一书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张候生老,老生趑,趑生骼。至三卿分晋,张氏仕韩。文中提到的三卿分晋,是指公元前四零三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的事情。

  韩国初建都平阳,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金陵一带,正式建都阳翟,在今河南省阳翟一带。公元前三七五年,韩哀侯灭郑,又迁都新郑,今属河南省。韩国于公元前二三零年,被秦国所灭。所以,张氏在战国时期,主要在河南境内繁衍生息。后来,又从河南省走向全国各地。据《新唐书》与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等书记载:张开地任韩相,生平,凡相五君。平生良,字子房,汉太傅、留文成侯。(良)生侍中辟疆与不疑。(不疑)生典,典生默,默生金(大司马),金生(阳陵公乘)千秋,(千秋)字万年。千秋生嵩,嵩生五子:壮、赞、彭、睦、述。壮生育,裔生皓,(皓)字叔明,后汉司空,世居武阳键为,也就是如今四川彭山东。皓生宇,北平范阳太守,避地居方城,在今河北固安西南方城。宇孙肥如侯孟成,生平,魏渔阳郡守。平生华,字茂先,晋司空、壮武公,生二子:伟、韪。伟,字彦仲,散骑侍郎。生兴,字公安,太子舍人,袭壮武公。生次惠,宋濮阳太守。二子:穆之、安之。安之之后,徒居襄阳,今属湖北省。韪,晋散骑常侍,随元帝南迁,寓居江左,六世孙隆,太常卿,复返河东,后迁居洛阳。

  张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各地发展成众多名门望族。《广韵》一书中列出张姓郡望为十四个: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键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张氏族谱》中则有“四十三望”之称,除以上所列之外,还有太原、修武、上谷、荥阳、平原、京兆、河东、始兴、冯翊、魏郡、郑州等地。

  分布各地的张氏,“大抵皆留侯远裔”,留侯指张良,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徒原因。如,现在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过去称之为河东。这里的张姓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叱子,叱子在隋朝时任河东郡丞,自范阳徒居河东猗氏,传四代有张惠贞,唐玄宗时任宰相;嘉贞之子延赏,唐德宗时任宰相;延赏之子弘靖,唐宪宗时任宰相,史称三相张家。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过去属曲江县管辖,这里的张氏,为晋朝司空张华后裔,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传三代有张九龄,唐玄宗时任宰相,天下谓之曲江公。陕西省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字文纪,东汉时任文陵太守,曾孙翼,字伯恭,任蜀冀州刺史,子孙自键为徒下邦,传至德言,生策,策生张仁愿,唐中宗时任宰相。江苏省苏州市,过去称吴郡,这儿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字选公,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裔孙显,任齐庐江太守,传七代有张镒,唐德宗时任宰相。河北省清河县东北,过去是清河东武城,这儿的张氏,原来是汉氏留候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弟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徒清河,传至彝,为北魏侍中,隋末徒魏州昌乐,传四代有张文瑾,唐高宗时任宰相,文罐弟文球之子张锡,武后及温王时任宰相。河间张氏,今属河北,为汉常山景王张耳之后,世居莫山,裔孙张文蔚,唐哀帝时任宰相,张溶于唐昭宗时任宰相。过去的中山,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定县,这儿的张氏,是汉北平文候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青孙张行成,为唐太宗、唐高宗两朝宰相。魏郡张氏,即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世居繁水,青孙张大安,唐高宗时任宰相。汲郡张氏,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卫辉市,世居平原,青孙镐,唐肃宗时任宰相。郑州张氏,青孙张亮,唐太宗时任宰相。安定乌氏张氏,也就是现在甘肃省平凉西北,出自张耳第十五代孙张烈。敦煌张氏,为魏金吾将军张恭之后。

  此外,据《三国志•魏志》记载:魏国名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世居马邑,成为大姓。据《读史方兴纪要》记载:世居南蛮酋长龙信那,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其子孙便以张为姓。由改姓、赐姓形成的张氏,为原本就兴旺发达的张姓,增添了新的属员。

  张氏从中原迁往福建,始于西晋末。据《台湾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记载:晋代从中原入闽者共有十三姓,其中第三即为张氏。唐代,中原张氏又两次入闽,一次是唐高宗时期,光州固始(今属河南省)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到福建省南部平乱,率领五十八姓七千名将士,后均留居福建省漳州安家落户,其中军职可考的张姓人有:分营将张虎(伯纪)、张龙,医士张光达,队正张来(采)、张本仪等。另一次是唐僖宗时期,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领二十七姓五千人入闽,有固始人张睦随从前往,居古田之梅溪,累封梁国公,葬福州赤塘山。还有固始人张延齐等兄弟三人随从前往,居泉州之惠安、安溪等地,支派甚多。

  福建省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于宋末分支广东省梅州、蕉岭等地。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闽、粤张氏有不少人渡海到了台湾。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有同安人张灏,任郑氏兵部职方司部中;其弟张瀛同时入台,后留居台湾。还有郑氏部属张阿春及梅丰人张祜,世居台湾,以农为生。清朝占领台湾后,又有张滥、张茂、张振葛、张达京、张方高、张附春、张启宁、张仲和、张春始、张嗣征、张征扬、张济伯、张楚伯、张春仰、张必荣、张德正、张大满、张孝恩、张国俊、张聪、张启明、张阿苟、张爽、张寿华、张秀钦等人移居台湾。现在,张姓是台湾第四大姓,约占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五。

  从清末开始,闽、粤、台张氏远渡重洋,去海外求发展,谋生存。现主要分布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美国、英国、法国、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还有香港、澳门等地区,也有许多张氏后裔。

  张姓枝繁叶茂,名人辈出,不绝于史。战国时有政治家张仪,魏国人,曾任秦相与魏相。西汉时最著名的人物有张良,张良为韩国旧贵族后代,秦末农民起义后归顺刘邦,成为刘邦重要谋臣,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封为留候,至今在河南省兰考县城西五公里处,还有张良墓。西汉还有一位名人张骞,两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为中国与中亚各国友好往来,做出巨大贡献。东汉有科学家兼文学家张衡,精通天文历算,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浑天仪和地动仪,其文学作品以《二京赋》最为出名。东汉还有一位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称为医圣。东汉顺帝时期,还出了一位道教始祖张天师,真名叫张道陵。至东汉灵帝时,张天师创建二个著名的道教中心:一个以张角所创的太平道,于一八四年起义,以头缠黄巾为标志,史称黄巾军。另一个以张修、张鲁为首领的天师道,一八四年在四川武装起义,平安过渡三十年,成为东汉末年比较安定的地区。西晋凉州刺史张轨之子张茂,建立前凉国,传四代七王六十三年。在唐朝,张姓更是人才辈出,仅宰相就有十七人,大诗人张九龄、张若虚、张继、张籍、张枯、张为、张志和,书法家张旭,文学家张旖,小说家张读,画家张萱、张操,还有流传广泛的“八仙”之一张果老。五代时南汉农民起义首领张通贤。北宋有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词人张未,画《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道教南派始祖张紫阳。明代有政治家张居正,还有著名道士张三丰,其武功被著名小说家金庸先生演义得神乎其神。明末还有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年号大顺,历时三年。明清之际有伊斯兰教学者张中,文学家张岱,画家张风,经学家张尔岐。清代有医学家张石顽,水利家张玉书,学者张琦,文学家张潮、张景祁,诗人张问陶、张维屏,书法家张照、张裕钊,戏剧作家张大复,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礼部尚书张伯行,著名外交家张荫桓,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北洋军阀张勋、张作霖、张敬尧、张宗昌。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张姓对社会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每个领域都有出类拔萃的人物。如,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太雷,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书记张云逸,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前苏联大使张闻天,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张际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澜,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张治中,英雄人物有张思德。

  此外,侨居海外的张姓华人更是人才济济。在美国,有费城中华文化社区中心理事长张天德,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托马斯•奥森研究中心量子结构部经理张立刚。在法国,有著名女画家张玉良。在英国,有剑桥大学汉文系教授张心沧。在澳大利亚,有国立大学人文科学院院士张光裕。在菲律宾,有马尼拉国际稻米研究所所长张德兹。在印度尼西亚,有苏门答腊资本家张度渊。在新加坡,有古币协会委员张爱俊、张其深。在文莱,张民为文莱工农商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被文莱王封为拿督勋衔。在巴拿马,有工商部部长张志诚。在台湾,有长荣海运公司总经理张荣发,拥有财富达二十亿美元,在“世界华人超级富豪榜”上排名第四十五位。

  在“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上,其中有张姓十六位:泰国有张锦程,马来西亚有张晓卿、张德麟、张泅清,菲律宾有张伟廉,美国有张济民,巴西有张胜凯,新西兰有张朝,英国有张棋威,台湾有张建安、张国安、张伯欣、张添根,香港、澳门有张祝珊、张人龙、张玉良。

  张姓有两个堂号,一个名叫“百忍”,一个名叫“金鉴”。关于两个堂号的来历,还有二个动人的故事:唐朝有个老人名叫张公艺,九世同居,远近闻名。唐高祖封泰山后,亲自来到他家,询问保家守业、同族和睦共处的秘诀,公艺老人没说一句话,只是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一百个“忍”字。唐高祖顿时醒悟,大加称赞。于是,其族人便以“百忍”作为堂号。

  另一个堂号的故事也发生在唐朝。那是唐朝开元年间,各位大臣为唐玄宗祝寿献珍奇异宝,唯张九龄呈献的五卷《千秋金鉴录》,详细讲述了古今兴亡之道,受到唐玄宗的嘉奖及赐书褒扬,其族人引以为荣,于是便以“金鉴”作为堂号。

  我对有关张姓始祖的所有传说深信不疑。前辈的兰品竹质,前辈的文功武略,在我看来,无疑是催我奋进的一声战鼓,催我自新的一面镜子。

  我不知道始祖与他上表兄邢玉,从朔州马邑县圪针沟动身来忻州那天,是明朝洪武初的哪一年?据同族伯父张尧一九六三年记载,是洪武四年(公元一三七一年);据同族伯父张宝林记忆,是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据异族叔父邢登云(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三日出生)家茔上的文字记载,是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三种说法,唯有异族叔父邢登云家茔上的文字可信,因为制作那茔的时间是民国十一年,也就是公元一九二二年的事情。也就是说,始祖可能是公元一三六九年迁居忻州的。或许是一三六九年至一三七一年中的某一年。具体到这三年中的哪一天?因无确切的文字资料说明,我就只有猜想了。

  猜想那天阳光明媚。猜想那天始祖与亲人们分别时的悲伤情景。猜想始祖身背家佛观音徒步行走时的艰辛。猜想始祖行走时的路线。猜想始祖第一眼看见牧马河时的惊喜。猜想始祖来到忻州第一个晚上时的心情。猜想始祖当时的年龄。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始祖年龄小,邢玉年龄大。进一步知道,他俩的关系是姑舅兄弟,始祖叫邢玉父亲为舅父,邢玉叫始祖父亲为姑父。

  历史留给我的,只有那片枣树林,还有那几孔窑洞。

  据史书记载,元末明初大移民是政府行为。我想,此次大移民,是否与常遇春大将军剿杀秀容县有关?史书中没有答案,我只有根据老人们的传说来想象。想象始祖与他上表兄邢玉,在他们居住的土窑洞前栽下几棵枣树苗时的情景。想象他们栽枣树苗时,一定想到“枣树坡”这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想象他们偶然的一个劳动习惯,竟赋予一个村庄美丽的名字。这里包括他们美好的愿望。同时,给他们的子子孙孙,留下一份属于精神,也属于信仰的宝贵财富。

  枣树坡,一个响亮的名字。

  枣树坡,一个美丽的名字,从此传遍忻州,传遍山西。

  始祖肯定不会想到,六百多年后的今天,他二十二世子孙,会亲切而尊敬地想起他老人家。并且,将所有敬畏写成颂歌。

  此时,是公元二零零六年三月十七日早晨六点二十八分。此时,我怨恨自已的想象多么贫乏,自已的学识多么浅陋,自已的文笔多么笨拙。在此,只有企求始祖及所有前辈在天之灵:一是给我神奇的智慧,二是谅解我的年幼无知。冒犯之处,不要责怪。直呼其名,是我不知道该怎样称谓才算尊敬?只写始祖,又怕他姓或本姓外人不能理解。总之,我是怀着一颗崇拜而敬重的心情,来写这本书的。

  此时,抛开以上所有的猜想不说,从始祖踏上忻州第一步的那天开始,他老人家一定不会想到这一步的这一天,具有多么深远意义啊!

  隐约看见始祖朝我微笑。

  附录:始祖碑记

  依祖先行文规则,从上至下,再从右至左,实录如下:

  石碑高一百一十八厘米,宽六十二厘米,厚十四厘米。石碑正面上书“碑记”二字,石碑正中书:“明故始祖张公讳兴室人赵氏之墓”十四字。石碑右起为:“集贤乡路村三甲寺庄村居民”十二字。依次为:“曾孙敬贤王氏、孝(贤)王氏”九字。依次为:“孙张福赵氏”五字。依次为:“长男张云甫王氏”七字。依次为“次男张成甫”五字。依次为“孙张聚”三字。依次为“曾孙张大贞、张大忠”八字。石碑左面落款为:“○大清乾隆拾肆年三月吉日立”十三字。○这个字为山字下面有一个百字,不知读音,也不知取义。

  石碑背面无文字可考。

  此碑原立于村南一个叫南湾的地方,坐北朝南,与家佛南观音庙相背,后因二零零二年铁路复线开工,迁至南梁东面同族叔父张润旺地里,坐西北朝东南。

  石碑前有一石桌,长六十厘米,宽四十七厘米,高三十三厘米,有墓头三个,分别为始祖、二世祖云甫、成甫,有墓九个。

  下面是我从《张氏家谱》网站复制来的一段族谱,供诸位参考。

  【001】受姓始祖张挥:玄嚣第五子、黄帝之孙,始制弓矢,为弓正,颛顼时赐姓张,名挥。受封广平府,分冀州之城——今河北来醢、南宫,山东的醢清、夏津、武城、高圹、平原古清河流域一带。生子: 昧、般。(注:河南濮阳颛顼时都城,亦说是张挥得姓之地,今濮阳建有张挥墓。从帝王执政年累计张挥约生于公元前2400年左右,上述资料应生于公元前2550年前) 。【002】昧公:玄冥师,司水正,分诸汾川,掌水旱疾疡之职。居太原尹城,世享其祀,尚有庙存。生子:允格[台骀]。【003】允格[台骀]公:继父业,疏通汾河和洮水,为汾神,庙今尚存。生子:伊源。【004】伊源公:司水正,居太原,生坤。【005】坤公:生敦吾。【006】敦吾公:生郊。【007】郊公:火正官,生重熙。【008】重[仲]熙公。执掌火正,生吴光。【009】吴光公:发明火灶,为灶神,生侯。【010】侯公:尧在位九十余年间任大夫,治水有功,乙巳封幽州侯。生三子:[钦]若、敬和、立方。【011】钦若[立方]公:唐尧时大夫,袭父职。尧时大夫,生颛[天杰]( 注:据尚书《尧典》载尧“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这里的钦若,是指人,还是指事,若指人证明佐尧的不是立方,不是若,而是钦若。【012】颛[天杰]公:舜在位三十余年间,佐禹治水有功,列诸侯之长,任茂州侯,生须[钦若]。【013】须[钦若]公:袭父职,与诸侯会禹[前2080至前2070年]于涂山。生桃、榆。(注:从尧初至禹末130余年间传四代。有的谱在此记了九代,均13年一代,明显有误。是否传抄时将侯公前的坤、敦吾、郊、重熙、吴光几代抄在此处了,故将此五代记在侯公之前。另:从张挥至禹末传14代,则喾生于前2470年为正确。从喾即位于前2435年至禹初前2080年,相距355年。以帝王执政年累计相距200年。两者相差150余年,则说明帝王次第和执政年代有误。若帝王次第和执政年代正确,则张氏先民此段记述有误)。【014】榆公,生卧、临。【015】临[卧]公:仲康在位十三年间大夫、 佐相生宜。【016】宜[宣]公:帝相时大夫,生阳。【017】阳公:帝相时大夫,生安。【018】安公:浞塞时大夫。寒浞杀羿,自立辛酉徽为侯[公元前1900年前后],生考。【019】考公:少康[前1868年至前1847年]时大夫,生承。【020】承公:帝槐时大夫,生喾、璺。【021】喾公:帝芒时大夫。生三子:珑、琦、珍。【022】琦公:帝芒时大夫,生契、希。【023】希公:帝扃时大夫,生燧。【024】燧公:帝扃[帝廑]时大夫,望重山学通坟典。生秦、泰。【025】秦[泰]公:(各谱一致)孔甲在位十九年间任大夫,生还。【026】还公:帝发时大夫,生纯。【027】纯公:夏桀在位四十年[前1641年至前1602年] 间大夫,商汤时大夫,生质。【028】质公:生康。【029】康公:太甲(29)[前1544至前1527年] 至太庚年间大夫、雍州侯,生启。【030】启公:太庚时大夫,生立。【031】立公:(各谱一致)小甲时大夫,生瑰[玫]。【032】瑰[玫]公:雍己时侍郎、大夫,生和。【033】和[秣、秋]公:雍已时大夫,生雍[庖]。【034】雍[庖]公:太戊时青州侯,生显。【035】显[颢]公:祖乙时大夫,生休。【036】洙[休、沐]公:祖乙时大夫,生逸、逊。【037】逊[逸]公:沃甲时天官,生郢。【038】郢[都、郁]公:祖丁时司空。生取。【039】取[助]公:南庚时大夫,生须、顺。【040】顺[须]公:阳甲时太守,生圉。【041】圉[园、图]公:盘庚[前1328至前1300年]间任大夫,生肃。【042】肃[萧]公,生昶、永。【043】永[昶]公:小乙至武丁时将军,佐辅迁华阳,生浚。【044】浚[俊]公:武丁时将军,生惠。【045】惠公:武丁[前1250—前1192年]时将军,生谊。【046】谊公:祖庚时司马、豫州牧,生稳。【047】稳[穗]公:文丁时太史,豫州牧,生元。【048】元[允]公:武乙[公元前1147年至前1113年]时天官,帝乙[公元前1101至前1076年]大夫,生子正、奎。【049】正公:帝乙[公元前1147至前1113年] 时司马,封南北侯,周武王时大夫,生炳。【049】奎公:讨周拒封元帅。【050】炳公:武王[ 公元前1046至前1043年]至成王时卿士、大夫,生振、辰。【051】辰公:周成王[公元前1042至前1021年] 至康王时先锋,生本。【052】本公:昭王[公元前995至前977年] 大夫,生灼、燥、焰。【053】灼公 ,生衮。【054】衮公:穆王[前976至922年]时大夫,生充[宪]。【055】充[宪]公:穆王[公元前976至922年]时大夫,生凌[灵]。【056】灵[凌]公:夷王[公元前885至前876年]时大夫,生宏。【057】宏公:厉王[公元前878至前842年]时大夫,生道、绅。【058】道[策]公:厉王[公元前877至前841年]时大夫,生仲。【059】仲公:(各谱记载一致)字广明、号仲甫,河北清河人,宣王[公元前827至前782年]时卿士。子:逸、众。[中华姓氏通书“张姓”一书中载:生子:象、宜]。【060】逸[象]公:周大夫。【061】熙[伯谦]公:幽王[公元前781至前771年]司徒。【062】信明公。【063】实公。【064】禹臣公:厘王[公元前681至前677年时大夫。【065】老公:中华姓氏通书“张姓”载:字高龄[陵],生活在周惠王[公元前676至前652年],晋献公时代。居长安,为晋大夫,拜中军司马。晋献文子“成室”时,他和其他大夫一起去参加,看到那盛大的场面,曾大发感慨:“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具有诗人气质。(注:仲至老约150年,传六代。有谱载:老,晋成公时大夫,军中司马,前572年晋侯悼公即位为侯奄。【066】元驭[元淑、宣武]公:顷王[公元前618至前611年]时大夫。【067】骼公:晋大夫,[生活在公元前572至前542年左右]。【068】君臣公: 晋大夫、军中司马,晋平公即位[前557年],改服修官,徒居曲沃。【069】趯公:晋大夫[生活在公元前541至前501年左右年]。【070】奉义公:敬王[公元前519至前474年]时为晋大夫。【071】进明公:周贞定王[公元前468至前442年]了对赵国大夫。【072】孟淡公:赵臣,生活在公元前454年前后。【073】侯公:字仪昭,周考王[前440至上前424年]晋国大夫。(注:有谱记侯公:《左传》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记载,侯会诸侯战于鞍,以必死致胜,位列忠贞侯,事见《史记》。[约与骼为同时代人]。有资料称为另一张姓之始祖。待考.)【074】唐相公,【075】抑公:中华姓氏通书“张姓”一书载: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后,由晋大夫升韩相。【076】朔公:韩相,(注:本谱抑、朔是二人,他谱抑、朔为一人,从生活年代看,应是二代人,若是一人,而五世相韩,则只有四人。若指五代韩侯相,则有多出抑朔和仓所侍韩君。本人倾向五世张公为韩相之说)。【077】仓公:韩相,公元前385至前333年昭侯时,劈荒田,兴水利、治农桑,建学校,练三军。【078】开地公:公元前358年至前300年,先后任昭侯、宣惠、襄王相,生平、厌。【079】平公:与孔子六世孙孔斌是同时代人,公元前295年至前250年任厘王、桓惠王相。卒于公元前250年,至此五世(代)相韩,生良,元[胜]。(注:从抑至平约180年左右传五代,均36年一代,他谱记抑朔、开地、平三代,均60年一代。)【080】张良公:安徽毫县人,字子房,生于公元前273年、戊子年八月十八日午时,卒于公元前189年。今河南省南考县城西五公里、曹新庄火车站西南侧有张良墓。生平见传。生子:不疑、辟疆。【081】不疑公:袭父职为侯,吕后元年封恒山王。卒于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7月]。生子:典伟、典高。【082】典伟公:字存敬,为汉惠帝御士大夫,汉文帝[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57年]时为清河太守,封清河郡公,遂居清河里仁乡孝节坊。生子四:默、黔、然、鹿。【082】典高公:汉武帝[前140至前87年]间上关太守,生子通。【083】通公:清河判史。生子无妄。【084】无妄公:公元前73年至公元前49年汉宣帝时任大理评事。生子里仁。【085】里仁公,生子皓。【086】皓公:生纲。【087】纲公:哀帝时任都检点,公元元年至5年平帝时佐辅,王莽篡位时尽忠。生子大顺。【088】大顺公:生子三:道圣、道陵[生于公元34年]、道宏。【089】道宏公:江苏丰县人,兖州太守、后隐居高尚。生子觉。【090】觉公:生子宏嗣。【091】宏嗣公:生子匏。【092】匏公:生子:纯、湛。【093】湛公:生子起。【094】起公:生子:文、春。【095】文公:生子璁。【096】璁公:生子谦。【097】谦公:殿前都督将军,生子景淳。【098】景淳公:苏州通判, 生子:荣、材。【099】材公:生子矩。【100】矩公:生子瓒。【101】瓒公:生子俊。【102】俊公:生子辉。【103】辉公:生子恂卿。【104】恂卿公:生子权。【105】权公:字文仲,隋文帝公元581至604年间任东都地方官,吾宗自赐姓后世居河北清河流域,后迁沛国、即今江苏沛县至徐州一带, 隋初公权由徐州彭城县迁东都,遂世为东都张。生:泉、景、升、高、晃五子。【106】景公:生:世英、世隆、世籍。【107】世英[籍]公:生:孟良、仲良、季良。【108】孟[季]良公:唐宏文馆长大学士,阳州太守,工部郎中,仁德高尚、玉洁冰清、敕冕旗钺,任淮安府都督,工部尚书,改政监民,移风易俗。生子:俊、杰。【109】杰公:生:祁、楚、桂、荣、朴。【110】朴公:号实甫,唐玄宗天宝、公元742至756年间登明经高第,宰长沙卒于官。生子二:安、宁。【111】张宁公:与孔子37世孙孔巢父是同时代人。张良之三十一代孙,号康叔、别号清牛涧主,生于开元十九年731年辛未九月初九, 天宝十年751年辛卯第进士,初授相国府司马, 改除御史大夫,天宝乙未755年,安史之乱时,兄安随父任,不能守其园,归葬万寿村。宁为父兄守灵于墓侧,日夜哭泣。丁酉757年既起复前任,升国子监祭酒。与陆挚、韩愈相友善,因与卢杞[公元784年前后为相]不协,于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归隐江西三溪,为三溪张氏之始祖。卒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八月,享年76岁。(注:按柳浑—夷旷著墓志铭载:“宁者八十矣,……不幸十月,公以天年终归”,应卒于810年10月。)葬于武陵紫鹿岭、琵琶山下,庚山甲向,刘、聂二氏生:琼、告、玿、璇、、瑗、灌六子。【112】玿公:字大伦,唐宪宗丁酉进士,元和十一年、公元817年任上谷太守,升东都国子监司空。陈氏生:邺、郾、鄢、景、禹五子。【113】邺[郾】公:生子钟、镒。【114】钟[铸]公:生子祜。【115】祜[小五]公:生子文儒。【116】文儒[圣甫]公:生子四:怀卿、怀敬、怀仲、怀裕。【117】怀仲[谕]公:生子处中。【118】处中公:生子绍政。【119】绍政公:王氏生子四:二一、二四、二七、二八。【120】二八[七]公:生四子:八五、八六、八七、八八。【121】八七公:生子十二。【122】十二公:生子六一。【123】六一公:生子二:七三、七四。【124】七四公:生子十三。【125】十三公:明氏生子桥、以诚。【126】以诚公:明初状元。官授江南部政。任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令,居江西淮安府清河县张家村。与陈氏合葬淮安府清河县张家村,生基坟内有碑,生:凤、凰。(注:从宁至以诚约590左右年,传15代。据清河流芳谱系载120世张以诚,有鉴、钟、铎、如镜、京、铨六子,而无上下世系之记载。张以诚是同名同姓,还是一人两户,待考)。【127】凰公:知县,迁吉安府泰和县,与陈氏合葬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掌大丘,生基坟内有碑。生子复宗。【128】复宗公:拔贡,与赵氏合葬泰和县鹅掌大丘,生基坟内有碑。生子鼎轩。【129】鼎轩公:举人,与陈氏合葬泰和县鹅掌大丘,生基坟内有碑。生:百万、百千、百山、百海、百江、百淮、百河、百汉八子。【130】百汉公:举人,与刘氏合葬泰和县鹅掌大丘,生基坟内有碑。生子十:长世乾迁广西、次世元迁南昌府、三世亨迁江西临江府、四世利迁赣州府、五世贞迁江西抚州府、六世温迁建昌、七世良迁瑞州府、八世恭迁武昌府、九世俭迁汉阳县、十世让留泰和县。【131】世贞公:子庭俊。【132】庭俊公:约生于公元1550年至1570年间,明万历年初、由抚州府金溪县十三都迁麻城县孝感乡、继迁四川省长寿县葛郎桥桃花街,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明廷平播州杨应龙反后,号召四乡人民到遵义[播州]定居,时播州[遵义]隶四川省辖,公元1603年左右。庭俊公从长寿县来遵义定居。时遵义境内仅九千余人,相当於现在一个居民组境内一人。清雍正五年丁未割隶贵州(注:以诚至庭俊约230年,传六代。庭俊至今440年左右,长房16代,么房13代)。【133】应。【134】时。【135】之。【136】沛。【137】朝。【138】凤。【139】子。【140】单。【141】永。【142】鸿。【143】祖。【144】德。【145】肇。【146】忠。【147】良。【148】家。【149】声。【150】远。【151】益。【152】昌。【153】本。【154】源。【155】培。【156】英。【157】后。【158】光。【159】显。【160】再。【161】明。【162】扬。

  ……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温馨提示:手机小说阅读网请访问m.xs.cn,随时随地看小说!公车、地铁、睡觉前、下班后想看就看。查看详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7 07:19, Processed in 0.056559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