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李黄陈张周梁何林吴刘 › 梁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增城中新鎮情同手足的本地趙與客家趙

2013-7-6 10:34|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46| 评论数: 0

2010-10-22 15:10| 发布者: lujunfei|来自: 五联村委 增城視窗  

    在增城市中新鎮五聯村委有一條自然村"高車村",村裏住著清一色的趙姓人家.雖說是單姓村,但一個趙姓卻分為本地趙和客家趙兩個族群,本地趙先到,講本地(廣州)話,客家趙後到,講客家話.所以,高車村其實是一個本地與客家兩個族群同居一處的趙姓村落,現有村民近800人,本地趙約占村民的三分之二,客家趙約三分之一.現在村中,既有本地趙的《登雲趙宗祠》,也有客家趙的《炳先趙宗祠》."本地趙"和"客家趙",那是外人區別他們所使用的詞語,而他們自己的稱謂則是:"二房"和"三房".

 

增城中新鎮情同手足的本地趙與客家趙

 

兩大族群之祖源

 

    高車趙兩大族群,都是宋朝趙宋皇族的後裔.高車,是一條地地道道的趙宋皇族村.宋朝建國,皇族分為三支:老大宋太祖趙匡胤,老二宋太宗趙匡義,老三宋魏王趙匡美.高車村的客家趙是老二宋太宗趙匡義的後裔,因此他們稱之為二房.而本地趙是老三宋魏王趙匡美的後裔,因此他們稱之為三房.查其趙氏族譜,可知其祖源如下:
 
    客家趙:太宗匡義→元佐→允言→宗說→仲全→士琫→不磷→善仁→汝正→崇諠→必埈→良樞→友通→季勝→同隆→元驥→允欽→宗明→世美→誌政→月梅→念月→天佑→及賢→炳先→(略)
 
    本地趙:魏王匡美→德恭→承壽→克修→叔充→縻之→公愨→彥仜→釲夫→時洮→若杞→嗣榮→雲巖→宗顯→林沼→清衢→白鞠→登雲→(略)

 

本地趙遷徙入增城的歷史

 

    魏王長子趙德恭的五世孫縻之,"贈朝請郎,授左靖郎.因靖康之難,從高宗南渡,由汴遷杭之錢塘".七世孫趙彥仜,以宗室應舉,登文榜試錄作,見國事日艱,乃於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丁未羊年,由杭之錢塘遷廣州西城(南海縣治所)之德星坊番塔街棗樹巷而居,彥仜乃本房入廣始祖.九世趙時洮,以南海籍登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年)丙辰科文天祥榜四甲二百二名進士,授承事郎,任增城縣丞.時洮五子十世趙若杞,德佑年間,從父奉詔勤王,事後留居增城,立籍開族,是為增城房開基始祖,葬於增城荔城街陳巷口.若杞生四子,長子嗣興居增城街,次子嗣榮居荷嶺,三子嗣聖居長埔,四子嗣賢居大崗.
 
    十一世趙嗣榮,於1314年元仁宗延佑元年甲寅虎年,移居增城西北之古綏福鄉(今中新鎮,前永福公社)荷嶺(又名佛嶺)開村立籍,成為荷嶺的開基祖.十七世(入廣十一世)趙登雲,於明朝弘治年間(1488-1505年),從荷嶺遷居旁邊的高車開村立業.趙登雲是高車村的開基始祖.登雲兄弟二人,哥哥趙騰雲留居荷嶺.高車本地趙的遷徙線路是:汴京─杭之錢塘─廣州─增城─荷嶺─高車.

 

客家趙遷徙入增城的歷史
 
    南宋後期,宋太宗後裔的一支十一世趙良樞,於宋度宗末年授江西吉安府同知,時朝野混擾,趙良樞後潛居吉安府盧陵縣羅子山.十三世趙季勝,於元順帝年間(1341-1367年)入伍參加明軍.洪武定鼎後,拔駐廣東嘉應州(梅州)程鄉縣(梅縣),賞糧五十石(五百畝地),世受國恩.逐於明太祖洪武年間(1368年後),落藉梅州南門松源一圖,趙季勝為梅州南門房始祖.
 
   1612年明萬曆四十年壬子鼠年,五十八歲的趙念月(二十一世),攜帶十二歲的小兒子趙天佑從程邑遷往永安縣(今紫金縣)古名都龍頭約南山圍開基創業.後裔又移居下石約鳳安圍開村立籍.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羊年,趙炳先(宋24世,梅縣12世,紫金4世)從紫金縣遷居增城縣荷嶺約雲母都一圖四甲高車村,創基立業.趙炳先是為增城房開基始祖.高車客家趙的遷徙線路是:汴京─杭州─江西吉安─梅州─紫金─增城高車.
 
神奇的遷入增城傳說
 
    客家趙入遷增城高車村,流傳著一個神奇的傳說:居住在高車村的趙登雲後代,為宏揚祖德,激勵後輩,準備興建登雲祖祠,以光前裕後.他們派人到永安縣(紫金)請風水先生,在當地結識了當風水先生的客家趙的先祖趙炳先,兩人促膝談心,一敘家譜,發現在宋朝時代兩家本是兄弟:宋太祖趙匡胤是老大;宋太宗趙匡義是老二;魏王趙匡美是老三.趙炳先一支屬二房,趙登雲一支屬三房.兩人一見如故,即赴高車.
 
    趙炳先看到高車風水極好,讚不絕口.登雲後人力邀趙炳先移居高車,炳先欣然允諾,於是便帶著六個兒子遷至增城,入住高車.這樣,分居六百多年的兩房後人,又同住在一個村子了.趙炳先兄弟三人,哥哥趙焜先遷居博羅,後裔一支遷廣西北流.弟弟趙熾先留居紫金.
 
中新鎮五聯村的仕男登榜
 
    查看趙氏族譜和《增城縣誌》,再結合高車村現存的廣府式傳統排村建築,可以推知,當年的高車村,在增城縣是個叫得響的文化古村.解放前的高車,就有"小廣州"之稱.高車村在清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光緒年間都出了不少"金榜題名"的人物,功名彰顯.(宣統)《增城縣誌》"卷16·選舉2"裏均有紀錄:
 
1.乾隆朝  趙光濃  拔貢,歷任陳州府通判,河南,汝寧參軍等職.
2.嘉慶朝  趙光蕙  登二十四年己卯進士.
3.道光朝  趙光儀  廩貢,任石城訓導,署高州府學教授.趙德顯  英德訓導.
4.鹹豐朝  趙德輔  十一年辛酉歲貢.
5.光緒朝  趙承璜  三十二年副貢,署廣西潞城司巡檢.
 
    其中的趙光濃,趙光蕙是親兄弟,其父親趙陽況,在地方上是個秉公好義之俊傑,縣誌上有他的傳記:"性慷慨,樂施濟,粵地患蠱毒,況檢曾祖君賜良方,捐資送藥,存活至千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和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地方出現饑荒,趙陽況"以粟賑鄉鄰,藉以無患","嘗讓地與族建祠,終身不言價".能在縣誌上留名,並有傳記傳世,絕非"等閒之輩".
 
中新鎮五聯村的烈女流芳

 

    歷史上,高車趙引人註目的另一個亮點是,村中頻頻出列女,最具影響力的有兩人:一是趙黃氏,另一是趙單氏.(宣統)《增城縣誌》"卷25·列女"留下了她們的事蹟:"趙黃氏,雲母都何佛嶺趙彜周妻,黃繁奕長女.年十八於歸,夫歿哀毀欲絕.以翁姑在堂,遺孩在抱,勉進飲食以仰事畜母.嘗欲勸改醮,正色言曰:‘兒既為趙家婦,今忽二天,何以見夫地下?’嗣是絕跡不歸寧,惟勤女工以供菽水.邑令詳請旌表."
 
    "趙單氏,雲母都高車趙光楓妻,二十余歲寡,守節三十年",也屬"旌表"之列.正因為如此,過去高車村南村口處,樹立著一座高大的牌坊,路人遠遠地就能見到它.村民趙偉波(75歲)回憶說:"牌坊是磚石結構,前面有一塊‘聖旨’石,兩字一上一下,它的下方是一塊橫刻的‘節孝流芳’石.牌坊後面,有一塊‘恩榮’石和‘彤管清操’石,擺放的方式和前面一樣".這座"節孝流芳"牌坊,(宣統)《增城縣誌》"卷5·名勝·坊表"有載:"在雲母都高車,為趙光楓妻,趙德顯母單氏建".
 
    牌坊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毀,現在"節孝流芳"石已找不到,"聖旨"石,"恩榮"石和"彤管清操"石都堆放在過去叫官廳的地方.另外,縣誌在"列女"中,還紀錄了高車9個早寡守節的女人,她們都是二十幾歲寡,守節二十幾年,三十幾年,四十幾年不等,最長的是"趙賴氏,趙亞養妻,二十歲寡,守節五十年".這些列女,用她們貞潔仁德的一生,贏得了名垂縣誌.
 
情同手足和睦相處
 
    同居於高車村的本地趙和客家趙兩大族群,長期以來,牢記太祖"世世為緦麻"的祖訓,同心同德,同心協力,同舟共濟,同甘共苦,同耕共爨,和睦相處.本地趙較富,功名彰顯;客家趙尚武,勤勞勇敢.每遇荒年,本地趙之富者,必出錢救濟困境之客家趙.每遇與外村紛爭,客家趙必沖鋒在前,捍衛整個趙氏的利益.自趙炳先遷入高車以來,兩個趙姓族群已經共同生活了280多年,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其間難免出現口角相爭,但兩房族長一出面調解,問題便可平和解決.和諧氣氛滿高車.因長期同居一村,生活習俗上在某些方面已互相交溶.如:
 
1,本地趙年三十晚要在床頭放兩根有頭有尾的甘蔗,以示"甜到頭";客家趙有的家庭也學著這樣做.
2,客家趙在春節前備做的年貨中,學習了本地趙做糖環(糯米)的習俗.
3,本地趙接受了客家趙夏至吃狗肉的習俗.
4,喪葬習俗客家趙是二次葬,做交椅式大墳,本地趙也採用了客家趙的習俗……等等.
 
    由本地趙出錢辦的學堂,也向客家趙的子弟敞開大門,家境貧窮的客家子弟,可以免費入學(外姓子弟則必須交夠錢銀);客家子弟有讀書好的,也能從本地趙的祠堂領到"花紅".本地趙講廣州話,客家趙講客家話.本地趙到客家趙的家裏作客,一般都講客家話,而客家趙到本地趙的家裏作客,一般都講廣州話.互相尊重,永敘宗誼.高車趙氏兩族宗親從心眼裏說出的"二房""三房",透射出無限親密的手足情誼,縕含著千年積聚的祖德家風,體現了當今世道的和諧氣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6 05:23, Processed in 0.040753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