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王赵徐孙胡朱高郭马宋 › 胡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进贤曹氏族谱初辨兼与胡德平先生商榷(下)

2013-7-9 10:17|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725| 评论数: 0

 进贤曹氏族谱初辨——兼与胡德平先生商榷(下)

  

 

按进贤曹谱所记,南宋晚期的曹应龙,在初修进贤曹谱《序》中,就已经注意到迁入江西的河北灵寿曹彬嗣裔,所知已有“数十巨族”。而曹应凤在《跋》中则将江西曹氏分为两系,即“ 若经魏晋隋唐而来者,多祖刿而宗参。由宋高南渡而来者,咸祖参而宗彬。”但“宗参”也好,“祖参”也好。这两系都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裔。须知,平阳侯曹参的祖籍虽也是山东,但他本人的籍贯却是江苏沛县。前已述及,曹端礼一族在来进贤之前,其籍贯变迁至少已有四处::山东定陶—江苏沛阳—山东曹州—广东端州。如果曹应龙说的“俱属平阳公,肇基沛阳,后家真定,分徙曹州”的曹姓也包括曹端礼这一族支的话,则进贤曹端礼一族祖籍又至少已是六地,即:

 

山东定陶—江苏沛阳—河北真定—山东曹州—广东肇庆—江西进贤。

 

这样说来,曹端礼到进贤西塔岗落户定居,命其村名为“山东”,恐怕不是指经沛阳、真定又至山东曹州的山东,而是指春秋时代山东曹国的山东。但曹应龙谱《序》说:“予祖世居山东曹州之北隆兴里,至先公端礼公者,因……授洪都教授……遂同山人杨启忠卜于钟陵之西塔岗而家焉。”这造成后人误以为曹端礼直接从山东迁来的印象。如曹钟文《豫章曹氏分迁源流序》说:“而我端礼公从曹州以明经应聘,擢抉洪都教授……卜居进贤西塔岗,因其由山东来,遂以‘山东’名其地。”其他各种进贤曹谱《序》文中,也多有这种理解。

按曹应龙《序》与曹应凤《跋》所记,曹端礼为平阳曹参之后,而与同为曹参之后的曹彬无涉。但又似乎与真定有某种瓜葛。可是如果曹端礼上世与真定撕扯不清,则他与曹彬究竟是什么关系,还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迷。特别是牵涉到曹孝庆的问题,进贤端礼系与武阳曹彬系都有记述。这又把两个族系的关系搅在了一起。

进贤谱分明把曹孝庆列在曹端礼系下十三世曹应麟之子曹恒省之后,即为该谱第十五世:

 

恒省祖,号惕吾,行五。娶刘氏,殁葬辟邪街南。生一子:孝庆,分居武阳。

孝庆祖,号吉卿。官授隆兴府知府。家豫章城南。娶万氏。殁葬辟邪街南曹家山。生一子:浩。

 

在道光癸卯年“礼乐堂”《曹氏宗谱》中,在十四世“印鳞之子恒省”旁注说:“妣 * 氏生子孝庆公,授兴隆(笔者注:原文如此)府太守,后分居进贤。武岗祖。”

在另本“平阳堂”“山东曹州府迁江西洪都府进贤县西塔岗始祖世系”第十四世“恒省公”下注说:“妣吴氏,生孝庆公,授兴隆府太守,分居武阳。”

三谱关于孝庆之母的姓氏各不相同,一为刘氏,一为空白(不知),一为吴氏。住址一说“家豫章城南”,一说“分居进贤”,一说“分居武阳”。官职,后二谱把隆兴府错写为“兴隆府”。

现在关于曹雪芹江西祖籍地的争论,就源于进贤谱中的这一记述。抑或南昌武阳(现属南昌),抑或进贤西塔岗。

笔者认为,在曹应龙于宋末主修的进贤谱中,不会有关于曹孝庆一支的记述。因为按谱中的记载,曹孝庆是曹应龙之五弟曹应麟之孙。曹应龙修谱时,曹孝庆可能还没有出生。即使已经出生,他任隆兴府太守之事,以及他的子、孙、也还不可能曹应龙所知,更不用说记述入谱。那么,以后历经元、明两朝,进贤谱并无重修,关于曹孝庆及其子孙的所有记述,显然是清代以后才补记进去的。须知曹孝庆也是南宋人,他的曾孙曹端可在元大德朝两任“万户”职,这个时代的问题是需要考察清楚的。

前已论及,曹应龙、曹应凤兄弟都是宋末元初人,曹应凤之子曹时省在其父墓旁“构室”“丁忧”守坟。按曹钟山《钟陵山里曹氏旧谱序》所说,此“盖元大德三年事也”。这个时间与曹孝庆的曾孙曹端可两任元“万户”职的时间大约相同。按进贤曹谱所记,曹时省为曹端可上四世的高曾祖父辈,而且曹端可的上五世祖曹应麟在曹应龙五兄弟中排行最小。即兄弟五人中排行第二的曹应凤之子曹时省,竟与兄弟五人中排行第五的曹应麟的六世孙曹端可为同时人,可见这里存在的矛盾是十分明显的。按进贤曹谱的记述。孝庆之子浩(即善翁)生于南宋宝庆丁亥年(1227年),那么孝庆最晚也应生于公元1200—1210年之间。按武阳曹谱《敦本堂·迁徙录》载:“孝庆公宋理宗朝官右正言,咸淳元年知隆兴府。”宋理宗朝为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至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而他“知隆兴府”的咸淳元年为公元1265年,设若他任右正言时年50岁,知隆兴府时年55岁,则他的生年应该在嘉定庚午(公元1210年)年。这样,曹孝庆生子善翁时只有17 岁。可见曹孝庆的生年不能再晚了。以此来看,曹孝庆的年岁就比曹应龙还要大,他怎么会可能是曹应龙的五弟曹应麟的孙子呢?

再有,进贤谱所记述的曹孝庆及其子孙四代人,对照南昌武阳曹氏宗谱来看,少了孝庆次子、善翁之弟美翁,少了曾孙端可之胞弟端明、端广。进贤谱还把善翁、子义、端可、端奇的排行、名、字、号记述得十分错乱,这一点胡德平先生已经指出。谱中把善翁的名说成是号,而把名记为“浩”。其孙端可之名被记为與立,而将端可说成是他的号。须知武阳曹族自孝庆始,各辈排名有《百代宗源》作依规,即:“孝善子开端,孔之九威观……”请看武阳曹谱记述曹孝庆以下一支:

 

孝庆—善翁、美翁,善翁—子义、子华,美翁—子玉、子田,子义—端可、端明、端广—孔方、孔直、孔英、孔德……

 

这与《百代宗源》是相符的。

再看进贤谱所列曹孝庆以下一支:

 

孝庆—浩—子义、子华—典立、與出—孔德

 

显然,这是不合《百代宗源》规范的。

还有,可以设想,进贤曹族人怎么可能为以曹端礼为始祖的第十八世孙起出端可、端明、端广、端奇这样以“端”字排名的名字呢?所以才把端可的名字写为号,而把名字写成與立,而且对端可的其他端字辈兄弟的端字,或名或号,都只字不提,是记述的疏漏、错误呢,还是有意为之呢?还有前面已经提到的孝庆生母姓氏各谱不一。这些问题说明什么呢?我认为,关于曹孝庆一支的记述,拿武阳谱与进贤谱对照,从其详与略、准确与缺误等情况来看,必有一个为原始记述,一个为抄录移用的问题。其实这也很正常,如果两支曹族确为同一族系,互相参照核对,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问题是,从进贤曹谱的几篇《序》中可以知道,孝庆一支武阳曹族从来没有接受过本族为曹端礼后世的说法。相反,武阳曹族认为,进贤曹族也和他们一样,是武惠王曹彬的后裔。这从光绪三十四年“武惠堂”《南昌北直曹氏族谱·迁徙志》第一条中可以看出:“祖居真定,元季迁于江西南昌新建城南四十里之武阳渡,由武阳散居邻近安仁、进贤、回峰、塘里、山东、捉牛岗等处。”

#p#分页标题#e#

前已述及,进贤谱所记述的曹孝庆一支,是清代以后记入的。宋末元初人曹应龙不可能在他所修的谱中,记入他五弟曹应麟的孙子、在宋末已任隆兴府知府的曹孝庆之名,而此后谱未重修,至清初重修时,曹应龙初修之谱已“仅存一、二于灰烬之余”,其间断修时间跨越元、明两代几近500年,把曹孝庆一支记入曹应麟之子曹恒省名下,在时间、年龄上有许多不合。加之还有前已论及的几个该谱不应有的佚失、混乱、错讹与世代间隔不合等问题的存在,所以进贤曹谱中关于曹孝庆为曹端礼十五世孙的记载,还需进行审慎的研究。

把曹孝庆一支增补记入进贤曹谱,应该始自曹钟文。第一,曹钟文是南宋末曹端礼初修进贤曹谱445年之后,第一个着手统修进贤曹谱的人,既然南宋末年的曹应龙不可能在谱中记入曹孝庆一支,而且四百多年前的旧谱已基本无存,那么把曹孝庆一支最早增补记入进贤谱的人只能是曹钟文;第二,曹钟文在《豫章曹氏分迁源流序》中,已写入曹孝庆一支传承繁衍的详细情况:“端礼十五世孙讳孝庆,知隆兴府,因居豫章城南。其子善翁卜居辟邪。传及孟方世居武阳。其四世孙與立,居安仁里。七世孙讳九思,商游蓟州丰润县,遂家。其他人文蔚起,继参公以拔贡任袁州知府。长子首望,户部主政,奉差芜湖抽分主事。次子民望,鸿胪寺赞礼。侄鼎望,中顺治己亥科会魁,授翰林转迁刑部郎中,其祖家避邪街立有石碑。”这些内容当然绝非曹应龙所能知者,更非曹应龙在他所始修的谱中所能记者。那么,曹钟文又何以能够对武阳一支的情况知道得这么清楚呢?因为曹钟文此次修谱(清康熙丙午,公元1666年),请了武阳支的曹文珩、曹廷臣父子参加。康熙甲辰(1664)年,丰润曹首望在任户部主事、兼安徽督理芜湖钞官时,曾到武阳访祖,曹文珩接待过他,因此曹文珩了解到从武阳过江到丰润一支族人的情况。

胡德平先生认为,由于武阳曹氏枝繁叶茂,后人便自立门户,又由于“其祖曹孝庆是南宋隆兴府知府,有这样的朝廷命官,郡县名门,更是自立门户最好的理由。”但我认为,可能正是因为曹孝庆是南宋隆兴府知府、郡县名门,他这一支才被记入了进贤曹谱。不然,上述关于曹孝庆一支记述的舛误很不好解释。

诚如前面已指出的,曹应龙于南宋末初修进贤曹谱时,就已发现江西有许多曹族,并非都是自家一系,至少有数十巨族,是真定武惠王曹彬的后裔。胡德平先生后来又发现了一部江西上高县的《马湖员山曹氏族谱》,该谱与武阳谱一样,明确记载其为曹彬之子曹玮的后人。这说明曹彬后裔曹族在江西大有人在。既然武阳曹孝庆一支记述其世系为曹彬之裔,而且尽管曹钟文曾请武阳支曹文珩、曹廷臣父子参加进贤曹谱的修订,但武阳曹族从未承认过他们是曹端礼之后。所以,由于问题复杂,不能仅仅因为进贤曹谱在清代以后记入了宋元时期以来的曹孝庆一支,就认为曹孝庆一支应该属于曹端礼一系进贤曹族,否则他们就是自立门户,就是他们“改曹端礼远祖为曹玮”。我认为这样说恐怕言之过早。

 

 

没有疑问,进贤曹与武阳曹的远祖都是山东曹。所以两曹从根本上说是同宗共祖的关系。现在还知道,这两支曹族都称自己是平阳曹参之后,曹参是江苏沛阳人。这又进了一步。此后两曹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按照进贤曹谱,武阳曹就是进贤曹的一个分支,即武阳曹始祖曹孝庆是进贤曹的第十五世,是第十三世曹应麟之孙、十四世曹恒省之子。而武阳曹说自己是真定武惠王曹彬之子曹玮之后人,其上世祖系为:彬—玮—侁—诂—实—孝庆。但这里面也存在着一个世辈年代不合理的问题。这一点胡德平先生也已经指出,彬传五世至孝庆,中间相隔约300年,平均每代约六十年,这显然说不通。参照同为曹彬之子曹玘族支的《宁晋曹氏族谱》,其祖系排序为:彬—玘—佺、仪、俚—詩、譔、譡—渎、汪、滉—火、熺、烮—圭、块—笛、篈……从这里倒是可以看出,武阳谱与宁晋谱第三世和第四世的名子字旁相同。均为立人旁与人字旁。这或者能够说明,曹孝庆上世在曹玮之后的姓名,确实是按同族统一规范的用字排列的。但以后各世却又找不到共同点了,这或者是遗漏了世辈记载所致。还有曹孝庆子孙辈的排名,也确实是按照曹彬族系《百代宗源》规范而取名的。如果曹孝庆一支为进贤曹族之后,其上世之名字应该不会与彬子辈之后世排名有什么共同之处。就算曹孝庆上世排名有编排作伪的嫌疑,但曹孝庆为自己的儿子取名时,就已经遵守曹彬族系《百代宗源》的规范了。这说明,如果武阳一支要“自立门户”、脱离进贤曹端礼一族,也不是曹孝庆后世所为,而是从曹孝庆开始的。但如果曹孝庆确实是曹应麟之孙、曹恒省之子,曹孝庆能够和敢于这样做吗?

前文提到,清代进贤曹氏修谱曾有武阳曹族人参加,胡德平先生认为,这或者可以说明两个曹族应该是一家。但是,被曹钟文请去参加过进贤曹谱编修的曹文珩,还三次参加了武阳曹谱的修订工作。第一次是清顺治九年(1652年)武阳谱的第五届重修,这比曹钟文请他参与进贤谱的重修(康熙丙午,1666年)要早上十四年。第二次是康熙十九年(1680年)武阳谱的第六届重修,也就是武阳、丰润合修的《南昌北直曹氏族谱》,曹文珩还为此次重修写了《曹氏重修南北合谱序》。第三次是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武阳谱的第七届重修。这对于曹文珩来说,这三届重修的时间跨度有四十多年,应该说占去了曹文珩多半生的时间。而所有这三届的重修谱上,他都是以曹彬“第十九世孙”的身份署名的。也就是说,他一直都是以曹彬—曹玮—曹孝庆后世的身份出现的。这或者也就是说,曹文珩虽然参加过进贤曹谱的修订,但他从来没有说过或承认过自己是进贤曹端礼之后人。他或者仅仅是因为有修订族谱的经验、水平而被聘请参加的。

#p#分页标题#e#

武阳曹谱从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初修,历经明代三次、清代六次、民国两次、建国后一次共十三届修订,前后历时六百余年。进贤曹谱从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初修,历经清代四次、民国两次、建国后一次共八次修订,前后历时七百余年。但武阳谱从元代始修后,历朝从未间断。进贤谱从宋末元初始修后,元、明两代四百五、十六年断修。所以进贤谱的真正修编,应该从该谱正式第二次重修之前曹钟文的重修(清·康熙丙午年,公元1666年)开始算起.但曹钟文总修之谱修而未果的原因,固然与家族矛盾问题有关,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是族谱内容上的问题。曹良显在进贤谱二修《序》中说,曹钟文康熙丙午所修之谱本已“克告此成”,就是说已经完成,但因“其余小支与分居武阳者,以跋涉艰难不克与焉。”这就是说,武阳一支以路途太远为由不参与进贤曹族的修谱与祭祀之事。这或者就是说,虽然曹钟文认为武阳一支应该属于进贤曹族,但武阳曹族并不认同。

武阳曹族一直认为自己是宋武惠王曹彬之后人,武阳曹谱上的这一记载,远比进贤谱清代重修时写入曹孝庆一支的时间要早得多。曹雪芹上世出自武阳曹族,如果武阳曹族确为进贤曹族之一支,则进贤曹族之始祖曹端礼亦可被认为是曹雪芹的远祖。但从清·康熙二十三年未刊稿《江宁府志》中的《曹玺传》里就已记述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为“宋枢密武惠王裔也”。清·康熙六十年刊《上元县志》中的曹玺传也说:“其先出自宋枢密武惠王彬后”。那么现在要把武阳曹族从曹彬一系改为进贤曹端礼一系,仅凭清代以后所增修的问题甚多的进贤曹谱上记有曹孝庆一支后人的名字这一点,证据显然还不够充分,也是很难做到的。

但是,我也不认为进贤曹族与武阳曹族没有关系。除去作为山东曹国曹姓(还有共同认为是江苏沛县西汉丞相曹参之后人)的远世同宗共祖关系之外,这两个曹族究竟还有一种什么关系?我在前面已经说过,这还是一个谜。为什么进贤曹族一直认为武阳曹族和自己是同一族系?而武阳曹族也认为进贤曹族是自己的同族?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有很大的可以探讨的空间。由于笔者所见到的资料十分有限,现在只能作出以上的初步辨析。并且也正因为资料所限,所作出的分析可能还存在许多错误,亟愿与胡德平先生以及所有专家、学者和关心这一问题的朋友们进行讨论。

 

补述:

此稿初成后,蒙曹景观先生寄来2009年底编纂完成、不久前才刊刻印出的赣、鄂、湘三省同族曹姓合修的钜制“振礼堂”《曹氏族谱》,得以看到更多有价值的相关资料,有一些进一步的想法补述于后。

本文所讨论的曹应龙进贤曹谱旧《序》和曹应凤旧《跋》二文的内容与标注年代,都是以进贤历次修撰的《豫章曹氏宗谱》所载为依据的。现在见到修水与鄂、湘两地族人撰修的曹氏分迁族谱,上面保留的二文与豫章谱有很大不同。

从落款与标注年代看,进贤谱曹应龙《序》标注为:

 

赐进士出身、龙图阁学士、纂修大宋一统志  端礼公十四世孙应龙斋沐拜譔  

峕 大宋嘉定十四年岁次辛巳孟冬月谷旦。乙未岁冬月谷旦。

 

曹应凤《跋》标注为:

 

峕 大宋嘉定乙未岁冬月谷旦

 端礼公十三世孙应凤敬譔。

 

这里,同一部谱中,同一辈人应龙、应凤所标辈分却不相同,一自称“端礼公十四世孙”, 一自称“端礼公十三世孙”。

在修水谱中,曹应龙《谱序》文末无年月、官职、身份文字,只在开头《豫章曹氏旧谱序》下,记有“宋嘉定十四年  曹应龙”字样。曹应凤《跋》也无年月、官职、身份标注,只在开头《豫章曹氏山东旧谱后跋》下,记有“宋庆(嘉)定十四曹(年)  曹应凤”字样。

 

在湖北武汉江夏新建谱中,曹应龙《序》标注为:

 

峕维  大宋嘉定辛巳十四年孟秋月  吉旦

赐进士出身  授龙图阁直学士纂修

大宋一统志  端礼公

十三世孙讳应龙号笃菴盥手敬撰。

 

而原曹应凤《跋》这里变为曹应麟,《曹氏宗谱旧跋》,文末标注为:

 

峕  大宋嘉定岁次辛巳十四年孟秋月  吉旦

钦授国子监司业出知广西平乐府知府推陞廉宪

端礼公十三世孙应麟避

御讳改名安福齐(斋)拜撰

 

这里,应龙、应凤都标为“十三世”,《序》《跋》标年与其他各谱均不相同,而成为同一年了。但《跋》文所标官职实为应凤,却误写为应麟。

在湖南岳阳张古坳谱中,曹应龙《旧序》文末标注为:

 

大宋嘉定辛巳十四年孟秋月  吉日

赐进士出身  授龙图阁直学士纂修

大宋一统志  端礼公元孙应龙顿首拜撰。

 

该谱没有收入曹应凤旧《跋》文字。

从曹应龙、曹应凤《序》、《跋》两文的内容看,各谱之间区别更大。以上本文引述的两文内容,出处都是进贤谱。而正是本文所引述的两文的关键内容,其他各谱或根本没有,或有很大不同。

如进贤谱曹应龙《序》说:“至先公讳端礼公者……数传,余擢甲榜,叨列词林,纂修撰著,尽瘁十余载,厥后致政,每于暇时,叹余于族姓繁多,时遭变迁,自北而南者不一其族。虑族散则派混,岁久则系湮。惟是通闻各郡邑、各里村,示以修明世系、联宗至意,而远迩族属各持家谱,互相参考,始知上高、彭泽、龟山、郭墟、豫章诸族,俱属平阳公,肇基沛阳,后家真定,分徙曹州,因值兵燹,同予端礼公先后迁居于江西者。惟饶阳、信州数十巨族,值高宗南渡而来,亦皆系武惠公嗣裔而参公之遗支也。”

修水谱曹应龙《序》这一段话是:“先公端礼……十三传至予,擢甲科,授龙图阁学士,致政之暇,每叹族系丁五季及金辽之乱,自北而南者不一其族,时合亲支武阳通闻各邑郡修明世系,以不失联宗至意。而都昌、龟山、余千、赤岸、曹坊、余干之东、曹坊坂、崇仁、郭墟、彭泽、上高,各持家谱,互相参考,派衍不啻数万家,宗传不但数十代。查其世谱,均属平阳公后,与予先祖端礼公均出同祖一脉。而龟山端信公,尤与礼公同来江右。他如彭泽、上高、鍺湖,又自龟山分徙……”

#p#分页标题#e#

这两篇谱序不仅仅是文字的不同,而是内容的差异。尤其是进贤谱中“俱属平阳公,肇基沛阳,后家真定,分徙曹州,因值兵燹,同予端礼公先后迁居于江西者。惟饶阳、信州数十巨族,值高宗南渡而来,亦皆系武惠公嗣裔而参公之遗支也”这一段至关重要的话,在修水谱中是没有的。而在修水谱中所列出的同族聚居地名,在进贤谱中又是没有的。另外,修水谱序中所说的“与礼公同来江右”的“龟山端信公”,又是一个重要线索与问题。这个同来江西的端信公,与端礼公是同族同辈人呢,抑或只是外支的同祖同宗人呢?这又需另外加以探讨。

在湖北江夏谱与湖南岳阳张古坳谱中,曹应龙序与修水谱虽有文字不同,但内容大致相同。

曹应凤《跋》也存在同样情况。进贤谱曹应凤《跋》中有一段话说:“予先公端礼……阅十三传而余兄弟生于宋末,自周迄宋,多历年所,由北迁南,蔓延列郡,不有谱牒,亦何以正其本、联其支?……若经魏晋隋唐而来者,多祖劌而宗参;由宋高南渡而来者,咸祖参而宗彬。”

修水谱曹应凤《跋》中这一段话说:“余先公端礼……阅十三传至余兄弟,自周迄宋,多历年所,由北迁南,蔓延列郡,不有谱牒,亦何以正其本、联其支?……若经魏晋隋唐而南者,多祖参;由宋高南渡而来者,咸宗参。”

这里,进贤谱曹应凤《跋》中所说的“余兄弟生于宋末”,前文中已经指出,这绝非自我标注为“大宋嘉定乙未岁”的人所能说出的话。而此谱所提到的曹劌与曹彬,在修水谱中都未提到。如果进贤曹端礼一族无关曹彬,那么“祖参”与“宗参”就并无区别了。

在湖北江夏谱误为“曹应麟”的曹应凤《跋》中,有些文字与进贤谱同,如说“余兄弟生于宋末”,但“ 多祖参”、“ 咸宗参”句,却与修水谱同。

从以上进贤系曹端礼后人各谱中曹应龙与曹应凤《序》、《跋》的异同,我们可以进一步判断:

一,由曹应龙初修的进贤曹谱,始修于南宋末,完成于元代初。这样,无论在哪一步谱中,曹应龙《序》与曹应凤《跋》所标注的年代都是不可信实的。

二,曹应龙《序》与曹应凤《跋》,各谱之间的异同,并非是因年代久远,受虫蛀、火烧造成缺失而形成。其从内容到年代、官职、身份标注,都经过后人多次删削、增改,所以都已非原来面目。有些文字实为后人所拟写。如有的“自称”十四世孙,有的“自称”十三世孙;一会儿说是“孙应龙斋沐拜譔”,一会儿说是“讳应龙号笃菴盥手敬撰”,一会儿又说是“端礼公元孙应龙顿首拜撰”。曹应凤《跋》也一样是各谱不同。试想,如果是曹应龙原《序》与曹应凤原《跋》的题署,能够有这种情况出现吗?

三,应该说,曹应凤的官职、身份标注,还是比较真实可信的,但曹应龙的情况就不一样,前已论及,他的职衔、身份存在很大问题。但这些问题未必出在曹应龙本人身上,而很可能出在曹氏后人增删、拟修者身上。这就使得这两篇(《序》和《跋》)文字内容的可信度被大打折扣。

 

综观进贤曹谱中所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曹孝庆不是曹应麟的孙子、曹恒省的儿子。进贤曹谱中记入曹孝庆一支,不是宋末元初始修进贤谱的曹应龙所为,而是其后世补入,很可能是清初曹钟文在该谱“二修”之前的清·康熙丙午年(公元1666年)总修未刊的草本中补入的。所以不能因此而轻易否定《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宋武惠王曹彬的后裔。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9 19:20, Processed in 0.040630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