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韦覃陆罗农莫庞蓝雷杨 › 庞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庞氏家族传奇

2013-7-17 18: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1709| 评论数: 0

庞氏家族传奇 中华庞氏网 2011年9月9日 万家姓

 

“王家八百田,庞家有一千”。这说的是前清的事。那时有这样的大户,听来总觉得好奇。玉环在宇宙洪荒的年代,应该只有几座山,沉浸在潮涨潮落的海水中。后来的平原土地都是围垦所得。就说到了清朝,围垦的面积也并不很多。对一般农民来说,对二亩三分一头牛的小农生活已是梦寐以求,更何况一个家族占有那么多的土地,那就意味着占领去“一片江山”。这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庞、王两家都住在城南大坑(即现在的城关环东)。沧海桑田,虽然现在面目全非,但究其盛衰起讫时间,也不过一百五十年。当地有一条“王家塘”,就是因当年王家的存在而沿用至今的一个旧名。庞家有一座占地约十亩的大宅院,直到解放后若干年才被逐渐拆建。足以见证历史的无讹。

令人好奇的是,当地老人们津津乐道的曾盛极一时的庞家,为何最终在史海中湮没而难觅踪迹,这其间究竟历经怎样的大起大落,着实令后辈费解。

庞家大宅

在过去的农耕时代,一个拥有千亩的人家,当然是甲富一方、鹤立鸡群。生活档次不一样,方方面面都有他的“配套设施”,以经济实力显示其大家风范。首先,庞家在建造大宅院时,就用了十亩的占地面积。建筑的构图布局是七间正、两横轩。正屋的中堂,特别宽广幽深,那精神,显示出庞家的无比容量。东西横轩十间,还各有一个小中堂,更衬出这座宅院的特殊气派和伦理层次。中间的天井,何尝是“井”,假使你要在中央再建一座房屋,丝毫也不拥挤。天井的前方还有宽大的甬道直接台门,台门的两翼,围墙高大。站在大门前面看,虽然不是赫然朱门,却也是胸有丘壑天地宽。这座宅院的造型,正如一户人家的修为,从俗趋雅,从耕读传家,到脱颖而出,成为诗书仕宦门弟。

据当地老人传,这样大规模的建筑,对庞家来说是轻而易举,根本用不着什么精打细算计划行事。当时建筑最主要的是木料,而且价格昂贵。可是运来的木料堆积如山,站在这一面看不到那一面。

对于一个特别的富户,难免有人会生觊觎之心,造房的木匠串通起来,用主家的木料,就地做好一座房屋的梁柱骨架转手他人。主家只见忙碌的现象,哪里知道偷梁换柱,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少了一些材料,就像缸里少了一瓢水一样没知没觉。通过这些细节,庞家在当时的富足可略见一斑。

十里红妆

听说过去的大户人家嫁女,最排场的是“十里红妆”。那就是说嫁妆一路连接起来有十里长。这未免有点夸大其词。“十里红妆”只是形容,不可能是事实。但是有的富人却富得画蛇添足,在妆奁的后面还加上“棺材”,美其名曰“有官有财”。庞家嫁女更进一步,不仅如此,而且还带坟地陪嫁,这是闻所未闻的,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据庞家后代人称,至今在庞家后山还有庞氏家族中的女儿女婿的墓穴呢!

一般地说,在以男子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家族的人伦观念首先是男子,女人是附属性质的,如果把女人的地位也抬得这么高,只有帝王,皇帝的女儿不外嫁,只是招驸马。庞家虽然未能免俗外嫁,但却想出了“落叶归根”的办法,能做到这步田地的,也只有富贵人家,须知旧时贫穷人家卖儿卖女者多多啊!

“谷龙”的传说

说庞家一千田,庞家门前自然都是庞家的田地。田连阡陌,土地广袤,一马平川。每逢稻熟,有收割不完的稻谷。农时很长,长工们只是每日地做。有一天,他们看看到了中午,还没有打下一定数量的谷,回家吃饭是不好交代的,于是急中生智,想出一个办法,把稻草垫在簟箩底,上面用谷装个假满,以瞒主人的眼目。谁知挑回来倒在坦上晒时,只见都是谷,不见了稻草。大家面面相觑,心里十分诧异。私下里说,他家肯定有一条“谷龙”,因此,谷是谷,稻草也是谷。如果真有谷龙,那便有吃不完的谷。稻谷是一等的主粮,也特别珍贵。在当时,人们的生活是以吃米为主,或者以杂粮为主,作为穷富的明显标志的。

一百多年前的庞氏宗谱(左)和近年修成的庞氏宗谱(右)。

 庞家的文化

鲁迅先生说,先求生存,再求发展。这话实际。如果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还能有别的奢望吗?这不是庞家要讨论的问题,庞家已经以经济为台阶,走上了文化层面,企盼的是“学而优则仕”,而不是“五谷丰登”。

庞家文化的发达,应从庞圣方公开始。据庞家宗谱记载:他是清嘉庆增生,其子庞观宾,是道光庠生。观宾有四子,长子建修,为国学;次子建勤,为廪生;三子建型,为国学;幼子建福,为贡生。以上所说的增生、庠生、廪生、国学、贡生都是古时的 “功名”。在科举制度,有功名的人,就有可能被分配相应的官职。庞家三代出了七个文人,真是“三生有幸”。尤其是到了建字辈这一代,差不多是获得了“五子登科”的殊荣。春风得意马蹄疾,庞家赫然地成为一个新兴的书香门第,仕宦人家。

其中的庞建福(即庞鸿翥)是贡生。诸生中,贡生最为优秀。顾名思义,“贡生”是经过考选合格,把人才贡献给皇帝的意思。因为他才富学广,人们都叫他“庞书橱”。说到庞书橱的读书,是日夜攻读,孜孜不倦,发愤到了忘食的地步,甚至读出笑话来。据传,因为夜读,他娘准备了夜点心暖在锅里。他读书结束,到灶间就食。一手提灯,一手提起锅盖,却没法把点心拿出来。就喊娘,娘说,你这个书呆,难道你就不可以把锅盖放在一边,再去端点心。这笑话一直传说到现在。

清朝那时候大行尺牍,也就是说社会交际作兴书信来往。文风仿古,言简意赅。庞书橱自然也善于写信,大家都央他代笔。有一次,某地一首事请央他写信到温州一家鼓店蒙鼓。当时他正在吃饭,那人对蒙鼓说了许多要求。他一边吃饭,一边听着,等到吃好了饭,总共给他写了八个字:紧鼓密钉,晴落同音。那人吃了一惊,说这怎么可以?他说,你放心寄去,你的要求都写在上面了。他是把唠叨了半天的言语,概括成八个字。“紧鼓密钉”是措施,“晴落同音”是要求的效果。这要求是有相当的难度的,晴天和落雨,因气候的变化,难免有膨胀或收缩,要做到“同音”是很难的。以一斑见全豹,就从这八个字,我们也可以窥见庞书橱的语言功夫和文章水平。

据《玉环古志》记载:庞鸿翥,同治癸酉科贡生,字楚秋,居密莺,性敏慧,好读诗经古文,旁及宋儒语录,俱有心得,制艺诗赋并皆佳妙。岁科试屡冠军,丁濂甫学使选其文登校士录。工篆隶,尤善作画,求者踵接于门,挥洒立应。以选拔入都,未及廷试而卒,士林惜之。

灵柩运回时,棺木上压着《圣旨》,凡经过之地,官员都来迎送。这也是难得的殊荣,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对于一个学子能这样地体恤,可见礼贤下士之极。庞鸿翥被选拔进京,可说是平步青云,功名在握。家里正拓宽甬道,做旗杆夹准备竖旗杆。噩耗传来,文星殒落,喜事变忧,此事令庞家黯然失色。

 



分享按钮>>冯氏家族主政崖州200多年
>>见证岁月沧桑的庞氏民居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6 07:58, Processed in 0.052268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