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王赵徐孙胡朱高郭马宋 › 胡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瀛洲村章氏宗祠(我家祠堂)

2013-7-18 10: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637| 评论数: 0

0/?

标签:

日志原文:!enltNjMwNkBzb2h1LmNvbQ==/212105671.html

 

我家祠堂

瀛洲村章氏宗祠

瀛洲村俗称油坑口,一度又称瀛川,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绩溪县城之东郊,两地相距9公里。而龙川村俗称大坑口,两村同属瀛洲乡。有趣的是,油坑口、大坑口,两村缘分厚得。大坑口人、明朝兵部尚书胡宗宪(1512—1565)的元配夫人就娶自油坑口;胡宗宪的嫡系后裔、闯荡苏北创办多爿胡裕泰茶庄,并有三泰(泰州、泰兴、泰县)地区有广泛声誉的大坑口人胡沇源(1830—1892),其在老家的唯一后代胡锦霞却成了油坑口章姓人的媳妇。据传,现保存下来的瀛洲村章氏宗祠,也是模仿龙川村胡氏宗祠建造。

徽州人自古以来就很看重建祠祭祖。古徽州一府六县,莫不如此。他们认为,追源溯本,莫重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过去的祠堂,既是供奉祖先神主的地方,可谓宗族的“圣地”;又是宗族祭祖、集会、活动、议事的场所,可谓宗族的“司令部”;也是宗族执法的场地,可谓宗族的“法庭”,家法统治的中心。

瀛洲村何时建了章氏宗祠?查阅民国三十一年(1942)编修的《瀛洲章氏宗谱(稿)》(下称“瀛洲谱稿”),在其始迁祖章运(1103—1175)名字之旁注载“宣和六年,重建昼堂,以奉先祀。”其实,“昼锦堂”就是祖祠,或者称家庙。因为瀛洲章姓来自浙江昌化览村(今属临安市),览村章姓来自福建浦城。浦城老祖宗建有“昼锦堂”。章运于宣和二年(1120)迁来瀛洲开疆辟莱,念念不忘祖先崇拜,第四年即宣和六年(1124)就“重建昼锦堂,以奉先祀”,应该说这是瀛洲最早的章氏祖祠。绩溪元末明初鸿儒舒?(1304——1377)于元至正甲辰年(1364)撰写有《瀛川章氏重建宁郇国公昼锦堂记》,说明元末期间“昼锦堂”还在,但建于何处无从查考了。清嘉庆版《绩溪县●人物志》中,有三位瀛洲人与建祠相关的记载,一是列入“学林”的章杲,字宾阳,“公议倡修祖祠,杲理事11年”;二是列入“孝友”的章良勋,字功彩、国金子,太学士,“倡建宗祠,竭力经营,历时7载”;三是列入“乡善”的章铫,字子泰,“建宗祠,修祖坟,合族称道”。据此分析,瀛洲前辈大约在明朝即公元1500年前后的某个时间,在村中心即现章氏宗祠进行了长达11年的大规模改造。它毁于洪杨之乱,即咸丰(1854—1862)期间,这是有史书记载的。

民国四年(1915),瀛洲村一批士绅出面主持,成立组织,广集资金,选择师傅,在原祠废墟上重建章氏宗祠,头尾历时5载,民国八年(1919)竣工,耗资16000多银圆。(见“瀛洲谱稿”《瀛洲章氏宗祠重建建成记》)笔者外曾祖父鲁馨曾参与其事,“其族中宗祠,丁红羊(“红羊”,指洪、杨)劫,毁于兵燹,町疃瓦砾,遗址仅存。公每一凭吊,辄不胜俯仰欷歔之感。因谋宗人长者,醵资重建,娄经约策,族咨佥同。公自承协理,鸠工庇材,殚心督构,不遑宁处,历五载始克告成,于焉陛一新,栋宇高大,为绩郡诸宗冠。岁时伏腊,奉寝式堂,典祠克惇,敻伦攸叙,彝乎伟矣!”(见“瀛洲谱稿”:《章鲁馨公传赞》)重建章祠的先辈们,筹资、备料、构思、请师傅等等,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境界,可贵至极!

该祠主建筑1200平方米,三进七开间,进深60米,开阔20米;上首的附属建筑约300平方米,是绩溪县现存规模最大的古祠堂,已于2005年7月4日由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门原是一座砖木石结构的牌坊,横额外向书“章氏宗祠”,内向书“天下为公”,气派得很,如今四根石柱还在,上层不知何时倒塌了。是门是一个院坦,除两侧小部分铺了麻石板。第一进为五凤楼,仪门两侧的一对青石栏抱鼓,毫无损伤,鼓面平滑,光可鉴人;底座及两边各附衬的三块青石栏板,雕有麒麟、凤凰、鹿、鹤、燕、喜鹊、鸳鸯和梅花、兰花、葵花、荷花等吉祥物。这组石雕,雕技精湛,形象栩栩如生,实是徽派石雕中的上乘之作,这在徽州古祠中亦很难见到。东西两头,各开书卷式券门,门楣砖雕,东曰“源远”,西曰“流长”,不仅为章氏家族有着悠久历史而自豪,且又表现了章氏文化的深厚,这也是该祠与其他地方众多古祠的不同之处。仪门上端,原挂“章氏宗祠”白底黑字的巨大匾额,此匾已经不存。两端外墙之下部,也各嵌有两块雕了荷花的青石板,同样是徽派石雕中的精品。走过五凤楼,中间是一个宏大的明堂,地面也全是铺了麻石板,四周竖有22根石柱,东西两侧是庑廊。第二进为享堂,它是祠堂的中心,用来祭祖和其他重要家族活动的场所。享堂显得轩敞与庄严,轩堂是人丁兴旺之所需,庄严则是祖宗威望之凸显。该处圆木竖柱就有30根,正中两根外围达米,其高大宽敞程度可见一斑,这在其他古祠堂中也很少见。以往,柱上有楹联,梁上有匾额,“文革”中被毁于一旦,享堂左、右和正中三面的皮门也未能幸免。第三进为寝室,是存放祖宗牌位的地方。章氏宗祠从大门至寝室,取逐进递高的建筑风格,由院坦至五凤楼,要上3档踏磡(绩溪方言,踏磡即阶级);由庑廊至享堂,要上2档踏磡;过里天井至寝室,要上6档踏磡。很明显,这种建筑风格蕴含了“步步高升”的意思。章祠屋顶、五凤楼、享堂、寝室之上都有飞檐翘角,蔚为大观,可惜在“文革”中也受到破坏,但因解放前后一直被机关单位占用着,所以总体结构基本完好。瀛洲粮站于2004年搬出之后,一些在村、在县的离退休人员自筹资金,多次进行修葺,但都是“小打小闹”;倘若能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将门楼、翘角、皮门等修整如旧,陈列民俗生产、生活、文化器具,作为一座民俗博物馆对外开放,并与龙川景区整合成一体,这是能够产生相当影响和经济效益的构想!

#p#分页标题#e#

据新编《绩溪县志》(1998年版)记载,瀛洲章氏宗祠由著名木工汪聚有(瀛洲乡孔川人,1881—1960)主持建造。汪师傅是以龙川胡氏宗祠为蓝本,筹划建造章氏宗祠的。一个偌大祠堂,构件浩翰,榫头万千,又集砖、木、石匠于一体,按现代的建筑设计要求,图纸少说也要装满一大橱。汪师傅只读了两年私塾,既不会画图,也不会设计,就凭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聪明才智,将这个礼堂建起来了。

龙川胡氏祠堂的最大强项是木雕,专家、学者赞誉其为木雕艺术殿堂,1988年就被 国务院 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它主建筑面积只有1100余平方米,稍小于瀛洲章氏宗祠;两祠的高度,前者也略低于后者。所以,从内在轩敞上讲,从外观气势上讲,尤其是站在高处看西侧恢弘的外墙,两祠相比,章祠确也不同凡响。(摘自《宣城日报》章亚光文)

   

投诉与举报专区>> | | | | 发表时间:2012-05-10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查看全部>>

故乡明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9 16:50, Processed in 0.072251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