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其他姓氏 › 方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广东省惠来县方氏寻根

2013-7-19 20:03|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2462| 评论数: 478

广东惠来方氏为莆田白杜派仁杰公后裔。

     仁杰公八世孙维、绩二公,维公生子二:长骥之、次骏之。骥之公字德振,号文邰,行十六。绩公生三子:长龟明、次麟之、三凤之。南宋末年,麟之公偕胞弟凤之公、堂弟骏之公和骥之公长子思公、次子恩公等,从福建白杜村携眷属进潮创居,后人称为“四之进潮”。麟之公始居惠来苗海,次迁九丘,三迁东陇,为东陇裔之祖。骥之公二子思公、恩公首创东福埔为定居点,奉骥之公为东福、洋美、陇头三乡之祖。凤之公、骏之公分居于今普宁县的洪阳镇内和鸣岗等地。自“四之进潮”,繁衍至今近800年,传承31世。
     惠来县麟之公、骥之公二大支就有族众174000余人。
     惠来县方氏乃当地最大姓氏,应该在全国也是方氏最多的县,都是骥之、麟之公后代,当地俗称陇头方(骥之公后代)和东陇方(麟之公后代),主要聚集地为惠城(惠来县城)、东陇、陇头、洋美、东福(七乡)、秀水里、溪东、仕兜、后方等地,基本居住都为单姓方姓,可以说方氏在惠来具有一定影响力


惠来旧辈序与新辈序对照:

六律轩皇创,同从雷祖来。一堂敦孝友,继述有贤才。
(旧辈序:      元光子  希伯孔景弘  宗洪孟仲允
           
桂萼芬馨日,兰华畅发时。玉昆齐竞秀,金紫燕谋贻。
士振绍荣茂  隆兴宪章绳  武赞定集成  佑开……)

渊海占洪福,莆田德泽绵。壶山应上溯,藩衍万斯年。


源盛岐周世,名扬炎宋朝。风徽垂令誉,勋业并宣昭。


远大连枝灿,临潮萃国英。庭阶生意满,普惠喜盈城。

其中“隆兴宪章绳  武赞定集成”为目前大部分人的辈序,
“隆”为廿二世,“成”为三十一世。
潮汕方姓,其源皆出自福建莆田。而福建莆田的方姓,其根则在河南。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是方氏的望族。     

     方姓来源主要有两支:一支源出姬姓。周宣王时,南方荆人不听从周朝的号令,周宣王便派大将姬寰去征伐。姬寰,字方叔,是周朝的元老,德高望重。此次他奉命     
征讨荆国,由于指挥得当,周军势如破竹,一路取得胜利。很快就迫使荆人投降,平息了南方的叛乱。为了表彰姬寰的功绩,周宣王赐他的子孙以其字“方叔”的第一个字为姓,即方姓。后来,姬寰的子孙便以方为姓。其二是说远古炎帝神农氏的后裔有个叫榆罔的人,其帮助黄帝伐蚩尤有功,于是黄帝就将他的儿子雷封于方山。雷的后代便以地名为姓,世代相传姓方。     

     四方拓潮     

     潮汕方氏,其源出福建莆田。方姓在潮汕的蕃衍流布,主要有四支。一是普宁洪阳濂溪派系。普宁洪阳濂溪派系的始祖是方瑶,字伯玉,号濂溪。宋建中靖国(1101)隐君子,世居福建莆田。方瑶一家为福建莆田的大家望族,因有显爵而被授诸生。方瑶少年就才华过人,其诗文甲于同流。然因金国入侵,兵荒马乱,方瑶虽有才华但无心仕途,而喜欢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后偕昆弟游潮汕三邑,途经潮阳厚屿(今普宁洪阳)时,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便携家眷来厚屿安家落户。后来,其子孙便在厚屿(洪阳一带)衍殖。明弘治元年(1488)方瑶第6代裔孙方清隐由厚屿迁居潮阳洋乌都仙港(今司马浦镇仙港村),是以潮阳部分方姓乃方瑶之后。二是潮安仙庭方氏派系。潮安仙庭方氏派系之开基祖为方动。方动原居福建莆田刺桐巷,是刺桐巷开基祖方叔的第九代裔孙。南宋绍兴年间(约1150),其兄方渐来潮为官海阳县尉。方动便随兄赴任。后方渐改知梅州,方动并未随兄去梅州,而是在潮安居下来,并创乡于海阳县登云都沙埕(今潮安县浮洋镇仙庭乡)。创乡至今已近900年,世代蕃衍,传至今已30代。其中潮安县浮洋镇木井、陇头;庵埠竹围和内文方厝;江东镇樟厝洲;磷溪田厝;潮州市内及东津;普宁涂洋;澄海信宁及外砂;汕头陈厝合方厝陇;丰顺东皆系方动之后裔。三是惠来方氏派系。创始人为方骥之。方骥之为福建莆田人,于宋代淳熙十年(1183)授潮阳县丞,不久调任东莞。在往东莞赴任途中突遇盗寇而不幸逝世。因方骥之生前为官清廉,无钱护柩归里,只得就地安葬。其子遂就近择地而居,落籍于潮阳丰欢乡之惠来。明代期间,其裔孙方平野由惠来迁创于潮阳隆井都溪尾(今潮阳沙陇镇石坑);清康熙(1662-1722)年间,方骥之裔孙方玉池由惠来赤澳迁创于黄陇都美林村(今两英镇美林)。四是揭东登岗涵涛方氏派系。其始祖为方真,字仁,于南宋理宗六年(1233),为避战乱由福建莆田涵江来揭邑,卜居于揭邑桃都溪围涵涛(今登岗镇涵涛村)。为不忘渊源根系,村名第一字取原“涵”字,第二字取有江必有涛之意,。江涛兴发奔腾,意为子孙世世代代长盛不衰。清嘉庆十三年(1809),方真第14代裔孙方卢仕由涵涛迁创于潮安浮洋镇南门桥村(今刘厝村)。除上述四支主要流派之外,还有不少方氏派系。如揭东县登岗镇方坑村方氏。其始祖为方桃溪,于南宋年间经商入潮途经此地,看到方坑地理环境优美。既有山又有水,群山连绵,形态万千,遂携家眷由福建莆田来此定居创业。     

     人口分布     

     潮汕方姓人口约25万多人,散布于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区镇。其中人口最多的要数揭阳市,约17万余人,主要集中在普宁、惠来及揭东;潮州约4万余人,主要集中在潮安;而汕头约3万多人,主要集中在潮阳及澄海。
潮汕方姓,其源皆出自福建莆田。而杂志社莆田的方姓,其根则在河南。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是方氏的望族。
    方姓来源主要有两支:一支源出姬姓。周宣王时,南方荆人不听从周朝的号令,周宣王便派大将姬寰去征伐。姬寰,字方叔,是周朝的元老,德高望重。此次他奉命征讨荆国,由于指挥得当,周军势如破竹,一路取得胜利。很快就迫使荆人投降,平息了南方的叛乱。为了表彰姬寰的功绩,周宣王赐他的子孙以其字“方叔”的第一个字为姓,即方姓。后来,姬寰的子孙便以方为姓。其二是说远古炎帝神农氏的后裔有个叫榆罔的人,其帮助黄帝伐蚩尤有功,于是黄帝就将他的儿子雷封于方山。雷的后代便以地名为姓,时代相传姓方。
    潮汕方氏,其源出福建莆田。方姓在潮汕的蕃衍流布,主要有四支。一是普宁洪阳濂溪派系。普宁洪阳濂溪的始祖是方瑶,字伯玉,号濂溪。宋建中靖国(1101)隐君子,世居福建莆田。方瑶一家为福建莆田的大家望族,因有显爵而被授诸生。方瑶少年就才华过人,其诗文甲于同流。然因金国入侵,兵荒马乱,方瑶虽有才华但无心仕途,而喜欢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后揩昆弟游潮汕三邑,途经潮阳厚屿(今普宁洪阳)时,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便携家眷来厚屿安家落户。后来,其子孙便在厚屿(洪阳一带)衍殖。明弘历元年(1488)方瑶第6代裔子方清隐由厚屿迁居潮阳洋乌都仙港(今司马浦仙港村),是以潮阳部分方姓乃方瑶之后。二是潮安仙庭方氏派系。潮安仙庭方氏派之开墓祖为方动。方动原居福建莆田刺桐巷,是刺桐巷开墓祖方叔的第九代裔孙。南宁绍兴年间(约1150),其兄方渐来潮为官海阳县尉。方动便随兄赴任。后方渐改知梅州,方动并未随兄去梅州,而是在潮安居下来,并创乡于海阳县登云都沙埕(今潮安县浮洋镇仙庭乡)。创乡至今已近900年,世代蕃衍,传至今已30代。其中潮安县浮洋镇木井、陇头;庵埠竹围和内文方厝;江东镇樟厝洲;磷溪田厝;潮州市内及东津;普宁涂洋;澄海信宁及外砂;汕头陈厝合方厝陇;丰顺东留皆系方动之后裔。三是惠来方氏派系。创始人为方骥之。方骥之为福建莆田人,于宋代淳熙十年(1183)授潮阳县丞,不久调任东莞。在往东莞赴任途中突遇盗寇而不幸逝世。因方骥之生前为官清廉,无钱护柩归里,只得就地安葬。其子遂就近择地而居,落籍于潮阳丰欢乡之惠来。明代期间,其裔孙方平野由惠来迁创于隆井都溪尾(今潮阳沙陇镇石坑);清康熙(1662-1722)年间,方骥之裔孙子玉池由惠来赤澳迁创于黄陇都美林村(今两英外埠美林)。四是揭东登岗涵涛方氏派系。其始祖为方真,字仁,于南宋理宗六年(1233),为避战乱由福建莆田涵江来揭邑,卜居于揭邑桃都溪围涵涛(今登岗真涵涛村)。为不忘渊源根系,村名第一字取原“涵”字,第二字取有江必有涛之意。江涛兴发奔腾,意为子孙世世代代长盛不衰,清嘉庆十三年(1809),方真第14代裔孙方卢仕由涵涛迁创于潮安浮洋外埠南门桥村(今刘厝村)。除上述四支主要流派之外,还有不少方氏派系。如揭东县登岗镇方坑村方氏。其始祖为方桃溪,于南宋年间经商入潮途经此地,看到方坑地理环境优美,既有山又有水,群山连绵,形态万千,故携家眷由福建莆田来此定居创业。


方姓 方氏全族统谱(内含桐城方氏)


#p#分页标题#e#

方姓 方氏全族统谱


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海祖源,全世界的中国人都以“炎黄子孙”自称并为之自豪。

以远古的炎黄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共祖,这本是一种归属于同一文化渊源的意识与寻根情结。

但是,中国人的这种认同,却有着血缘谱系的具体符号与精神联系的文化密码,这就是中国人的姓。据有关史书及钦定的方氏族谱记载:“吾方氏得姓之初始祖,系出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字天震,本姓姜,居空桑。因永曜假摄,蚩尤作乱,雷与弟实同轩辕避地姬水之上,因与轩辕俱姬姓,遂即姬地起兵,握先帝权,将诸侯兵破蚩尤于坂泉,斩永曜于涿鹿,天下大定,雷合绍榆罔帝之位,推而不就,退居西陵,让于轩辕,尊号黄帝。后徵雷为左相,封于方山(今河南省禹州市西的方山镇所辖,相邻的方家岗,不迁之方氏后裔今有5000之众,方岗乡人民政府就驻在此地),因姓方氏;实为右相,封于房陵,因姓房氏。""雷公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遂仍其初而不改。”

“公以姬地起兵,破蚩尤,削平僭叛,天下大定。继承父业,谁曰不可?乃辞不受,让于轩辕,首倡唐虞揖让之风,然为炎帝之裔,榆罔帝之子,黄帝之相,子列七圣,女作正妃,袭邑受封,光被后世,荣贵极矣。”

正因为受姓始祖雷公开揖让之风,促进了华夏的统一,其品德为后人树立了楷模,故不少方氏谱牒的页眉上印有“河南郡”、“崇让堂”的标记,让世世代代牢记吾族的地望和受姓始祖的崇让风范。其后又派生为同氏两姓,一支单姓方,一支单姓雷。至宋代在方姓中(广东一支)又分出邝姓,所以哪里有雷、方、邝,哪里就有溯源堂,溯源堂遍及海内外各地,故三姓有“源同一脉,衍以三宗”的对联相传。现有以广东台山溯源堂为依拓出版的三姓喉舌
——《溯源月刊》(国家统一期刊号)就有近80年的历史,发行于海内外,这就是很好的证明,也是雷、方、邝三姓文明历史的延伸。然而,这一切皆溯源于河南。

方姓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是风、高、龚、姜、姬、方“六姓为开辟之基”中得姓最早的姓氏之一。方氏在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时就承诏定谱,《方氏血脉谱》早在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就被御批为“名家盛典”,并敕谕方氏子孙,“世代藏传,永久勿失”。

正因为历史上的方氏为帝王之胄,名门望族,所以,历代名人为其谱牒撰文作序、书题墨宝,如西晋的崔陵;东晋的柳伯华;唐代的姚崇、张九龄、柳公权、汪行忠、张文成、方干;宋代的寇准、范仲淹、欧阳修、杨时、文天祥、朱熹、苏洵、苏轼、岳飞、方大琮、方信儒;元代的杨修;明代的刘基、宋濂、方孝孺、王守仁、张居正、王世贞;清代的曾国藩、徐光启;民国时期的于右任等等族内外显耀人物都留下了传世精品。

根据史书的记载,中华民族共奉的始祖黄帝轩辕氏正妃名叫嫘祖,是当时的方雷氏之女。而所谓方雷氏,则是五千年中华民族一个颇具规模的诸侯国,其后变成了组成这个伟大民族的主要份子之一。

中国的两个著名家族--方姓和雷姓,就是由方雷氏传衍下来的,算起来已经有了五千年以上的辉煌渊源。

古老的方雷氏,又是怎样来的?

依照文献的记载,方雷氏是传自炎帝神农氏第八代孙帝榆冈,榆冈的一个儿子首先以雷为姓,然后,到了黄帝伐蚩尤的时候,由于雷氏有一位子弟曾在此役中立下了大功,论功行赏,封地方山,其后,其子孙也因而自雷姓改姓为方。

由此可知,上古方雷氏的子孙之中,是先有了雷姓,然后才出现方姓的。追本渊源,方、雷两姓全都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把方姓的源自推溯到比黄帝更早的炎帝神农氏,是根据明代的方正学族谱,该谱的序文指出:「方氏出于榆冈之裔方雷,比他姓为最先,黄帝时有曰明者,在七圣之列,其后有回,为帝舜友。」

大家都知道,神农氏是在黄帝之前统治天下的古帝,不过,所谓神农氏并非单单指的某一个人,而是当时为天下之尊的一个家庭。根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到了距今大约五千年之前的时候,炎帝榆冈的后代子孙逐渐衰微,「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就被有熊国君少典的儿子公孙轩辕取而代之,就是后来被推为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的黄帝。

依照「史记」的这段记载,再参照上述方正学族谱所说的「黄帝时有曰明者,在七圣之列,其后有回,为帝舜友」,指出神农氏后裔在黄帝之后的出人头地情形,则后世方姓家族之将源头追溯到远古的神农氏,应该是具有相当的可靠性,而不是毫无根据的。

方姓之出自上古的方雷氏,虽然普遍被采纳,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毕竟缺少有力的证据来支持,所以,比较起来一般人还是相信「姓纂」所记载的「周大夫方叔之后,以字为氏,望出河南,诗小雅,方叔莅止,传,方叔,卿士也」之说。

这位方叔,是两千年前周宣王的贤臣,他曾奉命南征,平定荆蛮,使当时业已逐渐衰微的周室,一时曙光大露。

方叔的后代,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省境内,河南地区等于是培育他们成长的温床,所以,方姓家族的大本营是「河南」,世代子孙相承相袭,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以「河南」作为家族的标帜。

河南,古代泛指黄河以南之地,也就是现在河南省的整个地区,汉朝初年实施郡县制度,此地便被置为「河南郡」,以迄于今。

西汉时期,方姓家族主要仍以河南为繁衍中心,一直到王莽篡汉,才有一位叫作方弦的,避乱而跑到现在的安徽地区落籍定居,从此为方姓家族在我国南方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有好长一段时期,特别是明、清之际,方氏是安徽的名门望族,声誉满天下,后来其他地方的方氏家庭,有很多都将源流推溯到安徽。然后,方姓在安徽的盛况又延续到了福建、广东地区。

方姓自新莽时期向南播迁和繁衍发展的情形,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个离开河南老家南迁的方弦,到达安徽开基之后,子孙都显达。他的儿子方雄,在东汉的朝廷上官拜司马,方雄有三子:侪、储、俨。汉和帝时,侪为南郡太守,俨负文武材,为大都督;储则被举为孝廉及贤良方正第一,累官太常,并兼为洛阳令,封黟县侯。据说储能役鬼神,故后人立庙祀之,称之为仙翁。因此,可以说方氏开基江南,就有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到了方储的子侄辈,顶著「河南」郡望的方氏又自安徽朝更南方播迁发展。方储有三个儿子,即方赞之、方观之、方弘之,其中第三房方弘之的儿子方星,是浙江方氏家庭的播迁始祖,他的子孙在浙江蕃衍极盛。

福建地区的方氏,则是传自二房的方观之,他们的南迁入闽,大致是在天下纷扰的五代十国时期。当时,方观之的一位后裔方淑,是南唐的都督长史,其子方殷符,则为威王府谘议,后来又为晋之银青光录大夫兼御史中丞,福建方氏家族的始祖,便是方殷符的第三子方廷范。长官生有六子:仁逸、仁岳、仁端、仁逊、仁载、仁载及仁远。六子俱登第,仁逸为水部员外郎,仁岳为夭中秘监,仁端为著作郎,仁逊为大理司直,仁载为礼部郎中,仁远为秘书正字。时值五代十国,国家纷乱,各地豪杰纷起,诸子各事其国。

宋太祖统一天下,以往各仕其国之豪杰,则纷纷相归于天子。此时长官子孙,亦彬彬辈出而方姓氏族始壮大,故谓今天下诸方氏不如莆之盛,今莆方氏不如长官之盛。

南宋时,长官五代孙:麟之、凤之、骥之及骏之四人由福建莆田入粤。麟之为潮阳县主簿,骥之为潮阳县丞。凤之创居于普宁之厚屿,骏之创居于惠普宁之鸣岗,麟之创居于惠来之东陇,骥之创居于惠来之三乡。此乃所谓四之公进潮是也。其后子孙则繁衍于潮揭各县,实为潮之世族。

至于温陵方氏始祖,乃范第五桂之后,入泉授武略将军,因居泉州,为入泉始祖,迄今已十四世矣,其后自漳、泉或其他各地渡台及散居海外各地。

关于「河南」方氏南迁入闽的情形,有刊登于「六桂丛刊」的下列文献,可资说明:「中丞殷符有子七人:廷康、廷年、廷范、廷远、廷英、廷辉、廷韬。七子皆仕,且俱任显官。廷年为户部侍郎,后其子孙居于滁阳。廷远守潭湘州引簿,廷韬为尚书左仆射,其子孙则居于江州。廷范为温州固慰,宰长溪、古田及长乐三县。后父老皆称其为长官。长官卜居莆田剌桐卷,为入闽方氏之始祖。」长官既为莆人,因惦含故地,故葬父于乌齐半田。而其本身及卒则葬于灵隐山,赠号金紫。

据「台湾朴子方氏本源」,对于方氏在闽、粤的传衍情形,有更详细的说明如下:「方氏始祖初居光州固始,后徙福州,再迁莆田,三徙而入龙溪居焉。及通判纳齐公,以需行显于漳,遂定居于龙溪之蓝江(即登第)。纳齐公于宋绍定五年,以明经举进士,初拜徵仕郎,工作监丞,继任顺昌通判,多阴隙,宽狱宥刑,发仓拯饥,建学宫……二传至尔毓公,授学国子监,茂才尔原顺公,明经尔荣公,处士尔容公。俱以文学名世……吾族历宋元明清至今……」

方姓得姓相当早,而且一向声誉卓著,然而,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除了那位被公认为方氏始祖的周宣王大夫方叔之外,方姓的知名人物,却比较少见,要有,也只是几位传说中的神仙人物,象相传唐尧时隐居五柞山中的仙人方回,乃至「封神榜」上家喻户晓的方相和方弼等。

到了明清之际,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姓方的杰出人物不断出现于史书之上,尤其在学术和艺术方面,他们的成就更加不凡,象明代浙江宁海的方孝儒,济宁知府克勤子,字希直,一字希古,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忠君爱国的大学者。

方孝儒是明惠帝的侍讲学士,深受朝廷的倚重,举凡军国大事都要谘询他的意见,燕王起兵夺位之时,朝廷的讨伐檄文,即出自其手。他是一代学宗宋濂的弟子,生平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所以当燕王即位时,他宁死不肯为燕王草诏,而被诛十族,死事之惨,连累之广,古今少有,不过,他的忠君爱国精神,却自此永垂千古。

明末著名的四公子,其中有一位就是安微桐城的方以智,明湖广巡抚孔召子,字密之,号鹿起,他博览群书,是崇祯年间的进士,却在清兵入关之后,矢志不仕清而出家为僧,成为人人知名的「药地和尚」。这位满腹经论的和尚,精于考据,尤通音韵之学,曾经发明「发声送气收声」之说,为后世学者所推崇备至。

有清一代,方姓的名人更多了,象方苞、方薰,以及方承观等,都是国人所熟知的人物:方苞,清桐城人,舟弟,字灵号望溪,康熙进士,累官礼都侍郎,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他学宗程、朱,尤致力于「春秋」、「三礼」,其文谨严简洁,被奉为著名的桐城学派的始祖,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已有定论,方薰,清右门人,字兰士,一字兰坻,号樗监,又称御儿乡农,乾隆时布衣。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被誉为诨瓯香以后第一人,他所绘的山水、人物、草虫、花鸟等,都能点染入妙,尤其善于写生,运笔赋色,不落庸俗,更难得的,是他的诗书造诣极高,所以题跋甚多隽句,所享的声名之隆,少人能及。

方观承,则是乾隆年间的一代名臣,清桐城人,贰济子,字遐谷,号问亭,又号宜田,他是一位博学的读书人,学而优则仕,作官时的治绩也可圈可点。据史载,他在当时直隶总督的时候,特别注重治河的问题,曾经上治河方略数十疏,他并且曾把自己的计划付诸实施,修筑了大清滹沱,子牙等河堤,使当地的老百姓深受其利,对于他的赞誉良多。

方兴东: 博客中国()和互联网实验室(.chinalabs.com)的创始人. 博客中国董事长. 网络评论家.被誉为中国博客之父. 浙江义乌人.

方李邦琴: 美国方氏报业帝国掌门人. 2000年,方李邦琴成功收购了美国的主流英文报《观察家》报,此事成为震动美国的特大新闻. 创造了华人旅美150余年来首次主导美国主流媒体的破天荒纪录,演绎了一曲美国亚裔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方夜谭”. 9月18日为旧金山的"方李邦琴日".



方舟子: 中文网络先驱者, 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1994年)--新语丝()的创始人, 著名的科普作家, 福建云霄人.现居美国.




方润华: 香港著名的慈善家, 亿万富翁. 祖籍广东东莞. 一九九七年, 被授予”全国扶贫状元” .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发现的国际编号为五一九八号的小行星誉名为’方润华星"。



世界方氏家族联谊宗亲团体通讯录
名称:新加坡南洋方氏总会(SINGAPORE NANYANG FANG SHEE ASSOCIATION),地址:194-A,Tanjong Katong Road,Singapore 1543,电话:3444147;名称:马来西亚雪隆方氏公会(PERSATUAN KETURUNAN FANG SELANGOR DAN WILAYAH PERSEKUTUAN),地址:124-C,Jalan Imbi 55100,Kuala Lampur,Malaysia,电话:(03)2455379;名称:泰国方氏宗亲总会(FANG CLANSMEN ASSOCIATION OF THAILAND),地址:泰国谷庄四桥哇拉叻商业中心门牌二九一至二九三号(219-193,Tanurat Road, Tung Wat Don Yanawa, Bankok Thailand),电话:2863536;名称:香港方氏宗亲会,地址:香港九龙深水埗福荣街7号嘉汇大厦3楼B座,电话:7769995;转帖地址:香山红叶世纪论坛(),来信请寄:**ng_bolian@126.com


方孝孺研究——纪念明朝方孝孺学士

返回主页 / Back to Home

《明代方孝孺学士学术研究》系列项目在牡丹江启动
本报讯(记者香山红叶)05月01日,香山论坛()《明代方孝孺学士学术研究》系列项目,在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启动。
方孝孺学士(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思想家。师从“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正五品)宋濂,历任陕西汉中府学教授(从九品1392-1398),翰林学士(正五品1398-1399),兼文渊阁大学士(正五品,1398-1399),侍讲学士(从五品,1399-1400),直至按照《周礼》更定官制,将侍讲学士和侍读学士(从五品)合并为文学博士,担任文学博士(正五品,1400-1402)。建文年间(1399-1402)担任建文帝的老师,主持京试,推行新政。在“靖难之役”期间,因坚持正统帝王观,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即成祖)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株10族。
方孝孺不畏生死、舍身赴义的崇高气节和英勇精神,600多年来,感动了一代代中国文人。
为了考证方孝孺的史迹,追随与颂扬其铮铮铁骨和崇高气节,香山论坛启动了这项系列研究活动。并期待着有时之士加盟,发挥团队研究的优势!也希望同有关政府、组织通力合作,开展研究活动,并希望海内外各界人士对这项学术研究给予支持,提供相关研究文献资料。
《明代方孝孺学士学术研究》系列项目,大致分为以下6个子项目(根据研究的进展,适时增减):01、祖籍、家谱、明初邸报研究项目;02、生平时代研究项目;03、思想渊源研究项目;04、创作年表、作品研究项目;05、政治思想研究项目;06、后裔研究项目。
截至04月30日,香山论坛已经整理、发表的研究论文有:《敬宗收族/重为修明——方孝孺研究序》、《〈方何宗谱〉有望揭开方孝孺后裔之迷》、《合肥何姓一族迁自庐江,被认定为方孝孺后裔》。



--------------------------------------------------------------------------------

敬宗收族/重为修明——方孝孺研究序(文/方伯濂)
死者已矣,生者何为?惟有敬宗收族,重为修明。上以赞祖宗作求之世德,下以启子孙仁孝之深情。
壬午殉难,巨今已有600余年,有关孝孺公的史迹已经大量亡佚,亟须进行学术论证,以此为后人澄清史实;
颂扬其顶天立地大丈夫的铮铮铁骨及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气节;
证实“赤其族而族终不可灭”,为学术界“方孝孺后裔说”正名。
以上三点,正是进行研究的必要性所在。
有助于全面认识其生平、时代及其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的科学内涵;
有助于科学评价其坎坷一生的历史地位、历史功绩。
以上二点,正是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在“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佚闻为纬,不伤虚诬”(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的思想前提下进行研究。
这项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一、祖籍、家谱、明初邸报研究
二、生平时代研究
三、思想渊源研究
四、创作年表、作品研究
五、政治思想研究
六、后裔研究
2004年02月09日以来,我分阶段进行了一年多的专题研究。前期主要进行了祖籍、生平等的研究,后期主要进行了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等的研究。在此期间,搜集整理了数以千记的网络文献资料,并据此撰写了数篇研究论文。综合研究的现状,仍旧发现有许多疑问时刻困扰着我。兹录如下:
一、浙江《宁海县志》孝孺公祖籍桐庐(今属浙江杭州桐庐县)。那么,其有无家谱存世?其先祖又系何人?
二、孝孺公作为一位杰出的学者,其学术思想的形成受到哪些人、哪些观点主张的影响呢?
三、孝孺公一生著述颇丰,那么其遗留下了多少作品呢?
四、《明史—方孝孺传》记载,孝孺公生二子,长子中愈,次子中宪,而有记载(见安徽庐江《方何宗谱》)说,孝孺公生了三个儿子,幼子字德宗。未知孰是。《何姓渊源》(见深圳新闻网 2003年09月19日)记载:“安徽庐江黄屯何姓是明代方孝孺的后代,因避家难,从江西迁到安徽,改方姓为何姓。”而《方何宗谱》记载,方德宗长子通仲公自徽州歙(音社)县(今属安徽黄山歙县)自新安迁居庐江。那么,究竟哪种说法可信呢?德宗获宁海典史魏泽救难时,年方九岁,恰与孝孺公次子中宪年龄想吻合,那么“德宗”是其次子吗?另有江阴(今属江苏无锡江阴市)六铭洪三兄弟,自称系方氏第22代后裔,


--------------------------------------------------------------------------------


《方何宗谱》有望揭开方孝孺后裔之迷(文/方伯濂)
安徽庐江《方何宗谱》(28卷)在京被发现,有望揭开方孝孺后裔之迷。
当年孝孺公遇难时,九岁幼子方德宗(即圣公)被宁海典史的魏泽设法救出,孝孺公门人、进士俞允后以女妻之,"生子四伯:曰通仲,曰道叔,曰远季,曰远道,迁江右,迁休宁,迁山西,惟通公由新安迁潜江(即庐江),居于城,”娶妻张氏,生三子:长子彦清、次子彦梁、季子彦澄。为避朝廷迫害,从当地大族何姓,易方为何,遂为庐江何氏一族之祖。
这套家谱,卷一~原序一(见附录)作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距孝孺公罹难仅有三百余年,由钦差提督、四川通省学政、翰林院编修、纂修《明史》、钦差云南乡试正主考宋衡题写。宋衡,从事《明史》纂修,是明史研究的权威。因而他的说法具有极高的可信度。
中国学术界一直以来对孝孺公是否有后裔存在争议,而《方何宗谱》的发现,将为"方孝孺后裔说"提供有力的佐证。热切期盼广大研究者多加考证,为方孝孺研究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附录:《方何宗谱》卷一~原序一
安徽庐江《方何宗谱》,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出版,共28卷,何盛才等修,何乘骧(音乡)等纂,藏于国家图书馆。
卷一~原序一:公(指孝孺公)生子三,长与次偕亡,惟幼子字德宗(即圣公)方九岁,有溧(音力)水魏泽时为宁海典史,当殉难时,匿而保证之,卒赖以存。嗟乎!赤其族而族终不可灭,虽魏之力,讵非上天之默佑忠良,使之然哉?圣公字德宗,(孝孺公门人)进士俞允以女妻之,生子四伯:曰通仲,曰道叔,曰远季,曰远道.迁江右,迁休宁,迁山西,惟通(公)由新安迁潜江(即庐江),居于城,方姓易何自通(公)始。……嗟乎!忠贞之苗裔固若是乎!其族固旧,有谱失之兵灾。今其后人以敬宗收族之心,重为修明。上以赞祖宗作求之世德,下以启子孙仁孝之深情。且适圣天子诞,敷文治家,皆孝悌俗,皆仁义之虑,遂不觉欣然而乐序之也,于是乎书。(康熙五十三年岁次甲午仲冬既望钦差提督、四川通省学政、翰林院编修、纂修《明史》、钦差云南乡试正主考宋衡题)


--------------------------------------------------------------------------------


合肥何姓一族迁自庐江,被认定为方孝孺后裔(文/方伯濂)
清朝末年,合肥何姓之祖乘(或盛)华公,自今天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迁居合肥市肥西县山南镇双桥村,为何姓一族聚居合肥之始。
民国十一年(1922),庐江县金牛镇族人何立坐,来到双桥村,拜访乘华公后代。临别时,告知何姓一族,始自方氏,系明代方孝孺后裔。
乘华公迁居双桥村之后,娶妻生子,子又生孙。何姓族人辈分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起家乘(或盛)立世宏昌(或春),基(或继)业永守,重(或存)德荣光。
世银,系乘华公孙,生子宏应。宏应娶妻张氏,生五子:长子春旺,次子春*(童年病逝),三子春荣,四子春一,五子春伍。
如今,合肥何姓族人已有二百余人,主要聚居于双桥村和邻乡(柿树岗乡)的丁岗村。
补充叙述:一、迁家原因。清朝末年,太平军在安徽庐江一带势力很大。当地金牛镇乡民何乘华公,因为舍身相救合肥郭公于兵难,遂被招为上门女婿,并迁居肥西。
二、三定其家。乘画公一定朱洼村(今属肥西县孙集乡管辖)为家,二定黄花村(今属肥西县柿树岗乡管辖)为家,三定双桥村(今属肥西县山南镇管辖)为家,并最终定居下来。
三、家族传承。乘华公娶妻郭氏,生六子。其次子,娶妻+氏,生五子:长子世广、次子世银、三子世塘、四子世勤、五子世文。其中次子世银,娶妻孙氏,生五子。其长子宏应,娶妻张氏,生五子:长子春旺,次子春*(童年病逝),三子春荣,四子春一,五子春伍。春荣公,民国三十七年生,吾之父也。
四、定居时间。即太平天国运动阶段(1851-1864年)。时为清朝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延续期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4 07:36, Processed in 0.032739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