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李黄陈张周梁何林吴刘 › 李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1)漳平市桂东村李氏族谱(汇总版)V6.0

2013-8-9 20:56|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839| 评论数: 0

目录

 

1. 序... 4

1.1  陇西李氏谱序(北宋进士、大学士王曾)... 4

1.2  北宋征西大将军、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序... 4

1.3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序... 5

2.  漳平市官田乡桂东村简介... 7

3.  李姓渊源考略... 7

4.  中华李氏百世直线世系考... 8

5、火德公至漳平市永福镇李庄后裔... 19

6、漳平市官田乡桂东村李氏后裔... 20

6.1逸泉房继谱... 21

6.2逸山房继谱... 23

6.3 怀爵房继谱(详见族谱示意表)... 24

6.4 国候公房继谱(详见族谱示意表)... 24

6.5 隔头墘仁茂堂房继谱... 24

6.7 柴家仑房继谱... 26

7.  部分桂东人简介... 28

8.  桂东村李氏部分族谱示意表... 28

9.  修订说明... 29

10.  参考文献... 30

11.  联系方式... 30

 

修订纪录

 

版本号

日期

修改人

修改项

备注

1.0.

1996年8月

李碧蛟

收集、整理

创建

2.0.

2008年4月前

李鸿彪

收集、整理

 

3.0

2008年4月

 

增加怀盛世系、增加示意图

手抄、整理

3.1

2008年5月

 

增加桂火、来生世系

输入计算机、无校对

3.2

2008年7月

 

汇集李碧蛟、李鸿彪、李南龙版本

整理综合

3.3

2008年8月

 

增加《桂东人简介》、《媒体相关报道》部分

 

4.0

2008年10月

 

结合《永福李庄族谱》,修改了火德公到四四公的世系

汇集、整理

4.1

2008年10月

 

增加序、桂东村介绍两部分

 

5.0

2009年1月

 

删除部分村庄介绍和媒体报道,编辑入《桂东洋》

结构性调整

5.1

2009年2月

 

增加逸泉公、龙海市角美石厝街下边、台湾新竹县后坪街等李氏后裔

 

6.0

2010年7月

 

增龙海市角美镇石厝村下边社《李氏族谱》,即李龙文版本,该版本为明清手抄版,即增加逸山房继谱,特别是澄清增加了火德公到四四公这一部分的内容。

 

 

注意:哪位有修改、修订本族谱者,请在本表上详细说明、记录,并做版本的更新。

1.序

1.1  陇西李氏谱序(北宋进士、大学士王曾)

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作者注)春三月朔癸卯,绿野退臾,清病无聊,坐于三友堂。维时,新雨霁月,和风清穆,客有李彩日氏,携一谱翩翩而来,历阶而升,揖予而言曰:吾族之居金陵,且一十世矣,旧有记谱,莫能详其先世原委,敢乞大笔,浚其源而道其流,穷其本而究其末,庶有以补其所未备,而为世之表率,幸勿以他辞也。思吾王父,自唐宋以来,而迄于今凡六世,为李氏各派婿者十人,纳李氏婿一人,故知其先世原委为甚详况,兹有请,岂可无序。序曰:

谱之先世,虞皋陶大理氏支孙徽相,夏避乱于长安李氏坡,指李为姓。其后造父佐周穆王为将军,其后裔孙斯相秦,斯子佐车为西汉功臣,居楚。至东汉忠公,封云台上将,至西魏虎公,封为陇西公,因邑而为郡。至唐公丙,生子渊为高祖皇帝。丙公生六子,渊、源、波、涛、海、浪,自海公传至光弼公为九世,位居临淮王,是汾阳郭氏婿,始居金陵乌衣巷。李氏分枝蕃衍,世族衣冠文物,代不乏人,于戏本之固者末茂,源之远者流长,岂偶然哉。

今观彩日所刊之谱,自临淮以下,伯叔兄弟,姓无遗者,详其所自出也。诸立不书,诸光不书,盖时愈更,事愈疏。各姓谱牒,未经参考,不欲以疑,似乱其故原。吁嘘!余焰以续诗书之光辉,纪实行以信乡里之耳目。予于彩日见之矣,第感六一夫子序,是图之简,予尝取乌衣巷祖居及楚与秦实录之,以订李氏之谱。凡先世承传来历,罔或不同,乃知李氏世系,金陵始徙之地也,明矣。盖谱牒之作,本以管摄人心,敦宗族,厚风俗,使一览而不忘其本。苟不此是,务维引古援今,尚阀阅,夸门第,则富而不贵者可以收谱,贫而贱者皆被黜焉。讵古人作谱之意,抑失修谱之义也。彩日、彩耀皆原重端庄,恂恂纯谨之君子也,断不至此。予因其言之诚,而世缔姻谊,悉其世原委,特为详记,以订正之。俾李氏子孙世世而阅之,皆知其先世承传所自来,而不失其实。近代族属,所当书而不失其亲,则古人作谱之意在此矣。诗云:同源分派,时世易疏,慨然悟叹,念兹厥初。予于李氏子孙,重有望焉!故序之,以为其后之劝云。

            宋景祐二年乙亥岁进士第、华盖殿大学士、钦拜仲父、姻世第三元王曾拜撰。

 

1.2  北宋征西大将军、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序

家之谱,国之史也,远无所援,近无所丽,侧漏无所为。其家之信谱乎,何也?谱以崇本,亦以叙族,而好事者非援引先贤哲以为高辄附丽,近时显贵于相夸,甚至于同本之中,以嫌隙,以寒薄,明置而不齿者,吾不知于崇本叙族之谊何如也。或曰不有传信传疑之说乎?予曰:夫既疑矣,焉用传之,惟传其可信乎,厥其不可信者,而谱斯重也。予自授役,以郡人谱事不少,未尝不持是以相质证,亦庶几逭我之诬焉耳。予友卢陵六一夫子手执一编示余曰,此修之母族金陵李氏之谱也。修属至戚,业既述其概而冠诸首者,唯予大夫藉焉。余曰唯唯,受而卒业,则见其中有先世临淮王世泽之家,与跋考其源流,篡辑其谱,绵绵绳绳,传今数十祀,由金陵而徒洪徙闽徙粤,生齿愈蕃,流远衍愈长,声名文物,倍于当年,不以一编续之,将先者佚后者,紊涂人至亲所必然矣。此临淮之裔彩日、彩耀相与聚族而谋述,故汇集而观其成,可谓知所本矣。今其谱具在,本系相承,枝派相别,疏漏不遗,典故靡缺,以之俟百世奚感焉。虽然传则传矣,而所由取信于世,宁系一谱也乎哉,保世元宗,将见斯人矣,惟是一族以内,若长若幼,相率以孝悌肃雍之行;若贤若才,相勉以诗书礼义之业。有不处处则萦萦,而著型范于乡里;有不出出则赫赫,而标勋简于常旂。此之为昭光,此之为显后,又奚必援古,奚必丽今,而六合其宇,荫庇无方,矧区区族类之类,将谱之传也,千古以为烈已。噫!为李氏后者,尚思所以,大其传而无负今日修谱之意,亦无负尔宅相倦倦也夫!

#p#分页标题#e#

                                                       征西大将军范仲淹拜撰

 

1.3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序

先大孺人,系出金陵李氏,不佞修外王父族也。修从总角即往返其间,每见其长幼秩然有序,内外肃然而有闲,上下森然而有纪,规条虽严谨而未始不有温巽拳切者,宁于其中。至若冠裳文采之章,灼诗书礼采之辉煌,嘉言布行之贻,垂竞爽而遽陈,日接而恃领,则为之神注而心慕焉。彩日非源远流长未可得此,予今日已叨列仕版,奔走南北,垂十年所愿,心未尝不在金陵里者。不幸先大孺人大故,扶榇而归,以襄大事,今且已毕,将有事于北辕矣。外兄彩日、彩耀顾我草堂而告曰:我李氏之先,自陇西虎公,唐丙公,临淮王光弼以来,尚书、王侯、宰相,一时贵显,无与伦比,其后存经离乱,迁徙不一,由金陵、桂陵、西蜀、长安、长沙、洪州、吉安、抚州、福建、广东、云南,惟金陵之派金紫蝉联,科甲接武觐之,汉晋唐末,后先辉映。彩日、彩耀相与篡辑族谱,修则报华盖殿王、范两夫子序之,核且详矣,其间生齿之繁,簪缨之郁,文物之盛,隐德淑行之,可表前作后述之,可纪较倍于前也。顾世之统系,不及今而登之,载籍将来,质之无经考之无据,势必一弁髦同枝,而途人之不亦大可虑乎。日等乃以此意告之宗老,以迨诸子侄靡不忻跃纵。事今且稍就矣,惟以弁之首者不可以无言也,子大夫为我外兄,视先祖父辈则王侯宅相之谊也,敢钧大雅之章,以赠此谱之光,以垂训我子弟而不朽,惟子大夫命之,修谢不敏,而两君之命再三也,则请闻于先达者告之,敬报王、范两夫子之笔,以助外兄谱之光辉。

    盖闻谱之为制,所以别世系,辨亲疏,严纪载,寓儆劝而总之。以尊尊,以亲亲,教敬教爱之道存焉。顾尊之云者,岂在一享祀,一裸献之微文已哉!亲之云者,岂直一燕享,一欢洽之阔节已哉!夫祖宗功德,百代如见,故必敛吾真诚以会先祖之精意,志其志者,事其事。遗言德行,无非蓍蔡,居住嗜茹,无非羹墙。竞竞乎一鉴于祖训,而毋敢遏佚先前,此为尊尊之实际也。百子千孙,总属一派,荣显侧陋之异势,因殷阜困穷之殊遭,明类振发,迷谬惰蓏之各禀,吾一体视之,派派流注,而且多方以恤其冻馁,极其疾苦,策励其昏惰若痛苦之属心,刺棘之著骨,必去其菑害,登之陵洪为浚,即安斯为亲亲之实际也。至尊为实尊,则朝廷燕宝无非祖宗之陟,降而敬之也,亲为实亲,则疏逖服属一,皆交体之联贯爱之也。用意而斯,孰有弁髦其先而涂人其族哉!是谱之作,一准于先世之义例而纪载之,核儆劝之寓,罔不具焉,斯可为信谱矣。考李氏之宗,其为长幼尊卑,内外之间,故皆以礼法相守,恩义相维,凡训家之良规,昌族之远猷,无不循循允践,则其于百代之远,千叶之众,必且敬之至,爱之周也。尊尊之实际,亲亲之实际,自有戛戛乎,其无余歉者。而不佞修乃腮腮焉,取所闻于先达者,亟以相告诫辱,在兄弟行,休戚善败,彼我相通,故不敢为谀,而以规进也。虽然积不厚则流不远,焰不密则发不光,自昔云然。金陵人物济美,于今为烈而犹,莫盛于唐汉之日。计其先世,所为培植,所为酝酿者,今皆可考也。诸君子之于今日也,祖德之异承在我,后裔之启佑在我。一务厚其培植,浑其酝酿,而积韬之弥远弥光,将来不有绍陇西、临淮之芳声,嗣汉唐王侯宰相之再兴者乎,是在诸君子勉之哉!

                            赐进士第、内阁丞相、加封文忠公、愚表弟欧阳修拜撰

(注:以上序源自《上杭李火德族谱》、《永福李庄李氏族谱》)

 

 

2.  漳平市官田乡桂东村简介

     详细介绍请见《美丽桂东洋》一书或者网站。

 

3.  李姓渊源考略

辽阔的中国大地(包括港、澳。台),甚至遍布世界的五大洲,都有李姓的后裔在不断繁衍着。据一九九二年报载,近代李姓人数已跃居全国第一大姓。

《姓纂》记载,李姓是是颛顼帝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的儿子咎徭当了尧帝的理官(相当于现代的法官),当时,社会盛行着以官为姓的风气,所以咎徭“理”为姓。传到殷代暴君纣王的时候,家长理徵因事得罪于纣,祸连整个家族。理徵有儿子叫利贞的,逃到伊候之墟避难,废墟中无以为食,最后从李树上采到“木子”充饥,才保住了性命,利贞以后就改姓 “理” 为“李”。李姓源出颛顼,已经成了不疑的事实。

到了北魏和唐朝时有外族加入李姓者;也有因功被皇帝赐姓而改姓李者,李姓血缘上已经不再单纯,但在阵容上却越来越庞大了。

李姓大体上有两大支系,一支在甘肃陇西,一支在河北赵郡。根据朱彘尊《李氏族谱·序》的记载,建立唐朝的李渊这一家人,是来自陇西,凡如今用“陇西”为号的,即属此支派系,盛唐文后本地日繁,共有39房;赵郡的那一支系,又分为东南西三个组,族人甚多,在河北一带,人数多过当地望族张、王、赵诸姓。

李姓在历史上名人多得不胜枚举。从著《道德经》五千言的李耳开始;到早期的抵抗匈奴名将李牧;在四川凿都江堰灌溉诸郡的我国水利工程学鼻福李冰;尝百草,编写《本草纲目》的大医学家李时珍;汉代名将李广;以及以一篇“陈情表”迄今仍脍炙人口的晋朝太子洗马李密;开拓大唐盛世,创造贞观之治的帝杰李世民;及被后代尊崇为诗圣的大诗人李白等等,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杰出历史人物。

李姓,在台湾也仅次于陈、林、黄、张为第五大姓。

考据李姓南来之祖有三:其一,是唐初辅胜将军李伯瑶奉旨佐陈元光平闽(篮雷)十八峒,他的十三个儿子随征有功,皆封为团练使,分守闽中各地,繁衍子孙后代,如闽南的华安、渡东等地族谱,则直截写李伯瑶为其始祖;其二,是李渊的第二十太子元祥公入闽为闽越江王,生八子所传下来的子孙;其三,是唐末宗室李孟(郭子仪之婿)因避黄巢之乱,由长安迁于汴梁,继入福建宁化石壁乡。闽西各地李姓族谱记载,多认宋朝李火德公为开基始祖。

台湾省李姓,除李孟后代这支外,据台文献会说,其他是分别来自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大致可分为四个派系,即景仙李氏,兑山李氏,燕楼李氏和金山乡李氏。

所谓景仙李氏,即是宋末主战最力的兵部朗李纲曾孙迁居安溪,其后代不少人再从安溪移居台湾。

兑山李氏,则是来自河南,在五胡乱华的时候,其祖先就到了福建。

燕楼李氏的祖先是燕人,大致于宋、元之间到泉州作官,最后在泉州定居下来,这支的李姓在台为数甚多。

金山乡的李姓,则是来自云南,至宋代才迁到福建的上杭、汀州一带,最后移居金山乡。据考据是住在漳州平和县小西溪山间的一支。

厦门大学退休教授李青云考证认为李伯瑶与李火德是同一根源的派系。闽西南有不少氏宗祠,既祀李伯瑶也祀李火德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了。

#p#分页标题#e#

来处尽管不同,然而万流归宗,现代姓李的人,大家还不是同宗自许为一家人,以拥有这个光荣的姓氏为骄傲吗?古往今来,一个爱祖敬宗的人,也往往是大义凛然的爱国者。中华民族之所以不可征服者,也在于他们心中蕴蓄着浑厚的敬祖宗爱祖国的一片赤诚心怀。

 

4.  中华李氏百世直线世系考

(浙江李科才于2007年8月28日整理修改,摘自李氏族谱网)

 

(1世)少典,姓公孙


(2世)黄帝,少典之子,名轩辕。在位100年,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距今4400年。以德才擒杀蚩尤,取代神农氏炎帝。黄帝时已开始多妻制,传说他有妻14人,娶西陵氏的女儿嫘祖(发明养蚕)为元妃,次妃为方垒、彤留、嫫母等。黄帝有25个儿子,得到了姓的,即为诸侯的只有14个。


(3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二子,一玄嚣,即青阳,生子乔极,青阳为诸侯,住在长江;另一昌意,分封为诸侯,住在若水,娶蜀山氏女儿昌仆为妻,生高阳。


(4世)颛顼帝,在位78年,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名高阳;乔极,玄嚣子。

(5世)颛顼有八个好儿子,世人受了他们的好处,称他们“八恺”;有个不成材的儿子,不接受教育,不知道什么是好话,天下人称他“涛杌”;鲧,颛顼子,生禹;大业,颛顼子,生女华;穷蝉,颛顼子;高辛,即帝喾,在位70年,乔极子,黄帝长子之孙,颛顼侄子。

(6世)女华,大业子,生皋陶;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放勋,娶取訾氏的女儿,生挚。帝喾有八个好儿子,时人称之为“八元”;帝喾去世,挚继承帝位,无政绩,他死后弟放勋继立,即帝尧,尧为帝喾之子,在位98年。夏禹,名文命,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生活在公元前21世纪,其父鲧,其子启。

(7世)皋陶,李氏血缘始祖。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 司法的长官。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宫、大辟】,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至舜(是黄帝次子昌意的第八代孙)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民安居乐业;他提出的“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知人”、“安民”等主张,深得舜帝赏识。舜帝将他作为继位侯选人,但还未及禅让,皋陶就病逝了。皋陶之后,历禹、夏、商,26世为理官。

(8世)伯益,皋陶长子,因善训鸟兽被舜帝赐了赢姓,成了赢姓部落的首领;次子仲甄,又叫仲偃。丹珠,尧子,不贤,因之尧禅位给舜。

(9世)思成
……………

(33世)理征,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他因屡谏纣王【前1075-前1046】且执法不阿,遭亡身之祸。

(34世)李利贞,得姓始祖。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逃至伊侯之墟,饥采树果得以活命,后理贞畏于纣王追捕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此即“指树为姓”之说,这表明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

(35世)李昌祖利贞娶契和氏女,生昌祖,昌祖为陈大夫,家于苦县。

(36世)李彤德

(37世)李庆

(38世)李承

(39世)李硕宗, 被周康王【前877-前841】赐采邑于苦县。

(40世)李显

(41世)李爽

(42世)李环鼎

(43世)李爵

(44世)李寅龙

(45世)李熙宏

(46世)李尧性

(47世)李辉

(48世)李连顺

(49世)李乾,字符果,硕宗五世孙,时任周朝上御史大夫。

(50世)李耳,乾娶益寿氏女婴敷,生李耳。《史记·老子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之史。” 这是正史中明确指为李氏的第一人,许多书云:“李氏,李伯阳之后。” 李耳,于周平王【前770-前719】时任太史,古之圣人,博大精通,孔子曾问礼于他,受益不浅,说我见到老子,“如龙乘云”,即好象见到了乘风云而上天的龙一样。老子的学说,流传于后世,著有《道德经》上下编五千言。

(51世)李宗,字尊祖,战国时晋国人,后至魏,为将军,被封于魏国的城邑段干,以邑为姓,人称干木大夫、段干木。他曾求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隐而不仕。魏文侯赏识他的才能,曾登门拜访,欲授予官爵。段干木避而不见,越墙逃走。魏文侯不但不怪罪,反而更敬重他,每乘车路过段干木的家,都要下车,以示尊敬之意。仆人对此十分不解,魏文侯说:“段干木虽住陋巷,其贤德的名声却在千里之外,我怎能不尊敬他呢?”

(52世)李同,段干木(李宗)生,赵国大将军。

(53世)李兖,李同生,赵国相。

(54世)李跻,李兖生,赵阳安君,李跻生二子,一名云,一名恪。

(55世)李恪

(56世)李洪,李恪生,字道弘,秦国太子太傅。

(57世)李兴族,李洪生,字育神,一名汪,秦国将军。

(58世)李昙,字贵远,为赵国柏人侯,后入秦,任御史大夫,死后葬于柏人(今河北唐山县西)西部。昙生有四子:崇、辨、昭、玑。

(59世)李崇,字伯佑,仕秦陇西(治甘肃临洮)守,南郑公,为李姓陇西房的始祖。李玑,字伯衡,在战国末,拜为秦国太傅,功名显著,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房的始祖。

(60世)李崇生二子,长曰平燕次曰瑶。李瑶,字内德,南郡守,为狄道(陇西郡之治)侯。

(61世)李信,瑶子,字有成,为秦朝大将军,封陇西侯。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说到他杀死燕太子丹的事:“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李玑有三子,云、牧、齐。牧为当时赵国国相,被封为武安君,从他开始把家定居在赵郡,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房的始祖。李牧足智多谋,治国有方,又长于用兵,抵匈奴、打东胡,屡有战功,甚得军心。曾率军伐燕,使秦国不敢轻易举兵赵国,后李牧两次击败秦军,秦国惧怕李牧,就收买赵王宠臣郭开诬李牧造反,赵王优柔寡断,听信谗言,终于杀了李牧,李牧一死,秦国大将王翦立刻率军灭了赵国。

(62世)李超,一名伉,字仁高,汉大将军,渔阳太守。

(63世)超生二子,长曰元旷,侍中,次曰仲翔。李仲翔,为汉朝河东太守、征西将军,曾征讨叛乱的羌人于素昌,阵亡,追赠太尉,葬于陇西狄道东川(今甘肃狄道县),其后人以此为家。

(64世)李伯考,陇西、河东二郡太守。

(65世)李尚,为汉朝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令,他把家安在成纪。尚弟向,西汉时期人,范阳 房始祖也。范阳,三国时期魏置的一个郡,治陕西涿县,晋朝时为范阳国,后魏复为郡。至西晋末年,李氏已成为甘陕交界之六郡中的大姓之一,氐人李特家族便是其中一支。

(66世)李广,李尚生有二子,大的叫李广,为汉朝名将。《汉书·李广传》载,李广以善射著称。文帝曾叹息的说,如果李广生在汉高祖之世,就能更好的显示才能,封个万户侯是不在话下的。景帝、武帝时先后仕陇西、北地(统甘肃旧宁夏、庆阳二府之地)等郡太守,先后 与匈奴七十余战,匈奴称之为“飞将军”,闻而避之。由于他勇敢善战,时人传说他箭能穿石。公元前119年,随大将军卫青攻匈奴,以失道被责,拔剑自杀。

(67世)李广生二子:长曰当户次曰敢。李敢,字幼卿,郎中令,关内侯。

(68世)李禹,其父敢,字子道,其弟忠,顿丘房始祖也,顿丘,汉代所置的一个县,到晋朝,它成为顿丘郡治,隋朝复为顿丘县,故城在今河北清丰县西南25里;李陵,当户子,广孙,《汉书·李广传》称之:“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仕为骑都尉。前99年,李陵奉命率五千步兵出居延千余里击匈奴,单于以 三万多骑兵进攻,李陵陷于重围但仍奋力拼杀,日杀敌数千。正当单于准备撤军之时,汉朝降将侯管敢向单于透漏了李陵军无后援的消息,于是单于再次猛攻,李陵终因矢尽,被迫投降。武帝闻讯大怒,时太史令司马迁认为李陵孤军作战,军无后援,兵败投降,不全是陵的过错。武帝愈怒,下令逮司马迁,处腐刑。后武帝杀了陵的母亲、妻子、儿女,陵在匈奴生活20多年后病死。其后裔孙归魏,因魏帝接见于邴殿,而赐姓邴。

(69世)李丞,禹子,河南太守。

(70世)李先,丞子,字敬宗,蜀郡北平太守。
(71世)李长宗,先子,字伯礼,渔阳丞。

(72世)李君况,长宗子,字叔平,一字子期,博士议郎、太中大夫。

(73世)李本,君况子,字上明,郎中、侍御史。

(74世)李次,本子,字仲居,巴郡太守、西夷校尉。其弟恬,三国前期人,渤海房始祖也,渤海,汉朝所置的一个郡,当时治河北沧县,后汉把郡治移到河北南皮县东北八里,此后历代有因有废,治地不同,大体包括今河北海河以南,静海、青县、沧州,南皮以东,山东东陵、宁津、无棣以北的地区。

(75世)李轨,次子,字子逸,魏临淮太守,司农卿。其弟潜,申公房始祖也。

(76世)李龙,另说隆,轨子,字彦绪,长安令、机弩将军。

(77世)李艾,龙子,字世绩,晋骁骑将军、魏郡太守。

(78世)李雍,艾子,字杰熙,为晋朝济北、东莞二郡太守。

(79世)李柔,字德远,北地太守。雍生二子,长曰伦,丹阳房始祖也,其五世孙李文度,为西凉安定太守,他后来归后魏,并徙家于河南京兆山北,于是形成丹阳一大房系。丹阳,后魏所置的一个郡,北齐废,故址在今河南项城县东北。次曰柔。

(80世)李合,柔子,字季子,前凉张骏、天水太守、武卫将军、安西亭侯。雍孙盖,安邑房始祖也,安邑,为汉朝所置的一个县,后魏分之为南安邑、北安邑二县,不久又改北安邑为夏县,隋朝改南安邑为安邑。地属今山西夏县、安邑县。

#p#分页标题#e#

(81世)李昶,合子,字仲坚,凉太子侍讲。

(82世)李暠,字符盛,另说玄盛,陇西成纪人,汉前将军广之16世孙也。北凉段业(16国时凉王)时,曾任敦煌太守。公元400年,自称凉公,为西凉的开国皇帝(西凉武昭王兴圣皇帝)。传其身丈二,膊阔四围,豹头虎眼每餐食粮一斗,蒸豚二肘,酒量如沧海,力能拔山,戏剑钺二百斤如举一羽。

(83世)李歆,字士业,为西凉后主。李暠生十子:谭、歆、让、音、恂、翻、豫、宏、 眺、亮。音,镇远将军房始祖也。

(84世)李重耳,字景顺,以国亡而奔刘宋,为汝南太守,后魏克豫州,以地归之,拜恒农太守,历任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李歆生八子,勖、绍、重耳、弘之、嵩明、崇产、崇庸、崇佑。

(85世)李熙,李重耳子,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乃献祖宣皇帝。李翻孙三人,曰承,姑臧房始祖也,姑臧,始为汉朝所置的一个县,后魏改为林中,北周复旧名,唐陷于吐蕃,即今甘肃武威县;曰茂,敦煌房始祖也,敦煌,初为汉朝所置的一个郡,唐建中年间(780-784 )陷于吐蕃,大中(847-859)时收复,即今甘肃敦煌县;曰冲,仆射房始祖也。

(86世)李天赐,李熙子,乃懿祖光皇帝,字德真。李音曾孙李系平凉房始祖也,平凉,是东晋时苻秦所置的一个郡,后魏沿置,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县内。李翻曾孙曰成礼,绛郡房始祖也,治在今山西新绛县。

(87世)李天赐长子起头,长安侯;次子虎,乃太祖景皇帝;三子启豆,定州刺史房始祖也。李虎,即唐太祖,字文彬,后周柱国大将军,因助宇文泰建立关中政权,受封为唐国襄公,并赐姓大野氏,至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执政时,允许其复姓李。李豫玄孙曰刚,武阳房始祖也,武阳,为汉朝东武阳县,后魏改为武阳,唐朝改为朝城,故城在今山东朝城县西40里。

(88世)李昺,李虎生有八子,长曰延伯,生于山东,后太祖入关,延伯仕北齐为散骑常侍,武德四年,追封南阳伯附属籍,贞观初罢之,与姑臧、绛郡、武阳公三房,号四公子房,至开元23年复附属籍,还有谯王房(谯王真,字长宣)、蔡王房(蔡王冈同)、毕王房(毕王漳)、雍王房(雍王绘)、郇王房(郇王韦)、大郑王房(郑孝王亮),昺为最小一子,先任北周安州总管,后任柱国大将军,袭爵唐国公(唐国仁公),乃代祖元皇帝。

(89世)李渊,昺之长子,7岁袭爵唐国公,历任刺史、郡守、卫尉、少卿等职。隋末,为太原留守,又是隋文帝独孤(鲜卑姓)皇后的姨侄。乃尧大圣大光皇帝。李昺有四子,长曰高祖渊,次曰梁王澄、三曰蜀王湛,四曰汉王洪。蜀王房后为渤海王房。

(90世)李世民,即唐太宗。高祖渊有22子,楚王智云、荆王元景、徐王元礼、韩王元嘉、彭王元则、郑王元懿、霍 王元轨、虢王凤、道王元庆、邓王元裕、舒王元名、鲁王元夔、江王元祥、密王元晓、滕王元婴、秦王(唐太宗)世民等。

(91世)李治,太宗第九子,即唐高宗。

(92世)李旦,即唐睿宗。

(93世)李隆基,即唐玄宗。

(94世)李亨,即唐肃宗。

(95世)李豫,即唐代宗。

(96世)李适(适念扩),即唐德宗。

(97世)李诵,即唐顺宗。

(98世)李纯,即唐宪宗。

(99世)李忱,即唐宣宗。

(100世)李璀,即唐懿宗。

(101世)李晔,即唐昭宗。

(102世)李柷,陇西李氏第69世,即唐哀宗,公元908年被朱全忠杀害,葬于温陵。

(103世)李熙照,公元908年,哀帝幼子熙照才岁余。当时朱全忠对唐朝后裔斩草除根,把昭宗的八个儿子全都杀光了,熙照也危在旦夕,他的堂叔李开来把他救了出来。唐室遭难时,开来任浙东尉,已77岁,他带着熙照从河南洛阳弯山绕道,日隐夜行,沿途躲避搜查,终于逃回开来原籍福建邵武,开来子熙临未成人即亡,便以熙照为嗣。

(104世)李韬云

(105世)李英亮

(106世)李新成

(107世)李训教

(108世)李泰青

(109世)李泳定

(110世)李纲,其祖上是唐朝宗室,从陇西李氏得姓始祖李利贞至李纲为77世 ,而李治为陇西李氏的58世,即李治与李纲之间相隔20世。李纲,字伯纪,生于1083年,《宋史·李纲传》载,其籍贯邵武,即今福建邵武。李纲在宋朝是著名的主战派代表人物,曾为观文殿大学士。他在宋钦宗时,官至丞相。时金人侵扰中原,国家蒙难人民遭殃,李纲视国家安危重于一切,不畏丢官失职,甚至不顾身家性命,多次力主抗金,并亲自指挥了像汴京保卫战这样有影响的战争,从金人手中收复了宋朝的大好河山。然而他为投降派所不容,被排挤去职。南宋建立初年,李纲被高宗用为丞相,仍积极抗金,主张用二河义军收复失地。

(111世)李贵

(112世)李奎(燔)(1129-1179),李贵之长子李燔,又称奎公,又名文宿,别名杰,号兴隆,六岁时随父迁居归德州。燔在宋朝官至枢密副使,但受奸臣陷害,逃回归德州隐身,改名李奎,又为避金人之祸,携五子孟佑迁居江西赣州石城渡,开荒种地,葬于石城。

(113世)李孟(奇),李燔之五子李孟,又称奇公,又名孟佑,1152年生,九岁(1160年)随父迁石城,1181年,因不堪重税带其二子珍、珠,到宁化石壁开基,并改名为奇兴。

(114世)李珠,李孟生有四子:珍、珠、珂、球。二子 李珠,原名德,号宝珠,又名大郎,1176年生在江西石城,六岁随父迁宁化县石壁村。李珠在宋朝,历任副榜、县令尹等职。1251年,76岁的李珠被其子接往福建上杭赡养。卒于1255年。

(115世-……)李火德,李珠生有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1231年,29岁的水德携妻带子和母潘祖太,从宁化县石壁村迁居广东镇平县,其后裔再次外迁,据说有迁至山东的;1226年,木德、火德离开宁化县石壁村,先居福建上杭,其后裔又有迁往广东梅县的,继而遍布海内外。李火德,字丙凤,号闽海,1206年11月8日子时出生在宁化县石壁村。属陇 西李氏27世裔孙。19岁任汀州府宁化县儒学教谕;21岁与其兄木德迁至上杭。火德原配伍氏一直无育,火德63岁时(1268年),伍氏亲自聘媒,纳娶上杭丰郎陈梅山之19岁女儿为妾,婚后六年得三子二女,三子分别是三一郎(朝文)、三二郎(朝宗)、三三郎(朝美)。此三子后裔繁衍极盛,并且名人辈出。火德第8代裔孙李崇诚,明进士,被诏入翰林院任文渊阁大学士,曾奉命参修《永乐大典》;火德第17代裔孙李光地,在清朝官至吏部尚书协办、文华殿大学士;火德第11代裔孙李福瑛、第16代裔孙李明吾、第17代裔孙李陟瞻、第22代裔孙李端毅、第23代裔孙李威光分别在明 清时期任将军职。第28代裔孙李宏达在民国时期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火德第15代裔孙李鲁,护明忠臣,明末任兵部尚书,清兵入侵时,奉命守卫上杭。清主帅以高官厚禄诱降,被严词拒绝,后城陷,吞金而死。火德门下不乏鲁类之忠臣。火德第25代裔孙李国平,广东丰顺莲花村人,国务委员、八大代表、河北大学教授,曾留学日本。他全家有20位大学生,4位研究生,他的8个孩子中有两位博士,他本人及孙子也是博士。

#p#分页标题#e#

火德公。始祖李火德(1206-1292年),名炳凤,字闽海,号伯庄,生于宋理宗宝庆八年(1206年)丙寅岁十一月初八日子时,卒于元朝壬辰年(1292),八月初六日寅时,享年87岁,是宋朝举人、进士。任过教谕、知县、通判、太守、节度使、关内侯。据传:公先妣钟氏,生二子,在战乱中死去;次妣王氏,生二子;文珑、文凤在战乱中失散,今繁衍广西等地。迁上杭胜运里后,原配伍氏贤淑无育,63岁续取陈氏,九年生三男二女,长子三一郎(朝文)、次子三二郎(朝宗)、三子三三郎(朝美);二女桂英、淑英。此其婚配后人传为美谈。

李火德后裔名人辈出,各领风骚,其后裔遍布闽、粤、赣、浙、湘、苏、川、桂、黔、港、澳、台地区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各国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有千万之众。古时明清二朝有丞相、将军、忠臣、孝子,现代有世界著名政要李光耀、李显龙父子,香港财团臣子李嘉诚,美国太空航署科学家李凯元等等。李火德仙逝近千年来,为众多李姓宗亲所供奉,由于李火德风范长存,裔孙众多,影响颇大!世称“入闽始祖”。

(116世)三一郎公。系火德公直长子也,妣邱氏、田氏。根据江西族谱生子名四二郎。

(117世)四二郎公。乃三一郎公之子,生子五人。长子百一郎、次子百十郎、三子百诗意郎、四子千三郎、五子千四郎。

#p#分页标题#e#

(118世)百一郎公。系四二郎公长子也。初住江西江西抚州府崇仁县二十三都奄源下坪。唐太宗时入闽漳州龙岩邑永福里李家庄居焉。后编户首李守祯至皇明成化八年分辖漳平县隶籍户首李荣芳,复改李建阳定改李万英,迄今数百载前简莫考可稽者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26 19:33, Processed in 0.037675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