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韦覃陆罗农莫庞蓝雷杨 › 韦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广西横县三支韦氏溯源

2015-5-26 23:39|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2766| 评论数: 0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横县于“清代称盛者,为陈吴等六姓,钟、韦等七姓次之。”《横县县志》统计,1982年姓氏194个,韦姓人数最多。

 
第一支,韦山涛苗裔,系其三子韦景宗(尊称千三)、四子韦景福(尊称千四)、五子韦景文(尊称千四)、六子韦景武(尊称千六)的裔孙。
 
第二支,是明清时从广西上林县六秀村迁来的韦田宏裔孙。
 
第三支,是明初在山东青州迁至峦城定居的韦氏裔孙。根据1949年初统计:永淳县“韦氏之族,明初来自青州,丁口今四千有余”。
 
 
 
韦山涛  名云郎,号应德。北宋京东东路(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古罗乡太平庄演乐堂人。从小习曾祖编的《韬略集》,武略上材,年15,随狄青平西,为参将。
 
宋仁宗皇佑4年(公元1052年)10月奉旨携6子,领铁骑军随枢密副使狄青为中军前队先锋,到广南西路(今广西)打侬智高。
 
狄青到达岭南时,已是皇佑5年(公元1053年)正月他立即战于宾州归仁铺,侬的军师黄师宓应战被斩,全军大败,死万余人。侬不支,溃入邕州(今南宁市)而以精兵据守昆仑关。
 
狄青军至山下时,正值元宵节。他召会诸将夜设灯火,置酒高会。会中夜半,狄青托故离席,与山涛等将领铁骑军潜入关后。侬军以为宋军酒筵不至采取军事行动,疏而不备,关遂为狄青袭取。昆仑失守,侬智高见大势已去,乃突围而走,横穿越南北境,沿元江遁逃大理国(今云南大理)。是役,史称“元夜三鼓夺昆仑”。
 
山涛随征有功,授赐为千岁,其6子顺呼:景岱为千一,景明为千二,景宗为千三,景福为千四,景文为千五,景武为千六。后与6子分兵驻守广西各地,成为韦族在广西分支。后裔远布广西市县和毗邻的云南、贵州、广东、湖南等省一些市县,以及迁徙海外侨居。
 
韦山涛大子韦景岱奉狄青命令追歼侬智高北侬日造的残敌,入木兰(今东兰县)设行营于都彝,后累建战功,授木兰(今东兰县)安抚司(土司),世袭26代,历619年(至改土归流)。土司妻室多,儿子多,遍布东兰18个乡镇和广西上林、田东、田林、柳江、柳州、凤山、宜州、都安、河池、南丹、环江、鹿寨、来宾、桂林、永福等市县以及贵州都匀、独山、荔波等地。
 
1994年出版的《东兰县志》述:“1985年全县姓氏171个,韦姓居首位,分布全县各地。……韦氏先祖来自山东,……历代都是这里的执政者。” 
 
 
 
韦山涛世系
 
 
 
一、韦景宗世系  景宗尊称千三,山涛之三男。生前历任广西思恩府南部郡那马寨土巡检官,落藉广西宾阳北街,其裔孙荣发到166个支系,广布宾阳、邕宁、来宾、桂平、上林、钦州、横县、马山、武鸣等县的许多村镇,总人口4万余人。其中:
 
1、横县六景镇谭寨村是由其裔孙韦云章由宾阳陈平乡陈白石韦造村迁来,现有人口400百余人;该镇石洲村也是韦云章后裔,经分支而迁来,何时迁入不详。
 
2、横县峦城镇杨村的韦氏也是景宗(千三)的后裔,何时迁入不详。
 
二、韦景福世系  景宗,山涛之四男,封文林郎,尊称千四。原住广西东兰县长塘乡岩耀村,后奉皇命平恩有功,封以食受地方,安冬立甲,落藉宾阳。生3子,像卿、俊卿、俸卿。其中俸卿因千三亲子不回原藉,过续承袭千三产业,已划入千三世系。景福裔孙广布较广,包括宾阳、上林、横县、来宾、忻城、柳州、贵港、桂平、灵山、象州、平南、浦北、钦州、防城等133个村镇,总人口近10万人。其中:
 
1、横县良圻双渡村是由其裔孙韦道政由宾阳古辣乡大塘村(原化龙乡化龙村)分支迁来,何时迁入不详,一世祖韦道政。
 
2、横县板路乡塘敲村一带的韦氏也是景福(千四)的后裔,何时迁入不详,一世祖韦发礼。
 
3、横县校椅镇六味村的韦氏也是景福(千四)的后裔,何时迁入不详,韦显盛生韦村才生韦有敬后,由韦儒延分支高石村。一世祖韦儒延。
 
4、横县镇龙乡定稔村的韦氏也是景福(千四)的后裔,何时迁入不详,韦有运原名原照,是韦儒传的第5子。其父韦儒传于明朝成化年间从上林三里分支至永淳县甘棠村(今宾阳甘棠)落业。生5子,长子住甘棠村,二子迁石塘冯村,三子下乡落业,四子去高石,五子到定稔村落业改名韦有运。一世祖韦有运。
 
5、横县云表镇六河村的韦氏也是景福(千四)的后裔,何时迁入不详,六河村南片屯的韦氏一世祖韦美昔,二世韦癸胜;六河村北片屯的韦氏一世祖韦有深,二世韦昭凤、韦昭泰。
 
6、横县平马镇大坡村的韦氏也是景福(千四)五世的裔孙,何时迁入不详,移居横州北乡桐根屯大坡村(今平马镇大坡村)造庄立业。一世祖韦景福、二世韦像卿,三世韦政法,四世韦安邦。
 
7、横县平马镇丹竹村的韦氏也是景福(千四)的后裔,何时迁入不详,韦定贵从大坡村到古龙村再到佛子村,最后定居丹竹村。一世祖韦定贵、二世韦道通。
 
三、韦景文世系 景武系韦山涛第五子,官任修职郎,尊称千五。 其孙裔主要分布在广西宾阳、横县、贵港、武宣、来宾、马山、浦北、柳州、桂林、南宁、河池、南丹、象州、北流、容县、上林等地,已形成了53个支系,总人口19000多人。
 
四、韦景武世系  景武系韦山涛第六子,尊称千六。 原住罗定司(今马山县兴隆街),任土司官。生4子,长男韦帝承生4子,分住那马司;次男韦帝接生5子,分住罗定司;三男韦帝祖生2子,分住今马山县下旺村、敢花、兑韦、兑扬、百旁、六太、中林、白山街;四男韦帝宗生5子,分住今马山县思明村、韦降村、白山街、龙头村。统计有男丁共3000余人。#p#分页标题#e#
 
 
 
韦田宏世系
 
 
 
   相传武德年间韩在至山东历城县(又说青州府)后改用韦姓落籍。至裔孙韦田宏于元朝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迁至广西上林六秀村,晚年韦田宏复回山东原籍养老,其子孙散居广西、广东、湖南、越南等地。
 
   目前仅广西横县(南乡、板路、附城一带),灵山县(新圩、那隆、平南、烟墩、丰塘、佛子、陆屋、旧州、三隆、三海、伯劳等乡镇),该世系就有裔孙共5万余人(韦昌富统计),经历了数十世代,可谓根深叶茂,兴旺发达。
 
    其统一排辈为:田伪安嘉发进祥开枝结果从贵善天德可守斯必早万代荣华居高显富乐英雄管仲良万顺国埋廷丕承久克宁茂有盛大业永世德兴启之贵学成功。
 
一世  韦田宏,生四子。韦伪升,据广东广州府、?(迁越南);韦伪刚,迁湖南新安村、韦伪良,迁柳州八排山。
 
二世  韦伪升,生二子。韦安辉,住上林六秀村;韦安仲迁横县校椅镇(米田)冷村。
 
三世  韦安仲,生韦嘉顺。
      韦安辉,生韦嘉祯。
 
四世  韦嘉顺,生三子。韦发福住宾州(宾阳县)那宁村;韦发礼,迁横县南乡红水河村插旗岭(?);韦发清,迁钦州平吉。
      韦嘉祯,生韦发裕。
 
五世  韦发礼,生四子。长子韦进(昌夭?);韦进连,住横县南乡大禾垌;韦进通,迁灵山县平南富基村;韦进道,迁灵山县旧州坡脚村。
 
六世  韦进连,生韦祥佑;韦进通,生韦祥允;韦进道生韦祥光。
 
七世  韦祥佑,生四子。韦开仁,迁横县陶圩镇善塘村;韦开通,迁横县下黎村(?);韦开胜,生代分支横县百合及浦北乐民;韦开松,迁横县珊寮村(?)。韦祥光生应逢、庄。
 
八世  韦开仁,生韦枝贵;韦开通,生韦枝兰;韦开松,生启清、朝、富、监。
 
九世  韦枝贵,生韦结盛;韦枝兰,生韦结参。
 
十世  韦结盛,生果珍;韦结参,生韦果文及韦果武。
 
十一世  韦果文,生三子。韦从简,后代分支横县六角及那马村(?);韦从高,后代分支六栈村;韦从宜,后代分支横县下黎、灵山县潭龙、沙塘、榴桃及南宁安吉西津等村;韦果武,生韦从巨及韦从规。
 
十二世  韦从宜,生韦贵仲及韦贵林。
 
十三世  韦贵仲,生韦善兴;韦贵林生韦善璋。
 
十四世  韦善兴,生韦日生、韦日亮、韦日高、韦日登;韦善璋生韦喜胜。
 
十五世  韦日登,生日见、我;韦喜胜,生佑灿,住横县下黎村。
 
十六世,韦佑灿。生韦朝高,住横县下黎村;韦朝荫,生横县下黎村;韦朝进,住灵山县大包村。
 
十七世  韦朝高,生韦国尚;韦朝荫,生韦国成及韦国柱;韦朝进,生韦国州,韦国县、韦国城、韦国京(四人均住灵山县潭龙村),韦朝海(住灵山县沙塘村)。
 
十八世  韦国县,生韦经茂、韦经业、韦经通、韦经辅、韦经信;韦国城,生韦经有、韦经才、韦经勇;韦国京,生韦经宽、韦经缎;韦国海生韦经照。
 
十九世  韦经信,生韦永新、韦永海、韦永祯、韦永意。
 
二十世  永祯黎氏生韦世棠、韦世荣、韦世业。
 
二十一世  韦世棠,生韦万和及韦万平。
 
二十二世  若监。生世棠、荣业。
 
二十三世  万和。生大邑。
 
二十四世  大邑。生其山、砚、祥、儒、德、泰。
 
二十五世  其山。生昌令、群、铮、烈。其砚生昌斌、钦、佩、仔、。其祥生日伟、富、立。其儒生昌俊、杰。其德生昌智、巧、庆、受、比。其?生昌慧、一。
 
二十六世  昌伟,生韦科及韦学。昌富生韦民及韦兵。昌立生韦敏。
 
二十七世  韦科等。
 
二十八世  往下的班辈子用字为“家贤良子荣华定账”。
 
 
 
至于明初从山东青州迁至峦城定居的韦氏裔孙。根据1949年初统计:永淳县“韦氏之族,明初来自青州,丁口今四千有余”。无详细记录。
 
 
以上资料来源:中国韦氏通书(1996年8月第1次印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7 11:48, Processed in 0.028342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