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其他姓氏 › 其他百家姓 › 查看内容

由姬姓改的姓氏有哪些?

2013-2-20 12:25|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39| 评论数: 0

问题:

┊ ┊


雪克
[学者]

由姬姓改的姓氏有哪些? 0分

标签:
回答:3   浏览:1885   提问时间:2006-12-21 07:28

我知道周鲁曹是由姬姓改的,那么还有哪些是姬姓改的同是黄帝之后的

0条评论...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中华之大,中华历史渊源流长,自古以来有夏商周历代!自周为中华之文化记录史也!周文王收百子而赐以百姓!故才有中华百家姓也!
百家大姓中出自姬姓的有:〔按人口排列〕
李 姬姓王 张 姬姓刘 陈 姬姓杨 赵 黄 姬姓周 姬姓吴 徐 孙 姬姓胡 朱 高 林 何 姬姓郭 马 罗 梁 宋 姬姓郑 谢 姬姓韩 唐 姬姓冯 姬姓于 董 萧 姬姓程 曹 袁 邓 许 傅 姬姓沈 姬姓曾 彭 吕 苏 卢 姬姓蒋 姬姓蔡 姬姓贾 丁 姬姓魏 薛 叶 姬姓阎 余 姬姓潘 杜 姬姓戴 夏 钟 汪 田 任 姜 范 方 姬姓石 姚 谭 廖 邹 熊 金 陆 郝 孔 白 崔 康 姬姓毛 邱 孟 秦 江 史 顾 姬姓侯 姬姓邵 龙 姬姓万 姬姓段 雷 钱 汤 尹 黎 易 姬姓常 武 乔 贺 赖 姬姓龚 文
其中出自姬的有:
〔按人口排列〕
姬姓王 姬姓刘 姬姓杨 姬姓周 姬姓吴 姬姓孙 姬姓胡 姬姓郭 姬姓郑 姬姓韩 姬姓冯 姬姓于 姬姓程 姬姓沈 姬姓曾 姬姓蒋 姬姓蔡 姬姓贾 姬姓魏 姬姓阎 姬姓潘 姬姓戴 姬姓石 姬姓毛 姬姓侯 姬姓邵 姬姓万 姬姓段 姬姓常 姬姓龚
因此说大多数姓都出自姬姓~~~~~~~~~

回答:2006-12-21 07:30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0条评论...


其它回答 共2条回答


小红椒
[大师]

我们吴姓是的,周姓也是。

回答:2006-12-21 13:49

0条评论...


冬宝爱吴又月
[学长]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 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 只知有母, 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 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 或者死后按照功绩, 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 有名,也有氏; 平民有姓有名, 没有氏。 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 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 帅姓和师姓同是一个起源。古代乐师负责掌管宫廷音乐。春秋时期,有一位乐师的后代姓师,名叫呙,他在晋国担任尚书的官事,但因晋国君主景公的名字中,有一个“师”字,即司马师。为了避开君主名字中的师字,师尚书就将自己的姓省去一横,改为“帅”,后遂有帅姓。见《广韵》、《通志。氏族略》。 当代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等到省。一、 姓氏源流师姓来源有三: 1、 以官名为姓。夏商时代,管理乐技职官名师,如上古师延,商代师涓等。周朝也有师尹之官,掌管音乐歌咏。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 2、 以技为氏。两周及春秋战国时代,擅长乐技的人被称为师。晋国有师旷,鲁国有师乙,郑国有师理、师触、师躅、师惠,皆为当时的著名乐师,精于音律。相传晋国乐师师旷,字子野。他虽然双目失明,但善于辨音,又善于弹琴。晋平公时造了一套用来奏乐的铜钟(编钟),很多乐工听后都认为音律很准,惟独师况不以为然。他的判断,最后终于被一个叫师消的人证实。这些精于乐计的乐师们的后代,便以祖上的技艺职业为姓,遂成师姓,也称师氏。 3、 出自周代,以人名为姓,为师君的后代。周朝时,有个叫师君的名人,他的后代就用祖上名字中的"师"字为姓,也称师氏。轻舞飞扬 二、 郡望堂号【郡望】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琅琊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平原郡:西汉初置,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轻舞飞扬【堂号】 "授琴堂":授琴是指教弹琴,春秋时,鲁国乐师师襄善弹琴,孔子曾拜他为师学琴。 三、 历史名人师宜官:东汉书法家,南阳人。汉灵帝好书法,征天下善书者于鸿都门。应征的数百人中,惟有师宜官的八分字最好。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他在酒馆时,可以写字于壁上以出售。师范:宋朝灵石人,元佑督岢岚军进士,督岢岚军后升为江南知州。他发现苛捐杂税太多,手续麻烦,民苦赋役,于是上奏朝廷,建议稍增田赋,免征苛捐杂税,使人民不感到赋役麻烦,国家也不减少税收。他的建议得到采纳实行后,受到江南人民的拥护,给他绘像祭祠。师范也成为历史上的良吏。师逵:明代东阿人,字九逵,年少丧父,事母甚孝,曾任吏部尚书。洪武中,他任监察御史,廉不置产,接受的俸禄和赏赐都分给了亲戚朋友,以至于他的八个儿子都没有得到什么财产。明成祖曾说:"北来大臣之中不贪者,唯师逵一人。"九州师氏,帅氏同宗祠.

通 婚。 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 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 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 把民间的姓记录7, 写成一本书<<氏族志>>, 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做官, 或搓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 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 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 复姓30个, 一共438个。 发展到后来, 据说有4000 到6000个, 但是实际应用的, 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 英国是: Smythe, Jones, Williams; 美国是: Smith, Johnson, Carson; 法国是: Martin, Bernard, Dupont; 德国是: Schultz, Mueller, Shmidt; 苏联是: Ivanov, Vasiliev, Deternov;中国呢,有张王李赵, 四个大姓, 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 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 单是姓张的, 就 有一亿人,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
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 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 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 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 周。 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 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 徐, 朱, 林, 孙, 马, 高, 胡, 郑, 郭, 萧。 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 谢, 何, 许, 宋, 沈, 罗, 韩, 邓, 梁, 叶。 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十五个大姓是: 方, 崔, 程, 潘, 曹, 冯, 汪,蔡, 袁, 卢, 唐, 钱, 杜, 彭, 陆, 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换句话说, 在中国十亿人口中, 有七亿人口姓了45个大姓。 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 都是比较少见的, 象毛, 江, 白, 文, 关, 廖, 苗, 池等等。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 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 只知有母, 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 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 或者死后按照功绩, 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 有名,也有氏; 平民有姓有名, 没有氏。 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 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 婚。 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 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 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 把民间的姓记录7, 写成一本书<<氏族志>>, 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做官, 或搓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 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 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 复姓30个, 一共438个。 发展到后来, 据说有4000 到6000个, 但是实际应用的, 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 英国是: Smythe, Jones, Williams; 美国是: Smith, Johnson, Carson; 法国是: Martin, Bernard, Dupont; 德国是: Schultz, Mueller, Shmidt; 苏联是: Ivanov, Vasiliev, Deternov;中国呢,有张王李赵, 四个大姓, 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 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 单是姓张的, 就 有一亿人,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
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 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 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 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 周。 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 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 徐, 朱, 林, 孙, 马, 高, 胡, 郑, 郭, 萧。 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 谢, 何, 许, 宋, 沈, 罗, 韩, 邓, 梁, 叶。 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十五个大姓是: 方, 崔, 程, 潘, 曹, 冯, 汪,蔡, 袁, 卢, 唐, 钱, 杜, 彭, 陆, 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换句话说, 在中国十亿人口中, 有七亿人口姓了45个大姓。 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 都是比较少见的, 象毛, 江, 白, 文, 关, 廖, 苗, 池等等。

回答:2006-12-22 22:38

2条评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3 03:59, Processed in 0.042111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