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李黄陈张周梁何林吴刘 › 李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姓氏网转]漫话合肥近代四大姓

2013-1-27 16: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473| 评论数: 0

○李鸿章

 

    提起合肥四大姓,合肥城中不少人都耳熟能详。龚张李段支系庞大,族人众多,曾经权倾一时,其中龚鼎孳、李鸿章、段祺瑞三位还被冠以“合肥”后缀,可见不同凡响。

    “李合肥”是非功过

    李鸿章是个让故乡人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人物,几十年的“卖国贼”骂名一度使合肥人不敢与之攀援,近期又极尽美誉之能事,这应该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这个人的确一身都是本事,治国,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清廷内政外交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军,早年辅佐恩师曾国藩襄办湘军营务。后创办淮军,一度成为大清帝国的国防军;经商,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并首创了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而其后来陆续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但他生不逢时,只能是充当大清这幢破屋的“裱糊匠”角色。

    同时我们不要忘了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他不可能像现在某些文章里描写的那样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相反,在经营李氏家族上倒是颇费心机。

    当时有一副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传言李鸿章富可敌国,其名下产业很多,田亩、当铺、银号遍布合肥和南京、上海等地,

    据说李鸿章自己对此联有解释:上句之“宰相”,便说的是区区在下,鸿章籍隶合肥;而下句“司农”,乃是帝师翁同龢,翁师傅籍隶常熟。以宰相之“肥”、司农之“熟”,而天下皆瘦、世间多荒,实在可算是诛心之责。位列宰辅,贵极人臣,职在调和鼎鼐,却不能令天下合“肥”、世间常“熟”,实在惶恐汗颜。

    当然,也有研究李鸿章的人说,李鸿章当年是慧眼独具,他持有的多是各洋务企业之股票,创办之时此皆无人问津之“垃圾股”,入股实乃冒险垂范;春耕秋收,至少算不得黑色收入。至于南京、上海各地之当铺银号,也是家族所有。

    这些大可供后人研究评说吧。

    而李鸿章家族因为他的缘故,先是大红,后是大黑,再逐步走出低谷。

    李鸿章骨子里是个很念旧的家庭,他起家、打仗靠的是淮军,儿女婚嫁时最相信的也是淮军,特别看重地方上很有实权的官僚家族,希望借豪门联姻巩固家族的地位。他只有三个儿子:经方、经述、经迈。其中,大儿子还是从六房李昭庆家过继来的。

    李鸿章去世后,随着时局的变动,李氏家族也四分五裂。他们大都背负着骂名,开始自力更生。其中,有的利用分得的家产,秉承好学上进的家风,开拓了一片天地;也有些子嗣,因为吸食大烟,打牌赌博,下场悲惨。

    但现在的李氏后裔以道、永、昌辈居多,遍布海内外,如今也开始重建家族声望。

    毁誉不一的段祺瑞

    最后一位在名字后面缀以“合肥”二字的是段祺瑞,他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号称“北洋三杰”之一。

    这位皖系军阀首领原是六安县太平集(今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太平村)人,幼年随父亲迁居合肥西乡。纵横政坛十五载,在军事上并无出色战功和理论,但有非凡的组织才能,善于利用政治手腕和军事手腕维护自己的统治。因致电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和讨伐张勋复辟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的美誉。后来因宠信徐树铮,迷信武力统一,为直系击败而下野,曾借助和张作霖和孙中山的三角同盟而短暂复出,但因失去实际权力而成为摆设。

    段祺瑞在历史上一度曾被误读,作为军阀的他被骂其军阀习气,倾心权术,迷信武力。但梁启超先生评价他:“其人短处固所不免,然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

    与北洋军阀的其他巨头相比,他有一个地方是值得我们钦佩的,那便是一生为官清廉如水,不爱敛财,更不用人唯亲。因此他在当时赢得了“六不总理”的美名,即不贪污肥己,不卖官鬻爵,不抽大烟,不酗酒,不嫖娼,不赌钱。

    他一生酷爱围棋,资助过大批围棋手(包括吴清源),被称作“中国围棋的大后台”。

    同一时期,还有一位段氏官员同样也是位高权重,即段芝贵。他和段祺瑞并称为老段和小段,并有“老段不老,小段不小”的说法。因按辈分段芝贵算是段祺瑞的长辈,但职位却在段祺瑞之下。

    今天的合肥淮河路318号曾经是段家祠堂所在地,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那就是段祺瑞的祠堂,其实真正的主人是段芝贵。

    段家祠堂建于民国初年,庞大的建筑群分为调堂、公馆、花园三部分。程师傅家就住在段家祠堂旁边,以前门口是著名的金斗河,河上有座小石桥。小时候,他经常在石桥上玩耍,看着段家祠堂人进人出。他告诉我,那时的段家祠堂很大,西至今天的第一人民医院,北迄合肥工业大学北区,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占地200多亩。祠堂三进九大间,琉璃瓦、风火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跨过山门,过天井院,大厅里高悬“百世其昌”、“再造共和”等匾额。祠堂天井院西墙有月门通往公馆区和花园,解放初期还存四进五个天井,约四十间房屋。当年修筑祠堂时据说共花去6万多块银元,这在当年可是很大一笔钱。不幸的是,调堂1974年毁于大火。灾后重建办公、宿舍楼,原在段家祠堂南边办公的新华社安徽分社搬了过来。其西边的四合院式住宅建筑,1985年7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拆除盖了单位宿舍楼。

    不论是段芝贵还是段祺瑞,都是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重要人物。他们因为是叔侄关系,又都是合肥籍人士,自然为家乡人所关注。

    段祺瑞在合肥原先也是有房产,上世纪80年代初,位于美菱大道和长江中路交叉口的段祺瑞家住宅还剩下一小排平房。后来,这一排平房也在城市建设中被拆除了。现在段祺瑞家唯一遗留下来的东西,就是保留在合肥市文物处的两块一人多高的汉白玉雕刻的下马石,上面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

    □李云胜/文

○银元上的段祺瑞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16 07:49, Processed in 0.038214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