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韦覃陆罗农莫庞蓝雷杨 › 韦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韦氏辈分排序

2013-2-21 10: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3095| 评论数: 0

答案(1)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韩姓,汉初韩信后裔,为避难而改。传西汉初年韩信被杀,萧何将韩子送往南粤躲避,其子为避仇,以“韩”字半边“韦”为姓,遂世代相传。②出自彭姓,颛顼后裔,以国为姓。《姓纂》载:“出自颛顼大彭之后,夏封于豕韦,苗裔以国为姓,家彭城(今江苏省徐州的古称)。”又据《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资料所载,韦姓出自颛顼高阳氏大彭之后裔,夏朝中兴少康当政时,封大彭氏的别孙于豕韦(在今江苏铜山的附近),豕韦国又称韦国,商时称韦伯,周襄王时始失国,迁居彭城,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韦氏。史称韦氏正宗。这就是河南韦氏。由此可见,四千多年前韦氏和彭氏同出一祖。③出自赐姓或少数民族。《唐书·桓彦范传》载,桓彦因功受赐韦姓,其后人以韦姓自居。《汉书·西域传》载,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今新疆喀什)有韦姓。清朝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县及仫佬、苗、瑶、水等许多少数民族均有韦姓。
  始祖:元哲。 迁徙:

  韦姓的发源地当是今河南境内。依资料记载,其早期的播迁始于汉朝:汉楚王太傅韦孟徙居鲁国邹县(今属山东);韦孟四世孙韦贤被封为扶阳节侯,又徙京兆杜陵,这样一来,汉代韦姓已是分布于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韦姓人除避战乱者有南迁情况外,大部于原籍繁衍生息,“京兆郡”即在此时产生了,成为以后韦姓分支的主要源头。隋唐时期,韦姓的繁衍仍以“京兆郡”即陕西一带为盛,盛唐时韦姓名人如韦应物、韦庄皆出于“京兆”,另外,因韦姓显赫之家多居于陕西长安县,而设韦曲镇,可见唐朝韦姓的主要居住地为陕西,同时,江苏、四川、安徽等地有韦姓南迁于此。从五代十国到宋元明清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韦姓人又有南迁者,但数量较之北方留居者仍为少数,基本上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今日韦姓以广西、河南等省区居者最多。目前韦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二十二位。 郡望:

  京兆郡 汉初元年设置京兆尹,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相当于今之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堂号:

  扶阳堂 西汉韦贤是邹鲁大儒,本始初年官至宰相,封扶阳侯,是为此号。
  京兆堂 三国后,韦氏盛于今陕西境内,为古京兆郡,故韦姓有以“京兆”为其堂号。 字辈:

  某支韦氏字辈:希尚士启国,志宏端永长。光宗耀先德,文明焕道昌。
  广东中山某支韦姓字行:永乾佑宁嘉,延国安靖始。
  广西藤县仙迴公后裔韦氏字辈:昭浩恒喜式,旭以显扬铭,祖德流芳远,万载达朝京。
  湖北仙桃韦氏字辈:智思守先训,敦厚乃本元。
  贵州都匀韦氏字辈:应永廷恩毓,忠良继国邦。荣华昌万世,庆喜福寿长。
  京兆堂韦氏字辈:祖启福基,海文世应,成朝克振,儒志联庆,国秀昆荣,逢光显定,经汝良嘉,英华善永,修得贤才,昌润建景,恒舒端薄,祥茂远兴。
  广西韦氏字辈:正宗统一班辈(土司直系):景君宴(代表宋、元二代)贤,万爵玩兴,祖正虎起,应文继光,兆国朝振,永承清年,述臻忠厚,祥庆吉光。板选分支,起自统一班辈“朝”字起:朝振权文明,景庆云祥开,恢复波涛涌,进造成建国。兰木分支,自统一班辈“振”字起,改用同音“正”字:正大高明立,钟灵盛益昌,思儒周世德,忠厚显文章,锦服春宜广,精衣夏欲长,箕裘辉灿耀,裾裙刺豪光。乐里分支,由统一班辈“虎”字起:虎起龙飞尤天星,国朝仲振永承清,世界灵盛益高兴,正大光明立更新。州洛分支,自统一班辈“清”改用“道”字单词起:道德仁义礼举全忠信英雄盖豪杰。长江分支,自统一班辈“光”字起:兰桂荣宗祖国,朝廷绍展尤,科名联选仕,永世进箕裘,翰墨昌文武,燕冀庆益谋,辅弼年统绪,大业继韩侯。南丹坡旁分支,自“国”字起:国朝文仕景,道义日钱家,福禄如东海,寿比玉南山。田林刹周、老山分支:国朝文明仕,庭忠道德先,荣华流世显,如应祖宗成。凤山分支,1986年由“述”字重新编排四十字:公侯伯子男,著宗声誉扬,韩将勋耀宇,州司义天长,忠孝德智勇,宏谋济同强,怀源立壮志,新纪普华章。 名人:

  韦贤(前148-前60),西汉大臣。字长孺。精通《礼记》、《尚书》,尤擅长诗赋,号称“邹鲁大儒”。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为丞相。谥号节侯。
  韦孟,西汉诗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初为楚元王刘交傅,历任元王子夷王及孙王戊傅。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诗风谏。后去位,徙家于邹,又作《在邹诗》一篇。见《汉书》本传。《汉书》谓“或曰其子孙好事,述先人之志而作是诗也”。二诗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清沈德潜《古诗源》卷二评其《讽谏诗》谓“肃肃穆穆,汉诗中有此拙重之作,去变雅未远”。
  韦叡(442-520),南朝梁大将。字怀文,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当地豪族世家。萧衍自襄阳举兵反齐,他率众相助,被任为冠军将军、江夏(治所在今湖北武昌)太守,主持郢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昌)事。时疾疫流行,战争频仍,民死者不可胜数;他善治理,使死者得埋而生者复业。后都督众军北伐。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年),为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太守。以功授轻车将军,加持节。
  韦节,隋炀帝时侍御史。被派与杜行满同使西域,曾至阿富汗、印度、乌兹别克等地,归后撰有《西蕃记》,今佚。《通典》卷一九三曾引用其文。
  韦后(?-710),唐中宗李显皇后。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她亦随之被贬。神龙元年(705),李显复位。韦后勾结武三思,独揽朝政,并以卖官爵、度牒,搜刮钱财。景龙四年(710),她与安乐公主毒杀中宗,欲临朝称制,谋效武后所为。旋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谋,起兵杀韦后及其亲党。
  韦应物(约737-约791),唐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五岁为三卫郎,侍卫玄宗,任侠使气,狂放不羁。后入太学,折节读书。永泰(765-766)中任洛阳丞,因惩办不法军士而被讼,弃官。大历九年(774)后任京兆府功曹,迁鄠县令、栎阳令。建中二年(781)为尚书比部员外郎,后出任滁州刺史,转江州刺史,又入朝为左司郎中。贞元四年(788)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又称韦江州或韦左司。晚年罢职,寓居苏州永定寺,不久病卒。其生活道路颇为曲折,故作品内容也比较复杂。所作田园山水诗甚多,善于用简淡笔调描绘幽寂景色,艺术上相当纯熟。今存《韦苏州集》十卷。
  韦皋(745-805),唐将领。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城武。德宗李适时,以殿中侍御史知陇州(今陕西凤翔,位宝鸡东北)行营事,会朱泚作乱,皋屡拒朱泚之伪命,数斩其使,拜奉义军节度使。贞元(德宗李适)初调剑南(今四川成都)、西川(今四川西部地区)节度使。经略滇南,诸蛮皆内服,以后数次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众,功烈称最,封南唐郡王。顺宗(李诵)立,加检校太尉,卒谥忠武。
  韦坚(?-746),唐水利家。字子全。京兆万年(陕西长安)人。初为长安令,公元742年升任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在咸阳附近渭水旁筑兴成堰,截断灞水、浐水,修一与渭水平行的漕渠,至华阴的永丰仓附近,合渭水入黄河。又在禁苑东望春楼下开广运潭,以利漕运。后为李林甫所陷害,贬岭南,被杀。
  韦庄(836-910),唐末五代诗人。杜陵(今陕西长安)人,字端己。乾宁进士。以左补阙宣谕两川时,被西川节度副使王建留掌书记。寻擢起居舍人,迁安抚副使。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建后梁,他与诸将佐拥王建称帝,建前蜀,开国制度皆他手定。累官至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早年所作《秦妇吟》长诗颇有名,但对黄巢起义军多所诋毁。其词清丽,多白描,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在《花间集》中较有特色。有《浣花集》。
  韦朝元(1768-1797),清南笼起义首领。贵州南笼(治今安龙)人,又名德明,号七绺须。布依族。善拳能医。在乾嘉苗民起义影响下,于嘉庆二年(1797)联合王阿崇等共同发动反清起义,同年八月被俘,在北京就义。
  韦绍光(约1810-约190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首领。又名进可,广州北郊三元里人。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九(1841.5.29),英军至三元里一带骚扰并辱其妻,即与村人奋力反抗,毙敌十余名。又带领村人在三元里古庙集会,以三星旗为令旗,联合附近一百零三乡人民于次日清晨与英军作战,诱敌至牛栏冈,大败英军。
  韦昌辉(1823-1856),太平天国首领之一。原名韦正,广西桂平人。壮族。参加拜上帝会为首领之一。1851年1月金田起义,任后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12月在永安封为北王、六千岁。对杨秀清素怀不满。1856年8月督师江西时,得天王洪秀全密诏,9月带兵三千回天京,利用洪杨矛盾,乘机残杀杨秀清及其部众、家属二万余人,激起天京将士的公愤,被天王洪秀全处死,削封号,贬称“北孽”。
  其他韦姓名人有西汉大臣韦赏、韦弘;东汉大臣韦彪;三国吴学者韦曜;南朝齐文人韦沈,梁将领韦放、韦粲,文人韦隆;北朝周文人韦夐;隋大臣韦冲,文人韦鼎;唐大臣韦温、韦见素、韦嗣立、韦澳,史学家韦述,诗人韦蔼、韦济、韦式、韦丹,文学家韦瓘,画家韦偃;清太平天国将领韦俊,画家韦庄、韦慎、韦雪梅,才女韦雅等。近当代韦姓名人有革命家韦拔群,军事家韦国清、韦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韦荣初,科学家韦钰,教育家韦悫,诗人韦野,美术家韦世尧,电影导演韦廉,歌唱演员韦唯,乒乓球运动员韦晴光等。

阳光

我的星星页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6 16:58, Processed in 0.060514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