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柴 › 柴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柴姓的由来

2013-2-23 16:39|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881| 评论数: 0

问题:

┊ ┊


水灵蛇
[新手]

柴姓的由来 5分

标签:
回答:1   浏览:2450   提问时间:2007-01-25 11:28

我还想知道姓柴的著名人物

0条评论...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柴姓是源于中原的古老姓氏之一,源自姜姓,高姓分支,传至今已二千五百余年。
【柴姓起源】:柴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姓氏之一,柴姓族系源远流长,据远古传说和古籍记载,上可追溯到炎帝神农氏,下可有资查到西周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姜尚及其后裔高柴。柴氏族系不仅历史悠久,且系名门世家,英杰辈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古时,人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称号。始祖炎帝姜姓,因其生于华阳(新郑市郭店)长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裔孙四岳伯夷(许由)佐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今河南南阳)因而后裔以吕为氏。四岳的裔孙还有封在许、申等地的。姜姓家族传至西周,有吕尚复为姜氏,成为齐国的始祖国君。他封齐后又派生出高、柴、卢、崔、贺、齐诸姓来。吾柴姓始迄今约两千五百余年。据《元和姓纂》载,柴氏,出自姜姓,齐文公子高。高孙以王父字为氏,六代孙高柴,仲尼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卫国人(今河南濮阳市),孙举,又以王父名为柴氏。按世系推算,柴氏的一世祖柴举,应为姜太公的十八世孙,高傒的八世孙。柴氏发祥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古卫国都城)和太康,西汉《急就章》列为汉代常见姓氏之一。宋《百家姓》列为常见姓。
【地望分布】:据《郡望百家姓》云:柴氏望出平阳郡。又《姓氏考略》云:望出汝阳。①平阳郡。三国魏正始八年(公元274年)置。治所平阳县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②汝阳县,古县名,西汉置。在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属汝南郡。堂号:高唐堂、齐郡堂、供侯堂。
【楹联】供侯世德(高柴)

【柴姓名人】:历史上名人辈出。西汉开国将军柴文封武成侯,汉朝时有柴武,为武成侯之子,大将军,封棘浦侯,文帝14年冬(公元前168年)柴武因迎击十四万匈奴骑兵战功卓著,又加封为高唐侯。晋朝时柴文,晋阳太守。唐朝时有柴绍,唐朝开国元勋,山西平阳(既临汾市)人。字嗣昌,自幼矫健勇猛,以任侠名于乡里。唐高祖李渊以第三女平阳公主嫁之,成为李渊的乘龙快婿。他累从高祖征伐,屡建奇功,授大将军,被封霍国公。后又加封谯国王。后周时有柴荣,皇帝,身材英奇,善骑射,通书史黄老,是五代时期具有雄才大略的英明帝王。宋朝时有柴成务,清阴人,字宝臣,博学稽古,有声词学乾德(963—968年)中登进士甲科。以光禄少卿奉使高丽,国人信服。历官中外,皆有能名。真宗时,迁至结事中,终判尚书刑部。宋朝时有柴中行,余千人,字与之。绍兴元年进士,累官右文殿修撰,主管鸿庆宫。常与弟中守,中立讲学南溪之上,人称南溪先生。著有《易录集》、《传书集》、《传诗讲》、《论童蒙说》。宋史有传。宋朝时有柴望(1212—1280年)是“柴氏四隐”之首。(柴望、柴随亨、柴元亨,柴元彪)渐江江山人,字仲山,号秋唐,又号归田。宋嘉熙(1237—1238年)为大学上舍,除中书奏名·著有《丙丁龟鉴》十卷。宋朝时有柴元裕,余千人,字益之。通五经,尤长于易。以穷理尽性为本,四方从学此众。题所居斋曰强恕,学者称强恕先生。著《春秋尚书论语解》、《易系大学中庸解》。元朝时有柴潜道,襄陵人,博极群书,工词翰,高尚不乐仕进。教授乡间,以法义陶其后进。人号为秋岩庄靖处士,有《秋岩小稿》。明朝时有柴国柱,西宁卫人。万历中由荫历西要守备,骁勇善射,击冠南川,冲锋陷阵,勇冠一军。功进都指挥佥事,累擢都督佥事,陕西总兵官,必镇甘。河套松山诸部长合兵入寇,国柱檄,诸击几之。寻移镇潘阳,谢病归,天启初,功加左都督。明朝时有柴升,内乡人,字公照。咸化进士,授工科给事中。弘洽时,任广东布政使,计南海贼有功。正清间。进吏部侍郎。刘瑾诛,擢南京兵部尚书。明朝时有柴虎,太祖时以功陛指挥副使,以参政朱亮祖讨方国珍、守温州。明朝时柴车,字叔,永乐中以举人授兵部主事,累官本部侍郎。英宗衩,西制不清,以本谦干,命协赞甘军务,破杂儿只怕,威镇西陲。后陛兵部尚书。清朝时有柴绍炳,仁和人,字虎臣号省轩。少博闻强记,下笔辄数千言,人称其文为西陵体。明亡,弃诸生,隐居著述。凡天文,水利,兵左之事,莫不究原总委。尤好关闽濂浴之学,动履必准规则。著有《省轩文钞》《青风堂诗》《古音员通》《白石轩杂稿》《考古类编》诸书。清朝时有柴大纪(1730—1788年),江山人,字肇修,号东山。少年时,在私塾读书,很会写文章。二十八岁去考秀才时,督学窦光见其身体魁梧,气宇不凡,就劝他改习武举。三年后,考中武举人。1763年又中进士。分发到福建当守备。历任福建水师提标。左营守备,右营游击,澎湖水师营游击,参将,湖南洞庭协副将,福建海坛镇总兵。当时台湾是一个府的建制,府治设台南,下属三县,隶属于福建省。军事上在台湾设总兵一员,驻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三千。所以,柴大纪是台湾的最高军事长官,柴大纪祠和冲天楼原在江山市上台镇。近现代名人有柴泽民,山西闻喜县人,1916年生,1979年驻美国首任大使,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外事工作组副组长,第七届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柴树藩,山东烟台人,1910年出生。历任国家计委重工业局局长,设计局局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外贸部副部长,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委员。柴成文,河南省遂平县人,1955年出生,历任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国防部外事局局长。1916年晋升少将。柴松岳,浙江省舟山市人,1914年出生,历任浙江省副省长,副书记,代省长,省长。柴祖舜,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著名画家,柴野,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著名记者。柴道琳,河南省科学院教授、研究生、科学家、历史文化学家。

【名胜古迹】:[HT5SS]柴姓发祥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古卫国都城)和太康高贤乡。濮阳市出土有仰昭文化时期的中华第一龙,为龙的故乡,号称龙都。高柴墓;在今河南省太康县(古称阳夏),城西26公里宁庄村东,为园形墓冢,周长近100米,高2米。墓前原有祠堂,为清乾降九年建,有大门,正殿,东西厢房,门上县匾额上书《先贤高子羔之墓》,所有建筑已毁于战乱。高子羔,名柴,春秋时卫国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在太康开办书院,讲学传道,继承先师孔子之大业,办儒学传人。高贤寿圣寺塔:俗称高贤塔,位于太康县城,西北23公里高贤集,系明代建筑,为七级楼阁式砖塔,通高28.3米,实心灰口,平面呈六角形,上有宝珠塔刹。第一级面宽3.8米。南面正墙除第七级外均有真门,每层檐下均施有砖雕斗拱。塔身共饰石雕佛像211尊石碣14块,对研究明代绘画,雕刻艺术有一定价值。在太康、杞县一带有高贤集、高柴村等村庄多处。后周柴荣皇陵: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郭店乡陵上村。皇陵占地十余亩,现今高十余米,陵前有御碑二十五块,其碑文主要是明清两代朝廷祭奠皇陵的祝文,明代从宣德年间开始,后有成化,嘉靖、隆庆、万历;清化从顺治开始,后有乾隆,嘉庆,道光,光绪等,撰写祝文的官员上至内阁大学士欧阳谨,钦差大臣刘万良,下至开封府,郑州知府等。民国时期,又重修皇陵。据陵上村一位老者回忆,周世宗皇陵一九五八前,还有院墙,正门朝南,牌坊有几丈高,整个皇陵占地约五六十亩。皇陵里有五十棵三人合抱的龙柏,石人石马,石碑多得数不过来。民国的时候,官府来祭皇陵,一百多个官兵,一个兵抱一块碑,连数三遍也没有数清楚到底有多少块碑,大约有好几百块。皇陵的石碑后来被日本人拉走一些,大部分碑和龙柏在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给毁了。建国后,一九六三年柴荣皇陵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柴大纪祠:在今福建省江山市上台镇。柴诞墓:在今河北省南和县,县城东25里的西任城村西,晋永嘉初年冀州刺史、任城候柴诞。柴诞家族后代,在晋朝居官者甚多,上至将军、下至县令,世人有“柴半朝”之称。炎帝神农坛:在今焦作市,为炎帝神农氏,救人治病、尝百草处,是柴氏族人寻根拜祖的圣地之一。姜太公墓:在今许昌市襄城县南二十里姜店西,高阳山下。姜太公墓背依高阳峻峰,左首山,右湛浦。墓冢高大,占地数亩。墓室宽大,墓门雕刻古朴。墓前原有太公祠,正殿内有太公塑像一尊,四周墙壁绘有以姜太公生平为主题的壁画。祠内有数株两抱粗的巨松。可惜祠,碑已毁不存。许昌原为姜氏后裔封地,此墓可能为纪念祖先姜太公而修建,也是柴氏族人寻根拜祖的圣地之一。
【迁徒发展】:柴姓自周朝柴举得姓后,便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发展历程。柴姓的迁徙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秦朝以前,秦朝至唐宋以及元明以后。
秦朝以前这一时期,柴姓人的迁徙主要局限于河南省。柴姓发祥于今河南省濮阳市(古卫国都城)和太康高贤乡,由于卫国内乱,随祖父高柴迁到今河南大康、杞县、扶沟、商水一带。在这一带发展状大。
秦朝至唐宋这一进期,是柴姓由河南省向全国各地播迁的时期。这一时期分几支向全国迁徙:一支随高柴的高姓子孙一起来到福建,浙江,江苏一带,一支来到陕西,山西一带。一支来到河北、山东一带。一支留在商水,杞县,汝阳一带。并先后在平阳、汝南形成郡望,成为当地的大姓。汉朝时在陕西开成以棘浦侯柴武为中心的柴氏大家族。晋朝时在河北形成以任城候柴诞为中心的柴氏大家族。后周时在河南形成以柴荣皇帝为中心的柴氏大家族。唐朝时在山西形成以霍国公柴绍为中心的柴氏大家族。宋朝时中进士、在朝做官的较多,在河南、浙江,山东一带发展较快。如宋朝时在今渐江以柴望,柴随享,柴元享,柴元彪,号称四隐士为中心的柴氏大家族。在今河北省沧州以柴禹锡枢密副使为中心的柴氏大家族。另有,柴涓、宋时,任湖北省鄂州知县。柴中行,宋朝,余千人,进士,累官右文殿修撰。柴成务,宋朝清阴人,终判尚书刑部,在当时都形成望族。
元明以后这一时期,柴姓向全国各地以及台湾,东南亚迁徙。由山西洪洞县向宁夏,河南,河北,山东,东北三省迁徙。由福建,渐江向广东,云南,广西,江西,东南亚迁徙。柴氏族人现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东南亚欧美,人口约350万,在现今姓氏排序中为151位,为中华民族姓氏大家庭中的一个中等姓氏。东南亚有中华柴氏宗亲联谊会,国内有中华柴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中华柴氏族人正兴起一股寻根拜祖的热潮,为中华柴氏发祥地河南的发展多作贡献。在中华文明发源地的中州大地,古老的柴姓文化正焕发着新活力。

回答:2007-01-25 18:04

#p#分页标题#e#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谢谢你的答案!

7条评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5 19:06, Processed in 0.058220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