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 › 曾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曾氏起源及湖北仙桃曾氏来源(天下曾姓同胞进来看看)

2013-2-26 20: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1017| 评论数: 0

    曾氏起源及湖北仙桃曾氏来源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曾氏起源: ­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曾,这个受人敬仰的姓氏,根据考证,是传自距今4180多年前中兴夏室的贤君少康。追本溯源,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姒(音si,三声)姓后裔。当然,更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子孙。因为,治水有功的夏禹,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的裔孙,而颛顼高阳氏,则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这样一步步推溯上去,后世的曾姓人当然也是具有最高贵血统的黄帝子孙了。 ­

 

    提起曾氏的来龙去脉,可真是说来话长。原来,当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以后,曾经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作“¤”的地方,(¤这个字,现在字典里没有,但是史书就是这样写的。由于它很像鬼子的膏药旗,老子曾经无限怀疑,我们可千万别他妈的是倭寇的祖先)这就是古代著名的“¤国”。然后,少康的这一房子孙就世代在¤国相袭了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国才被莒(音jv,三声)国所并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国太子巫,就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去,并且在鲁国作了官。同时,以故国的国名“去邑当曾”(意即“丧邑出奔的王族”--作者注)以曾为自己的姓氏。就此世世代代相承相袭下来。 ­

 

    关于曾氏的悠长源流,是明载于最古老的姓氏专书《世本》。该书指出:“系出姒姓,夏少康封少子曲烈于¤,后为莒灭,¤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氏”。另外,历来的姓氏古籍,《姓纂》、《姓氏考略》等书,也都同样的记载。 ­

 

    除了拥有这样一份光辉的家世源流之外,曾氏家族还有一个比别人更加幸运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尽管一直名高望重(这点从曾氏特别讲究礼节可见一斑),但长久以来却始终未曾发现有被外族或外姓所冒姓的记录。换言之,天下所有曾姓的人,都是一脉传自春秋时代的¤国太子巫,系出上古的圣君夏禹,名符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在曾氏家族之间是一向被严格禁止的。 ­

 

    古代的¤国,位置是在现在山东省峄县的东方。换句话说,曾氏家族正是发祥于此地。每一个曾姓人的老家都在山东! ­

 

    依照《姓氏考略》的记载,曾氏有鲁国,庐陵两望,也就是说,这个家望过去是以鲁国和庐陵两处地方为繁衍中心。鲁国,就是山东;庐陵,指的则是现在的江西吉安。曾姓的庐陵一望,始自曾子裔孙避王莽乱渡江居庐陵;易言之,庐陵一望始自东汉之际。目前遍布天下的曾姓人家,如果有族谱的记载可考,当可发现自己的先祖大多是来自过去的鲁国或庐陵。 ­

 

    曾氏乃南方巨姓大族: ­

 

    两千多年前始见于山东,又是一脉相传的曾氏,后来为为什么会“望出庐陵”,在江西的吉安另外形成一个繁衍中心呢?关于这个问题,有一项珍藏于台北县莺歌镇的《武城曾族谱》的记载,可资参考。该项族谱是这样说的:“曾氏去邑为氏,武城之族,盛于山东,西汉之末,不仕新莽,举族南迁,居于豫章庐陵之吉阳县,由吉阳析居永丰县龙潭,由龙潭徙居吉水兰溪。” ­

 

    由此可见,发祥于山东的曾氏,是早在大约两千年前的东汉王莽篡汉之时,由于不屑在篡国之臣的淫威之下生活,就举族搬迁到了江西,并且在庐陵一带开创了另一个新天地的。然后,他们又以庐陵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迁移和繁衍,尤其是南方的福建和广东诸地,更是他们向外发展的主要目标。所以,曾氏一直是南方各地的巨姓大族。 ­

 

    此即为曾氏起源与后期大致分布情况。 ­

 

    湖北仙桃曾氏来源: ­

 

    不才在幼小时,常闻家父言,仙桃曾氏起源于李氏,并非与湖广曾氏来源于黄帝姒姓一般为同宗后裔。约五百二十年前,宗圣59派女传人(名字失传,无可考,下称姑祖)随前辈由江西迁往沔阳(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撤地级县置为省直市,即现在的仙桃)石桥村创业,家业恢弘,号称曾家大院。唯憾无兄弟,乃招当地李姓安保公(姓李名安保)入赘改为随女家为曾姓。按习俗,子孙越三代当归于李姓。姑祖临终叹曰:孙辈归宗李姓,我曾姓一支必成枯叶。因之久久而终不能瞑目。子孙立于榻前,誓曰:生前当永姓曾,逝后归宗姓李。姑祖闻之安然而逝。尔后这一支遵照遗训,在生前姓曾,逝后姓李,俗称“生曾逝李”,家谱名曰“曾李氏族谱”,自立“国惟存仁久,家以立本长,大中承祖绪,至正定朝常,和平来吉庆,敦厚发祯祥,文章昭先德,诗书启后昌,宏谋显邦杰,徽猷膺世芳”50字派语(即辈份)延续至今。历局修谱,曾李姓都未与李姓联系,而李姓也未与曾李姓联系。 ­

 

    某弱冠未及即远赴关外求学,学业乃成,奔波亡命于外,后安居扬州。出外至今,已愈十年。期间鲜有归家好好看看,实属惭愧。风闻08年有两件曾氏大事,一为曾氏宗亲联合会决定全族修通谱;二为湖北曾氏宗亲会成立,随之邻近洪湖市启动修谱工作。这些信息传到仙桃石桥,激发了曾李姓宗亲寻亲热情(此为我年底从本家本年公处得知),他们组成代表团恳访仙桃洪湖等地曾氏宗亲,协商并派事宜。翌年3月3日,于仙桃滨江宾馆举行座谈会,达成并派共识:一,尊重历史不忘记根本,曾李姓起源于李,发于曾,祀祖感恩永世不忘。二,尊重民意与时俱进,确认安保公为宗圣第59派传人,后裔依次排序。决定曾李姓派语同曾氏武城系(即曾氏圣裔,黄帝的嫡裔)派语并列使用,如曾李氏“国”字派与武城系“衍”字派同派(即同辈),以下依次类推。 ­

 

    之言题外话: ­

 

    众所周知,中国是有着二千多年儒家思想的国度,男入赘到女方,所生子女均随女方姓氏,这个在现代中国任何地方也是从来没有改变过的,只不过一般入赘者地位都不太高而已。我个人就是土生土长的仙桃人,我小时候不止一次听闻在湖北荆门的某个地方,男方上门者(即入赘者)是要被女家八抬大红轿抬回去的(正好跟平常迎亲的相反似乎隐含有侮辱男家太高女家的意思)。此为其一。 ­

  #p#分页标题#e#

    其二,窃以为,并派与否其实意义不大。原因很简单:第一,并派后,有沾曾氏圣祖(也就是我们的姑祖的先人)少康及其圣裔之光的嫌疑。第二,并派后,姑祖的丈夫安保公被我们曾李氏后人强行划归为曾氏59派,好比把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拉到一块,这个行为对安保公似乎有欠妥当以及公允---虽然在中国男子入赘后就是女方人(正如女子嫁人后就是男方人一般),但是还是不能将之拉入所属配偶族谱。譬如我,我虽然没入赘,但是毕竟和我泰山岳母住在一起,但是他们家清明上坟以及祭祀先祖,我向来是从不参与的,这是原则问题。 ­

 

    第三,大几百年都下来了,我想没有人真正的迂腐到再会去计较“天下一曾无二曾”之说而要求我们及我们的子孙改姓吧?即使有,我们完全也可以跟民政部申请改姓氏,譬如直接可以还原为曾李氏,还我们本色好了。 ­

 

    所以说---当然更是个人观点,并派其实没有特定的实质意义。­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8 04:36, Processed in 0.046338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