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王赵徐孙胡朱高郭马宋 › 孙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孙姓迁徙史(转)(转载)

2013-3-9 10: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70| 评论数: 0

  秦汉以前
  姬姓孙氏在秦汉以前的几百年间主要是繁衍播迁于河南省境,其后则主要繁衍于今东南沿海地区。妫姓的孙氏早期则主要集中于山东境内繁衍,这一支孙姓之所以显赫,主要是得力于兵家之圣的孙武,故后来孙姓人家便以“乐安”为堂号,后因齐国内乱,孙姓子孙便首次南迁于江苏、浙江一带。这一支繁衍乐安的孙氏,后成为了孙氏主要播衍于我国北方各地及南方浙江、江苏一带的主要来源。
  秦汉之际,已有孙姓不断在山西、浙江繁衍,以至山西太原一带的孙姓繁衍最为繁荣,形成了孙姓历史上最大的望族。此时江南的浙江富春(今富阳)一带的孙氏也已形成当地望族。他们都出自孙武之后。

  两汉至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连年战乱,孙氏族人大举南迁,使孙氏的分布更加广泛。
  孙姓的第一次南迁: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战乱,中原河淮地带的世族和民众纷纷举家南迁,孙吴凌家组织流民屯田开荒,江南世族也纳流民于自己的庄园内,孙姓氏族跟富春孙氏是同宗,自然会随着南迁的民众南下,寻找安身之地。
  孙姓的第二次南迁:始于永嘉年间。西晋末年,持续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尚未完全止息,内迁各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集团,也乘机起兵建立割据政权,相互之间展开了争夺地盘的血腥厮杀,北方陷入空前的灾难,即永嘉之乱。大批北民被迫离开故土,逃亡异乡形成历史上空前的移民浪潮。很多孙姓族人也随着南迁的大军渡江南下避乱,如中都割、氏举家移居江左,至孙盛时定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东莞孙谦侨居历阳(今安徽省和县)。

  隋唐至宋元明清时期
  1、四川孙氏:
  唐朝后期,黄巢起义,中原百姓四处逃难,其时孙氏家族有不少迁入四川的。如唐代大散文家孙樵。孙樵,字可之,一作隐之。关东人。宣宗大中九年(855年)进士,官中书舍人,僖宗广明元年(880年),诏赴岐陇行在,迁职方郎中、上柱国,赐绯鱼袋。后因唐末战乱而举家避住四川遂州。

  2、广西孙氏:
  广西孙氏多尊宋代的孙沔为先祖,孙沔,世籍山东青州府乐安郡白马县人,官至湖南、江西按抚史,曾随狄青入广西平侬智高叛乱,爱其山水,遂定居广西,子孙繁衍,遂成广西大姓之一。

  3、上海孙氏
  《娄邑枫泾乐安孙氏支谱》尊明代孙太和为本支始祖。孙太和为新安休宁始祖孙万登之后裔,明万历年间,由新安休宁(今安徽省休宁县)迁娄邑(今上海市松江县),遂为娄邑孙氏始祖。子孙主要散布松江及上海市区。上海一带,包括嘉定,青浦,松江等地在历史上出现的孙姓名人较多。五代有孙汉英家族,明代有孙元化家族。
  五代宋时就出了孙汉英家族,孙汉英为吴越国昆山镇防遏使,家居练祁(今嘉定城厢),儿子孙称为通议大夫,孙子孙载为北宋朝议大夫,孙临为大理寺评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中进土的孙岳,是当地孙姓最早的进士及第者。据史书记载,孙载一生曾举荐百余人为官,其侄、子却大多为布衣、小吏。元代有孙道明,号清隐居士,博学好古,书房称映雪斋,藏书万卷。
  明代嘉定出了孙元化家族,孙元化为一代儒将,其祖父孙抬是明给事中孙浚的后裔,居江东高桥镇(今上海浦东),有子3人。父亲孙继统,致力于诗作,不愿为官,后迁居嘉定。孙元化累官登莱巡抚;于辽东镇守有功,后因兵变而被枉杀。有三子:孙和鼎、孙和斗、孙和京。孙和斗,屡次谢绝父亲部属的举荐,不愿为官,潜心整理父亲的文稿,编成《水一方人集》。孙和京,牺牲在嘉定抗清的战役中。孙子孙致弥,清康熙年间任出使朝鲜副使,后为大型类书《佩文韵府》总纂。后裔孙思曾,著有《杖左堂自怡草》,其子孙宝仁,著《杖左堂自娱集》等,后自嘉定迁居月浦。

  4、山西孙氏
  《解梁孙氏族谱》其支派始祖由宋代时迁居于解梁(今山西临猗县)。《代州孙氏家乘》支派始祖是明洪武初年迁居山西,其始迁祖孙成受在洪武年间命为振武卫百户,由河南光山祖籍地迁居山西代州,后遂安家于此,自后子孙繁衍,被尊为迁代始祖。

  5、海南岛孙氏
  宋、元时迁移而来的,其来源地主要是从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等地区。
  《崖县孙氏族谱》载,其祖籍是福建莆田,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因先祖任官琼山而来海南定居,历元、明朝,后裔繁衍为四支,分迁岛内各地,其中一支即迁居今三亚的崖县。海南孙氏主要聚居于黄流、梅东诸地。

  移居台湾的孙氏
  早在三国时期孙吴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曾命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浮海远航至夷洲(今台湾岛),这是大陆人民首次大规模到达台湾。
  明末清初,沿海居民为生计所迫,纷纷渡海到台湾谋生,孙姓移居台湾也在此一时期。《台湾省通志》说,早期移居台湾的孙姓有2Z起,如乾隆年间(1736-1795)广东镇平县(今广东蕉岭县)人孙其貌移居新竹新埔;陆丰(今广东陆丰县)人孙明山移居新竹新埔;海阳(今广东省潮安县)人孙为发移居苗栗通霄;潮阳(今广东潮阳县西北)人孙理移居高雄大社;揭阳(今广东省揭阳县西北)人孙永帝移居台南白河。
  福建同安(今福建省同安县)人孙和定居淡水;孙德成移居永和溪洲;孙开移居永和秀朗;孙润移居新庄后迁北投;孙善抄移居今台北市东圆街;孙富挑移居新庄;孙贤生移居云林新港;孙思森、思仕兄弟移居嘉义溪口;孙海移居台南盐水;孙游寿移居今台南市;孙经移居苗栗苑里。龙溪(今福建省漳州市东南)人孙瑞敏移居彰化,后迁台中大肚;孙水移居台南麻豆;孙定宗移居台南市。安溪(今福建省安溪县)人孙玉尊移居新竹市。道光年间 (1821-1850)镇平县人孙永科移居苗栗三义;安溪人孙神福移居台中梧栖。
  明清以来,特别是近现代,孙姓成员更有大批人员迁入,使台湾成为今日孙姓人口分布较多的地区。1954年,国民党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对台湾姓氏进行的一次不完全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台湾当时828804户居民、737种姓氏之中,孙姓有3273户,居第50位。在台北、宜兰、新竹、嘉义等 12县中,以嘉义为最多,有599户,台南次之,为320户。其他较多的地区还有:台北277户,新竹246户,苗栗184户,彰化166户。在台北、基隆、台南等六市中,以基隆为最多,有307户,台南次之,为 302户,其他依次为台北227户、台中 198户、高雄126户、阳明山69户。

  移居海外的孙氏
  东渡日本: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人就开始移居日本。孙姓人物从什么时候开始移居日本已不可考,但最迟不晚于南北朝时期。日本弘仁六年(815年),朝廷下令仿唐代《氏族志》体裁编纂的《新撰姓氏录》中记载:身侠村主一族“出于吴孙权男高”。孙权长子孙登,字子高,其后裔辗转东徙,在日本改姓身侠。身侠,一作“牟佐”,是大和国高市郡的地名,孙登后裔移居日本后,取地名为姓。见于日本史籍的有身侠村主青、牟佐村主相模等。身侠村主青为雄略天皇时人,从其中国式的单名“青”字推测,当是孙登一族中早期东渡的移民。因他会说吴语,又善文笔,所以多次出使吴地,在日本与南朝的交往中起了重要作用。宋代,有商人孙忠者侨居日本数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自1895年秋初次踏上日本国土始的 30年中,曾先后15次赴日,侨居时间累计 9年多,约占其30余年革命生涯的三分之一,因之,孙中山先生“视日本无异第二之母邦”。
  北上朝鲜: 早在周武王伐纣灭商之时,殷王族箕子就率众5000去朝鲜,这也是中国人移居海外的最早年代。汉魏以来的各个时期,随着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交往的日益频繁,大批华人渡过鸭绿江,到朝鲜开拓基业。
  移居东南亚: 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历史可上溯至千年以前,但大量移居则是19世纪中叶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这一历史时期。如今东南亚华侨已达两千多万,其中尤以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为最多,占我国三千余万华侨总数的80%以上。
  移居欧洲: 华人移居欧洲的历史尚不过百年,但侨居欧洲的已达一百余万人,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发美洲: 我国明清之际,已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沿着当时开辟的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太平洋贸易航线,到达墨西哥和秘鲁侨居经商或做工。中国人大批到达美洲,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哂方侵略者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掠贩去的契约华工,另有一部分是为生活所迫,或为躲避战乱而到海外谋生的。这其中当让也有孙姓族人。

孙老师2000的资料 更多>>

  • 2012-06-07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作文题目汇总(转载)

  • 2012-05-28

    舌尖上的乐东【在线首页推荐】

  • 2012-05-15

    黄流地区特色手工业 (转载)

  • 2012-05-15

    海南第五大名菜:乐东黄流老母鸭

  • 作者:地1984 时间:2012-05-15 11:57:00

      我是姓孙的.字辈"绍自儒其定"等,我乐东人

    楼主:孙老师2000 时间:2012-05-15 13:07:00

    #p#分页标题#e#

      黄流孙氏“乐安堂”颇有渊源, “乐安堂”是因为田书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在今山东惠民县 )。
      孙氏源于妫姓的渊源,出自春秋时期齐景公赐将军田书姓孙,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公元前1046年周国灭商朝,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国。史籍《古今姓氏辨证》等认为孙氏源于妫姓,是齐田完的后代。田完是舜的后裔。许多孙氏族谱把虞舜视为本族的第一始祖,不过,虞舜作为孙氏第一世始祖只能是传说,并没有可靠的世系记录可寻,孙氏祖上有确切的世系是从舜的后代虞阏父开始。

      周武王伐纣时,虞阏父做周国陶正之官,执掌陶器的制作,管理从事制陶的百工。由于其管理有方,器用齐备,又因他是古代圣贤虞舜的后代,周武王为奖励他的劳绩和褒扬他的祖先,就把长女嫁给虞阏父之子妫满,并把他分封到今河南淮阳一带,建立陈国。妫满逝世后谥号“胡公”,古又称胡公满。从胡公满开始,经过十代十二个国君的世袭传承,到陈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陈桓公逝世后,其弟佗杀陈桓公太子免而自立,是为陈厉公。太子免的三个弟弟跃、林、杵臼为报杀兄之仇,又设计杀了陈厉公,立跃为陈利公。陈利公立五个月后去世,君位传给其弟林,是为陈庄公。陈庄公在位七年后逝世,君位又传给其少弟杵臼,为陈宣公。

      陈宣公原本已立太子御寇,后又欲立宠姬所生之子款,便于公元前672年杀掉了太子御寇。陈厉公之子完,字敬仲,与御寇交往甚密,因惧怕祸及自己便逃到了齐国,并改姓田,称田完。由于他原是应该继立的诸侯,再加上他品德高尚,齐桓公欲命他为卿。但田完推辞卿职,当了管理百工之事的基层官吏,齐景公(公元前547~前490年)时,田完五世孙田桓子即齐大夫田无宇之子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古城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并赐姓孙氏。由此看,这支妫姓孙氏也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田完的四世孙田无宇(桓子),官为“上大夫”;五世孙无宇之子田书在齐国攻打莒国的战斗中立了战功,被齐景公封至乐安并赐姓孙氏。妫姓孙氏远古始祖虞舜,系黄帝后裔: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牛→鼓叟→虞舜→虞阏父→胡公满(封)→申公犀侯→相公皋羊→孝公突→慎圉戎→幽公宁→厘公孝→武公灵→夷公→平公燮→文公圉→桓公鲍→厉公佗→公子完(后逃往齐国)→山巨孟夷→泯孟庄→文子须无→桓子无宇→田书(赐姓孙)。

    楼主:孙老师2000 时间:2012-05-15 14:17:00

      孙氏堂号:
      "平治堂":因为孙叔敖把楚国治理得民富国强。

      "乐安堂":因为田书伐莒有功,被封于乐安。

      "富春堂":大军事家孙武带着自己的13篇兵法见吴王,吴王用他为将。他带兵西 破强楚,北威齐、鲁,战功赫赫。吴王把他封到富春,因叫富春堂,和乐安堂同宗。

      "映雪堂":晋朝时候御史大夫孙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下了大雪,他在院子里映着雪光读书,终于成了大名。

    楼主:孙老师2000 时间:2012-05-15 14:20:00

      孙姓主要由五大来源组成:姬姓、芈姓、妫姓、子姓和外姓的改姓。
      第三支系自妫姓。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公元前672年,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齐景公(公元前547一前490年在位)时,陈完五世孙田桓子,即齐大夫田无宇,其子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古城在今山东惠民,并赐姓孙氏。这支妫姓孙氏也有2 5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公社文书 时间:2012-05-16 01:21:00

    #p#分页标题#e#

      最早的乐东孙氏家谱是《崖州孙氏家谱》,为三亚梅东孙氏保管。《崖州孙氏家谱》不轻易示人,我祖父在解放前为了一睹孙氏族谱竟然从乐东黄流步行至现在的三亚梅东。
      现在的乐东孙氏基本上是才盛公、才选公两兄弟的后代。才盛公、才选公两兄弟从琼山迁居乐东至今到荣字辈已是18代。才选公后裔主要居住在黄流一带,才盛后裔主要居住在新庄、梅东一带。才盛公、才选公的另一同胞兄弟居琼山。
      现在作为三亚重点文物重修的梅东孙氏祠堂也应是乐东孙氏祭拜祖先的地方。

    作者:公社文书 时间:2012-05-16 01:26:00

      最早的乐东孙氏家谱是《崖州孙氏家谱》,为三亚梅东孙氏保管。《崖州孙氏家谱》不轻易示人,我祖父在解放前为了一睹孙氏族谱竟然从乐东黄流步行至现在的三亚梅东。
      现在的乐东孙氏基本上是才盛公、才选公两兄弟的后代。才盛公、才选公两兄弟从琼山迁居乐东至今到荣字辈已是18代。才选公后裔主要居住在黄流一带,才盛公后裔主要居住在新庄、梅东一带。才盛公、才选公的另一同胞兄弟才能公居琼山。
      现在做为三亚重点文物重修的梅东孙氏祠堂也应是乐东孙氏祭拜祖先的地方。

    作者:公社文书 时间:2012-05-16 21:55:00

      本文引用自田园《海南岛孙氏》
      海南岛孙氏
      一世祖华公:于南宋正隆年间(公元1157年)自福建省兴化府蒲田县甘蔗园村迁渡海南,任琼崖巡抚(世袭官爵),住琼南(琼山府城),为我琼岛孙氏族系的迁琼始祖。妣段氏,生四子:开文.开瑾.开贤.开凤,均住琼卫(琼山府城),同享(世袭官爵)。至今800余年,相传24世.公婆生卒年庚.葬地失佶,后裔散居文昌、琼海、万宁、崖县、黄流、乐东、定安、澄迈、临高、儋县、东方等十三市、县。
      二世祖开文公:福建省兴化府蒲田县甘蔗园村人,于南宋淳熙丁未14年(公元1187年)、元时由(孝廉)选授琼山县知县,并携眷来琼赴任.住琼卫(府城镇南门那梅口村),为我琼岛孙氏族系的发源始。妣胡氏,派讳滋公。公与嫡妣(公婆生卒年庚失传)同葬于府城镇门外五里沙上村傍,土名叫藏孙园,坐甲向庚兼卯酉,有碑,庶妣葬于公墓前右旁,三冢俱石为之。并坚石旗杆一对,明代述公坟葬在公墓右边,有碑。
      《崖县孙氏族谱》载,其祖籍是福建蒲田甘蔗园村,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因先祖任官琼山而来海南定居,始居于琼山,历元、明朝,后裔繁衍为四支,分迁岛内各地,其中一支即迁居今三亚的崖县。海南孙氏主要聚居于黄流、梅东,万宁市万城镇武丁街、山根南坡铺村、后安镇、东兴大掘村,琼海市中原镇田力村塔洋镇厚丰村,琼山五公祠或南门外那梅口村、红城湖一带,东山镇苍源村,海口解放路老电影院一带,定安县南珠、马坡村,澄迈水北沙坡村、顿昌,文昌铜鼓岭吊鸡村,等海南诸地。海南孙氏子孙多数于明朝中叶至清朝初期,由琼山府城往全岛各县迁移,如官公,明朝中叶任宜山县知县后,于明成化(公元1465年)由琼山迁崖,居黄流;才盛公(官公的侄子)也于明正德期间(公元1514年)以琼山府城迁崖,初住抱龙镇,后迁新庄村;不久才选公(才盛公胞弟)也由琼山迁崖,先同才盛公住新庄村,后迁乐东黄流;才盛公三弟才能公,仍住琼山府城。七世祖仲虎公(广文公次子)约于公元1264年从琼山府城迁往定安马坡村、琼山东山的苍原村;仲曲公(广文公三子)于公元1269年从府城迁往澄迈水北沙坡村居住;九世祖佐公,约于公元1357年任文昌清澜所都巡检使,住铜鼓岭之吊鸡村;十七世祖振纪公,约于公元1459年由府城迁往琼海,居会同县厅前;二十世祖仕忠公,于公元1578年由会同县厅前迁往厚丰村;二十一世祖云柞公,约于公元1624年从厚丰村迁往中原镇田力村居住,十五世祖陵公迁居广西北海住址不祥,十七世祖振纲、振缵、振绪共三人迁居福建省住址不祥。所以孙氏子孙已散居全岛各地,各地要修族谱,或以地区(市、县)或以支祖为族系,进行编篡。修谱是续前人之绝篇,是百载一举的要事。凡有志修谱的贤者志士,按族规,五十年小修,百年一大修,代代相传下去,于先人瞑目矣。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8 20:36, Processed in 0.027963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