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柴 › 谢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徽州真的有谢氏一族吗?????

2013-3-13 08: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693| 评论数: 0

谢氏茶业世家传奇
  
  
   不坠青云之志穷而弥坚
   创制黄山毛峰香飘四海
  
  
  这是黄山漕溪谢氏茶业世家的传奇故事。
  在中国,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
  这样的传奇大多带有悲凉色彩,悲剧意味。因为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灾难频仍。诗人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人则相信所谓“富不过三代”的盛衰“规律”。至于这方面的具体例子,则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反倒是那些不以社会地位炫人,不以财富骄人的读书人家,相对能做到“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业长”。
  本文要介绍的黄山市漕溪谢氏茶叶世家几代人的传奇经历,一方面似乎也印证了上面说的确乎是“真理”,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潜规律”;另一方面却又颠覆了上面的说法,一个以著名的黄山毛峰名世的茶业世家,在一百年前达到当时的茶业采制、流通领域的颠峰后,历经种种波折乃至困顿,在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大变革后,突然又一下子气度不凡地呈现在商界和世人面前,人们对他们的重新崛起和发扬光大,甚至有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
  传奇当从不久前评出的历史上十大著名徽商之一的谢正安开始,而到其如今玄孙谢一平,这位著名的漕溪牌黄山毛峰商标持有者,一位二十一世纪初新的茶叶大亨而暂告一段落。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我听着谢一平的父亲,七十三岁的谢吉龙先生说着他们漕溪谢家的一百年多来的历史,这历史一直藏在老人的心里,现在则平铺在新世纪金灿灿的阳光上,阳光铺在他儿子谢一平设在岩寺的公司办公室的桌上。我看到的是谢老先生拿出的他的曾祖父谢正安写的名为自序实为“遗嘱”的两张纸。我以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份自序都应该全文照录于这篇谢氏传奇中:
   自序
  闻之积善存仁,人生至要,谨身节用,持已良图。余承先人遗训,聆祖考嘉谋,尝曰:“勤俭者兴,骄奢者败”。余遵奉之,而罔敢失坠也。溯自咸丰中叶,粤匪窜徽,家业为之荡尽。余偕弟正富(服)侍双亲,东西避难,诚所谓兵燹馀生。迨时势稍平,而天灾疠疫,亲房叔伯大半沦亡。甫阅两年,弟又中逝。当孑然寡助之时,处家无立锥之地。自嗟命蹇,莫廻既倒之波澜;恐忝所生,誓欲重撑夫门户。及至同治纪元之后,商务奋兴。斯时祖、父理于内,余襄于外,所创各业,适值年逢顺遂,岁际丰盈,得以积此薄产,置此田庐。居今日,家稍裕而人渐繁,回溯从前,亦云幸矣。然此区区产业,要皆本先人之积善及余生数十年殚精竭虑,从克勤克俭而来。垂念汝曹兄弟四人,(长名大钧、次名秉珍,出嗣正富、三名大鸿、四名大昌,)均已成立。故将所置田地产业除存公祀外,统作四股阄分,各授汝曹经管。自分之后,但愿子孙繁衍,和气辑雍,谨遵祖先遗训,体恤余毕生辛苦,戒骄奢,务勤俭,力图上进,光大门闾,是则余所深望者也!愿汝曹共勉之,此嘱。
   大清宣统贰年岁次庚戍仲春月吉日父正安自述弁首奉祖命孙允文敬书
  这篇自序总共四百六十五字。
  但是包含的内容却是用数十倍的文字来诠释都难描述出万一的,自然这内容还包括了它的外延部份,也即谢正安谆谆教导后代,但后代却没有能直接继承祖业发扬光大的。
  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篇“自序”里通篇没有提到一个“茶”字,而是一个泛指的“商务”和“各业”。
  这实际上是指的以茶为主,诸业兴旺,当时的谢正安已经是个大商家了。
  
  自然在谢正安创制黄山毛峰以前,黄山地区就盛产茶叶了。据《徽州府志》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礻右),兴于明之隆庆。”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记述:“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品中第一。又有一种翠雨茶,亦产黄山,托根幽壑,色较绿,味较浓,香气比云雾稍减。”旧《黄山志》亦载:“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轻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云雾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间养之,微香冷韵,远胜匡庐。”近年出版的权威的《中国茶经》据此得出结论:黄山云雾即为黄山毛峰的前身。
  《中国茶经》同时也确认,谢正安为黄山毛峰的创制人。该书介绍:谢正安以茶为业,不仅经营茶庄,而且精通茶叶采制技术。1875年前后,为适应市场需要,每年清明时节,在黄山脚下的汤口、富溪、漕溪和充川等地,登高山名园,采肥嫩芽尖,精细炒焙,标名“黄山毛峰”,运销东北、华北一带。而自五口通商,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埠后。黄山毛峰很快打入上海滩,即倍受赞誉,引来英、俄茶商纷抢,黄山毛峰一时名声鹊起,被公认为茶中极品。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已成为徽州府五大茶商之首。
  
  到抗日战争前,高级黄山毛峰年产量已达百担已上。
  
  谢正安是在怎样的情形下拓展起自己的事业的呢?他的“自序”已经简略作了说明。咸丰年间,徽州饱受战乱之苦,加上疫病,造成了十室九空、人口大量流失的局面。而漕溪谢氏家族也到家人大多沦亡,“几无立锥之地”的境地。这里谢正安没有提到战乱前他们家的经济状况,根据在战乱中家财愈多受损失愈严重的规律,谢家应该是一个家道殷实的富户。到了穷无立锥之地,重头开始时,他们给自己的店号取的是“晋康”,为何取名晋康,漕溪谢氏知道他们的先祖在东晋历史上的辉煌,所谓“风声鹤唳”,所谓“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这些脍炙人口的成语都和东晋时他们的先祖伟业有关,而“康”则是指他们谢氏源自河南太康,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当时的谢氏祖孙三代,穷不坠青云之志,祖、父理于内,种植、收购和加工茶叶;谢正安襄于外,也即负责营销。其时正遇上时间短暂的“同、光中兴”商业良机,一个被战乱折腾得没有立锥之地的家庭重新富裕起来了。一个以茶叶为主的商品流通网络已经被谢正安精心组织起来。光绪元年,他们将总店号改名为“谢裕大”,(同时也保留着“晋康”,做分号的招牌,直到抗战。)意思没有那么古奥了,富裕了,但还远不能满足,还要发扬光大。而谢正安的事业也正应了他的招牌,从光绪元年到光绪二十年,谢正安的事业如日中天,仿佛滚雪球似地膨胀开来,财源滚滚。至今,漕溪一带的茶农还在讲着当时的谢家富得流油的各种离奇故事。至于为什么谢家会如此骤富呢?人们说是谢正安的夫人带来的各种好运,谢正安的夫人是歙县城内一位叫许球的进士的千金小姐,天生眉毛中间藏有两粒痣,民间谓此为金珠,夫人面带金珠禄,怎么能不发财当官呢。(自然那官是花钱捐来的,谢正安有“诰封朝议大夫”和“诰封奉政大夫”两个头衔,分别是五品和四品的身份,成为当时黄山地区惟一的“红顶商人”。他也顺便为他的父亲捐了个五品“奉政大夫”。)
  这时的谢正安虽然主要还是经营茶业及林木等山货,但时移势变,在他及四个儿子的名下除了分布各地的茶庄,他还投资肥皂、蜡烛、纸张和糕点,1908年在浙江金华投资办起了皂烛有限公司。当时全国通行“新政”,安徽也打算通过民间集资的方式筹办铁路,1906年,谢正安投资 “规元”白银七白两,成了待修铁路的股东。当然他也没有忘了投资兴办教育这一徽商传统的义举。如果天假以年,谢正安很可能完成一个传统的徽商到一个近现代民族实业家的转型。
  但就在这时,也就是谢正安写下自序不久,没有正式留下遗嘱的一代巨商去世了,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各处产业和成堆的金银,还有包括四子四女在内的一大群子孙后代。那一年是1910年,享年72岁。
  那时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中,满清王朝即将覆亡。
  他们的子孙将怎样对待家业,怎样应对急剧变革的时代,这亘古未见的局势,这真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4 21:33, Processed in 0.033082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