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李黄陈张周梁何林吴刘 › 何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何姓来源知识

2013-2-4 12:03|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59| 评论数: 0

 

 

 

何姓人在全国的数量已过千万之多,占全国大姓的第17位,在分布上,除遍布全国各地之外,呈现出南方较多,北方较少.
何氏始祖――何庶

何姓来源有三:一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始祖为何庶。相传黄帝之后,传至玄嚣,承袭姬姓,后再传帝喾,生后稷,被周人尊为始祖。后稷传十五世孙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史称西周。公元前230年,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被秦所灭,避难逃亡散居各地,其中有一支逃至江淮一带。因当地人口音“韩、何”不分,后将韩误写为何,为何姓正宗,是安徽、江苏一代何氏。二是唐代的“昭武九姓”中有何姓,隋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汉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三出自冒姓或赐姓。据《汉书五行志》所载,汉时有叫何苗的,本姓朱,冒姓何,其后繁衍形成何氏一支。另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代北(今山西、河北以北地带)复姓贺拔氏改单姓何氏。据《五代史》所载,五代吐谷浑亦有何氏,分布于今河北省西北部一带。另外《兰州府志》记载,元末吐番宣慰使锁南,其子铭为河州卫指挥同知,朝廷赐姓何氏,其后也有以何为氏的。

何姓郡望主要有庐江郡、东海郡、陈郡、郫县、扶风郡等。庐江郡,秦代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相当于今安徽省庐江一带长江以北地区。东海郡,秦设置,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县北)。陈郡,秦置郡,西汉改为淮阳国,东汉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献帝时改为陈郡。郫县,秦始置县,为今四川成都西北的郫县,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河武。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右扶风,三国魏改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西晋移治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此支何氏始祖为汝阴(今安徽阜阳)何氏六世孙何比干及平舆(今属河南)汉吏何并。

何姓堂号有“庐江”等。

何姓发源为江苏、安徽两地,早期主要分布于江淮流域及以北的广大区域,汉至魏晋南北朝时,何姓已从此地迁入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等地。何姓南迁始于晋代,南迁远至福建。隋唐之时,何姓在我国南北都有了很大发展,尤以南方各地繁衍为盛。五代及元朝时,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指甘肃、青海两地)和河北省境由于他族冒姓或赐姓何的加入,使得何姓再次庞大起来。何姓大举南迁福建始于唐朝,迁入广东省境内则要稍晚一些。明清之际,何姓已遍及全国各地,并且已有少数何姓人移居海外。

何韩本一家:唐代大诗人韩愈曾写道:“何与韩同姓为近”,不仅如此,许多姓氏书也都记载:“何氏为韩氏”,之所以如此,还得从韩国的历史说起。
公元前230年,强盛的秦国大举进攻已日渐没落的韩国,韩王安被俘,韩国的地盘被纳入秦国的版图。然而,也正是秦的统一,为“何”姓的诞生提供了历史机缘。
韩国灭亡之后,王公子孙们不得不四处流浪,飘落到了四处八方。而由於当时地理、交通等条件的制约,韩氏的后人们大多流落到了与韩国邻近的江淮等地。因为“韩”“何”谐音,又加上古代地方的音变,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就逐渐把“韩”读成了“何”,何姓就此诞生。所以,历代姓氏书都把“何”姓来源放在“音讹”一类,而说“韩氏为何氏”,也就没什麽奇怪了。直到今天的《辞源》、《姓氏辞典》、《百家姓新编》以及《中国姓氏起源》等书也都主此说,直录无异。



一、何姓系韩姓所出

据载,何姓系韩姓“音讹”而成。韩姓的先祖始于周姬,故何姓的先祖也由韩溯至周姬。何姓得姓始祖瑊公是韩釐王之子。韩瑊为韩国大夫。韩国被秦国所灭,韩国人的一支逃到江淮。江淮一带方言“韩”“何”同音,久而久之,便改韩为何。又据《浈阳水木记》载:逃到江淮的韩瑊居于庐江津要,靠摆渡维持生计。秦始王出游至博浪沙时遭人袭击,疑是六国后人所为。遂下令捕杀六国后人,以绝后患。秦吏登上瑊公渡船,查问瑊公姓氏,时值天寒地冻,瑊公戏指河水,意以“寒”喻“韩”。吏不解,以为瑊公姓“河”。瑊公说:“姓当从人”。后瑊公得知查问者是秦吏时,大惊失色。为感念河水救命之恩,瑊公从此改韩为何。

唐代以后的姓氏典籍都记载何姓乃韩姓“音讹”而来。如《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广韵》、《民族大全》、《氏族博考》、《百家姓姓氏溯源》、《辞源》、《姓氏辞典》、《百家姓新编》、《中华姓氏起源》等许多书籍都有记载“何”氏为韩氏,“韩”“何”为一家。司马迁在《史记.韩世家》中写道:“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年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代有韩厥,从封姓韩氏。”秦亡后,瑊公定居庐江,子孙繁衍,遂成望族。何姓后来形成庐江、东海、陈郡三大郡望,庐江为三大郡望之首,因此,安徽庐江是何氏的发祥地。

二、韩、何、麦三族同宗的由来

隋炀帝殿前将军何英彪,因他嗜好吃麦,炀帝赐他姓“麦”,改名为麦饶丰,号铁头将军。因此,韩、何、麦三姓同宗。(据《第六届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纪念特刊》)

三、江、何、黎三姓联宗的由来

黄帝第五代玄孙,对朝政有功,封疆食邑,后以地域名成国名为姓。在尧、舜、夏商朝代,子孙都能继承先人之祖业,固守疆土,光前垂后。南宋末,金人入侵,三姓先祖皆朝廷退休大臣,举家南迁,于兵荒马乱的逃亡中,陌路相逢,同车共舟,渡长江,过洞庭,入梅岭,沿途历尽艰难险阻,幸托三姓一心,互相照应,患难相扶,方能到达粤北南雄珠玑巷,结为三姓兄弟。其后,因为有宋妃失踪,朝廷兴兵追缉,三姓先贤被迫再分散岭南各地,一部分人迁入广东台山,三族之人,比邻而居。及至清代,为发扬互助精神,集三族力量,建“三益祠”于台城登云里,建“三益书室”于北京及羊城大马站(今广州大马站49-51号),奉祀先祖。(据《第六届何氏宗亲恳亲大会纪念特刊》)

四、入粤组何昶(41世祖)

入粤始祖何昶与其二子定居广东南雄(《中华姓氏通史223页》,《广西藤县》、《广东始兴县》和《阳江市马曹》等族谱均载),传至50世祖何桌,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乙末科状元,后抗金殉国(见《中华姓氏通史》)。52世祖有十人,他们在南雄分迁广东各地,贵一郎何琇(天贵)迁居新会,贵二郎何琛(天伦)迁居南海、番禺、顺德;贵三郎何瑛(天祥)迁居南海、顺德;贵四郎何琪(天德)迁居增城;贵五郎何瓒(天衢)迁居增城、顺德、黄莲;贵六郎何琼(天京)迁居番禺沙湾;贵七郎何珩(肇易)迁居东莞、江乡;贵八郎何琚(天觉)迁居新会、广州、龙门;贵九郎何球(天惠)迁居香山、小榄;贵十郎何琳(前峰)迁居香山、小榄、龙门;传至54世祖何景泰由新会迁居阳江县独洲二图麻曹村(现在马曹村),后人丁兴旺,分迁阳江各地。(《中华姓氏通史》、《马曹村族谱》)

五、何氏三大郡望、堂号、联语

何氏三大郡望:即庐江郡、东海郡和陈郡。因庐江郡为三郡望之首,故都以庐江郡望和堂号为主。联语:“东海家声远,庐江世泽长”。

六、何姓异源

少数民族中的何姓,汉唐时期的西域地区有未、史、曹、何、安小等姓。何姓是其中之一。《兰州府志》记载元朝吐蕃宣尉使名叫锁南者,其子锁名,明朝时家拜河洲卫指挥同知朝廷赐他姓何。《汉书.五行志》中说西汉时有人名曰何苗,其人本姓“朱”后来自称“何”姓,子孙繁衍,又成何姓一支。推捡史籍,常发现一些带何字头复兴及三字姓,如《姓谱》载:汉代匈奴单于的后裔归汉后有“何奈”氏。清朝咸丰年间有一家左副都统,名叫俨兴额,姓“何图里”是三字姓,这些复姓,何姓是它的源头。(《中国大姓.何、高、郭、张》)

七、广东阳江何氏家派

广东阳江市约有4万人(据《阳江县志、阳春县志》)。广东阳江何氏有自己的家派(字辈)。12世纪起立为:“奕世期荣显,请勤慎睦恭。燕贻能济美,维翰实光宗。”当地尚有其他家派未能及公布,有待查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14 04:34, Processed in 0.033857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