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王赵徐孙胡朱高郭马宋 › 马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汉族马姓的由来

2013-3-23 18:41|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586| 评论数: 0

    

汉族马姓的由来

 

    俗话说十马九回,其实不然。几次人口普查结果:马姓是列为中国汉姓第十九位的大姓,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并且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


一、马姓的起源

    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以祖上爵号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古代战国时期,赵国有个将军叫赵奢,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战功赫赫,而受朝廷封于马服那个地方享用地的物产,就是现今河北邯郸一带。赵奢受封后人们也称他马服君,他的子孙更是用马服当作姓,称为马服氏。又后来省去了服字,世代姓马,称为马氏。

    马姓最初发祥于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在战国末期,马姓子孙就已有一些迁居陕西省咸阳,在此后的时期内,马姓不断得以发展,并且有许多成为当朝高官。家族逐渐得以兴旺,并且最终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

 

 

二、马姓的迁徙

    在西汉时,马姓中又增添了由马矢姓改姓马而来的一支,也逐渐得到壮大。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姓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时汉代时期,马姓宗族大举西迁到西北地区,后来再度东迁到黄淮地区。

    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马姓人随同前住,在福建省安家落户,后发展成为大族。许州鄢陵(今属河南省)人马殷从军作战,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被封为王,建立楚国,包括现今湖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部分地区,从而使马姓在广大的地区内得到巨大发展,分布于各地。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到了明代,马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遍布于福建。至清代,马姓开始有些移居于台湾省,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


三、湖北马姓的由来

    江汉汉族马氏各支的始迁祖,从各支谱系看来,基本是宋末至明初来自江西南昌洗马池或自江西转迁而至。因出于同一地,或出于同一近祖,而融为一体。七百年繁衍生息,兼容包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至今已达五、六万之众,成为江汉平原一支重要的族群。江汉马氏包括汉族“伏波堂”、“铜柱堂”、“绛帐堂”、“扶风堂”及各堂流散支系,还包括回族“怀远堂”、“铜柱堂”等马氏三支。
    江汉马氏 “伏波堂”祖籍江西粤籍,故里南昌府南昌县铁树宫洗马池,始迁祖“千二郎”讳“必亨”字“运通”(生于1295年,卒于1382年),其祖父 “行尧”公,其父“顺梧”公。行尧公生顺梧、顺桐二公,顺梧公生洪一洪二,顺桐公生洪海公,洪二公为“千二郎”“必亨”公,“必亨”公于元朝成宗年间与兄弟数人俱出江西,公宦游荆楚,落籍荆州,住江陵沙市河街小东关。
    二世祖“昌德”公,讳“普云”,职任荆州右卫军运,故称为“军马”。三世祖“珍”公,迁沔阳玉沙皂河嘴,再移竟陵(天门)陶溪潭,四世祖最后定居竟陵泮读湖,至今已传二十余世,子孙繁衍于汉水两岸天、沔、川、潜,分为门、台、濠、西四房。

    本堂自始迁祖至八世祖尚没建谱,明朝万历甲辰年间,西房九世祖“大宾”公亲赴南昌,苦求三月,请来据说是马氏远祖马援公所遗黄绫御谱,其后首次拟定本派支谱,字派为“大伯前立则,可以达上天,一世之作育,万载绍宗传”二十字。原请黄绫御谱被一安徽籍安陆府郡伯马公,在巡视竟陵(天门)时借阅,带回安徽老家后未归还,致使御谱丢失。前清乾隆三年,本派二次续谱,字派增加“光明必正直,孝友发帧祥,诚心修德厚,先泽恒永长”二十字。以后几议续谱未成,老谱文革失散。1989年4月再次续谱,续派“诗书弘祖业,科学启贤良,雄威振华夏,荣国富家邦”。1991年元月谱成,共二十八卷,其中总谱一卷,门、台、濠、西四房支谱二十七卷。有户四千余,人口两万余众。

    本堂清雍正年间有“立星”“立昌”二公迁往河南,还有各房域内域外近半流散支系,如天门黄潭县河两岸、渔泛峰襄河两岸、长埫口马家滩等地的马氏。另外,毛嘴古垸一支、荆门盐池字派为“可以达上天,修道学成轩,…….”的马氏一族,也可能是“伏波堂”的流散支系。台湾亦有西房天象公、濠三房继超公及其联络流散宗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4-29 08:00, Processed in 0.061934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