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韦覃陆罗农莫庞蓝雷杨 › 韦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转载]韦氏族史简介

2013-3-31 22: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710| 评论数: 0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转载]韦氏族史简介 (2011-08-30 12:29:07)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韦氏族史简介作者:韦加智

韦氏族史简介

《韦氏总堂》理事会

 

我韦氏自夏朝元哲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长河中,韦氏渊源流长,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作出重大的贡献。《韦氏总堂》事理会撰写这篇《韦氏族史简介》,从“韦氏渊源”、“广西韦氏”、《韦氏总堂》三个方面来介绍,是为了使我族苗裔对族史有一个简单扼要的较为全面的了解,并给我们子孙后代研究族史能起到一点参考价值。这就是我们撰写这篇《韦氏族史简介》的目的。

一、韦氏渊源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土地上,四、五十万年以前,就有了远古人类在劳动、生息和繁衍着子孙后代。在一些古书中也有记载着不少关于我们祖先的传说。如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炎帝、蚩尤等等。这些传说中的代表人物,基本上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活动情况。我们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五帝本记第一》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生二子,……一曰玄嚣,……二曰昌意。”“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曰昌仆,……生高阳(颛顼)。《史记.楚世家》述:“楚之先楚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老童),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氏,居头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回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而不尽,帝喾乃以唐室曰诛重黎,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头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三钱铿,是为彭祖……。”韦氏始祖元哲为彭祖四世孙,黄帝十世孙。故元哲后裔均属黄帝子孙。

夏朝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它建立于大约公元前21世纪,共14代,17个王,400年左右。禹的儿子启,杀死了他的竞争者益,夺取部落联盟长的地位,建立夏朝,启的儿子太康荒淫无道,被后羿赶跑,后羿同样荒淫无道,又被他的臣子寒浞攻杀。由于当时连年战争,招致人民反抗。夏朝的遗臣乘机拥护太康的孙子少康攻灭寒浞,恢复了夏朝的统治。我始祖元哲辅佐少康帝有功,被封于豕韦国(今河南滑县东南)为诸候。“豕韦国”也称“韦国”,元哲被尊称为“韦君”,其子孙也被尊称为“韦兄”、“韦弟”、“韦子”、“韦孙”。因此,我韦氏自夏朝始,以韦为姓。元哲为我韦族的始祖。

韦氏另有两支:一支是西汉功臣韩信之后裔。《史记·淮阴候列传》记载:“舍人得罪韩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乃与萧相国谋,…………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遂夷信三族。”韩信被害后,丞相萧何暗中叫部下蒯彻将韩信之子送往南粤(今海南省)托南越王赵佗抚养,改名换姓,取“韩”字一半“韦”为姓。这样,韩信的后代便称为韦氏。

另一支是源于西汉疏勒国(今新疆喀什市)。公元705年,唐中宗赐宰相桓彦以韦姓氏,并派他到疏勒国去做官。他的族人到那里,世代都以韦为姓,一直沿用至今。(《上思支谱》1992年8月)

二、广西韦氏

广西原为土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史称“南蛮”。我韦族迁徙广西,有史可查,共有3支。

一支:料贞  原籍山东青州府水街人,任青州卫挥使要职。东汉光武帝16年,南粤交址女子征侧,征贰姐妹反,九真(今越南清化、河静等省)、日南(今越南广治省广治河和甘露河汇合处)、合浦(今广西合浦县)蛮俚群起响应,下六十五城,自立为王,定都麓冷。18年,帝昭马援为伏波将军,青州府卫挥使料贞等为副将,征讨南粤。19年,擒斩两征,平定交址。马援班师回朝,授料贞为那狼司把总之职,落籍合浦。并于一条河坊河滩上建立营盘,保卫边境安宁,后人叫做滩营。料贞还鼓励子孙与越人通婚,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料贞逝世后,后代子孙在营滩到流村建立料贞宗祠,以示永远纪念。公生二子:长子韦聪、次子韦章。后裔分布钦州、防城、上思等地。(择自《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文分册》、《上思支谱》)

一支:韦厥  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料贞后,元芳次子。幼年兼习文武,尤武学为优,赴京应试,中武进士。武德7年,岭外以黄少卿为首的“黄垌蛮”毛贼反。据十万大山为巢,……并与左江上游的黄乾耀“西原蛮”贼勾联,大有东掠交州、钦州、白州(今博白)、玉林之势,震动朝廷。高祖李渊问“何官领兵剿之?”满朝重臣大将惧怕贼踞山势险要,英雄无用武之地,面面相觑。适值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李靖入朝,吴上韦厥奏章,愿为朝廷分忧,服黄毛贼。皇上准奏。韦厥统兵十万大山,寻访料贞后,在从宗亲协助下,采取德化、浦融、瓦解战术,“西原蛮”见大势已去,逃回左江上游。兵不衄刃星夜抄袭,擒黄少卿归帐下,“黄垌蛮”之乱就此浦弭。罢实后,厥使部众屯垦十万大山下,开拓化外,设立学堂,教以诗书,传布中原文化;兴修水利,开辟田园,传授种植耕作知识;组织民众保境安民。韦厥一举成功,名扬京都,诏领澄州(今上林县)刺史,留戍广西。……择澄州落籍,并娶当地黄氏为妻。韦厥有功于朝,唐高宗永徵3年,封忠义候,后又加封万寿公王。年老隐居智城垌(今上林覃排乡智城山)和敢龙垌(今上林西燕拉盆)。逝世后,葬于上林县双罗圩后背,墓前建有一座纪念堂,现为国家保护文物。苗裔洒播大明山四周。公生二子:长子金伦,次子银伦。(汉超等撰编《中国韦氏通史》)

金伦  号敬一。聪明过人,殿试中翰林学士,后留京翰林院做学官。公仗义执言,视恶如仇,不畏强暴,为朝廷国师妒忌,向武则天诬陷金伦聚众谋反,武后偏听,下令斩杀。金伦生前为乡亲做了许多好事,后人感念其丰功伟绩,立古登庙,作为怀念。马山县古灵乡敢花村立有金伦洞府,传说金伦曾在洞中读书,有一位美丽的仙女被其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赠给仙宝使金伦成仙,金伦洞因此得名。现已作为旅游胜地。(择自马山县文联红波《人间仙境金伦洞》等)

银伦  号敬办。文进士,登封元年承澄州刺史,袭父职。在任期间传布中原文化,安定社会秩序,发展农业生产。永淳元年撰写《六合坚固大宅颂碑》,通天元年又撰写《智城碑》。文章雅典,博古通今,表现出较高的文学功底,是研究壮族文化和历史的宝库,也是壮族最好的文学家和改革家。墓葬于洋渡东岸圣书庙,设有金宫银殿楼台,是为后人纪念金伦、银伦兄弟的丰功伟绩而建立的。(汉超撰编《中国韦氏通史》、《上林县志》、《上思支谱》)。

#p#分页标题#e#

一支:山涛  名云郎,号应德。北宋京东东路(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左罗乡太平庄演乐堂人。从小习曾祖编的《韬略集》,武略上材,年15,随狄青平西,为参将。宋仁宗皇佑4年(公元1052年)10月奉旨携6子,领铁骑军随枢密副使狄青为中军前队先锋,到广南西路(今广西)打侬智高。狄青到达岭南时,已是皇佑5年(公元1053年)正月他立即战于宾州归仁铺,侬的军师黄师宓应战被斩,全军大败,死万余人。侬不支,溃入邕州(今南宁市)而以精兵据守昆仑关。狄青军至山下时,正值元宵节。他召会诸将夜设灯火,置酒高会。会中夜半,狄青托故离席,与山涛等将领铁骑军潜入关后。侬军以为宋军酒筵不至采取军事行动,疏而不备,关遂为狄青袭取。昆仑失守,侬智高见大势已去,乃突围而走,横穿越南北境,沿元江遁逃大理国(今云南大理)。是役,史称“元夜三鼓夺昆仑”。山涛随征有功,授赐为千岁,其6子顺呼:景岱为千一,景明为千二,景宗为千三,景福为千四,景文为千五,景武为千六。后与6子分兵驻守广西各地,成为我韦族在广西分支。后裔远布广西市县和毗邻的云南、贵州、广东、湖南等省一些市县,以及迁徙海外侨居。

另外,从中原迁徙广西韦氏,不论是从军队来的,当官来的,经商来的,移民来的……大都是元哲的后裔。特别是厅堂上书“京兆堂”、纪念物写“京兆郡”、“京兆”的,都是夏朝元哲苗孙……究竟谁是夏朝古姓韦,谁是韩改韦姓,谁是疏勒国韦姓?应由本人决定,谁也不能加以干涉。但都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要与全国各姓团结起来,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参阅《韦氏谱族·山涛支系景文分册》)等资料

三、《韦氏总堂》

《韦氏总堂》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具体时间不详),地址在广西宾州(今宾阳县)城外北楼。前后两座,砖木结构。清·顺治8年(公元1651年)被兵毁。清·同治初年,景福公次子俊卿公后裔于宾州城北街东岳庙左边《犀牛望月》宝地(今址),定乾山巽向,重建砖木结构共3座,竖《韦氏宗祠》匾,立千四景福公为主位。后像卿、俸卿公(均千四公之子)后裔从全局出发,联集各公后裔,于后堂增建两座及两厢共45间,占地1300多平方米。全部砖木结构,堂中柱用石灰作园柱墩,上接青砖八棱型,樟木八码工字多层,前后屋檐灰浆结蹄,四周及天池滴水缘均用石条锁边,大门左右立石鼓。集古代建筑之优,精雕细刻,壮观肃穆。中殿坛上立山涛公为主位,左边立山涛公六子,右边立山涛公十七孙三块先祖牌位。上悬挂皇帝恩赐的“龙章宠锡”金字匾。传说此匾是肇宁公至述之公,官至“三元侯”,加封“三品官”所获。殿后墙上刻有“二龙抢珠”,栩栩如生。

左右殿各有牌位3块,立山涛公四世祖以下各祖讳。殿后均刻有“双凤朝阳”。两旁还有“左昭”,“右穆”的牌位。

同治12年峻工。并购置田、塘产业放租。每年农历2月初10日为小祭,8月初10日为大祭。是时,广西各地兄弟回来祭祖者络绎不绝,济济一堂,共祭共勉,盛况空前。(参择《韦氏联宗族谱。序》清。同治11年(1872年)木刻本,邦光、祖眷公撰)

民国6年(公元1917年),荣昌公(注)率军至宾阳,适逢秋祭,临堂共庆,并捐白银2000文,商议在后两座建一木楼,使前后两座连成一体。堂前加建南大门及围墙。全面装璜粉饰,焕然一新。并将《韦氏祠堂》更名为《韦氏总堂》。此后,各地兄弟回来参祭,进入鼎盛时期。

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中,1951年把总堂的田塘产业分给贫苦农民。“文化大革命”初期,“红卫兵”砸烂门匾及牌讳。1970年上华完小拆走中间3座砖瓦木料,北街小学占用前座和两厢。因年久失修,后座正殿也已破烂不堪。1988年族人集资修好后座,立山涛公为主位,竖始祖元哲公于正殿,恢复春秋祭。1990年集资重建第2座。1997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编导来总堂采访,通过卫星电视向海内外传播,提高总堂知名度,并建议要我们把总堂作为民族文化遗产修建好。1998年秋祭改选总堂理事会领导会员时,理事会提出再次集资重建第3、4两座和两厢房。到会代表一致同意。会后,各地代表大力发动资助活动。1998年顺利地重建了第3、4两座。2001年拆除左右两厢全部旧房,建起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板,上盖瓦面的两层楼房。至此,全部恢复了总堂原来的面貌。基本上解决了各地兄弟回来参祭时的住宿问题。(参阅《韦氏总堂》保存有关资料)

总堂恢复春、秋祭以来,一直沿用过去由总堂理事会组织主祭。为了适应当前各方面的具体情况需要,经各市县代表讨论,建议从1997年起,改革原来祭祖习惯,春秋祭由各县市轮流组织主持祭祖活动,(从2002年起,春祭全由宾阳县各乡镇轮流组织主祭)现已执行多年,大大沟通了各地族人之间的兄弟情谊,共聚一堂畅谈祖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交流各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先进经验。互相关怀赤诚相待,回来参祭的族人逐年增多,使整个祭祖活动自始至终都沉浸于严肃认真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而完满地结束。

                                                撰写:家信   继香

注:荣昌,字善堂。清·广西龙州县水口乡垌桂村人。清朝末年,随陆荣廷、谭浩明喝聚山林。……不久,随陆、谭率兵进剿左右江游勇,累立战功,升任管带。民国初,先后任浔州镇守使,湘桂军第一军总司令,广西边防司令等职。10年解甲归里。……1931年病逝。(共和国《龙州县志》稿)。

 

解读姓氏  吾土吾民

 

没有姓氏的人,这地球上有没有?也许有,但他(她)总有个称谓,或叫“无名氏”。这称谓和“无名氏”,便是他(她)的姓氏。

姓氏不只是私人的事,亦不只是家庭的事;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到我们的历史与血脉。

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自己肉体、心灵、心里之血脉传承,从而使自己不至于太昧于自己之短暂人生。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历过的苦难与辉煌,一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

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何人之间不能通婚。同姓是一道门槛,我们的祖先3千年前就已规定,所有的男女不能跨越这道门槛,而走进婚姻的殿堂。

#p#分页标题#e#

“姓”重血统,这是血缘传承的标志;而“氏”重地域,这是地位身份的象征。秦汉以后,“姓”、“氏”合而为一,“氏”升为“姓”,“姓”、“氏”都站到了血统那一边。这是中国人一项伟大的发明,真可誉为“第五大发明”。要知道,多数欧美国家迟至中世纪中期才开始采用姓氏制度,而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亦至10世纪才相继使用姓氏,日本更迟。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制度国家。

“姓、氏”之外,中国人民发明了“名”。“名”是用来区别同“姓”,同“氏”中之间不同个体的。“姓”、“氏”、“名”之外,中国人又发明了“字”。还发明了“号”。号的精神是自由,取法灵活,不受限制。号可以说是“姓名文化”中的一包调味剂,常常叫人回味无穷。

由姓氏而家庭,由家庭而家族,由家族而家族文化与家族精神,一姓有一姓之性,传统所养,基因所逼,个体很难逃脱其规律,或帝王气不足,或侧重政治、军事,或“五世六公”、“九代封侯”,或“数世科名、门第清华”,或专心于一门而成工商世家、书画世家、医药世家……。家族乃是中华文化之缩影,在家族文化里,吾人既可读到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可又读到祖先之生存状态,处世心境,价值观念,更可读到吾土吾民之悲欢离合,之生灭盛衰,之死去活来……。

                                            搞自《中国姓氏通书》

 

韦氏历朝宰相

 

韦贤(公元前143—前62)字长儒,西汉·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韦贤为人质朴少欲,笃志好学,兼通《礼》、《尚书》,世习《鲁诗》,以诗教授,为邹鲁大儒。汉武帝本始三年(前71)为丞相,地节三年(前67)辞职。韦贤为相五年,守正持重。平日他始终教诲后辈,要求他们笃厚力学。到他的小儿子玄成,果然又因为明经而做了丞相。所以他的家乡邹鲁地区有谚语:“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著有《韦贤传》。

玄成(?—前36),字少翁,西汉·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元帝永光初年(前42)遂继父为丞相。玄成与其父韦贤,都是儒生拜相,闾里称荣。玄成为相,守正持重,不及乃父,而文采过之。他遇事逊让,不与权幸争风,治理政务,也不喜标新立异,不过他进入宰辅,能安国不摇。玄成好为四言诗。著有《自劾》及《戒示子孙》2首。(见《前汉书》本人传有集2卷。旧《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弘敏  唐·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以左常骑常待为太府卿,同书门下三品,至光宅元年罢相。余不详。

方质  唐·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云起,唐初为西磷剌史,司马卿,父师实,垂拱初,官至华州剌史,太子少詹事,封扶阳群公。方质,则天光宅初为凤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改修《垂拱格式》,多所损益,为时人所称许。不久,武承嗣,武三思当朝用事,诸宰相说:拒见风权贵,恐招危审祸。方质曰:“大丈夫岂能折节事近戚以求苟免。”

思谦  名仁约,唐·郑州阳武(河南原阳)人。八岁丧母,以孝闻,及进士第,累调应诚令。由史部尚书荐举,擢受监察御史,永淳初,历尚书左丞,御史大夫。则天临朝,转宗正卿,后官名改易,改为司属卿。光宅元年,分置左右肃正台,复以思谦为右肃政大夫,垂拱初,封博昌县男,同凤阁鸾台三品,代劳良嗣为纳言,垂拱三年,以年老致仕。永昌元年,(687)九月卒于家,赠幽州都督。

待价  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太宗时太常卿韦挺之子,初为左千牛备身。永徵中,江夏王李道中得罪,待价以道中媚被贬为卢龙府果毅。时将军辛文陵率兵招慰高丽。行至叶护真水,高丽俺其不便,袭击之。待价与中郎将薜仁贵所部杀之,在战斗中,待价左中中矢,不信功,卒以疾免。后为兰州剌史。

巨源  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巨源有吏干,武后时累迁司宾少卿,司府卿,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俄迁尚书左仆射,仍知政事。及临淄王李旦(玄宗)平诸韦,家人请巨源避之,巨源曰:“吾大巨,无容见难不赴。”乃上街,为乱兵所杀,时年八十岁。

安石  唐·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早举明经,调乾封尉,受到雍州长史苏良嗣的器用。迁雍州司马参军。劳良嗣当了宰相后,曾对安石说:“大才当大用,何为徒劳于州县。”于是荐于武则天,擢膳部员外郎。并州司马。久视年,迁文昌右丞,寻拜鸾召侍郎,兼太子左蔗子。后历任德、郑二州刺史。为政清廉,受到则天的嘉奖。

承庆  字延林  唐·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宰相韦思谦之子。承庆事继母为笃孝,摧进士第,补雍王府参军。所作文翰以优美著称,及雍王李贤为太子,转司仪郎。调露初年,李贤被废,承庆出为乌程令。则天长寿,适凤阁舍人,兼掌天官选事。

嗣立  字延构,唐·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父思谦为唐高宗御史大夫,兄承庆亦为宰相。嗣立少友悌,遇母笞承庆,辄解衣求代。少举进士,累调双流今,政有殊绩,为蜀中之最。承庆以疾自凤阁舍去职,武后即以其弟嗣立继之。卒六十六,赠兵部尚书。嗣立、承庆俱以学行齐名。长寿中,嗣立代承庆为凤阁舍人长安三年,承庆代嗣立为天官侍郎,顷之双代嗣立知政事,父子三人皆官至宰相,有唐以来,莫与为此。

韦温  字弘育,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中宗死后,韦后专政,令温尽总内外兵,守省中。未几,拜给事中,迁尚书右丞。及玄宗起兵,攻入玄武门,韦后,韦温等皆被斩。宗族无少长者皆死。

见素  字会微,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及进士第,授相王府参军,累谏义大夫。天宝五载(746),为江西、山南、黔中、岭南道黜涉使,绳纠吏治,所至肃然。使还,拜给事中。寻检校尚书,工部侍郎,改右丞。天宝九载,迁吏部侍郎。见素仁恕长者典选累年,栓叙平允,人都称之。

执谊  唐·京兆(陕西西安)人。幼聪俊有才,进士擢第,应制策高,拜右拾遗。二十余岁,即召入翰林为学士。得幸于德宗,相与唱和歌诗。后为史部郎中。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素与执谊相善,及擢执谊尚书左丞,同书门不平章事。同年,顺宗退位,宪宗受内禅,逐王叔文,贬执谊崖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

#p#分页标题#e#

贯之  本名纯,唐·避宪宗讳,以字行。父韦肇,官至史部侍郎,名重一时。贯之少举进士,贞元初,登贤良方正科,授秘书郎。后转尚书丞相。贯之为相,严身律下,以清流品为先,故门杂宾。性沉厚寡言,与人交,终岁无款曲,未曾伪词以悦人,身殁之后,家无羡财。著有文集三十卷。

处厚  本名淳,字德载,避宪宗庙讳,改名处厚。唐·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事继母以孝闻。通《五经》,博览史籍,而文思赡逸。元和初登进士第,又擢才识兼茂科,授集贤校书郎。处厚在相位,务在济时,不计身利,而以国家为重,在当时颇有美誉。性嗜学,酷爱诗文,家有藏书万卷。有处厚集70卷。《新唐书艺文志》及《六经法言》20卷。并行于世。

韦琮  字礼玉,唐·世显仕。进士及第,累迁殿中侍御史。坐讯狱不得实,改大常博士。擢累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大中元年(847),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门下侍郎,兼礼产尚书。无功,罢为太子宾客分司,卒。

保衡  字蕴用,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祖父韦元贞,父韦,皆进士登科。咸通五年(864)登进士第,累拜起居郎。咸通十年正月,懿宗女同昌公主下嫁保衡,赐第中井栏,药臼等均用金银制造,赐钱五百万缗。保衡夫以妻贵,不久擢为翰林学士,转郎中,拜中书舍人,兵部侍郎承旨。咸通十一年四月登上相位。咸通末,淮·徐盗起,素有怨者发其阴事,保衡竟得罪赐死。

昭度  字正纪,唐·京兆(陕西西安)人,咸通八年(867)进士擢第,乾符中,景迁尚书郎,景福二年(893),召宗讨凤翔,李茂贞败,乃与之和,诿过于宰相杜让能,令其自杀。昭度复为平章事,进太傅。分州五行瑜求为尚书令,昭度建言改赐号“尚父”,行瑜怨。乾宁二年(895),王行瑜弟引兵入京师,害昭度于都亭驿,行瑜诛,追复官司爵,赠太尉。

贻范  字垂宪,唐·初为龙州剌史,后贬通州。昭宗幸凤翔,弃行在,迁给事中,用李茂贞荐,天复二年(902),拜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度支,倚权臣,恣骜不恭。今母丧免,逾月夺服。不数月卒。

韦庄字端已,五代·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后,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至韦庄时,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幼居长安,力学工练,尤善长短句。后尝侨居下邦,才敏过人,疏旷不拘小节,性节约,每称薪而煮,数米而炊,为俗人所嗤。广明元年(880),黄巢入长安,庄正应举,兵火交作,遂著《秦妇吟》,人因号称《秦妇吟》为秀才。韦庄劝王建称帝。王建听从韦庄的意见,建立蜀国。拜韦庄为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制定开国制度。后官至史部侍郎平章事。卒于成都,时年七十五岁。

庄诗以《秦妇吟》著名,全诗1666字,为中国古来第二长诗。著有《浣花集》6卷及《浣花词》1卷,并传于世。

                                     有耿,继香摘自《中国宰相全传》

 

体弱虎将——韦睿

 

旷世之器,以国之才;将兵仁爱,作战刚勇;监阵交锋,后服乘兴;体弱若儒,肚壮如虎。

韦睿,字怀文。(公元442—520)京兆杜陵人,士族子弟,南朝名将。先后在南朝宋、齐、梁任过职,曾任宁右将军,齐上庸太守,梁冠军将军、辅国将军等职。因指挥钟离之战而名于军史。

一、明达自保

韦睿,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祖父韦玄有学识有才能,但不愿出仕,隐居山中,过着逍遥生活。父任南朝宁远长史,伯父任南朝宋末光禄勋,长辈的官场两种不同的态度,对韦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不消极避世,又对官场的倾扎保持高度警惕。这使韦睿能在三朝之中任职而安然无恙。

南朝宋永光初年,袁觊为雍州刺史,很欣赏韦睿才能。

太尉陈显达,护军将崔慧景进逼建邺,抢夺齐政权,求教于韦睿。韦睿说,两人一个无才,一个懦弱,都不足成事。而暗中结交雍州萧衍,待萧衍起兵时,韦睿聚兵2千,战马2百匹增援,萧衍夺得南朝政权即位梁武帝。韦睿为廷尉,封都梁子爵,后迁为豫州刺史,兼领厉阳太守。

二、征战有水

韦睿过去都任文吏,因参加了一些战斗后立即通晓用兵之理。因此,为维护南朝梁政权等斗争中,屡出奇兵,多以巧胜。

公元506年,韦睿奉命督军向北魏军队反击,韦睿亲临阵前观察,北魏派出精锐将士数百名在营门之外拉开阵式。韦睿下令向敌人进攻。部下担心地说:“我们轻装而来,应退还阵中,穿戴甲胃之后再战。”韦睿却说:“魏寨若有2000后马,闭门自守可以自保,现在无故出数百名精锐于门外,必有其中之缘故,如果我方突然袭击,杀败敌之精锐,敌寨自当拔除。”众将士奋勇冲入敌阵,魏军被突然冲来的无盔甲的梁军之凶猛势头吓呆了,夜半拔营而去,梁军巧胜一场。

韦睿领兵攻打合肥,到合肥开始攻城之时,而魏军突然增兵5万支援合肥。敌众我寡,梁军担心不能取胜,建议韦睿请调拨军再战。韦睿说:“到了敌人城下,再要援军怎么来得及?”兵家语:“兵贵用奇,不在众。”韦睿下令乘敌增兵新到,立足没稳,立即发动进攻,由于梁军攻势勇猛,很快攻下合肥,解除了对南朝的威胁。

三、钟离显才

公元503年,北魏发动兼并南朝之战争。战争的重点集中于南朝梁的钟离。钟离是南朝梁的重镇。因淮水暴涨,北魏士兵不适此地环境,只好无功而撤。

公元506年10月,北魏镇南将军,中山王元英率数十万兵众再攻钟离。11月,梁武帝命右卫将军曹景宗率兵20万增援钟离。两军形成相持局面。

公元507年春,元英命士兵以冲击撞城墙,钟离城危在旦夕。

梁武帝立即调韦睿支援。韦睿军至前线,乘夜色前命曹宗景24里于阵前扎营。元英一觉醒来突然见梁兵营前移动20里而大惊。杨大眼率万余骑兵攻韦睿新立营寨,被韦睿集中强弓射回,杨负伤败退。曹景宗乘夜派人潜水进入钟离城送信,告知授军已到,城内守军意志更坚。

数日,韦睿发现北魏军队已兵疲帅老,成强驽之末,士气已不如前。韦睿组织各部将帅协调,向背魏军发起反击。北魏开始撤退,梁军乘势奋勇追杀,由韦睿组织的敢死队,奋勇当先。北魏军战死10万余人。元英单骑逃走,梁军乘胜猛追,获得了钟离之战全胜。

在这次战役中,韦睿指挥梁军完成了疲敌攻坚、捕捉战机和统筹协调等工作,因此获得了战役的全面胜利。

四、治军有方

韦睿虽有统兵重将,但其体质多病文弱,并非走马挺抢之勇夫,而是有胆有谋的统帅。韦睿因读书多知识广而知治军之重要,因此,他强调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广而在于听命。所以,他常以少胜多,以弱击强。

韦睿在挥师用兵过程中,多动脑筋,善出奇兵,广用谋略;身经百战而胜多。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能抓住战机,以奇胜敌。

#p#分页标题#e#

                                           摘自《中华将帅总集》

 

善间之将—韦孝宽

 

韦孝宽,本名叔裕,京兆杜陵人。少时,热心读书和骑射,关心天下大事,注意时局变化。广读经史,学识渊博;身强体壮,仪表堂堂,艺高胆大,思维敏捷,眼界开阔,成为当地知名的有为少年。不满20岁,就应召统军,平乱。受到西魏政权的褒奖,命为弘农郡守,节度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北)兵马事。

一、多识善间

韦孝宽善用离间计。培植了许多间谍。他让这些人搜集东魏刺史朱道恒的笔迹,然后找人模仿牛的笔迹修书给韦孝宽,在信中透露有投靠西魏之心,之后,假装此信用火烧了,但没有烧烬,让间谍把没烧完的信偷偷送给魏大将段琛。段对牛有怀疑,牛的一切主意,段都不予理采。韦孝宽知道自己的离间计起了作用后,立即出奇兵分头袭击段琛和生道恒,一举将2将活捉。使西魏潼这一段边境得到了稳定。

韦考宽见多识广,头脑灵活,善于应变,因此,他能够培植和使用间谍。通过间谍,他能熟知敌情,离间敌将,这些都为他战胜敌人提供必要条件。

二、巧战潼关

公元537年5月,东魏统帅高欢10余万大军西征,西魏统帅宇文泰率军前来潼关拒敌,部众仅1.2万人,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宇文泰决定采取出其不意,击敌要害的战术,他欺骗敌人,大张旗鼓返回长安,把主力交给年仅28岁的韦孝宽指挥,消灭东魏前锋窦泰的部队,孝宽领命后,率军到潼关地区的小关。经侦察确定利用小关沟深树密的特点设伏,窦泰军队渡过黄河,孝宽派出少数兵马,前往迎敌,佯装败逃,把骄横的窦泰军队引入了西魏军埋伏圈后,孝宽死死封住敌退路,与其他部队配合,全歼窦泰部队。东魏西征计划遂告失败。西魏关战役的胜利,孝宽当居有功。

三、智胜高欢

大统8年,孝宽驻玉壁(今山西稷山境内)这是一处战略要地。大统12年10月,东魏丞相高欢率倾国之兵攻打玉璧。攻下玉璧,东魏可长驱直入西魏境内。孝宽紧守玉璧,东魏挖地道,企图通过地道进入城中,孝宽针锋相对,命士兵立即挖壕沟。东魏每挖至沟壕之处,就要遭到西魏士兵擒杀。高欢增派士兵进入地道,企图强行攻入,孝宽立即命士兵堆起柴草,又用风车对准洞口吹风,浓烟将东魏兵一个个熏死。

高欢又生新计,命令部队绑起草捆,灌入油脂点燃,抛入城中,烧毁建设。孝宽立即命人制作众多铁钩,挂于墙外围,草捆向城中投掷时,统统被铁钩挂住。高欢见强攻不成,便采用围攻,劝降之术,叫祖孝征对孝宽说:“你盼不来求兵,为什么不投降。”孝宽坦然地在城上回答:“我韦孝宽是堂堂关西男子,是绝不会当降将的”高欢这一招又告失败。仍不死心,又生一计,把重金悬赏令射城中,声称:“能斩韦孝宽而献城投降者,官拜太尉,封开国郡公,……”孝宽接此书后在其背面写道:“若有斩高欢头者,也可得到同样的奖励。”高欢离间之计又告破灭。

苦战50余天,高欢智穷力尽,无计可施,只好乘夜撤军而去。

孝宽以少胜多,挫败了敌人的西进企图。朝廷加其功、特授予大将军职。

四、尽得人心

孝宽善于掌握人心,从间谍、士兵到皇帝,对他都很信任。

孝宽守边,对敌重大行动,出兵计划,朝中变故等,都能及时得知,他养的间谍,不仅能通风报信,也能做大事。如有个叫许盆将领,孝宽很信任,要他守一城池,但却以此城作资本投降了北齐。孝宽立即派出间谍除掉许盆。不久,间谍提着许盆头颅来见孝宽。

孝宽对士兵亲如手足,所以打仗总是听他指挥。

孝宽深得皇帝信任,武帝一心想灭北齐。孝宽献上三策,一策是欲出潼关,厚集诸军,百道齐发;二策是欲广储蓄,募勇悍以观变;三策是欲给邻好,侍机而动。这些策略多能采纳。

在相互倾扎异常激烈封建朝代,能得到各层次人众信任并能使人为已尽力都实为罕见。因此,也可看出孝宽的智略确有过人之处。

                                               摘自《中华将帅总集》

 

祝柳江2001年秋祭成功(骈文)注①

南宁  东生

 

桥木发兮千枝,原为一本。长江分兮万派,都是同源。韦氏总堂,举世瞩目,京兆名家,广西望族,源远流长,枝繁叶绿,英雄辈出②,夜夺昆仑。乘胜追击,势如破竹,论功封偿,镇守南疆,地灵人杰,三裔桂岑杈符③。钟祥毓秀,拔群革命光荣,先贤志美,远绍明经之系④。苗裔同欢,世承华胄之荣⑤。总堂昌盛,兹当桂飘金粟。月欠上弦,裔济济兮一堂。念祖追宗,诗词联兮满屋。良辰降临,锣鼓鞭炮齐鸣。祭典成熟,奏礼乐之一曲。雁序凫趋,郁郁成文,诗书有新甲子,龙翔凤舞,彬彬有礼,酒壶贮小乾坤。老前少后,双膝因祖宗屈,左昭右穆,一身为子孙昌。文娱登场,采调民歌通俗,万人空巷,通宵尤看不足。缅怀盛况,特握管而擒词,情殷恭祝,柳江主祭胜前,推陈出新,必然超凡脱俗。几经造化,日渐昌盛,韦氏总堂,万古长青。

注:①骈文是一种以偶句为主的文体,讲究对仗和声律,跟散文不同。

②山涛公暨景岱、景明、景宗、景福、景文、景武、时为剿侬雄师先锋,夜夺昆仑,追击残兵,立下汗马功劳。

③民国三年臬绍出任广西民政长(省长),共和国国清掌桂二十年纯束继任多年。

④汉韦贤、韦玄成为明经著称于世。

⑤汉韦贤、韦玄成、韦平当、韦平晏,皆父子宰相,唐有八相两俟两太师封王六人封公十人(详见韦氏族谱山涛支系名传略)。

#p#分页标题#e#

                                         二OO一年八月十九日

 

 

 

天涯共此时

——二OOO年韦氏总堂秋祭现场特写

武宣铁委

 

海内韦氏同一脉,天涯裔孙共此时。

物换星移,世纪交替,在辞旧迎新接来千禧之际,武宣县韦代理事会当东主办韦氏总堂秋祭,此时此地,我们由衷祝愿本族父老兄弟全家幸福,万事如意!

公元二OOO年农历八月初十,金风习习杨柳依依,座落在宾阳北街古老而又神谧的祠堂新资展示:五座大厅粉刷修饰,里外打扫收拾、清洁整齐;柱墩上张贴的为祖宗歌功颂德激励子孙后代奋发向上的盈联词意,充满在那行间字里:“对结四海兄弟心,联系八桂子孙情”壁报中的“秋祭楹联征对”字字珠讥,体现了当代韦氏族人才华横溢,摄影展反映了武宣风土人情吸引兄弟驻足欣赏川流不息;祭坛上袅袅升腾的炉烟飘逸,这告诉我们,韦族人丁兴旺,香火传宗接代千秋万世;祠堂门前迎风飘扬的彩旗好象在向远方来的兄弟招手致意,欢迎各兄弟参加秋祭;扩音器里播放优美、动听的乐曲,令人心旷神怡;鞭炮阵阵,鼓紧锣密,登场亮相的狮子翩翩舞姿如同向人们点头谢意;献词、主祭、陪祭、交接,祭祀按排井然有序。啊!这一切的一切好象有迎接纷至沓来的同宗兄弟,这一切的一切也给总堂秋祭造成一个热烈、庄重的气氛,并注入新的时代气息……

韦氏源远流长,有着数千年悠久文明的历史,总堂大门门楣上书写“韦氏总堂”四个大字刚遒有力,墙上脱落的斑斑灰碛恰似远方而来的寻宗问祖裔孙倾述:明朝后期,祠堂奠基,迄今已有四百年的经历,四百年的风风雨雨,我们的总堂仍然傲然屹立,并显示出他前所未有的魅力!

总堂地理位置处于犀牛望月的风水宝地,西映祥光东来紫气,南托粤海北接京几,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我们的先祖在历代峥嵘岁月里曾是中流柢柱,为天下兴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后辈敢效前贤自强不息,继往开来扬鞭奋蹄,团结一致和睦相处,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开创出更加美好的灿烂的天地,在我们韦氏谱册上再添上亮丽的一笔!

昆仑犹堪古迹,祠堂海角人已识。昆仑关险峻雄奇,宾州城商贾云聚,芦圩镇神经中枢,自然是人们爱慕向往的圣地,而处在宾阳北街的韦氏总堂时间犹如“养在深闺人未识”,想不到一九九七年七月十五日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栏目记者屈驾亲临现场摄制,向海内外传播信息,台湾裔孙跨海回来寻访祖籍,和当地同宗兄弟寻根问祖上香拜祭。

农历八月初十,总堂秋祭,天涯裔孙共共此时,拈香祷祝总堂香火鼎千秋万世,祈祷祖宗在天之灵保佑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人丁兴旺、繁衍千支。在临别之际,让我们共同举怀:年年春秋两祭,兄弟在此相聚!

 

罗文传家宝

 

南宁市郊西乡塘罗文村有一韦氏老宅,是我族在广西发现最古老的宅院。老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以后经过后裔多次维修,现在仍保存完好。

据学修公12代裔孙东先生完兄介绍:罗文村当初并不住在这里,是韦氏三世祖富二公家养一只大公鸡,每天早上都跑到距离家一公里的这块荒地打鸣。富二公想,这地方可能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便决定搬到那里去建房居住。从第4代开始,韦家便不断有人当官,到了第9代学修公当了大官,他谨记先祖的遗嘱,将自己的积蓄寄回来,建了这3间大宅。并定了规矩,凡是当了官的都要出钱修补大宅。本宅共出了15个朝庭命官,共获得18块功名牌匾。

这3间老宅建造奇妙,结构独特,别具一格,堪称一绝。进入大宅先经过3道大门,到3个庭院,然后进入前厅,到中厅,再到正厅。前厅和中厅之间有“日台”,中厅和正厅之间有“月台”,日、月台的边槽都有蓄水,暗沟采用龙游七星从中厅、前厅之下流过,意为“日、月”相连,所以每逢下雨时只见天上来雨,不见地下去水。三个厅均有木板隔成厢房,都可住人。近年来,曾先后有南宁晚报、南国早报、八桂都市报、广西民族报、广西法制报等报社的记者前来采访报道。最近,南宁市有关部门派出20多位专家到老宅考证评估,现在已被列入南宁市文物保护范畴。2002年11月4日,原自治区主席纯束宗贤专程光临参观,和罗文村兄弟亲切交谈,并一起拍照留念。这些都是罗文韦氏兄弟的特大喜事,也是我韦族一份光采。

现在,这座大宅已无人居住,只用来作为罗文村韦家开会、祭祖和举行婚丧大事的活动场所。

                                       东生  家信

 

总堂理事会对柳江主祭的评价

 

今年秋祭,总堂理事会安排柳江县主办。柳江县理事会对此十分重视。宣传发动,提早准备,使参祭达500多人,为历来其他市县所没有过。祭祖期间,他们安排有各种娱乐活动。如文艺晚会,节目精彩,内容丰富,体现柳江地方特色,满足了观众的要求,演出非常成功。同时,在住宿、就餐等方面也很有秩序,讲风格,有礼貌,大大减轻总堂理事会的工作量,得到兄弟们的称赞。秋祭结束后不久,他们又及时向总堂理事会作了书面汇报。所有这些都值得学习和继续发扬。

分享:

喜欢

阅读┊ ┊ ┊ ┊ ┊打印┊

已投稿到:

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韩信电视剧

后一篇:广西韩韦氏资料

#p#分页标题#e#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岛国宛如仙境樱花城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最适合调情西班牙海湾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韩信电视剧

    后一篇 >广西韩韦氏资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5 14:50, Processed in 0.027287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