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其他姓氏 › 其他百家姓 › 查看内容

川渝简氏概论

2013-4-1 12: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643| 评论数: 0

  三、依宗谱和字派探源访流

  我仔细分析过,川渝吾宗聚族而居者为什么没有一本象样的家谱?原因有五:一是聚族时间短。刚迁来,人口少,加上初来乍到,要扎根求存,根本没想到要不要家谱。等到经过三四代人繁衍,人丁增多,时间上已过去一百多年。故老凋零,依稀记得一点祖居地的情况,也是少得可怜。第二,那时印刷技术落后,谱乘几乎都是墨本,数量有限。保管族谱的不是族长,便是族中有声望的人,一般家族成员是难以看到谱的。即使知道一些祖根,也是老年人一代一代口耳相传下来。外迁者根本不可能带家谱迁徙。第三,四川周围均是大山,交通闭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虽然有一条长江,也是出川容易进川难!祖居地每次续谱时虽然想到了外迁宗人,想派人亲临续谱谁又敢冒这个有来难回的风险?第四,信息闭塞。那时书信往返困难,国家又没专门的邮递机构。所以江西吾宗谱乘上所记外迁名单,只有省名或府名,具体地址很少有。只知道某公是往四川去了,后来也没接到书信,具体在何邑(县)何里甲(村)也就不得而知了!第五,文化落后。家族中不出文化人,想修谱也只是一个愿望!等到出了举人、秀才,时间早过去几百年。这就是即使有谱,也难成大观的原因。零星地记了点资料,张冠李戴的多。

  去年重庆会议上我讲了一个错话:即对字派,不是寻根问祖的办法。我是根据字派发展进程讲的。今据了解,川渝吾宗,大多迁在清初,而清初又是我国字派走向成熟时期。就川渝简氏来说,对字派有它特定的意义。但有一个共同点,必须指出来。川渝简氏,每一个聚落的字派都是入川后订的,从祖居地带来的少——何况清代以前,字派还在摸索阶段,象后来一出口就是几句的字派少得可怜!根据我掌握的川渝吾宗各支字派写出来探究其系支以辨别源流(川渝字派见另纸)。

  1、南坪属巴县,今属何县区我心中无底。但我根据其字派和潼南天台寺族谱记载,巴县有两个始迁祖。一是居南坪者,日贞公后裔,其字派多达一百字。南坪谱是清顺治举人,两为江南学道后定籍广东南海南井乡的简上公所修。简上号伯茹字谦居,日贞公后裔。前面讲过,日贞公三弟兄元末迁湖广麻城,贵州毕节简氏族谱和《潼南天台寺谱》记其迁自新喻水北金田衔。因《金田谱》成谱时间较晚,对三公未记。有些谱对外迁之人记是记了,如遇迁出者转徙他处,祖居地就不知所以了。日贞公昆仲就是一例。元末迁麻城,适红巾之乱,“便同偕入川”,江西原居地还认为他们在麻城。“日贞公居巴县,日智公居下坝(下坝属何县?我不知道),日弘公居荣县。”重庆会议上我问过很多宗人,多数不知道,有人说下坝在四川。但从川渝和贵州谱牒查寻,下坝就在重庆市附近。

  2、巴县梁滩青木关始迁祖其先祖是武公派下。《南坪谱序》载:“居梁滩青森关者,仲道公之后……由新喻金田街入籍巴县。”他们字派中“雍和启瑞昌”句点明了雍公字宪和才开启瑞昌一派。瑞昌乃武公之字。《天台寺谱》记曰:“由新喻排江入贵州之关州,由开县而入巴县。”江西高安、上高、新余三县市均有武公后裔居住,今天亦然:高安者有相城、灰埠、岭背、大塘、太阳、相城、南简、建山和田南等十三处,上高有简家陂下九门;新余有官溪、排江、慕江、金田街、库里塘、罢塘、藤林和下村镇步桥。凡上述地迁出者皆三十三府君武公瑞昌之后;江西新余市鹄山乡桐村、榨下,上塘新屋老屋和水北镇泉下、黄塘、罗坊镇汉口、水西镇简家,以及分宜县东山浒溪,皆三十一府君韶公世昌之后;新余市水北镇楼山上房、下房、村前、塘边、老港、桥头、上村简家和樟树市(原清江县)经楼,皆三十二府君頀公荣昌之后。故吾知巴县另一始迁祖为武公瑞昌之后。

  3、合川大田湾是简可南裔孙,迁自江西新余金田街(金星村),武公裔孙。

  4、潼南(天台寺)分支,纯田公在民国十四年续修谱中直道是孝感龙三公后裔,其先世“由孝感入籍湖广辰州府”,并在世系中将友信公世系直录至十七代(以友信公为一世)。但在他的《自序》中却说:“余生也晚,不知何时几世,某公由孝感入籍衡州府(今衡阳市)衡阳县长落西乡二都,地名大王坎上,厥后又隐而弗现。及六代世瑄公迁蜀,住居天台山坎下,地名五里沟,始得闻其详。”这就是说,潼南(天台山)分支和友信公都迁在今湖南省,谱中言友信公居辰州府。辰州有两处,一在湖南,一在辽宁。这里讲湖南的辰州。秦时为黔中郡,汉时为武陵郡,隋始置辰州,不久废。唐复置,宋因之,元称路,明清为府,府治在今湖南省沅陵县。世瑄公之先不是住在辰州,是住在衡阳府衡阳县。一是由辰州分迁衡阳,这个可能性较大,否则,《潼南天台山族谱》不会录友信公以下世系。令人不解的是:自友信公到第六世,一是没有“世”字辈,就是潼南字派中的“必吾言居从”五代字派一个也没有。按荆楚支孝感分支《简氏家乘》所记,龙三公是孝感分支始迁之祖,龙三公生通公,通公生志义(潼南谱记错了,它记的是龙三公生志义,志义生通公)。志义公生友才、友胜、友信、友富。友才、友胜在《孝感谱》中,友富公迁汉川梅城乡,也在孝感谱中。唯友信公之下谱书“未详”。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直到《简氏通志》面世,贵州毕节谱和潼南谱写友信公到辰州去了。这两谱所记也有出入。《潼南谱》有两篇序言均为十一世纯田公序。他对龙三公迁麻城不了解,认为是龙三公之先祖由临江府入麻城。孝感谱云:“始祖龙三公老大人于明成化初迁湖广麻城,旋徙孝感南乡”。这说明不是龙三公之先迁麻城,而是龙三公本人迁麻城,“旋徙孝感”。至于讲到龙三公是蜀汉雍公多少代他不知道,他是根据《南坪仍演谱》推算的。他这个推算没有错。他在《天台山谱》中所记友信公的世系,《南坪仍演谱》也记了。开始我还怕日贞、日智、日弘三公是江西新喻韶公后代。因为龙三公是韶公后代,迁自新余水北云泉(泉下)。龙三公不是名,是排行。相同,龙一、龙二都是排行。江西新余水北《云泉简氏谱》记龙一公字祥济,龙二公字福济,龙三公字时济,是“济”字派。龙三公生通公,通公无字,是以姓代字,单名简通。不仅仅是孝感谱,荆楚谱很多分支康熙以前都没排字派,世系有。就是孝感“申(侯)”字派以前九代是我编《简氏通志》为他们编排的。是为了梳理字派的发展轨迹。“申”字以前是“济简志友玉,池学云之侯”十代。这里补充一点,《潼南谱》和其它谱记友信公这一房字派的都错了!辰州自友信公上一代字派“思友伯德”的“思”错了,是“志”,“志”与“思”形象相近,你们看,通公生志义,志义生友才、友胜、友信、友富。友信公到辰州后和孝感的字派就不是一样了。那时是有字派,我在《简氏通志》中多次讲过,不是事先拟订好了,后人依字派起名。而是到一代选一个字,或者家族中看着有文化的家庭的同一辈,他起了什么名字,他们就跟着起名。虽有字派,但联不成句,成句也不能表示什么意义。大家看我梳理出的孝感分支前十代:“济简志友玉,池学云之侯。”虽勉强缀为五字一句,但全无句义。并且同一代中有个别人不是这个字。如孝感第十代“侯”字派中,还有叫九如,叫宏绪的。不过多数为“侯”字辈。如希侯、敬侯、蕃侯、凯侯等等。“侯”字辈正当清康熙年间,孝感创修族谱,开始续订字派,从“侯”字开始:“申朝武德,正大光明,修齐平治,登道行仁。”句式整齐,句义分明。这时同辈中已用“侯”字,侯、申同辈。这次编《简氏通志》“荆楚卷”,孝感刚续修了谱,我问了很多同宗,他们对1—10代的字派讲不清。所以我说:友信公到辰州时,他家族中没有字派。这也就是我讲的:清朝康乾以前,对字派没用!

#p#分页标题#e#

  同是纯田公,他在同年同月的《自序》中写他先祖虽迁自孝感,也在湖广,不是在辰州,而是在衡州府衡阳县长落西乡二都大王坎上。他也没交代是辰州分迁,还是孝感来迁。从“某公由孝感入籍湖广,居衡州府……”来看,他不是由辰州分迁。这一点我与伟光家门面对面探讨过,潼南分支世系表我重新编撰后发给他时我也书面提出了这个问题。伟光家门当然也回答不清这个问题。既然排除了这支不是从辰州分迁,而又迁自孝感,那就只有友富公了。友富公是就近分迁,迁至汉川梅城乡,离孝感不过四十里地。友富公传至他的七代,有恺侯、近侯、述侯三公。恺侯公迁四川新津县,近侯四传止祀(这个止祀还不能下结论。)后世续谱,因不知这些人到哪里去了,就贸然下了结论。如友信公就是一样。前面我讲过:此公迁出后几百年才修谱,故老相传,是不准确的。当时交通、信息闭塞,外迁之人难得与家乡联系,述侯公有三个孙子,家弼、家行、家宝三公中是不是有一个是你的先祖?他没表示可否。理由可能是:我先祖的名字叫世瑄,与他们的名字不同,关于始迁祖的名字是个麻烦。全国吾宗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在老家他有个名字,如没结婚,只是以排行或乳名行世。到迁居地定籍后,他又起了名字,特别是在清康熙或他以后,一定籍就续订字派,多数是把始迁祖这个名作第一字。前面我讲了,在老家字派本无序,迁到一个新地方,才一户人家,人丁不多,根本不会想到修谱,也没想到字派,到儿子出世要改名字才想到字派。有时是随便找个字,人多了,又出了文化人,才聚在一起议定字派。尽管谱没修,字派还是议了的。想到老家还有五代,便在新字派前用五个字代替。事实上,多数都难记起老家五六代先人来。今天我问大家,你们谁还记得前五、六代?有的是连爸爸的爸爸都忘记了。移居新地,重新改名,这在全国吾宗内例子多矣,荆楚除“八寅”弟兄未改名外,几乎都改了。我在很多场合讲了,象八寅家族字派定型始于元末明初,在我接触的所有姓氏家谱中很少见,就是《孔氏家谱》他的字派定型是乾隆皇帝牵的头。独此一族,七八百年来一直沿用不辍,现在荆楚支川店、十里两个分支就是使用的这个老字派!就拿潼南分支为例,他开头的“吾言必居从”五代人在哪里?至少世瑄公应该晓得自己的老爸叫“从”什么吧!可是没有。这只能说“世瑄”公是第六代。说他是第六代他在谱中也没交代从哪一代计算。从龙三公起,“世”字辈就与孝感的“池”字辈同,他就是“友”字辈的孙子。友富公的世系孝感谱记得很详细,他的孙子辈里没有“世瑄”其人;说他是友信公后人,友信公的世系就在《潼南谱》中,世系表中又列了个清清楚楚。从此序看他不是记的远房别支。《辰州谱》是“思友伯德,万文大启”八个字循环,从友信至友众、友选是九世,也正符合世代,还是没看到世瑄。从两篇序言看,潼南分支有两始迁祖,一是友众(友信第九世孙),“落叶于蜀遂宁中里一甲瓦窑湾”;二是“及六代世瑄公迁蜀,住居天台山坎下,地名五里沟。”虽然都是龙三公后人,他们从孝感迁往湖南是两个人,两个地方。友信公迁辰州,其九世友众迁到四川遂宁中里一甲瓦窑湾;潼南天台山分支是从衡阳来迁,孝感迁衡阳的只有友富之孙钱公未详。钱公和期公是亲弟兄,迁出时弟兄议定了字派:“必吾言居从……”期公的两个儿子分别叫守吾、勉吾就是明证。必钱公迁往衡阳后使用了这个字派,成为今天潼南天台山传世字派。必期公在汉川未迁,孝感修谱,原字派只改了“必吾”两代,又使用孝感字派了。可以告慰纯田公:从临江府入麻城者,时济公行龙三,雍公四十世;龙三公四世孙友富之孙必钱公迁湖广衡阳长落西乡二都高滩大王坎上。自必钱公经“吾、言、居、从”到第六代世瑄公迁四川,住天台山坎下,传潼南天台山一房。从龙三公起计世代,世瑄公是十一世,和孝感“朝”字派同辈。天台山“光”字派与孝感“修”字辈同代。年龄、时间、辈份极为吻合!

  5、遂宁分支(登国公支)祖居地明确,系由江西临江府新喻县(新余市)库塘倒石桥迁贵州,此是武公派下官溪支房。在贵州居住了200余年,八代人。谱云“五世由洪公迁贵州思南府安化县黑溪下坪”。细查官溪世系表,明嘉靖间有宾鹏迁贵州沙溪。仔细分析“沙溪”与“黑溪”在江西新余水北镇读音相近,是不是把“黑溪”错记成了“沙溪”。结合官溪字派,宾鹏先祖名九鼎也是五弟兄,分别是九鼎、九德、九韶、九洲和九钦,事隔300多年,遂宁分支修谱,把九鼎公误记成“鼎”字派,杜撰成鼎谦、鼎恭、鼎宝、鼎诚和鼎完,宾鹏记成由洪是由两者读音相近。也难怪,事隔300多年才修谱,哪个对三百多年前的事记得清楚?全靠口耳相传,越传越走样!否则原谱中不会写“一世祖简雍,二世祖简时高”的!尽管走样太多,正是由这个“鼎”字才找出了该支祖源,而且祖居地、迁徙时间与江西世代一致!

  6、黔江分支其字派开头两句与遂宁分支同,应为遂宁同宗分支。因未见此支谱牒,还难以说清。如与遂宁分支同祖,亦为江西高安武公派下,新余水北官溪九鼎公一房分迁。

#p#分页标题#e#

  7、重庆涪陵分支,据华川宗人口述为孝感迁贵州婺川县,再由婺川迁涪陵。孝感只龙三公一支,龙三公是雍公四十世孙,江西三大派桐村韶公派下。韶公八世孙铉斋公由桐村迁水北泉下。自明成化初,龙三公由泉下迁湖广麻城,旋徙孝感南乡。龙三公以上世系在新喻水北《云泉谱》中;龙三公以来,其世系载《简氏通志·荆楚卷》,详“孝感分支”。

  8、宜宾高县分支,吉军家门我多次催其将世系寄我,迄今未果。其世系源流不看文字依据或听口碑资料, 暂难确定。

  9、射洪(天仙镇)分支。有字派,有家谱否?正在联系中。

  10、德阳分支据云是福建迁入。福建吾宗清代入川共21人,凡从福建迁出者,皆会益公之后裔。会益公为江西新喻枫林頀公派下八世孙,南宋时经宁化石壁里入居上杭洪源村,至九世德润公迁南靖县长教开基。无论洪源或长教迁出,凡福建迁出者概为会益公裔孙,是江西頀公派下远裔,蜀汉雍公一脉。

  11、巫山分支依其字派,说明有两始迁祖,有说迁自荆州府麻城的,把祖居地记错了,麻城县自古不属荆州府管。根据《荆楚支》、《监利分支谱》记载:清初世琅、世玕二公带着三个儿子次遇、次周、次逢迁建始县,后又迁大陵(宁)县。巫溪县清以前为大宁县。这是把巫溪误成巫山。2007年建始县宗人在《简氏家谱网》上看到《简氏通志·荆楚卷》后电话询问我,我给他们寄去《简氏通志》。2007年7月28日,他们派人来荆州,说他们的始迁祖是三个,叫启祯、启顺、启明,传说迁自公安,也说迁自石首,还说迁自湖南的石门县。后来我拿出《监利谱》(原谱)给他们看,时间、人数迁居地都符合,就是名字不同。我说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自从字派步入正轨后,一般来说,订立字派都是把始迁祖的名作第一字。他们讲道:巫山县庙宇槽我们联系过,代数、人口发展与我们相同,就是不同字派。我说他们的字派开头就是“明”字,这不是明证!你们记忆中,迁巫山的祖先不是叫启明么?你们字派用“启”,他们就用了“明”。2007年8月,建始宗人再次到庙宇槽,这支宗人还是坚持说来自麻城。我将亲自到那里去,解开这个“始迁地”之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5-18 14:06, Processed in 0.038207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